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对下表中协约国在1914—1917年三种战略物资生产出现重大变化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最有可能的是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两大军事集团战略物资生产表(单位:百万吨)
|
1914年8月1日 |
1914年9月25日 |
1917年 |
|||
协约国 |
同盟国 |
协约国 |
同盟国 |
协约国 |
同盟国 |
|
生铁 |
22 |
22 |
16 |
25 |
50 |
15 |
钢 |
19 |
21 |
16 |
25 |
58 |
16 |
煤 |
394 |
332 |
346 |
355 |
851 |
340 |
A.美国加入协约国阵营,放弃中立
B.苏俄和同盟国集团签订《布列斯特和约》
C.意大利的倒戈
D.同盟国集团内部普遍发生革命和起义,影响了经济
1920年,梁启超在《欧游心影录》中谈到“科学万能说”时,认为它“当然不能像从前一样的猖獗”。梁启超这所以这样说,是因为 ( )
A.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遇到阻碍 | B.科学技术在欧洲的发展水平很高 |
C.科学技术在世界大战中成为战争的工具 | D.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减慢 |
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十几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
B.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俄国的各种矛盾,推进了革命的发展 |
C.没有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没有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 |
D.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具备“战争”这一条件 |
一战爆发后,远离欧洲的日本对德宣战。在对德通牒和宣战诏书中,日本声称是为了"永保东亚和平"及"维护日英同盟的利益";日本首先发表演说强调日本参战是对德国鼓动干涉还辽的复仇战。这些行为( )
A. | 反映了德日矛盾的激化 | B. | 意在掩盖参战意图 |
C. | 维护了英日同盟的利益 | D. | 力图保护东亚和平 |
为赢得战争的胜利,一战期间德军在德法边界修建了坚固的“兴登堡防线”。该防线被协约国军队全线突破是在( )
A.1915年底 | B.1916年初 |
C.1917年4月 | D.1918年10月 |
美国在1917-年4月加人协约国集团对德宣战,主要原因是
协约国的成败与美国利益相关
德国“无限制潜艇战”对美国危害较大
③捞取战利品和攫取战后世界霸权
④参战得到美国人民的一致支持
A.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 |
(2009年北京文综)2009年,人民海军在山东青岛举行建军六十周年阅兵。这里曾见证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作为战胜国的中国蒙受屈辱的历史,与此相关的国际文件是
A.《辛丑条约》 | B.《凡尔赛合约》 | C.《开罗宣言》 | D.《波茨坦公告》 |
材料
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是著名的反战活动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即发出致德国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公开信,呼吁反战,遭到拒绝。从1914年到1918年,他连续发表文章,谴责交战各国政府是战争的罪魁祸首,呼吁立即结束这张自相残杀的战争,但不为人民理解,甚至在自己的祖国也被指责为卖国贼。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发表《精神独立宣言》,总结大战的教训,呼吁知识界保持精神独立,以防战争再次爆发。
在二三十年代,他发起组织了国际反战反法西斯委员会,不久当选为名誉主席。在世界反战大会上,他被选为大会主席,并在大会发言中指出反对指向苏联的一切威胁,保卫苏联。后被提名为国际反法西斯委员会名誉主席。
--据杨晓明《欣悦的灵魂:罗曼・罗兰》
(1)根据材料,概括与一站时相比,罗曼・罗兰二三十年代反战活动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曼・罗兰反战活动变化的原因。
下列图片是一战时各国的征兵宣传海报,下列各国参加战争的共同目的是
A.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 | B.争夺欧洲大陆霸权 |
C.维护世界和平和民主 | D.为了转嫁国内的经济危机 |
“1916年9月15日,英军在进攻中首次使用坦克,共出动49辆,而实际参加战斗的有18辆,步兵的进攻速度因而有所增加,当天占领了第三道阵地的几个要点。”这个战斗情景出现在
A.日德兰战役 | B.凡尔登战役 | C.索姆河战役 | D.马恩河战役 |
“我们(参战)的动机并不是复仇……而仅仅是主持正义和维护人类权利,我们只不过是这种正义和权利的诚实的捍卫者。”对美国总统威尔逊关于美国参战动机的说法评价正确的是( )
A.美国参战的目的是捍卫人类的正义和权利 |
B.美国参战是为了帮助进行正义战争的协约国集团 |
C.战争态势的发展对协约国不利促使美国急于参战 |
D.美国认识到如果德国获胜必将是其争霸世界的强劲对手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张伯伦曾几度向威廉二世做出结盟的姿态。1898年,张伯伦曾向德国表示:“我们应该向俄国说,你想要的东西都得到了,我们准备承认这一点,但是你不要走得太远了。中国的其他地方应当由我们联合保护。”威廉二世斩钉截铁地回答说:“张伯伦不应当忘记,在东普鲁士,我有一个德国师团在抵御着三个俄国军团和九个师团,那儿可没有中国的万里长城,也不是英国的装甲舰能到的地方。”张伯伦的建议没有被德国所响应。
材料二 1901年威廉二世对甘本(法国驻英大使)说:“你应该知道我对你的国家的感情。我认为对欧洲的和平来说,法国是不可缺少的因素。我希望法国强大,如果你们有什么困难,就请告诉我,我会给你们帮助的。”甘本说:“对陛下的关心我极为感动,我会向巴黎报告的。但是法国希望生活在和平环境里。我希望而且我也相信法国永远不会需要陛下的帮助
材料三 1896年,威廉二世在给大臣的一份电报中说:“我们现在背上了大量的殖民地,……因为这些殖民地使我们与英国继续不断地发生或大或小的纠纷。……我们的贸易正在和英国作生死的斗争,我们的报纸在天天宣传这种斗争。”
——以上材料选自《世界近代史资料选》
回答:
(1)材料一中,英国为什么要主动与德国结盟?威廉二世拒绝与英国联合的理由是什么?据材料三指出根本原因何在。
(2)材料二中,甘本拒绝威廉二世“帮助”的理由是什么?你认为真正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威廉二世对英法的态度有何不同?
美国总统威尔逊在一战爆发后的第四天发表讲话,申明美国中立是“显示出极为冷静的判断、高贵的自制和有效的公正的行动”。美国采取这一立场的目的是( )
A.希望英德两败俱伤,乘机扩大殖民地 |
B.借此与双方进行贸易,扩充美国的实力 |
C.国土远离欧洲战场,抵制列强插足美洲 |
D.保持经济高速增长,避免战争破坏 |
【世界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这时许多人——尤其是英美两国——都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实在是一个错误,根本没有带来任何好处;他们被战时的宣传欺骗了;战争是真正由武器制造商发动起来的;德国并不是引起1914年战争的真正原因;凡尔赛条约对于德国是过于苛刻了;精力充沛的德国人与意大利人需要发展的空间;民主制度毕竟不是适用于一切国家的;一个巴掌拍不响,如果有一方坚决不让对方给惹恼,那就一定不会打起来;……一整套和平的与容忍的思想,这当中大概包含着既有真理又有误解的那种通常的混合物。
——[美]帕尔默科尔顿《近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 维护世界和平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强烈要求。……1949年和1952年召开了两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1952年召开了世界人民和平大会,大会通过《致五大国政府书》,邀请中、苏、美、英、法五大国政府就缔结和平公约举行谈判。1955年举行了世界和平大会,发表了《世界和平大会宣言》。1955—1959年召开了五届禁止原子弹、氢弹世界大会,呼吁为禁止原子弹、氢弹而奋斗。……80年代在北美、西欧、大洋洲以及世界各地掀起一个新的反对战争、要求禁止和销毁核武器的群众和平运动。……
——段炳麟《世界当代史》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两次世界大战后和平思想的不同之处。
(2)结合史实分析这两种思想对国际(战争)形势的影响。(5)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