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社会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成为俄国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的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从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孙成木《俄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 第一条 农奴对地主的财产和人身依附关系永久性地取消。
第二条 农民和解放的农奴享有农村自由等级的人身权和财产权。
第三条 地主具有土地全部所有权,地主须分给农民永久所有的宅旁园地和耕种的份地,以便保障农民的生活和保障其履行对国家和地主的义务。
农民从地主那里取得土地,必须以劳务或现金方式赎买,其额度由各省制定。
——俄国《解放农奴法案》1861年2月19日
材料三 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步。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列宁《关于纪念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从上面解决”的问题产生的根源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问题迫切需要解决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认为“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理由。
(3)指出材料三中列宁观察问题的着眼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列宁这一观点的主要理由。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5—16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使人们逐渐摆脱了教会的束缚和控制,推动了欧洲向近代化社会的转变;18世纪的启蒙思想使人们进一步摆脱了封建专制和宗教愚昧的束缚,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英法美等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18世纪中期起,工业革命迅速扩展,大机器生产方式确立,欧美国家相继实现工业化。
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开展了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先后爆发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结束了专制制度,但真正的民主共和没有实现;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爆发了要求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陈达凯主编的《中国现代化史》
(1)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中西近代化过程中的两种不同路径。
(2)概括中西方近代化在本质和手段上的相同之处。
[选修I——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意志)“所有教士职位都应该脱离那暴虐的教皇,并且要恢复地方主教的职权” ;
“应该规定,凡属世俗的事都不应该送到罗马判决,只应该由世俗当局处理。”
——马丁·路德(致德意志民族基督教贵族公开书) ( 1520 年)
材料二 (致德意志民族基督教贵族公开书)第一版印了4000册,不到一周便销售一空。这本书在一年之中,至少重版了十三次。
——克利斯坦(宗教改革)
材料三 《 九十五条论纲》原本只是那个时代教会改革声中的一声 ……就像一个在黑暗森林中行走的小孩,他划着一支火柴本来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却点燃了整片森林。
——刘新利《欧洲文艺复兴史》
(1)据材料一指出马丁·路德的主张。为什么材料二所述“公开书”销售这么大? ( 7分)
(2)如何理解材料三中“他划着一支火柴本来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却点燃了整片森林”?推动“点燃了整片森林”的力量还有哪些?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封建制度的巨大中心是罗马天主教会。它把整个封建的西欧联合为一个巨大的政治体系,……它给封建制度绕上了一圈神圣的灵光。它按照封建的方式建立了教阶制。最后,它本身就是最有势力的封建领主,拥有天主教世界的地产的整整三分之一。要在每个国家内从各个方面成功地进攻世俗的封建制度,就必须先摧毁它的这个神圣的中心组织。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选修1》
材料二16世纪伟大的宗教改革使得互不了解的各国人民突然接近起来,并且通过新的共同信仰,紧密联合在一起。维登堡大学教授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系统阐发了宗教改革的主张,得到大多数师生的支持。该大学的自由教育吸引了布鲁诺前往。加尔文在巴黎大学受过严格的思想训练,他的《基督教原理》被认为是16世纪最有学术价值和最严谨的宗教著作。他创办了日内瓦学院,毕业的传教士被派往荷兰、英国等地;他领导的宗教改革使荷兰摆脱了西班牙和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并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第二幕提供了意识形态的外衣。加尔文教是当时资产阶级经济利益的真正的宗教外衣。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选修1》和《大革命与旧制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大学对推动宗教改革发挥的作用。(7分)
【历史一一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英国宗教改革中发布的《三十九条信纲》的条文,回答问题。
第六条 论圣经足以使人得救
圣经包含得救的要道,所以凡未载于圣经,或未为圣经证明之道,即不必信为或视为得救的要道。
第十一条 论称义
我们在神面前得称为义,只因信我们救主耶稣基督-勺功德。而非因我们自己的善行,或功劳。因此只因信称义乃是极其有益,最足安慰人心的教理,这在讲道集中“称义讲辞”中较为详细阐明了。
(1)归纳材料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分析其历史作用。
(2)英国的宗教改革和日本的明治维薪都不同程度地加强了君权,分析对两国发展的不同影响。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德意志)“所在教士职位都应该脱离那暴虐的教皇,并且要恢复地方主教的职权”;“应该规定,凡属世俗的事都不应该送到罗马判决,只应该由世俗当局处理。”
——马丁•路德《致德意志民族基督教贵族公开书》(1520年)
材料二《致德意志民族基督教贵族公开书》第一版印了4000册,不到一周便销售一空。这本书在一年之中,至少重版了十三次。
——克利斯坦《宗教改革》
材料三 《九十五条论纲》原本只是那个时代教会改革呼声中的一声……就像一个在黑暗森林中行走的小孩,他划着一支火柴本来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却点燃了整片森林。
——刘新利《欧洲文艺复兴史》
(1)据材料一指出马丁•路德的主张。为何材料二所述“公开书”销量这么大?
(2)如何理解材料三中“他划着一支火柴本来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却点燃了整片森林”?推动了“点燃了整片森林”的力量还有哪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意志)“所有教士职位都应该脱离那暴虐的教皇,并且要恢复地方主教的职权” ;“应该规定,凡属世俗的事都不应该送到罗马判决,只应该由世俗当局处理。”
——马丁·路德(致德意志民族基督教贵族公开书) ( 1520 年)
材料二 (致德意志民族基督教贵族公开书)第一版印了4000册,不到一周便销售一空。这本书在一年之中,至少重版了十三次。
——克利斯坦(宗教改革)
材料三 《 九十五条论纲》原本只是那个时代教会改革声中的一声 ……就像一个在黑暗森林中行走的小孩,他划着一支火柴本来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却点燃了整片森林。
——刘新利《欧洲文艺复兴史》
请回答:
(l)据材料一指出马丁·路德的主张。为什么材料二所述“公开书”销量这么大?
如何理解材料三中“他划着一支火柴本来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却点燃了整片森林”?推动“点燃了整片森林”的力量还有哪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的欧洲,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微,天主教势力空前强大,罗马教皇终于确立了在西欧的大一统神权统治。14—16世纪,在西欧随着商品生产与交换的繁荣,封建生产方式开始瓦解,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和发展,同时资产阶级开始兴起,他们反对教会和贵族的特权,强烈要求分享政治权利。文艺复兴的思想家们批判了中世纪教会的蒙昧、禁欲说教与封建的等级特权制度,宣传了个人自由、平等与欲望,提倡竟争进取精神与科学的求知的理念。西欧资本主义进入原始积累时期以后,无论是国内发展还是海外掠夺,都需要有强大的国家作支撑。英国、法国等逐渐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天主教会成为西欧各国强化王权道路上的一大障碍。
材料二 我日夜思索这句话,(神的裁判表现在神身,正如所写的:“义人等信仰生活”)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恩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
——马丁·路德
“人的得救与否,不是靠斋戒、忏悔、赎罪,而是完全由上帝预订,人的意志无法改变。人在现世的成功与失败,就是得救与否的标志,就是“选民”与“弃民”的标志。
——加尔文
材料三:1529年,都铎王朝的亨利八世开始与罗马教廷走向决裂;1533年,亨利八世宣布禁止英国教会向罗马教廷缴纳贡金;1534年,英国国会通过了《至尊法案》,宣布英国国王是“英国教会在地上之惟一最高首脑”,从此,英国完全脱离了罗马教廷的控制,成为一个新教国家。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出现的主要因素。
(2)依据材料二,分别指出两人的基本主张是什么?其共同点是什么?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分析英国这次宗教改革有何显著特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意志)“所有教士职位都应该脱离那暴虐的教皇,并且要恢复地方主教的职权” ;“应该规定,凡属世俗的事都不应该送到罗马判决,只应该由世俗当局处理。”
——马丁·路德(致德意志民族基督教贵族公开书) ( 1520 年)
材料二 (致德意志民族基督教贵族公开书)第一版印了4000册,不到一周便销售一空。这本书在一年之中,至少重版了十三次。
——克利斯坦(宗教改革)
材料三 《 九十五条论纲》原本只是那个时代教会改革声中的一声 ……就像一个在黑暗森林中行走的小孩,他划着一支火柴本来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却点燃了整片森林。
——刘新利《欧洲文艺复兴史》
请回答:
(l)据材料一指出马丁·路德的主张。为什么材料二所述“公开书”销量这么大?
(2)如何理解材料三中“他划着一支火柴本来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却点燃了整片森林”?推动“点燃了整片森林”的力量还有哪些?
观察下面图画,回答问题:
(1)这幅画反映出欧洲出现了什么重大事件?说出你的依据。(4分)
(2)该事件出现的原因是什么?(5分)这一事件在欧洲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6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的欧洲,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微,天主教势力空前强大,罗马教皇终于确立了在西欧的大一统神权统治。14—16世纪,在西欧随着商品生产与交换的繁荣,封建生产方式开始瓦解,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和发展,同时资产阶级开始兴起,他们反对教会和贵族的特权,强烈要求分享政治权利。文艺复兴的思想家们批判了中世纪教会的蒙昧、禁欲说教与封建的等级特权制度,宣传了个人自由、平等与欲望,提倡竟争进取精神与科学的求知的理念。西欧资本主义进入原始积累时期以后,无论是国内发展还是海外掠夺,都需要有强大的国家作支撑。英国、法国等逐渐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天主教会成为西欧各国强化王权道路上的一大障碍。
材料二 我日夜思索这句话,(神的裁判表现在神身,正如所写的:“义人等信仰生活”)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恩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
——马丁·路德
“人的得救与否,不是靠斋戒、忏悔、赎罪,而是完全由上帝预订,人的意志无法改变。人在现世的成功与失败,就是得救与否的标志,就是“选民”与“弃民”的标志。
——加尔文
材料三:1529年,都铎王朝的亨利八世开始与罗马教廷走向决裂;1533年,亨利八世宣布禁止英国教会向罗马教廷缴纳贡金;1534年,英国国会通过了《至尊法案》,宣布英国国王是“英国教会在地上之惟一最高首脑”,从此,英国完全脱离了罗马教廷的控制,成为一个新教国家。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出现的主要因素。
(2)依据材料二,分别指出两人的基本主张是什么?其共同点是什么?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分析英国这次宗教改革有何显著特点?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是16世纪的一幅讽刺画《灵魂的运输车》。它用极富想象力的夸张形式讽刺了教皇制度。画中恶魔抡着木槌,将人的灵魂塞入大桶中,装在牛车上向地狱驶去。车身是教皇的身体,车轮辐条由主教、枢机主教和修士构成。
材料二: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曾建议由基督教新教教会和地方当局接管教育,用德语教学,在全国城镇农村设立公办学校,为平民子女提供免费教育。
(1)材料一反映当时怎样的社会状况?为此,马丁·路德提出了什么改革主张?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宗教改革对教育有何影响。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太学三合法》:希望以学校的平日考核来取代科举考试,选拔真正的人才。“三合法”,即把太学分为外舍、内含、上含三等,“上等以官,中等免礼部试,下等免解”,后来地方官学也推行此法,反映了班级教学的特色。
《贡举法》:王安石认为“欲一道德则修学校,欲修学校则贡举法不可不变”。改革贡举法,废明经、存进士,熙宁三年(1070年)三月,进士殿试罢诗、赋、论三题而改试时务策。熙宁四年(1071年),二月,颁新贡举制,废明经,专以进士一科取士。另设“明法科”,考察律令和断案。
材料二 德国是欧洲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的发源地,宗教改革以后新教教派在德国占据优势并控制着德国的各级教育。各个封建邦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从16世纪起,特别是在十七八世纪竞相颁布强迫教育法令,并于1872年将6至14岁的八年初等教育定为强迫义务教育阶段。《萨克森学制计划》也称为萨克森法令(the Saxon Code),由梅兰克顿执笔、路德修订,是16世纪第一部学校法。《萨克森学制计划》以法律的形式要求萨克森地区实施世俗办学,为国家和教会培养具有新教信仰、具有良好德行的人才。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则材料所涉改革发生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分析宋代教育与宗教改革后德国教育的异同。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正当欧洲大陆的宗教改革如火如茶的时候,英格兰新贵族和资产阶级也希望加强王权,削弱教会,摆脱教皇的控制。但亨利八世却是天主教会的坚决支持者,由于他在反对马丁·路德的异端邪说中的功劳,教皇克雷芒七世授予他“信念捍卫者”的称号。但当教皇拒绝了亨利八世要求宣布他与凯瑟琳的婚姻无效时,亨利八世公然反抗教皇,与安妮·博林结合,并被革除教籍。他立即着手清除国内的反对力量,包括解散修道院,禁止英格兰教会向教廷交纳岁贡。1534年,促使国会通过《至尊法案》,宣布英格兰国王是英国圣公会的首脑,从而正式把教会与国家合为一体。
——摘编自程维《宪政与宗教》
材料二
时 间 |
事 件 |
1534年 |
亨利八世促使议会通过《至尊法案》。 |
1571年 |
伊丽莎白女王指使英格兰教会通过《39条教规》,标志着宗教改革的结束,英国终于建立了独立的安立甘教会。 |
1633年 |
查理一世起用威廉·劳德为坎特伯雷大主教,大肆迫害清教徒。 |
1640年 |
以清教徒运动面目出现的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
1689年 |
议会通过《宽容法》,赋予不从国教者以信仰自由。 |
1701年 |
议会通过《王位继承法》,规定今后王位一律由信奉新教者继承,与天主教交往者、信奉天主教、与天主教徒结婚者,一律丧失继承王位的资格。 |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1)据材料一,说明亨利八世对罗马天主教会态度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据材料二,归纳英国历史上宗教与王权两者关系的演变。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宗教在英国政治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意志)"所在教士职位都应该脱离那暴虐的教皇,并且要恢复地方主教的职权";"应该规定,凡属世俗的事都不应该送到罗马判决,只应该由世俗当局处理。"
--马丁•路德《致德意志民族基督教贵族公开书》(1520年)
材料二 《致德意志民族基督教贵族公开书》第一版印了4000册,不到一周便销售一空。这本书在一年之中,至少重版了十三次。
--克利斯坦《宗教改革》
材料三 《九十五条论纲》原本只是那个时代教会改革呼声中的一声……就像一个在黑暗森林中行走的小孩,他划着一支火柴本来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却点燃了整片森林。
--刘新利《欧洲文艺复兴史》
(1)据材料一指出马丁•路德的主张。为什么材料二所述"公开书"销量这么大?
(2)如何理解材料三中"他划着一支火柴本来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却点燃了整片森林"?推动了"点燃了整片森林"的力量还有哪些?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