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农业集体化政策推行后,从1929年7月到1930年7月,苏联农村中的牲畜,牛减少了22%,马减少了13%,猪减少了33%,羊减少了26%。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
A.经营方式落后、缺乏后劲 | B.国家实行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
C.敌人破坏及自然灾害严重 | D.农业集体化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
右图是反映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与农民交谈的图片。你认为交谈双方涉及的主要话题应该是
A.提高农业产量途径 |
B.扩大农业种植面积 |
C.压缩农业种植面积 |
D.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
在苏联七十多年历史上,大规模的饥荒有三次,即1922—1923年、1932-1933年、1946—1947年饥荒。其中1932-1933年大饥荒的程度最为严重,1932年苏联主要农业区乌克兰地区谷物产量仅是1930的36.8%,据估计饥荒死亡人数的在600—800万之间,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决策错误 |
B.农业集体化目的与客观效果相悖 |
C.经济建设模式模糊导致社会混乱 |
D.苏联的经济困难呈现周期性特征 |
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工农业产品价格存在严重的“剪刀差”(工农业产品交换时,工业品价格高于价值、农产品价格低于价值所出现的差额),苏联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限制农村私有制的发展 | B.为工业化积累资金 |
C.保证社会主义公有制 | D.维护计划经济体制 |
1947年,苏联的一本杂志把“列宁在布良斯克森林巡猎”错印成“列宁在布良斯克森林下仔”。这个事件本没有秘密蓄谋,但“罪人”的命运却是悲惨的。这反映出
A.计划经济体制导致印刷水平低下 | B.苏联强调历史的真实性 |
C.苏联人民对列宁满怀崇敬 | D.苏联法制不健全 |
(2009年1月广州市高三调研)古比雪夫在《关于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正
是他(斯大林)的天才的预见以及对工人阶级斗争的
卓越领导,保证了提出第二个五年计划中各种宏伟的、人类史上划时代的任务。”这反映了
A.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 B.苏联已建成社会主义工业国 |
C.第二个五年计划的重要性 | D.斯大林模式已经形成 |
下面是关于苏联的漫画《军转民——飞机锯木》它揭示出苏联
A.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
B.二战结束,持久和平到来 |
C.农业经济迅速发展 |
D.工业建设成就突出 |
有历史学家在研究苏联(俄)历史时,把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俄)迈向社会主义道路时的努力看作三个实验。即“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回归理想的实验”。以下各项与三个实验分别对应正确的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 |
B.新经济政策、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模式 |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工业化 |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农业集体化 |
1956年4月毛泽东说:“据说一直到第十九次代表大会那个时候,苏联粮食的产量还没有达到沙皇历史上的最高水平。如果真是这样,集体化机械化的优越性在哪里?社会主义制度比沙皇制度好又怎么说呢?”毛泽东认为苏联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是
A.国情认识模糊,经济决策失误 |
B.经济比例失调,制度优越难显 |
C.农业技术薄弱,发展动力不足 |
D.建设经验缺乏,经济体制落后 |
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许多人认为,五年计划不过是斯大林的个人幻想,但在相对落后的国家要想实现工业化,五年计划或许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好的办法,但它却是一条有效的捷径。”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生与斯大林没有任何直接关系 |
B.计划经济的做法对于落后国家来说有一定的合理性 |
C.计划经济是所有落后国家实现工业化的最佳途径 |
D.计划经济的做法对苏联工业化没有发挥过积极作用 |
1931年苏联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额的1/3,1932年上升到50%左右;1932年约有1700名美国工程师在苏联重工业部门工作。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西方国家大萧条是苏联实现工业化的先决条件 |
B.苏联30年代初的工业化依赖于西方大国的支持 |
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加速了苏联的工业化建设 |
D.学习西方技术是苏联实现工业化的有效途径 |
1928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 )
A.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 | B.局部改革斯大林模式 |
C.部分借鉴新经济政策 | D.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 |
叶利钦在《我的自述》中回顾斯大林时代:“你在职位的阶梯上爬得越高,归你享受的东西就越丰富……如果你爬到了党的权力金字塔的顶尖,则可享有一切——你进入了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完全可以在一个单独的国家里为那些获取权位的少数人而实现。”这说明斯大林时代( )
A.苏联共产党内争权夺利的斗争非常激烈 |
B.指令性计划经济滋生了全面腐败 |
C.共产主义在苏联已经发生了质变 |
D.高度集权体制助长了官员的特权腐败 |
20世纪30年代以来“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行业。……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的管理所付出的代价是灾难性的。……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对材料理解最为准确的是,“斯大林模式”下
A.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不利生产发展 |
B.工业化加速是以牺牲农业为代价的 |
C.单一的公有制体制阻碍了生产发展 |
D.工业化加速的同时忽视了改善民生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