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 选择题
高中历史

词汇出现的频率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主题的变化。下列词汇最有可能出现在1912年元旦中国各报刊上的有(   )

A.北京、八国联军、赔款 B.临时政府、孙中山、共和
C.北洋军阀、合作、北伐 D.中国共产党、长征、抗日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王鸿生在《历史的瀑布与峡谷》中认为近代的某一思想是“以民道代天道” ,是“有民无天”的新道统,是“翻天”,让民“顶天立地”。这一思想应是(  )

A.变法维新 B.三民主义
C.民主科学 D.社会主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澳大利亚人莫里循曾任《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中华民国总统政治顾问,居住北京20余年(1897~1920),他的大量报道、通讯与日记成为研究这一时期中国历史的重要素材。下面这些资料中,他不可能留下的是(     )

A.火烧圆明园的现场报道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照片
C.孙中山宣誓就职的照片 D.与义和团冲突的日记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24年,孙中山说:“从前奋斗不充分的原因,是由于没有办法,从此以后有了办法,就要诸君担负责任,拿这个办法,去替国人发生一个新希望。”材料中的“这 个办法”是指(  )

A.武装夺取政权 B.联合地方实力派
C.推翻清朝政府 D.开展国民大革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实行总统制,《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袁世凯正式就任大总统后,又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中国完全缺乏民主共和的社会基础 B.民主与专制的斗争激烈
C.责任内阁制在中国行不通 D.专制独裁的传统在中国没有受到冲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北京大学房德邻教授赞同以1912年划分近代史的主张。他认为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的意义远远超过1919年五四运动,两者不可同日而语。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支撑该观点成立的理由包括(  )
①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②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③建立了一个近代国家体制        ④中国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道路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12年初,南京临时政府令:革除历代官厅“大人”“老爷”等称呼。有研究者发现,同年6月《申报》载:“公堂会审时,被告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材料可以说明(     )

A.民国沿用清朝审判制度 B.临时政府政令不为民众知晓
C.司法部门不执行政府政令 D.新文化运动发生有其必要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06发行的《<民报>与<新民丛报>辩驳之纲领》中认为革命者只要善守国际法,承担清政府和列强订立的条约、债务、义务,列强是不会干涉的。这一认识

A.有力反击了立宪派的担忧 B.体现了革命派对列强的幻想
C.正确分析了革命的利弊 D.直接导致了辛亥革命的失败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晚清到民国初年,“诗界革命”、“文界革命”、“文学革命”、“思想革命”、“家庭革命”、“婚姻革命”、“教育革命”、“社会革命”、“佛教革命”、“祖宗革命”、“产业革命”、“科学革命”、“国民革命”等术语、口号相继出现,这些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A.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之中 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日益高涨
C.民主共和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日益发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孙中山在回忆19世纪末广州起义时说:“当初之失败也,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咒诅谩骂之声,不绝于耳。吾人足迹所到,凡认识者几视为毒蛇猛兽,勿感敢与吾人交游也。”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A.维新变法运动是当时的主流 B.广州起义损害了人民利益
C.民主革命思想深入人心 D.清政府尚未完全腐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历史性的巨变,对两次巨变共同点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B.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C.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起点 D.改写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在《陈旭麓文集》中写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突出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新的取代旧的,如            ;一是新与新的递嬗,前一种新的褪色了,后一种新的跟上来如            。题干中划线内容很可能是(   )

A.辛亥革命取代戊戌变法民国与清朝
B.戊戌变法取代洋务运动“预备立宪”与戊戌变法
C.民国取代清朝戊戌变法与洋务运动
D.扶清灭洋取代拜上帝教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结构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材料中三次“革命”分别对应的是

A.王位世袭制确立资产阶级共和制的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B.皇帝制度确立《临时约法》的颁布《共同纲领》的制定
C.秦的统一湖北军政府的建立解放战争的胜利
D.秦的统一辛亥革命新中国的成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民国之初,广东流传这样的歌谣:“革命世界,新式派头。女子解放,自由选婿。”歌谣内容反映的新风尚,适应于当时的
①内地乡村 ②发达地区 ③受新式教育的国人 ④满洲贵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武昌起义胜利后,当时有一《越风》杂志载文说:“不剪发不算革命,并且也不算时髦,走不进大衙门去说话,走不进学堂去读书。”1911年,上海军政府命令“凡我同胞,一律剪发,除去胡毛,重振汉室。”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这是源于南京临时政府的“剪辫易服”政策 B.剪发与否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
C.辛亥革命后近代社会生活习俗发生根本变化 D.民族、民权革命的目标已实现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