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高中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摘自林伯渠《荏苒三十年》
材料二 民主、法制、自由人权、平等、博爱,不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而是整个人类在漫长历史过程中共同形成的文明成果,是人类共同的价值观。这既代表了近年来中国人在全球化浪潮中的崭新视野,也是探索科学和民主“百年长途”的终极答案。
——摘自总理温家宝2007年在全国人大记者会上的讲话
(1)材料一认为,“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这并不足怪”。根据材料一,分析造成这种认识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的理解。
(2)新中国建立初期是如何建设“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4分)教科书反映主流价值观念和社会现实,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弟子规》是中国古代启蒙教材,原名《训蒙文》,李毓秀(1647~1729年)作,“总叙”部分是:“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材料二   《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1901年初版),被誉为“百年语文第一书”。“电”的解释“阴阳二气薄而生热,热而发光日电”。“雷”的解释:“阴阳二电摩荡空际,鼓击而成声者为雷。”“议”的阐述:“谓欲事合于义,必群相论议也。因引中为风议谏议之议。今中国有事上闻,辄归部奏;泰西各国则归上下议院公议。”
材料三    下列是两个不同时期我国历史教科书对美国宪法的评价。

“国会是资产阶级和地主控制的, ……这部宪法保障了美国资产阶级的利益,它可耻地保存奴隶制度,把种族歧视固定下来,使广大的劳动者失去了起码的政治和经济权利。它所宣布的‘自由’意味着种植主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巩固, 意味着剥削的自由。”
——《世界近现代史》(高级中学课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 年版
“美国宪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宪法所确立的主权在民、三权分立、共和制等原则,为美国在此后两百多年间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也为后来许多国家所效仿。
——《近代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年版

(1)材料一涉及了儒家的哪些主要思想?联系作者所处时代分析编写此书的目的。
(2)据材料二,概括该书的特点,并分析其所体现的时代特征。(8分)
(3)据材料三分析两个不同时期我国历史教科书对美国宪法的评价侧重点有何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上述不同的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希腊的民主与今天西方的民主不能完全相提并论。在雅典,城邦的所有公民都有可能亲自参加选举和表决……
代议制又称议会制,是指由选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表机关,来间接参政议政,讨论决定国家大事,行使国家主权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这种代表民意的机关就是议会。
——许海山主编《欧洲历史》
材料二 英国:“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19世纪中期,议会选举变成两大政党之间的权力角逐。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上台组阁。……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是对议会负责。
美国:国会可用2/3的多数推翻总统对国会法案等的否决,可通过法律规定法院的组织与权限。众议院有权对犯有“背叛、行贿、受贿或犯有其他重大罪行和恶行”的总统、副总统等提出弹劾……
法国:“宪法规定,立法权由参议院和众议院两院行使。参议院议员由地方参议会组成的选举委员会间接选出,……众议员议员用普选方式选出(妇女、军人无投票权)……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总统是国家元首、军队最高统帅……总统和内阁部长共同对议会负责。”
德国:宪法第15条:“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第18条:(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第12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
——岳麓版《政治文明历程》
材料三 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
请回答:
(1)依据所学知识,说说古代雅典为后世提供了哪些可供借鉴的民主运作方式?依据材料一,回答近代西方民主制在形式上与雅典民主制有何不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四段材料分别出自欧美国家的什么政治文献?四国以文献为标志在近代分别确立了什么政体?概要指出四国政治体制的相同点。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临时约法》规定的中华民国的民主共和政体有何特点?(2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老北京的象征正阳门是内城九门中最为高大、雄伟的一座城门,俗称“大前门”。近代一首竹枝词这样描述:“都城一洗帝王尊,出入居然任脚跟。为问大家前二载,几人走过正阳门。”促成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戊戌变法 B.八国联军占据北京
C.清末新政 D.辛亥革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下图)

材料二:(雅典民主整体的根本缺陷)在于它把权利交给所有的公民,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一个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治理,统治不是有王笏的人,不是偶然选中的人,不是攫取财富的人,不是使用强术骗术的人,而是有统治知识的人。
材料三:明清故宫建于北京城中央,以南北为中轴线,座北朝南,充分体现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封建统治思想。在宫城外又有北京城,城城包围,显示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材料四: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换言之,制度必须与人事相配合。辛亥前后,人人言变法,人人言革命,太重视了制度,好像只要建立制度,一切人事自会随制度而转变。因此只想把外国现成制度,模仿抄袭。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五:总的来说,美国的民主之所以能够做到“原则民主”与“程序民主”并重,主要就是因为它产生于对英法政治文化民主性精华的综合。这种综合并不容易:它是人们通过许许多多的“妥协”来完成的,而任何成功的妥协,都既需要足够的气度,也需要高超的技巧。  
——《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雅典民主的缺陷。(2分)
(2)据材料三,归纳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从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初期该制度受到了怎样的冲击挑战?(3分)
(3)据材料四说明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从“国外移来”什么制度?试分析该制度没能“真实发生相当作用”的原因。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五中美国民主“产生于对英法政治文化民主性精华的综合”这一论断的理解。
(5)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外民主政治的发展对你的启示。(2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主旋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先生承接了太平天国的革命的正统,而淘洗了他们的帝王思想、宗教思想。 整理了三合会、哥老会一类的民间的民族的结社,改进了他们的思想,使入于革命的正轨。
——《孙中山先生在中国民族革命史上之位置》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太平天国运动相比,辛亥革命的组织形式、领导阶级、斗争目标有哪些新发展。(6分)
材料二  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从君主到民主”社会转型的成功开始,也有人认为“辛亥革命只赶走了一个皇帝,剪了一条辫子,革命失败了”。
(2)你同意材料二中的哪种观点?(1分)请结合史实说明你的理由。(5分)
材料三  从这时候起(注:指1920年前后),中国社会内部发展明显呈现上升趋势, 中国人民民族觉醒和阶级觉醒的步伐明显加快了。在这以后,帝国主义的侵略还有加重的趋势,但人民的觉醒,革命力量的奋斗,已经可以扭转“沉沦”,中国社会的积极向上一面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了。
——《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分期及其“沉沦”与“上升”诸问题》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觉醒后的中国人民在1920年前后在扭转“沉沦”方面做出了哪些努力?(6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美国梦之前,大抵无数人有过“中国梦”。中国美梦,就是做皇帝。……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国传统政治——皇帝独裁。不过,如果你想做一个独裁者的美梦,我建议你把梦境放在明清两朝。
—--—《潇湘晨报·辛亥革命100年启示录》
材料二 “民主”作为现代文明的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原则,是从西方输入的。中国人接受和传播“民主”,最初也是把它与“君主”掺和在一起,视为“君民共主”,甚至“为民做主”。
——《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依法享有人身、家宅、财产、营业、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居住、迁徒、信仰等自由,有请愿、陈诉、诉讼、任官、考试、选举及被选举的权利;承担纳税、服兵役等义务。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四 第一条 为了保障农村村民实行自治,由村民群众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发展农村基层民主,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决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宪法修正案
(1)材料一提到的“美国梦”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你想做一个独裁者的美梦,我建议你把梦境放在明清两朝”?
(2)材料二反映了人们对“民主”的认识存在什么问题?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问题。
(3)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的进步性主要体现在哪里? 有何重要意义?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出现了怎样的新特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历史上看,一场革命中,推翻旧政权的过程越是艰难,需要的时间越长,对革命后新政权的建设往往会产生有利的影响。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会形成一支可以作为新政权基础的强大军队,也会造就一个较为成熟的领袖集团。在辛亥革命中,孙中山具有相当的威望,但作用主要是象征性的,并没有参与多少实际的策划、组织和指挥工作。孙中山的大部分革命活动是在海外进行的,包括宣传革命和筹措革命经费。为克服新政权的权力与权威危机上所表现的无能为力状态,孙中山不得不将最高权力交给袁世凯。
——摘编自许纪霖等《中国现代化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辛亥革命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初年孙中山为推进近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12年史量才接办了《申报》,实行西方管理模式,并从美国购进新式印刷机投入生产。1920年,他被推选为世界报业大会副会长,多次与欧美报业进行交流。之后他又在《申报》增设文艺、儿童等栏目。九一八事变后,他在《申报》发表文章力挺抗日活动。”以下用不同史观解读该材料,不准确的是(    )

A.从文明史观看,史量才在《申报》力挺抗日活动具有反帝爱国性质
B.从社会史观看,史量才的《申报》丰富了民众的文化娱乐生活
C.从全球史观看,史量才担任报业大会副会长推动了世界报业交流
D.从现代化史观看,史量才的《申报》实行机器印刷、企业化管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风起云涌的中国近代史上,容闳确非风云人物,但却是唯一的“全程”参与者,因此,他的一生像镜子一样映照了近代中国的历史走向。容闳出生在广东香山一个贫寒之家,少年时接受教会学校的免费教育,后在美国传教士勃朗的资助下留学美国,就读于耶鲁大学,成为近代中国较早具有世界知识和观念的草根阶层。
--《近代化的卓越先驱》
材料二 容闳的目光最先却是投向太平天国,把改造中国的希望寄托在太平天国身上。他之所以首先对太平天国寄以希望,一是洪秀全族兄洪仁玕 1859 年自香港到达天京,受到洪秀全重用,被封为干王。容闳在香港时就与洪仁玕相识,知道他思想开明,因此认为他有可能支持自己改造中国的构想。二是容闳痛恨清政府的残暴、腐败,对太平军抱有好感。所以他在 1860 年与两位外国传教士一起冒险前往“天京”考察,他承认此行的目的,就是要弄清楚太平军的性质,察看他们是否适合建立一个新政府,以取代清王朝。--《容闳传》
材料三 在华蘅芳、李善兰等几位近代科学家的推荐下,1863年曾国藩三次遣人书信邀请容闳投身其幕下办理洋务。纵观容闳一生,有人说他一事无成,也有人说他至少做成了两件事,即筹办江南制造局和促成官费留洋。
--《近代化与容闳》
材料四 留美幼童抵达新大陆后,分散入住当地民家。在语言和学业迅速进步的同时,美国的自由民主思想、风尚习俗和宗教信仰也改变了幼童的精神面貌。他们之中,有的脱下长袍马褂穿上西装,有的跟着房东上教堂进而信奉基督教,更有剪去辫子不愿再向留学生监督行跪拜礼的。出于东西文化的巨大差异和顽固势力的卫道心态,留学生监督吴子登处处吹毛求疵并向朝廷密告:“此等学生,若更令其久居美国,必致全失其爱国之心,他日纵能学成回国,非特无益于国家,亦且有害于社会”。为此,他建议“从速解散留学事务所,撤回留美学生”,而且“能早一日施行,即国家早获一日之福。”
--《洋务运动幼童留美教育为何夭折》
材料五 一场巨大的社会革命,其实并非革命者的主观“激进”造成的。在社会矛盾中,统治者往往居于“主导”地位,革命往往是由统治者的种种“极端”触发、造成的。几乎每个时代、每个社会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激进”思想,但在承平年代开明社会,形形色色的激进思想于民众之影响者几希,更掀不起能动荡社会的大风大浪,…然而,一旦社会腐朽不堪,而统治者又拒绝改革以疏不满以缓危机,民众忍无可忍最后抱定与之偕亡之心,则蛰伏已久的激进思想便如狂飙突起,成为席卷一切的巨浪大潮…最终火焱昆岗,玉石俱焚…纵观近代中国历史,“激进”、“革命”其实是清政府的“不改革”逼迫出来的。
--《走向革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容闳是草根阶层“睁眼看世界”的代表,那么,当时谁又是“睁眼看世界”的精英阶层(举两人)?他们各自在近代中国思想解放过程中有什么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有什么史实证明洪仁玕“思想开明”有可能支持容闳改造中国的构想?
(3)材料三中容闳至少做成了两件事反映的是洋务运动的哪两方面内容?有人说:“洋务运动是中国的工业革命。”你对此有何认识?(简述即可)洋务运动派遣的留学生,成绩非常优秀,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选择了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决心学成回国为国家建设贡献才学。而1881年正当半数学生已经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大学的时候,清政府却要中途将120名留学生全部召回。为什么?根据材料四扼要回答。
(4)材料五的观点:一场巨大的社会革命,其实并非革命者的主观“激进”造成的…其实是清政府的“不改革”逼迫出来的。请列举清代史实说明。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02年,清政府上谕称“我大清朝律例一书,折衷至当,备极精详”,但也不得不承认“为治之道,非参酌适中,不能推行尽善。况近来地利日兴,商务日广,如矿律、路律、商律等类,皆应妥议专条”。同时要求各出使大臣“查取各国通行律例,咨送外务部”。此后清政府颁行的经济法规包括10余类,近20项,其内容涉及工商综合类、商标、矿业、铁路、金融、商品赛会、度量权衡、经济社团以及奖章章程等诸多方面。如《商人通例》界定了商人的身份和他们的权利、义务。《商标注册暂拟章程》规定“如有侵害商标专用权者,准商标主控告,查明责令赔偿”。《破产律》注意维护债主的利益。《大清国矿物章程》规定“外商概不准收买矿地”。《奖励华商公司章程》规定“官商绅民投资兴办公司,凡能集股五十万以上者,按集股数额多寡,给予不同奖赏,集股五千万以上者奖励头等顾问官,加头品顶戴,赐双龙金牌,子孙世袭商部四等顾问官”。对于清末经济法规的制定,预备立宪公会在肯定其“椎轮荜路,厥功至巨”的同时,也指出“政府颁布商事法令,每不与商人协议,致多拂逆商情之处。是非徒不足以资保护,而且转多窒碍”。
——摘编自朱英《论清末的经济法规》
材料二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高速发展,美、欧各国工人运动、社会主义运动风起云涌,社会改良成为各国政府的重要事务。20世纪初,英国议会加快了社会经济立法脚步。1908年6月,议会颁布了《养老金条例》。其内容为,财政拨款120万英镑作为非捐助性养老金的费用。所有年收入不超过31英镑的70岁以上的老人均可申请领取养老金。1905年,《失业工人法》应运而生。1911年,《失业保险法》作为《国民保险法》的第二部分由议会通过。1908年通过的《矿工8小时工作法》是第一个对成年男子限制工时的立法。1912年又应矿工的要求通过了《矿工最低工资法案》。1909年实行的《行业委员会法》,专门解决“血汗工人”的最低工资问题。同年还颁布了《房屋和城镇计划法》。1908年,《健康保险法》获得议会通过。
——摘编自刘华平《论20世纪初英国的社会立法》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经济法规颁行的背景及政治影响。
(2)依据材料说明20世纪初中英两国立法的主要区别及启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校学习小组以“20世纪初中国的新式学校”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在研究过程中使用了以下材料,得出了相关结论。
材料
甲:摘自《中华民国文化史》,据清末学部与民国初年教育部统计资料,全国新式学校发展状况绘制下表:

年份
学校数(所)
学生数(人)
光绪三十三年(1907)
37888
1024988
光绪三十四年(1908)
47795
1300739
宣统元年(1909)
59177
1639641
民国元年(1912)
87272
2933387
民国二年(1913)
108448
3643206
民国三年(1914)
122286
4075338
民国四年(1915)
129739
4292251

乙:文凭的变迁折射出了中国社会生活的历史变迁。下面收集的两张毕业证照(旧纸片上的中国生活图景:百年证照)都是宣统三年(1911年),左面的是“山东省登州府黄县中区公立两等小学堂”的,右面的是“吉林法政学堂”的,其中吉林法政学堂毕业证上信息中,包括了毕业生的身世上溯到了曾祖一辈,也包括了毕业考试学科:人伦道德、刑法、历史、地理、日文、西洋文等。最终成绩是毕业考试、平时测试以及考勤等各方面的综合结果。


丙:20世纪初中国的两年学制: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清政府在张之洞等人的主持下,颁行了《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是中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现代学制,规定了立学宗旨:“至于立学宗旨,勿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俾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瀹其智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材,各适实用,以仰副国家造就通才、慎防流弊之意。”
1911年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壬子癸丑学制》,公布了“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主义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的民国教育方针。
结论:
①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教育新旧交替、中西合璧,保守和进步共存。
②教育发展是社会发展进步中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也是在不断否定中进步。
(1)材料甲、乙各属于哪类史料?研究该课题时,如何合理使用?
(2)据材料乙,联系相关史实概括指出学习小组得出结论①的依据。
(3)据材料丙并结合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发展,对结论②加以阐述。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
材料一    英国的立宪政体是新旧社会势力之间达到力量均势的历史结果。在英国社会内部,一方面,布尔乔亚阶级或市民阶级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这一阶级为了保护市民社会和使民间社团组织的自主性不受专制国家的侵夺,并为了在政治上享有充分的权利和自由,起而与国君抗衡并形成强有力的社会政治势力。另一方面,国君又仍然享有相当充分的权威合法性与尊严,这样,双方就形成一种相互制衡的关系。
——以上材料选自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
材料二    以南京临时国会为中心舞台,惜阴堂为幕后磋商场所,南北通过谈判,妥协与法制程序终于完成了清朝政权向民国的和平转移。有学者将此称之为中国版的“光荣革命”我看是恰加其分的。我们看到,辛亥革命政权转移等一切重大政治议题,都经过了国会。没有打大仗,减少了流血.这是值得高度评价的。
——袁刚《国会与辛玄革命》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是如何“形成一种相互制衡的关系”的。
(2)依据材料二说明为什么把辛亥革命称为中国版的“光荣革命”?从政治文明的角度。评价辛亥革命对中国民主政治的推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北洋政府时期一些政治家提出的政治制度改革方案,得到地方实力派的广泛响应。梁启超第一次提出“联省自治”的概念,策动者是熊希龄,湖南督军谭延阊第一个响应。1920年7月22日,谭延闿发表“还政于民”“湘人自治”的通电,表示要“顺应民情”,实行民治,“采民选省长制,以维湘局”。而后谭延闾又发表通电,提出联省自治,比一省自治提高了一步。1922年1月《湖南省宪法》公布,先后得到四川、云南、贵州、两广、浙江和奉天等省地方军阀响应。一些知识分子,胡适、章太炎、张东荪等人也支持在联省自治的基础上建立联邦制国家。孙中山反对联省自治,主张中央集权式政治体系,晚年对联省自治乃至于联邦皆抱持敌视的态度。1926年蒋介石发动北伐战争,进入湖南,进而统一中国,联省自治的主张遂不了了之。“联省自治”原本是一些知识分子企图效仿美国联邦制,通过各省先行立宪,进而实现民主共和的一种政治理想然而这一理念被地方军阀作为对抗中央,割地自保的一种口实,军阀根本没有先行立宪进而给予人民民主的意思,最终联省自治归于失败。
——摘编自《民初的地方主义与联省自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民国初期“联省自治”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联省自治”运动失败的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民国元年9 -12月预算,中央政府总收入2719万余元,总支出7009万余元……1913年4月北京政府与英、法、德、俄、日五国银行团签订善后借款合同,借款总额2500万英镑,年息5厘,按84%实交,以关税和盐税为抵押47年偿清,本息共计67893597英镑。
(1)依据材料分析民国初年的财政状况及其影响。
材料二  20世纪30、40年代的一场侵略与反侵略战争是中华民族遭遇的严峻考验。

(2)结合上图及历史知识,阐释日本侵华行为对中国近代工业的空前破坏。
材料三  1949-1978年被称为走传统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时期。
(3)概括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工业化的主要特点及形成原因。
材料四 许多学者提出,应该以更加宽广的视野看对外开放,开放不仅仅局限于经济建设领域。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顺应国际的发展潮流和国内改革的加快加深的需要,走向了对外开放水平的质的飞跃的新阶段。
(4)简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加大全方位开放力度的主要表现。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