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三幅图片反映了欧洲社会怎样的历史现象?它们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材料二 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导致了基督教世界中信仰体系的大分化和大组合。虽然各地、各个宗教派别有所不同,但总的说来,是世界性的宗教帝国让位于地方化、民族化的宗教组织;有形的宗教仪式崇拜,让位于无形的精神信仰崇拜。
——选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2)据材料二,分析宗教改革后欧洲宗教世界呈现出哪些新特点。
【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灵魂称义不因为任何行为,仅由于信仰。……无论是传教士、神父,或是教皇,和其他基督教徒并无不同之处,并非自成团体,或是高于其他教徒之上的。……罗马教廷只管信仰上的事,至于财产、金钱、生命等事务应由政府处理,皇权应该名副其实。
——马丁·路德
(1)概括材料一的观点,分析其提出的社会原因。
材料二 加尔文认为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是他被上帝预定为选民的外在标志。加尔文派的改革自始至终就一直和政治力量紧密结合。更确切地说,加尔文推行宗教改革的整个过程就是他与日内瓦政府争夺权力的过程。最终他把日内瓦变成了一个政教合一但教权高于政权的城市神权共和国。
(2)与材料一相比,加尔文与马丁·路德的观点有何不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路德等改革家)提出改革婚姻制度的主张,具体内容是:制订新的婚姻法规,废除秘密婚姻(秘密婚姻原指男女两人在教士面前互换婚誓后所构成的正式婚姻,它不经过婚礼,也不需要取得父母的同意和公众的承认),政府的世俗法庭批准婚姻或由经政府授权的教会法庭来审核批准婚姻登记等。新的婚姻法规定,结婚不再属于宗教七大圣仪之一。
材料二 新教的婚姻改革家们在付诸实践的时候比较保守,往往没有家长同意的签字就不给办理结婚登记,这使得父母们实际上控制了儿女的婚姻。新教徒视婚礼为大事,强调必须举行公开的婚礼,并且一定要有证婚人,才算完成了结婚。
——以上材料均摘自史仲文、胡晓林《世界近代前期宗教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新教徒结婚的条件
(2)在婚姻改革前后,婚姻的主导力量发生了怎样变化?上述婚姻改革对西欧社会产生怎样的积极影响?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加尔文被誉为“欧洲宗教改革的第二位伟大人物”,但他的多面形象远未被我们所充分认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和美国这股争取政治自由和宗教自由的奋斗精神,是加尔文主义孕育出来的;而实践这个精神,使它成为具体制度的,也多半是加尔文主义者。加尔文成为历史上最英勇的法国胡格诺派,荷兰乞丐派,英格兰清教徒,苏格兰誓约派和美国新英格地区清教徒前辈移民之父,他们都以为为了良心自由的缘故可以牺牲世界上任何东西而闻名于世。
——甘.雅各和杰利.纽康《如果没有耶稣》
材料二 值得注意的是,新教徒在迫害自然科学家的自由研究上超过了天主教徒。塞尔维特正要发现血液循环过程的时候,加尔却烧死了他,而且还活活地把他烤了两个钟头。
——恩格斯
(1)概括指出材料一,材料二对加尔文的评价有何不同?
(2)材料一和材料二对加尔文的评价相矛盾吗?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的理由。(9分)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作为这一宝贵遗产的保管人和传送者……婆罗门甚至通过强调他们所主持的宗 教仪式的重要性,来向神的地位提出挑战。……除此之外,婆罗门还免交各种捐税,因为人 们认为,婆罗门以自己的虔诚行为清偿了这种债务。由于婆罗门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所以他 们不得被判处死刑或任何类型的肉刑。最后,有关法、因果报应和再生的教义实际上也为婆 罗门控制人们的心灵提供了不可抗拒的手段。……婆罗门的种种要求和强征勒索是公元前 6世纪和5世纪印度进行宗教改革的一个因素。另一因素是上文提到过的经济发展,经济 发展造成一个富裕的商人等级即吠舍种姓,吠舍种姓对在它之上的两个种姓享有种种特权 极为怨恨。最后,婆罗门与非雅利安人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张,因为虽然非雅利安人可以被吸 收为印度教信徒,但他们对祭士居支配地位很不满。
(1) 根据材料,说明婆罗门享有哪些特权。
(2) 根据材料,简析当时印度进行宗教改革的社会原因。
(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体现了宗教改革的宣传形式与内容.
材料二 就中世纪西方宗教改革而言,它所首先抨击的是久已成为无上权威并且排斥任何不同理解的天主教会正宗教义。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历史性功绩,就在于确认人的信仰应当取决于人内心的理解,而非取决于外在的强制。
——吴于廑<西欧宗教改革与近代社会思潮)
(1)据材料一中的内容,概述宗教改革运动的特点。(6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有何意义?(4分)
官员质问某人:“这些是你的书吗?你会撤销你的主张吗?”这人坚持:“我只接受《圣经》的权威和自己良心的约束;我不能撤回我写的任何东西,因为我的良心是跟随着《圣经》的,而昧着良心做事既不稳妥,也不正确。”这应是下列哪两人的对话
A.苏格拉底与雅典的大陪审团 | B.布鲁诺与异端裁判所的法官 |
C.马丁·路德与罗马教廷的官员 | D.赫胥黎与威尔伯福斯主教 |
改革后仍保留了较多的天主教残余的事件是
A.英国宗教改革 | B.加尔文宗教改革 |
C.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 D.法国宗教战争 |
加尔文说:“一个人所以发家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是完全靠上帝恩赐”材料所体现的是
A.加尔文的先定论思想 | B.加尔文教对许多国家产生重大影响 |
C.符合教俗封建主的利益 | D.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 |
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和加尔文的“信仰得救”,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主要是指
A.否定教皇地位 | B.个人宗教信仰自由 | C.否定封建特权 | D.宣扬《圣经》精神 |
关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
A.主张废除教阶制度与宗教仪式 | B.否定信仰上帝 |
C.宣扬《圣经》至高无上 | D.挑战教会权威 |
卡尔文认为“一个人之所以发财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和勤劳,而完全靠上帝的恩赐”这一观点反映了卡尔文
A.第一次提倡人们在内心世界中发现宗教 | B.首次挑战罗马教皇至高无上的地位 |
C.用“先定论”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辩护 | D.主张没收财产 |
下列关于中世纪基督教的演变表述正确的是
①最初的基督教是下层人民反抗压迫的宗教团体 ②4世纪初期,基督教逐渐演变为罗马帝国的国教 ③十一世纪基督教分裂为东西两部分 ④天主教会以征服“异教徒”为借口组织多次“十字军东征”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