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 选择题
高中历史

有学者说,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这里强调的是辛亥革命(  )

A.提供了可以大胆尝试的民权政治舞台
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C.促进了民主精神以及平等意识的觉醒
D.奠定了中国实行民主宪政的制度框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梁启超,1923年)材料评述的是

A.辛亥革命与新文化运动 B.辛亥革命与二次革命
C.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 D.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黄炎培在《我亲自经历的辛亥革命》中说,社会风俗人心,从某些部分看来,辛亥以后和以前大大改变了。所有卑贱、颓废、放荡行为,有些少了,有些完全消灭了。……总之,辛亥革命无数头颅换得来的,除推翻封建帝制以外,广大民众的体格、品格相当提高了。材料中黄炎培认为辛亥革命的主要意义是

A.改变了中国的社会制度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社会生活领域出现重大变化
D.促使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06发行的《<民报>与<新民丛报>辩驳之纲领》中认为革命者只要善守国际法,承担清政府和列强订立的条约、债务、义务,列强是不会干涉的。这一认识

A.有力反击了立宪派的担忧
B.体现了革命派对列强的幻想
C.正确分析了革命的利弊
D.直接导致了辛亥革命的失败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孙中山先生认为:“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纵观孙中山的一生,他顺应世界潮流的做法有(  )
①积极与共产党合作   ②领导五四运动   ③提出新三民主义   ④领导北伐战争

A.①②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无产阶级革命家吴玉章为纪念辛亥革命曾写下这样的诗句:“廿(二十)世纪初零五年,东京盛会集群贤。”诗句描述的事件应是(  )

A.中国同盟会成立 B.武昌起义爆发
C.中华民国诞生 D.清帝下诏退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口号和标语往往具有一定的政治背景。1911年10月武昌起义胜利后,在武汉地区出现的标语、口号可能是(  )

A.热烈祝贺孙中山先生当选中华民国大总统!
B.中华民国万岁、万万岁!
C.打倒列强,除军阀!
D.毛主席万寿无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张鸣在《辛亥:摇晃的中国》中说:“革命给了国人一个世界上最先进的制度,但却没法像魔棒一样,给中国带来立竿见影的变化。中国不仅没有因此而走向富强,反而更易混乱。”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不包括(  )

A.民主制度不符合中国国情 B.长期的君主专制传统
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D.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化”是研究中国历史经常见到的词语。百度词条对此解释:近代化就是指资本主义化。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商品化,思想上的理性化、科学化。下列观点与近代化理念背道而驰的有(    )
①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②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砍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
③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
④立宪政体,取决公论;上下议院,实为行政之本
⑤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的一切黑暗

A.② B.①②
C.③④⑤ D.①②③⑤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民族主义在历史上扮演了天使和魔鬼的双重角色。下列不同历史时期的民族主义,促进历史进步的是(   )
①1897年德意志帝国首相提出的“我们不想让任何人站在阴影里,但我们也渴望阳光下的地盘”
②1905年同盟会倡导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③一战后威尔逊“十四点原则”中的民族自决
④20世纪30年代德国的“民族社会主义”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1年是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要举行纪念辛亥革命活动,最好的举办地点应是:

A.北京和天津 B.武汉和南京
C.上海和广州 D.延安和遵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51年和1911年都是中国农历辛亥年,在中国都发生了大规模的革命化运动,这两场革命运动的相似之处有(    )

A.都是从中国南方开始
B.发动者都希望按照西方模式改造中国
C.都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
D.发动者都尝试用暴力推翻清朝,最后被其绞杀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12年史量才接办了《申报》,实行西方管理模式,并从美国购进新式印刷机投入生产。1920年,他被推选为世界报业大会副会长,多次与欧美报业进行交流。之后他又在《申报》增设文艺、儿童等栏目。九一八事变后,他在《申报》发表文章力挺抗日活动。”以下用不同史观解读该材料,不准确的是(    )

A.从文明史观看,史量才在《申报》力挺抗日活动具有反帝爱国性质
B.从社会史观看,史量才的《申报》丰富了民众的文化娱乐生活
C.从全球史观看,史量才担任报业大会副会长推动了世界报业交流
D.从现代化史观看,史量才的《申报》实行机器印刷、企业化管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或动摇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这“三次高潮”一致的是
①革命对象 ②革命结果 ③指导思想 ④革命性质 ⑤革命任务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 D.④⑤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要求主权在民,建立法制国家,人民拥有政权,政府只拥有治权,实行立法、司法、行政、考试、监察五权分立。据此判断国民革命运动时期的下列活动中,属于典型的民权主义措施的是(  )

A.改组国民党 B.建立广东国民政府
C.建立黄埔军校 D.组织北伐战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