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雅尔塔体系 / 综合题
高中历史

关税与贸易政策是影响国际贸易和各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斯穆特一霍利法案》,对进口商品提出高得异乎寻常的税率。此后,英国在1932年通过了《进口税法》,各国掀起了一场关税战和贸易战。两年内,全球贸易量萎缩了2/3。 ——摘自王斯德主编《世界现代史》
材料二    1950—1973年的24年间,国际贸易额从607亿美元增至5740亿美元,增长了8.5倍,年均增长10. 3%。——镝自池元吉《世界经济概论》
材料三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各国纷纷采取措施应对。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购买美国货”(buy American:限制其他国家货物进口)计划。这一计划的提出引起了国际社会广泛争议,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则指出: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据新华网、东方财富网整理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英美两国采取的措施主要与哪一历史事件密切相关?两国的举措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当时国际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依据材料三,指出中美两国应对危机的措施有何实质性不同?并分析两种措施的各自利弊。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7分)对外贸易政策是一国政治、经济利益在国际上的表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直到1860年,英法两国才签订了《科布登—谢瓦利埃条约》,随后,英国又和其他国家签署了降低关税的商贸条约。《科布登—谢瓦利埃条约》的签订,而这距离1776年亚当·斯密《国富论》的问世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
——张志敏《自由贸易主义的真相》
(1)材料反映了英国怎样的经济政策该政策对当时世界经济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缔约各国政府,认为在处理它们的贸易和经济事业的关系方面,应以……扩大世界资张的充分利用以及发展商品的生产与交换为目的。……切望达成互惠互利协议,导致大幅度地削减关税和其它贸易障碍,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以对上述目的做出贡献。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2)依据材料概括《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分析《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对战后经济发展的影响。
材料三 就社会规则的整体理性而言,任何时代的规财都是…运用于解决那个特定时代具体社会利益矛盾的结果。
——魏成元《市场规则论》
(3)结合英美的贸易政策,谈谈对材料三观点的理解。(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综观古今中外,一个民族的兴旺、一个国家的崛起,都离不开自信的精神品质。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访问中国,希望与中国建交、贸易。当马戛尔尼拒绝行跪拜礼时乾隆帝十分不快,他在给英王乔治三世的信中拒绝了英特使提出的一切要求,信中写道:“天朝抚有四海……德威远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是尔国王所请派人留京一事,于天朝体制既属不合,而于尔国亦殊觉无益。”
又称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
——引自梁廷楠《粤海关志》
材料二: 二战结束后不久,美国总统杜鲁门公开宣称:“美国……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更强大了……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制度”,“不管我们 喜欢与否,未来的(国际)经济格局将取决于我们!”
——吴于廑等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三: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要求全党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在复杂的世界格局中保持自身特色、开辟发展新前景。
请回答:
(1)对材料一中乾隆帝的言论,当时清朝的士大夫与马戛尔尼的感受有何不同?结合史实分析产生不同感受的原因。
(2)为什么材料二中的杜鲁门对美国及其制度充满自信?二战后美国如何实现对世界的领导?
(3)中共“十八大”提出坚定“三个自信”的底气来自何方?请结合史实说明。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1:16—17世纪中外金与银的比价

年份
中国
英国
西班牙
1580
1∶5.5
1∶11.7
1∶12.12
1637
1∶13
1∶13.5
1∶13.13~15.45

材料二 表2:19世纪以来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演变

时期
演变
1870—1914年间的古典金本位时期
19世纪下半叶,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和投资体系覆盖全球,90%的国际支付以英镑进行
1915—1944年间的前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各国纷纷停止了本国货币与黄金的直接兑换,各国货币之间没有一个固定的汇率形成体制,处于各行其是的状态
1945—1973年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
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确立了新的稳定的汇率制度,美元取代英镑成为具有主导地位的货币
1973年以后的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
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之后,各国采用了不同的汇率制度。美元仍然充当着世界主要储备货币的角色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货币区域化和美元化时期
一种新型单一货币联盟出现,具有透明性、节省信息和交易成本的优势。欧洲货币联盟即属此类

请回答: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中国金银比价从16世纪晚期银价偏高到17世纪早期银价降到与西欧基本持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上述变化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19世纪下半叶英镑在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中占主导地位的主要原因。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的稳定的汇率制度”的主要内容。这一制度的建立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世界货币体系经历了以英镑为中心、以美元为主导以及欧元崛起的演变,这一演变过程说明了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二战结束前后,美苏合作关系逐渐破裂,双方采取了对抗性的政策,对世界局势产生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共产党和苏联政府在同人民民主国家的关系中严格遵守不干涉其内政的原则。苏联承认这些国家的人民政府,在政治上支持他们。苏联忠于自己的国际义务,从战时大大减少了的储备中拿出粮食、种子和原料提供给人民民主国家……苏联的武装力量驻扎在人民民主国家,苏联使得外国帝国主义者干涉民主国家内政的企图不能得逞……
——(苏联)波诺马辽夫《苏联共产党史》
材料二   在目前的世界历史中,几乎所有国家都必须在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中进行选择。这种选择往往是不自由的。……我认为,我们必须帮助渴望自由的人民以自己的方式主宰他们的命运。我认为,我们应该首先在经济和财政方面予以援助,这对经济稳定和政治的有序发展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国会咨文
材料三    西方正在、并将继续试图通过将自己的利益确定为“世界共同体”的利益来保持其主导地位和维护自己的利益。这个词已成为一个委婉的集合名词(代替了“自由世界”),它赋予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为维护其利益而采取的行动以全球合法性。例如,西方正试图把非西方国家的经济纳入一个由自己主导的全球经济体系。
——塞缪尔·亨廷顿《文明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1)据材料一、二,概括美苏两国各自的基本立场,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立场对世界格局与新中国成立初期局势分别产生的主要影响。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二战结束前后形成的“全球经济体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37年与1948年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主要国家所占比重的比较:

材料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实质是建立一种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其基本内容是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实行固定汇率制度。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上述变化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形成有怎样的联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5分)货币作为财富的象征对一国乃至于整个世界都异常重要,货币体系的变迁既是经济发展的反映,又对经济发展造成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沃德·巴特雷在(《1450~1800年世界白银流动》中说:“整个殖民地时期(1492年到1820年),西班牙从美洲殖民地榨取的白银超过40亿比索,即14万多吨。”而据厄尔·汉米尔顿的研究,就有约2亿比索通过明朝在马尼拉一带的贸易站流向了中国,36亿比索则流向了西欧诸国,差不多又有一半流向了中国,而西班牙自己仅存2亿比索。
——摘编自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1)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流入西欧诸国的36亿比索的白银“差不多又有一半流向了中国”的原因。  (4分)
材料二    中国近代史上,作为主要货币的白银发生了两次持续时间长、流动数量大的外流现象。第一次发生在19世纪末……第二次发生在罗斯福新政时期,来自西部产银州的议员集团提出了意在提高银价的《1934年购银法》……其所造成的国际银价飞涨给中国这样的银本位国家带来了灾难性的财政危机。1935年11月,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以法币取代银元,作为流通于市场的唯一货币形式。法币政策的实施,使国民政府加速了金融控制,增加了统治力量。
——《中国近代史两次白银外流的比照》
(2)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中国白银外流剧增的原因有哪些?  (3分)为应对第二次白银外流危机,南京国民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2分)
材料三    1933年,美元贬值约300%。1944年,美、英、中等44国通过(《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决议书》),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确立了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1973年,美元贬值10%,各国放弃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
(3)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分析美元(地位)发生变化的原因。(6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规则是社会体系的基本因素,是人类交往和合作的基础。市场经济运行也存在着一定的秩序和规则。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根据工业复兴法,成立了有大银行家、工业家和经济学家参加的全国工业复兴局,由国家监督生产,调节各企业主之间的关系。各企业分成十七个部门,每部门公布“公平竞争法规”,规定产品的产量、质量、市场分配和产品价格、工资和工时。……根据法案还确定由国家调节雇主同工人之间的关系,确定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及签订集体合同事宜。
——黄安年《罗斯福新政的历史地位和阶级性质》
材料二 鉴于国际货币制度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个便利国与国之间商品、劳务和资本的交流和保持经济健康增长的体制,鉴于主要目标是继续发展保持金融和经济稳定所必要的有秩序的基本条件,各会员国保证同基金和其他会员国进行合作,以保证有秩序的外汇安排,并促进一个稳定的汇率制度。
——《国际货币基金协定》(1944年)
材料三 世界贸易组织8月31日就巴西和美国之间持续多年的棉花补贴争端案作出最后裁决,认定美国为其国内棉农提供巨额补贴的做法违反了世贸组织的相关贸易规则,并批准巴西对美国实施制裁措施。……此次世贸组织的裁决虽然并没有完全满足巴西的愿望,但从某种程度上说,裁决可能影响到其他棉花种植国家,因此具有重要标志意义。……美国的补贴政策帮助美国生产商以低于外国竞争者的价格销售产品,此种不公平行为压低了世界市场的价格,对巴西和其他地区的棉花生产商构成了双重打击。
——《新华月报(记录)世贸组织批准巴西对美国实施制裁》(2009年第10期)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罗斯福新政中复兴工业的主要措施。(6分)从中反映了美国经济运行机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资本主义世界建立了怎样的“汇率制度”以达到“稳定”的?(4分)
(3)据材料三概括世贸组织的职能。(2分)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两个组织构建世界经济体系的侧重点有何不同?(4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6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形成了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以前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20年中,国际货币体系分裂成几个相互竞争的货币集团,各国货币竞相贬值,动荡不定。因为每一经济集团都想以牺牲他人利益为代价,解决自身的国际收支和就业问题,呈现出—种无政府状态。
第二次世界大战既严重地破坏了社会生产力,又对战后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战争破坏带来了固定资本的大规模更新和扩大。战时发展起来的军事工业也大批转入民用工业,为整个工业带来了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许多新兴工业部门应运而生。资本主义世界出现广泛深刻的科技革命。在此背景之下,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更为紧密,国际资本流动也迅速增加。
赫鲁晓夫在他的回忆录中曾披露苏联高层对战后西欧形势发展前景的估计:“不仅是斯大林,我们当时曾经也认为西欧普遍遭到蹂踊的经济,已经达到发生革命性爆炸的闪光点。”
(1)根据材料一,分析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历史背景。(8分)
材料二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核心内容是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国际间就货币事务进行共同商议,为成员国的短期国际收支逆差提供信贷支持;美元与黄金挂钩,成员国货币和美元挂钩,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取消经常账户交易的外汇管制等。
(2)根据材料二,指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10分)
材料三     l913年~l918年,世界出口贸易额年平均增长率为0.7%,而l948年~l960年为6.8%,l960年~l965年为7.9%,l965年~l970年为ll%。
据《美国统计摘显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十余年中,美国对外经济援助总额计达500.3亿美元,其中赠与性经济和技术援助371.6亿美元,贷款l01美元,其它援助27.7亿美元。受援对象谝愿牡界再大洲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欧洲282.77亿美元,亚洲l67.3亿美,拉美26.62亿美元,其它地区l4.82亿美元。
(3)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经济影响。(8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当今世界愈来愈成为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潮流不可逆转。黄小灿同学对此非常感兴趣,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了“经济全球化的渊源及发展”的探究学习,其中以下材料引起了他的关注和思考。
材料一:“离开卡迪兹之后的第33天,我进入了印度海,在那里我发现了许多居住着不计其数的居民的岛屿。我通过发布公开声明和展示国王旗帜的办法替我们最富有的国王占领了这些岛屿,岛上的居民无人表示反抗。”
——《全球通史》
材料二:
 
材料三: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哥伦布占领的“这些岛屿”属哪一大洲?哥伦布的地理大发现对世界联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所示的是哪次工业革命的成就?这些成就对世界市场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是什么?哪一国家在这一体系中占主导地位?谈谈这一体系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是指二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下列是一组有关这一体系的材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以前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20年中,国际货币体系分裂成几个相互竞争的货币集团,各国货币竞相贬值,动荡不安,因为每一经济集团都想以牺牲他人利益为代价,解决自身的国际收支和就业问题,呈现出一种无政府状态。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和二战后,各国的经济政治实力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登上了资本主义世界盟主地位,美元的国际地位因其国际黄金储备的巨大实力而空前稳固。这就使建立一个以美元为支柱的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国际货币体系成为可能。
材料二 美国的黄金储备在1945年相当于200.8亿美元,1949年为246亿美元,这是最高数字。但到了20世纪60年代中期,外国持有美元的数额已经超过了美国已有的黄金储备。各国争相用手里的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美国的黄金储备日益捉襟见肘。1961年,美国不得不与西欧联手,成立“黄金库”,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内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十国集团”(美、英、法、联邦德国、日、意、加、荷、比、瑞典和瑞士等),共同维持布雷顿森林体系。
(1)根据材料一,概括布雷顿森林体系产生的历史背景。这一体系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出布雷顿森林体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为解决世界金融危机,你有何合理化的建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
世界现代经济大事年表(部分)

1944年
以美元为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1947年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适用协定书》签署
1949年
以苏联为首的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
……
……
1993年
中国共产党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
1995年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国际互联网年”

(1)据上述材料,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世界经济体系的新变化。结合当时的国际形势分析变化的主要原因。
(2)有学者认为,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结合材料说明这一观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今中外一般都重视外贸,外贸对国家发展、世界文明影响巨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时开通海上丝绸之路,此后,这条路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商路。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是在东亚直到非洲东海岸之间一系列港口组成的海上贸易网络,从唐后期到宋朝形成高度繁荣态势,促成了贸易交流与地理知识、航海科技的传播。在古代这就是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各国和平友好往来的见证,也反映了中国在历史上的强大时期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注重平等的经贸往来,与欧洲的殖民主义做法完全不同。
——《拓展海上丝绸之路复兴海洋文明》(凤凰网2014年9月17日)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情况(4分)以及这一“海路”反映了当时怎样的对外政策。(2分)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丝、茶等农副产品经海上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输入西方。其中,茶的出口由1843年的1300多万斤增加到1855年的8400多万斤;丝的出口从1843年的1000多包增加到1855年的56000多包。 
一一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2001年11月10日,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WTO)第四届部长级会议通过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法律文件,标志着我国终于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新成员。我国对外开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一一摘编自网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并指出我国近现代历史上两次融入世界市场的不同态度。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的经济遭到严重削弱,传统的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已经难以维持。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世界近代现代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0世纪40年代,当英国、法国和德国等欧洲国家衰落后,美国为便利其对外经济扩张采取了哪些经济政策措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外贸易与一国的经济增长是密切相关的,对外贸易能够刺激、带动一国经济的增长。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商业革命的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技术的稳步发展提高了传统工业的产量……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
材料二 据资料统计:在明朝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体系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日后能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没有形成强大的日后能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下面是1836—1838年与1894年中国茶叶产销量统计表。

 
1836—1838年(平均每年)
1894年
 
数量(万担)
比例(%)
数量(万担)
比例(%)
内销
165.29
76.78
171.48
44.32
外销
50
23.22
215.44
55.68
产量
215.29
100
386.92
100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这种现象的成因以及对中国经济结构的影响。
材料三  20世纪初,国际贸易的发展主要受到两方面因素的阻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不过一个世纪后,这些阻力已经大幅度消退了……人为的阻碍则包括进出口关税以及对某些商品的进口禁令一一尽管世纪末有些国家回到“贸易保护主义”,开始征收高额的进口关税,但总体来说两方面因素的阻碍在逐步消退。  
——摘自龙多·卡梅伦《世界经济简史》
(4)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人类社会是如何突破这两种阻碍从而推动国际贸易发展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往今来,金融主导经济发展的变迁与格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典当最早称为“质”,《说文解字》意为“以物相赘”,“以物质钱”。在古代中国,典当业是维持农业、手工业的再生产和解决生活急需的重要工具。随着商业的繁荣,对外贸易的发达,唐都长安西市形成了中国最早的金融,如柜坊经营收受存款,保管财物,质库经营抵押放款。宋代城市化水平提高,典当成为正式行业,……明清时代,随着徽商、晋商等商帮的兴起,典当业成为最热门的行业,遍布通都大邑,《明实录》记载:“今徽商开当.遍于江北,赀数千金,课无十两。”                               ——据《中国古代金融业》等
材料二 在人类的经济画卷上,没有哪个细节能够与货币脱离瓜葛。黄金、白银、英镑、马克、美元、欧元、日元、人民币……当英镑以势不可当的力量崛起,并在货币争锋中独占鳌头时,英国被改变,世界的格局也被改变。——摘自宋泓均、高强《货币变局:下一秒,谁将改变世界》
材料三 中国通商银行大事年表

 中国通商银行大事年表
事件
创立
  19世纪末,英、法、德、俄、日等国在华开设的银行已达20多家,郑观应等有识之士纷纷提出应开设我国自己的银行。
1897年5月,清政府“铁路总办”盛宣怀在上海“招商集股”,以“通华商之气脉,杜洋商之挟持”为宗旨,创办中国通商银行,额定资本500万两,股东多为官僚及买办。这是近代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家银行。
曲折发展
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通商银行京行首遭焚毁,天津分行亦随之收束。
1936年,国民党政府为控制中国金融,以复兴公债抵充,加入官股347.5万元。该行改组为官商合办银行,为蒋、宋、孔、陈四大家族所控制。
解放战争期间,其购买的大量公债在通货膨胀中化为乌有,其他资产也被官僚抽逃殆尽。
改制
 上海解放后,人民政府接收了通商银行的官股部分作为公股,将该行改造为公私合营银行。1952年12月,人民政府将中国通商银行和上海其它59家私营银行、钱庄和信托公司一起组成统一的公私合营银行。

 
——据《上海金融志》、《中国金融家》等整理
材料四

(1)指出古代典当行的主要职能。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典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依据材料二,说明19世纪上半期英国以及世界格局是如何“被改变”的?(6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近代中国银行业曲折发展的社会根源,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通商银行在中国经济现代化历程中的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雅尔塔体系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