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家田玄认为:“辛亥革命的走向没有从南方推进到北方,没有从长江流域推进到全国。……形成革命运动沿海、沿江城市先进,内地和边疆城市落后;南方城市先进,北方城市落后;先进的城市成为革命的舞台,落后的城市成为反革命的基地。”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最可能是
A.中国城市现代化动向的不平衡 | B.经济重心的南移 |
C.清朝统治中心在北方 | D.南方交通发达 |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指出:“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它重现了传统上紧随王朝衰亡而来的失序与混乱。”这表明
A.革命比建国更重要 |
B.辛亥革命没有带来社会进步 |
C.相对于推翻旧制而言,建立新制更难 |
D.民国时期的社会重建没有任何成效 |
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秉承《临时约法》“人民有信教之自由”的含义,以“忠君与共和政体不合、尊孔与信教自由相违”为由,规定学校不准祭孔、不准尊孔读经。这一举措( )
A.否定袁世凯的尊孔复古逆流 |
B.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 |
C.推动学校采用西方教育模式 |
D.使儒学失去了主流思想地位 |
下面为江苏一带农民阶级发展演化简表。某研究小组在研究完该表后得出一个结论:辛亥革命 的夭折是历史的必然。该研究小组得出这一结论的原因是( )
年份 |
自耕农 |
半自耕农、佃农 |
1888 |
90% |
10% |
1905 |
26% |
74% |
1914 |
11.7% |
88.3% |
A、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力量没有中国封建势力强大
B、资产阶级革命派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核心目标
C、资产阶级革命派不能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D、资产阶级同情农民、关注民生
1905年《孙中山在东京留学生欢迎会上的演说》认为,“吾侪不可谓中国不能共和,如谓不能,是反夫进化之公理也,是不知文明之真价也。……鄙人愿诸君于是等谬想淘汰洁尽,从最上之改革着手,则同胞幸甚!”由此说明孙中山( )
A.建立了进步力量大联盟 |
B.首创了民主共和思想 |
C.借助维新变革挽救危亡 |
D.主张通过革命实现共和 |
2010年贺岁大片《十月围城》讲述了1905年10月15日,一群来自四面八方的革命义士、商人、车夫、学生浴血保护孙中山的故事。要查证该故事是否真实可靠,最有力的证据是( )
A.导演的创作手记 | B.历史学家的访谈 |
C.当时参加者的回忆录 | D.当时报纸的新闻照片 |
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剪辫法令,民众纷纷剪去辫子。1917年,张勋扶持清帝复辟,京津地区民众纷纷抢购假辫子戴上。这些现象从根本上反映了( )
A.辛亥革命彻底失败了 |
B.人们生活习俗的改变要有一个渐进过程 |
C.中国近代服饰的变化取决于政权的变更 |
D.民主与专制的斗争艰难曲折 |
1935年林语堂曾痛心疾首地评论道:“1911年的革命不过在种族革命上获得了胜利,它不过是粉碎了一个皇权,而剩留下了一堆毁垣碎瓦和呛人的尘灰。”此评论( )
A.全面否定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 |
B.认为辛亥革命基本实现了三民主义 |
C.为辛亥革命不彻底而深感惋惜 |
D.强调革命未根本改变中国社会性质 |
陈旭麓先生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关于这“三次高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领导阶级和革命前途根本一致 |
B.革命结果与指导思想根本一致 |
C.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根本一致 |
D.革命对象与革命领导根本一致 |
历史教学中运用逻辑图能帮助学生简化历史信息,直观有效地认识历史事件背后的因果联系。下图是一幅有关辛亥革命的逻辑关系图。依次填入序号中的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
A.袁世凯、立宪派旧官僚、帝国主义列强、革命党人 |
B.袁世凯、帝国主义列强、革命党人、立宪派旧官僚 |
C.革命党人、袁世凯、帝国主义列强、立宪派旧官僚 |
D.革命党人、帝国主义列强、袁世凯、立宪派旧官僚 |
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之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以下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部)三部法律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分别颁布于1912、1949年、1954年 |
B.分别由南京临时参议院、新政协、全国人大制定 |
C.分别体现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新中国临时宪法、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性质 |
D.分别标志着近代民主革命高潮、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过渡时期政治建设成就 |
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指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关于这“三次高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根本一致 |
B.革命结果与指导思想根本一致 |
C.领导阶级和革命前途根本一致 |
D.革命对象与革命领导根本一致 |
“我们将忠诚于宪法,忠实于人民,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2013年3月,李克强在总理答记者会上以此作为开场白。宪政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特征,下表中关于世界三部宪法的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
名 称 |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
《临时约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颁布时间 |
1787年颁布 |
1911年 |
1954年颁布 |
制定机构 |
国会制定 |
南京临时政府众议院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 |
特 点 |
体现三权分立原则 |
体现分权制衡原则 |
体现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 |
评 价 |
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 |
中国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 |
标志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
A.颁布时间 B.制定机构 C.特点 D.评价
“十年以前,非特一般人不知共和为何物,即知识阶级亦鲜解共和真理”,更有甚者,许多人“不但不知共和的好处,反而希望满清复辟”。……“至于欧美的风土人情和中国不同的地方是很多的,如果不管自己的风土人情是怎么样,便像学外国的机器一样,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材料主要说明( )
A.要实行真正的共和必须思想解放 |
B.共和与复辟的矛盾制约中国发展 |
C.不能简单学习别人的政治制度 |
D.当时缺乏共和政治的社会基础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