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于1926年写道:“这场用鲜血覆盖了整个欧洲的战争……在距我们遥远的国度里唤起了一种独立的意识……在过去几年中……一切都发生了变化。”上述材料反映了一战的影响是
A.引发了十月革命 | B.促进了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 |
C.和平主义思潮兴起 | D.欧洲各国发生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
1920年,梁启超在《欧游心影录》中谈到“科学万能说”时,认为“它当然不能象从前一样的猖獗”。他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
A.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受到阻碍 | B.科学技术在欧洲的发展水平很高 |
C.科学技术不是万能的 | D.科学技术在世界大战中成为战争工具 |
该图片被认为最能代表一战的主要特征,如果要通过图片获取有效信息来概括一战主要特征,最恰当的是
A.全球规模 | B.阵地消耗 | C.闪电突击 | D.运动对峙 |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中说:“英国四百年来的对外政策,就是反对大陆上出现最大、最富于侵略性和最霸道的国家”,英国总是“参加不那么强大的一方,同它们联合起来,打败和挫败大陆上的军事霸主,不管他是谁,不管他所统治的哪一个国家。”对以上材料体现出的英国外交政策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反对霸权主义 | B.大陆均势 |
C.光荣孤立 | D.无敌国外交 |
华盛顿会议召开时,国际形势的状况不包括
A.英美日海军军备竞赛日趋激烈 | B.日本利用时机独占中国东北市场 |
C.美国代替英国成为世界霸主 | D.美日在亚太地区的矛盾异常尖锐 |
1919年美、英、法、意、日在巴黎和会上
A.要求最大限度地削弱战败国 | B.根据自身实力提出利益要求 |
C.分得了战败国的殖民地 | D.赞同限制战胜国陆海军军备 |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失败的原因不包括
A.始终处于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 | B.美国参战增强了协约国的实力 |
C.长期战争导致国家经济崩溃 | D.协约国所进行的战争是正义的 |
19世纪60—90年代中期,英国在欧洲大陆奉行“光荣孤立”的外交政策。英国实行这一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力图保持欧洲大国之间势力平衡 |
B.国内局势动荡,无意卷入欧洲事务 |
C.力图使欧美大国之间相互牵制 |
D.势力开始衰落,无力插手欧洲事务 |
1920年9月,《新潮》杂志载文说:“军国主义打破,旧式的政治组织破产,于是感觉最钝的中国人,至此也觉得仅仅学习西洋的富国强兵、政治法律是没用的……于是乎谈政议法的声浪稍衰,而社会改造的声浪大盛。”促使当时社会思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国际因素是( )
A.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 B.协约国战胜同盟国 |
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 | D.第一次世界大战暴露了西方文明弊端 |
一位史学家讨论英国妇女地位的变化说:政府部门急剧膨胀与男子短缺,使妇女的社会、经济力量突然获得发展。妇女就业人数增长到297万人,增加了80万人。过去,他们充当女侍,或待在父母身边,或依附于丈夫;现在,他们离家工作,甚至远离家乡,取得独立的社会地位。这里描述的历史现象所处的历史时期是
A.北美独立战争期间 | B.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 D.世界经济大危机期间 |
下列有关到20世纪初才出现世界性战争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是( )
A.19世纪末20世纪初整体世界形成 | B.科学技术为世界性战争提供了必要手段 |
C.少数大国成为拥有全球性利益的大国 | D.欧洲开始衰落 |
下列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集团失败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经济实力总体上处于劣势 ②作为非正义一方,失道寡助
③战略上出现重大失误 ④内部矛盾不断尖锐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
A.第一次世界大战急剧激化了俄国各种矛盾,推动了革命的发生 |
B.没有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没有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 |
C.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
D.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具备“有战争”这个条件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