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 综合题
高中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材料三: 美国宪法规定实行联邦制,肯定了以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原则。规定立法权属于美国国会,并规定了国会的组成;行政权属于美国总统,以及规定总统产生的办法;司法权属于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并规定最高法院的组成;各州的相互关系和义务;这部宪法表明,美国在世界上第一次创造出既不同于英国的民主政治体制,也不同于英国议会内阁制的制度,使美国成为一个具有全国统一的中央政权的联邦制国家。这种政治体制和国家结构形式后来为许多国家所仿效。 
——百度百科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图一、图二、图三所反映的政治制度的本质特征分别是什么?并归纳中国政治发展的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的“完美”之处。英国找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有哪些?
(3)材料三中的“不同于英国的民主政治体制,也不同于英国议会内阁制的制度”分别指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外政治制度不同发展模式的认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法律的地位和作用始终是政治生活中的重大问题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无罪)而无耻(羞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规矩)。                                                  ——摘自《论语》
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
——摘自《荀子·大略》
(1)据材料一,从德(礼)刑(法)关系角度分别指出孔子和荀子政治思想的特点。
材料二     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签署并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临时约法》。1921年他却在《五权宪法》中指出:“在南京定出来的民国的法里头,只有‘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的那一条,是兄弟所主张的,其余都不是兄弟的意思。”在一次讨论中他又说:“内阁制,纯恃国会,中国本身基础,犹甚簿弱……国会且然,何有内阁?……我以为这个执行约法,只有一年半载的事情,不甚要紧,等到后来再鼓吹我的五权宪法,也未为晚。”
——据李伟迪《孙中山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等
(2)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临时约法》不满意的理由,结合当时政局,指出他依然签署和颁布《临时约法》的主要原因,这体现了他怎样的政治品质?
材料三     大英国图书馆为纪念《大宪章》签署800周年,开展了主题为“大宪章:法律·自由·遗产”的展览。主办方还从全世界著名的法律文件中选取了陪展品。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释大英图书馆为什么以“法律·自由·遗产”作为展览主题来纪念《大宪章》签署800周年。“部分陪展品名录”中空白处应补充的法律文件是什么?任选其中一个补充的文件说明其入选的理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道:“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正如梁启超所云:“任凭你像尧舜那样贤圣,像秦始皇、明太祖那样强暴,像曹操、司马懿那样狡猾,再要想做中国皇帝,乃永远没有人答应。”这无疑是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一个质的飞跃。
——左玉河《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材料二 辛亥革命过了七年多,中国便发生了五四运动,这自然不是偶然的。辛亥革命对五四运动有着多方面的深刻影响。
——金冲及《现在可以更全面评价辛亥革命了》
材料三 辛亥革命的悲惨结果可由以下因素来解释:组成官僚的知识分子.专心于儒家经典。……中国几乎没有借用国外东西的传统。尽管l9世纪后半叶中国的确发生了变化.但其变化的速度远远落后于对西方作出反应的其他国家。部分人试图在中国建立从美国观察到的制度。由于他们建立的制度显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因此它们很快就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文明的角度分析辛亥革命取得的成果。
(2)根据材料二,说明辛亥革命对五四运动在思想领域的深刻影响是什么?
(3)据材料三,指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你是否同意“革命派建立的制度显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这一观点?结合所学说明理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呈现出“由表及里、逐步深入”的趋势。
材料一 近代中国某学校的课程表(1876年)

时间
课程内容
备注
首年
认字写字;浅解辞句;讲解浅书
1、由洋文而及诸学共须八年。馆中肆习洋文四种,即英、法、俄、德四国文字也。
2、至于汉文儒学,原当始终不已,故于课程并未另列。向来初学者,每日专以半日用功于汉文。
二年
讲解浅书;练习文法;翻译条子
三年
讲各国地图;读各国史略;翻译选编
四年
数理启蒙;代数学;翻译公文.
五年
讲求格物;几何原本;平三角、弧三角;练习译书
六年
讲求机器;微分积分;航海测算;练习译书
七年
……
八年
……

 
——《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学校最有可能是近代中国哪一政治派别创办的并说明理由。
材料二  1902~1904年译书统计简表。

国别
译书类别



其他
总计
百分比
哲学宗教
10
2
23
2
37
7.0
文学艺术
8
3
4
11
26
4.9
史地
8
10
90
20
128
24.0
社会科学
13
3
83
37
136
25.5
自然科学
10
9
73
20
112
21.0
应用科学
3
3
24
26
56
10.5
杂录
5
2
24
7
38
7.1
总计
57
32
321
123
533

百分比
10.7
6.0
60.2
23.1

100.0

 
——据左玉河《从四部之学到七科之学》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阶段译书活动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材料三 近代思想观念更新

代表人物
主张
李鸿章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郑观应
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以足恃欤?
康有为
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伏乞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陈独秀
欲建设西洋式之新社会,以求适今世之生存,则根本问题,不可不首先输入西洋式社会国家之基础,所谓平等人权之新信仰。……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的三个层次,并分析其在背景和目的方面的共同之处。概括并说明康有为对李鸿章,或陈独秀对康有为的“观念更新”。(任选一组作答,6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社会组织方式的演进,是人类政治文明史的主要内容。   
(1)《汉书》“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这表明把新创的政治制度推向全国。简述秦朝政治制度中具有创新意义的内容及其产生的深远影响?(3分) 
(2)同盟会宣言:“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敢有帝制自卫者,天下攻击之!”这表明资产阶级要用近代政治制度改造中国社会,指出民国初期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政治制度方面改造中国的举措,并简要分析其历史作用?(3分) 
(3)至1949年9月21~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北平群众聚集在中南海新华门前,热烈庆祝会议的召开。毛泽东指出:“现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在完全新的基础上召开的,它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我国实行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民主政治制度有何发展? 
(4)当前,我国正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就要求我们实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协调发展。根据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在新时期政治文明建设方面作出的正确探索?(3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立宪政治,以代表国民公意为准则,而最适于运用此制者,则莫如政党政治。政党政治与责任内阁是联为-体的。盖必使国会占多数之政党,组织完全政党内阁,方举责任内阁之实。

(政党)贯彻国利民福之蕲向,进而组织政府,则成志同道合之政党内阁,以其所信之政见,举而措之裕如,退而在野,则使他党执政,而己处于监督之地,相摩相荡,而政治乃日有向上之机。
--摘编自宋教仁《国民党宣言》《代草国民党之大政见》等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民国初年宋教仁关于政党政治的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教仁政党政治活动的作用。

来源: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综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历史上看,一场革命中,推翻旧政权的过程越是艰难,需要的时间越长,对革命后新政权的建设往往会产生有利的影响。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会形成一支可以作为新政权基础的强大军队,也会造就一个较为成熟的领袖集团。在辛亥革命中,孙中山具有相当的威望,但作用主要是象征性的,并没有参与多少实际的策划、组织和指挥工作。孙中山的大部分革命活动是在海外进行的,包括宣传革命和筹措革命经费。为克服新政权的权力与权威危机上所表现的无能为力状态,孙中山不得不将最高权力交给袁世凯。
——摘编自许纪霖等《中国现代化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辛亥革命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初年孙中山为推进近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路径或者方向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历史可能循着某种路径发展,历史条件改变了,发展的路径也可能改变,这就是历史发展的转折。洋务新政(洋务运动)的兴起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次重要转折。它虽然没有使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生产方式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但却为此后改良派、革命派成长提供了基础。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1)结合洋务运动的内容简要分析洋务运动是如何为改良派、革命派成长提供基础的?
材料二: 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呈现出由“沉沦”到“上升”的发展过程,中国社会走出了一条“U”字形路线。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其基本特征是“上升”。在“沉沦”与“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1901年到1920年),就是“沉沦”的谷底、“上升”的起始时期。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2)试分别概述材料二中所说的“沉沦”和“上升”的含义。
(3)20世纪初期是中国由“沉沦”到“上升”的转折时期,列举这一时期体现“沉沦”“上升”的重大历史事件各一例。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1901到1920年间近代中国由“沉沦”,到“上升”的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主旋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先生承接了太平天国的革命的正统,而淘洗了他们的帝王思想、宗教思想。 整理了三合会、哥老会一类的民间的民族的结社,改进了他们的思想,使入于革命的正轨。
——《孙中山先生在中国民族革命史上之位置》
材料二 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从君主到民主”社会转型的成功开始。也有人认为“辛亥革命只赶走了一个皇帝。剪了一条辫子,革命失败了”。
材料三 从这时候起(注:指1920年前后),中国社会内部发展明显呈现上升趋势, 中国人民民族觉醒和阶级觉醒的步伐明显加快了。在这以后,帝国主义的侵略还有加重的趋势,但人民的觉醒,革命力量的奋斗,已经可以扭转“沉沦”,中国社会的积极向上一面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了。
——整理自《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分期及其“沉沦”与“上升”诸问题》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太平天国运动相比,辛亥革命的组织形式、领导阶级、斗争目标有哪些新发展。
(2)你同意材料二中的哪种观点?(1分)请结合史实说明你的理由。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觉醒后的中国人民在扭转“沉沦”方面做出了哪努力?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日。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先生1905年指出:“近时志士,舌救唇枯,唯企强中国以比欧美。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吾国纵能媲迹于欧美,犹不能免于第二次革命……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材料二 全国的立法权属于参议院,临时大总统行使职权,须有国务员副署,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法官有独立审判的权力。同时规定人民享有人身.财产.言论.通信.居住和信教等自由。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相关内容
材料三 孙中山明令废除清朝实行的叩拜、相揖、请安、拱手等旧式礼节,代之以鞠躬、脱帽、握手之礼;书信落款中的“顿首”、“再拜”及带有封建等级色彩的称谓,以新式名词代替;过去常用的大人.老爷之称均被革除。他要求民间称呼官员均学习西洋或东洋,称为“先生”或“君”。
——据《令内务部通知革除前清官司厅称呼文》等
材料四 辛亥革命后,中山装和旗袍开始流行……吃西餐逐渐成为一种时尚。当时的妇女唱道:“大脚好,大脚乐,去操作,多快活。又不裹来又不缠,又不疼痛又省钱。”
材料五:1920年,孙中山先生在执信中学开学典礼上说:“愿诸生人人皆学执信先生之毅勇果敢以求学,蹈行予自由、民主、均富之理念,以改造未来之社会。完成一庄严璀璨之中华民国。”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孙中山社会革命主要内容是什么?具体办法是什么?
(2)材料二确立了什么政体?概述材料二颁布的重大意义。
(3)材料三体现了孙中山的什么思想?材料三、四反映了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有何影响?
(4)执信中学是孙中山先生于1920年为纪念近代民主革命家朱执信先生而亲手创办的纪念性、示范性学校,为了维护中华民国自由、民主、均富之理念,在这之前,孙中山先生进行了哪些努力?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段祺瑞后半生的主要经历:
1912年初,领衔北洋将领四十六人通电,迫使清帝退位。后出任北洋政府陆军总长。
1914年日军占领青岛时,主张对日本决一死战。
1915年“二十一条”签订后,辞职赴西山养病。袁世凯洪宪帝制时,表示反对。袁世凯死后,继续任总理。成为北洋政府派系内的皖系领袖。
1917年,与大总统黎元洪之间因府院之争引发张勋复辟。历时十二日后即被段祺瑞誓师镇压。
1918年徐世昌当选为大总统,段祺瑞宣布下野,在幕后操纵政权。
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推翻大总统曹锟,请段祺瑞出山,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临时执政(国家元首)。
1926年发生了三·一八惨案,同年4月9日被冯玉祥驱逐下台,退居天津日租界,潜心佛学,自号“正道居士”。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拒绝与日本人往来。
1935年被任命为国民政府委员,但没有就职。
1936年11月2日在上海病逝,享年72岁。段临终遗言有“八勿”,即:“勿因我见而轻起政争,勿尚空谈而不顾实践,勿兴不急之务而浪用民财,勿信过激言行之说而自摇邦本。讲外交者,勿忘巩固国防;司教育者,勿忘保存国粹;治家者,勿弃国有之礼教;求学者,勿鹜时尚之纷华。”
——摘编自好搜百科
(1)段祺瑞与许许多多历史人物一样具有复杂的多面性,请结合材料予以说明。
(2)依据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段祺瑞的临终遗言。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根据表格,概括出中国近代户籍制度变革的一个主要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摘编自《中国近代户籍制度变革探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在19世纪末,随着西方商品对民众生活模式的冲击,趋洋附西的倾向就在时势的流变中推动着生活习俗的演变。“凡物之极贵重者,皆谓之洋。高楼曰洋楼,彩轿曰洋轿。挂灯名洋灯,火锅名洋锅。……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
材料二 中华民国成立之后,民主共和已成为主要潮流,各派力量纷纷建立政党,以争取议会中的席位。不仅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一些原属同盟会的成员也另组新党,而且立宪派甚至袁世凯的走卒也开始组党。据统计,从武昌起义至1913年底,新成立的团体约682个,其中,政党类型的团体312个,京、沪两地占了一半以上。这些政党,有的无一定章程,也无固定组织,仅发一声明就渺无声息;有的党又为壮大声势而到处拉人,赠送党证。有些人今天此党明天彼党,飘忽不定;有些人为捞取实利,又身跨数党。各派政治力量都在共和的幌子下捞取政治资本。
材料三  1912--1913年参加国会大选的主要政党

党名
发起人
在会议中所占席数
政治派别
国民党
宋教仁
392
革命派
共和党
黎元洪
176
旧官僚
统一党
程德全
24
旧官僚
民主党
汤化龙
24
立宪派

(1)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社会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现这种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5分)
(2)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民国初年中国出现了怎样的政治局面? 各党派在议会中所占席位对比说明了什么?
(3) 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4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中国和日本两国近代化过程比较表

类似事项
中国
日本
相差年数
事项

事项

开办外语学校
购买轮船
设立工场
开设电信设备
派遣留学生
发行报纸
建设铁路
改革文字运动
民众政治运动
发行杂志
创始师范教育
近代学校制度
设立国立大学
政治革新
立宪预告
发型开禁
实施新历
改革货币制
颁布宪法
同文馆
商船亚丁号
安庆军械所
上海和香港之间
美国留学
《昭文新报》
上海和吴淞之间
《一目了然初阶》
公车上书
《时务报》
南洋公学师范院
《钦定学堂章程》
京师大学堂
废除科举诏书
准备立宪上谕
自由理发
太阳历
实行法币
中华民国宪法
1862
1862
1864
1871
1872
1873
1876
1892
1895
1896
1897
1902
1902
1905
1906
1911
1912
1935
1947
洋学所
咸海丸
横须贺造船所
东京和横滨之间
荷兰留学
《中外新闻》
东京和横滨之间
《汉字御废止之仪》
建议设立民选议院
《西洋杂志》
师范学院
《学制》
东京帝国大学
五条誓文
设立国会诏书
自由散发
太阳历
新货币制度
大日本帝国宪法
1855
1857
1864
1869
1862
1868
1872
1866
1874
1867
1872
1872
1877
1868
1881
1871
1873
1871
1889
7年
5年
0年
2年
10年
5年
4年
26年
21年
29年
25年
30年
25年
37年
25年
40年
39年
64年
58年

 
阅读上表,提取有关中日两国近代化异同的信息各一项,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其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革命是社会变革的两大手段,各有优劣,不可定论。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1年)“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
——梁启超
(1)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中第二回革命的具体表现。
(2)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社会变革两大手段的典型体现。相比之下,你倾向哪一件大事?请置身于当时形势来阐明理由。(4分)
材料二:“从1789—1848年,发生在英法两国的孪生大变革——双元革命。它们不应该被视为只属于这两国的大事,而应该被看作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孪生喷发口,而且还在继续使整个世界发生变革。”
——霍布斯邦《革命的年代:1789—1848》
(3)材料二中的“双元革命”当指哪两大事件?“双元革命”分别对中国的近代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