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高中历史

资产阶级革命家章太炎(1869—1936)在所作的《逐满歌)中写道:“地狱沉沉二百年,忽遇天王洪秀全;满人逃往热河边,曾国藩来做汉奸。洪家杀尽汉家亡,依旧猢狲作帝王;我今苦口劝兄弟,要把死仇心里记。”此作品的主要意图在于

A.制造民族仇恨,提高太平天国的历史地位
B.宣传人民革命,号召民众推翻清朝腐朽统治
C.打击汉族反动官僚,组织反清朝的统一战线
D.揭示太平天国政权后来完全封建化的本质
来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12年1月11日,《民立报》提出“天下兴亡,匹妇有责”,一字之差,表明中华民国  
①提倡男女平等       ②采纳了《新青年》的观点  
③倡导女子关心国事   ④强调社会责任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来源:2010年高中毕业年级历史第一次质量预测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鲁迅先生在小说《故乡》(1921年创作)中,描写了他见到童年的小伙伴闰土。闰土在谈到他的生活时说:“非常难。第6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规定……收成又坏。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这一材料说明辛亥革命后的我国农村(   )
①军阀割据,战乱不息           ② 农村经济凋敝,农民生活困苦
③ 苛捐杂税繁多,农民入不敷出  ④ 自然经济完全破产,商品经济得到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来源:2009届惠州市高三模拟考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学家陈旭麓指出:“中国人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与材料所提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
①魏源      ②陈独秀    ③李鸿章    ④孙中山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分期是通过划分历史时期研究史学的一种方法,旨在揭示不同历史时期或阶段之间的质的差别,从中发现历史发展的特点及规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关于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分期,是确定中国近代史学科对象的重要问题。新中国成立以后,胡绳发表文章将其限定在1840—1919年之间。此后,中国史学界出现了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明确分界,分界线就是1919年发生的五四运动。但范文澜等学者提出,按照社会性质,中国近代史应该包含1840—1949年的整个时期。
——据张海鹏《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分期应以1949年为界》
问题:
(1)如果以“五四运动”为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这两个历史时期的中国革命有何“质的差别”?简要说明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2)如果以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这两个历史时期的中国社会性质有何“质的差别”?请从现代化的角度简要说明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3)台湾史学界多数人主张把1911年的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简要分析其原因。

来源:2010年广州市高三年级调研测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表格:

请回答:
(1)上述团体的共同特点有哪些?
(2)根据表格,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广泛建立的原因有哪些?
(3)从上述表格中,你能得出哪些认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洋务运动到辛亥革命,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先后顺序是

A.学工艺技术——学自然科学理论——学社会科学和政治制度
B.学自然科学理论——学工艺技术——学社会科学和政治制度
C.学工艺技术——学社会科学和政治制度——学自然科学理论
D.学社会科学和政治制度——学工艺技术——学自然科学理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就中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看,辛亥革命确实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主要是因为它

A.结束了中国传统社会 B.开启了中国的现代化
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推翻了君主专制统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民报·发刊词》(1905年)
(1)材料一是哪一组织的机关刊物?该组织的宗旨是什么?
(2)请按示例概述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推翻专制政体所进行的艰苦的革命斗争。示例:建立兴中会等革命团体。
材料二 五四运动前,陈独秀说:“君主也是一种偶像,他本身并没有什么神圣出奇的作用:全靠众人迷信他,尊崇他,才能够号令全国,称做元首;一旦亡了国,像此时清朝皇帝溥仪,俄罗斯皇帝尼古拉斯二世,比寻常人还要可怜。这等亡国的君主,好像一座泥塑木雕的偶像
抛在粪缸里,看他到底有什么神奇出众的地方呢?”  ——陈独秀《偶像破坏论》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河南程氏遗书》
(3)据以上材料分析指出,辛亥革命前后,中国人对皇帝的看法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三 “皇帝,该算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了。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尽管辛亥革命后,一时看来政治形势还十分险恶,但人们又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了,再加上十月革命炮声一响和中国工人阶级力量的发展,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4)依据材料三分析说明,为什么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相似之处是

A.提倡民主共和 B.提倡学习西方,强调变革
C.发展资本主义 D.推翻清朝统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当时“激进主义思潮情绪化”的结果,打断了当时通过改良走上近代化的进程,结果出现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请回答:
(1)1911年10月10日,资产阶级革命派在 ______ 省______ 发动了起义。
起义胜利后成立了_______。
(2)结合史实分析评论这一观点。
(3)辛亥革命后,出现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这体现了什么哲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彻底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D.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来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清朝的覆亡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武昌起义时,孙中山在美国分析美国政府对于中国则取门户开放、机会均等、领土保全;而对于革命则尚无成见,而美国舆论则大同情于我。法国则政府、民间之对于革命皆有好意。英国则民间多表同情,而政府之对中国政策,则唯日本马首是瞻。
——《辛亥革命资料》
材料二 武昌起义后第三天,湖北革命军政府向各国驻汉口领事发出外交照会,内容如下:
一、所有清国前此与各缔结之条约,皆继续有效;
二、赔款外债照1日担任,仍由各省按期如数摊还;
三、居留军政府占领地域内之各国人民财产,均一律保护;
四、所有各国之既得权利,亦一体保护;
五、清政府与各国所立条约,所许之权利,所供之国债,其事件成立于此次照会之后者,军政府概不承认;
六、各国如有助清政府以妨碍军政府者,概以敌人视之;
七、各国如有接济清政府以可为战事用之物品者,搜获一概没收。
——《辛亥革命资料》
材料三 (武昌起义后,英国在华《字林西报》宣称)清政府虽然公认不好,但他至少还算统一了这一个大帝国。他的敌人却仅仅靠着共同的仇恨结合在一起,这只会产生更深的仇恨,而肯定不能作为一个健全国家的基础。
——《辛亥革命时期帝国主义列强的侵华政策》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与材料二的思想有何相同点?
(2)据材料二,概括归纳照会内容中包含的基本精神。
(3)据材料三,指出英国对华政策的依据是什么?其对华态度说明了什么问题?
(4)从以上分析中看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人说:“辛亥革命是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也有人说:“辛亥革命是一次失败的资产阶级革命。”请按自己的理解,谈谈你的看法,并阐述理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辛亥革命在武汉地区首先爆发的原因不包括( )

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较快
B.西方列强入侵较早
C.革命党人工作较突出
D.地理位置优越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