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雅尔塔体系 / 综合题
高中历史

全球化对各国的损益是有差异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代世界体系是一个历史体系,发端于欧洲的部分地区,后来扩展到把世界其他一些地带也纳入其中,直至覆盖了全球。我认为,直到19世纪中国才被纳入了这一世界体系。                          
——沃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
材料二 英国既是工业革命的始作俑者,也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者。早在19世纪前半期,英国就率先放弃了传统的经济政策,转而奉行没有任何限制的自由贸易政策,……而且“在19世纪的英国政坛上,大部分政治家都认为贸易是国家的命脉,自由贸易对英国商人和消费者都有好处”,因此,“工业发展一直没有成为英国最爱宠的事业”。
——钟伟民《茶叶和鸦片在早期经济全球化中的作用:观察19世纪中国危机的-个视角》
材料三 二战使美国的力量空前强大,为美国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和政治经济利益的要求建立美国主导下的资本主义世界秩序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这一秩序的基础就是能够带来世界经济繁荣的所谓“全球自由经济体制”,其核心内容是各国按照比较优势原则从事国际贸易,输出或接受跨国投资,以此形成相互依存的世界体系,这种经济体系又必须由新的国际权力结构加以保障。因此,二战后美国外交政策的重点并不是对苏联的全面遏制,而是精心构建资本主义的全球体系。
——岳建勇《全球时代的美国与中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中国纳入全球体系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纳入全球体系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客观推动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英国推动全球化的主要手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在18世纪末成为经济全球化主要推动者的有利因素。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二战后美国构建资本主义全球体系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国采取的相应措施。
(4)综上所述,试揭示影响各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出现不同损益的主要因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该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政中很重要的一项是暂时放弃金本位,这直接导致了世界白银市场的价格大涨,白银每盎司价格从1932年的0.27美元上涨到1933年4月的0.45美元,到1935年更升至0.67美元。罗斯福的政策刺激了美国经济的复苏,却“意外”地伤害到了大洋另一端脆弱的中国经济。白银涨价让中国的银元快速增值,这和我们现在人民币升值的意义是一样的,直接导致中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优势顿失,商品出口大幅减少,而在国内则诱发了金融和工商业动荡,大量白银外流、原材料价格跌落、消费市场陷入低迷。
——郎咸平《新帝国主义在中国》
材料二 从二战结束到70年代初的30多年中,这个世界一直是事实上的美元本位制。美元是核心的货币,大多数国际贸易和金融都以美元结算和支付,汇率的标定也是以美元为基准。在这一阶段,世界经济出现繁荣,工业国开始减少贸易壁垒,它们的货币可以自由兑换。欧洲和亚洲的经济从废墟中恢复,并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着。
——洪千帆、林忠凡《外汇知识与交易技巧》
材料三 表面看布雷顿林体系解体是美元的灾难,动摇了美元的地位,是美国全球霸权衰落的象征。其实相反,美元从此获得了黄金的生命,而不是和黄金共享生命,……美国依靠独步全球的经济总量,垄断了国际贸易结算货币的地位,刺杀了黄金,偷取了黄金的生命,建立了全球美元经济独裁……美国购买全世界的资源仅需要用美国的印砂机印出来的一张纸(美元)。
——谭智元《金融战争与美元霸权》
诸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所福放弃金本位的背景和目的。当时中国“意外”受到伤害,说明了什么?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个世界一直是事实上的美元本位制”的原因。它有何积极作用?
(3)据材料三,为什么说美元能够拥有“黄金的生命”?
(4)据材料二、三,指出二战以后美元与黄金之间的关系发生的变化。概括影响美国货币政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3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世界经济全球化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其中充满着各国之间力量与利益的博弈。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大致可以看出全球化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近代全球化;第二阶段是荷兰、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这一阶段大致是以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白海军《2049相信中国》
材料二 主导了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萧条是国际性的。……大萧条起因于欧洲和美国工业经济中的新问题,世界其他地区长期以来的衰弱也是原因之一。结果是一场几乎给每一个社会都带来政治和经济压力的全球范围的崩溃……
——[美]皮特•N•斯特恩斯等著《全球文明史》
材料三 “传统的中国是被全球化击败的,却也是从全球化里开始崛起的。大英帝国是从全球化中崛起的,也是在全球化中衰落的。眼下的美国,虽然一直是全球化最大的获益国,却呈现出冷淡全球化的倾向,因为美国开始感受到代价。”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08年修订版)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近代全球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在第二阶段推动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大规模全球殖民的主要动力有哪些?
(2)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为了避免“全球范围的崩溃”,国际社会对世界经济体系作出了怎样的调整?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全球化在不同时期对各国的损益有差异”为主题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00字左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2年央视播出的大型纪录片《货币》引起广泛反响。货币既是社会经济发展中最根本的要素,也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她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给我们很多疑惑。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证券化技术最早出现在1262年的威尼斯。那时,意大利的城邦国家由于战争的开支不断上升,而王权又受到公民一定的约束,不能随意向老百姓加税,必须拿未来的政府税收做抵押向民间借债。为保证债券的信用,必然要求对王权进行约束,这又促进了民权与法制的发展。随着中世纪后期西欧商业的快速发展,跨地区的贸易上升极快,催生了商业银行和商业信用票据的出现。在殖民扩张活动中,英国的冒险家为解决资金问题和分散风险,通过民参股融资的方式,建立起“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并发展起了股票市场。这不仅保证商人有其独立经营海洋贸易的空间,也为英国后来的工业革命做好了公司组织形式上的准备。在金融体系支撑下的海洋贸易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英国的政治势力格局,新兴的富有商人成为17世纪进一步制度变革的主力军。
——陈志武《金融的逻辑》
材料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意味着国际货币金融关系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一直动荡不安局面的终结和新的国际货币金融格局的形成,是美国和英国逐鹿国际经济舞台的结果。《布雷顿森林协定》的签订也标志着战后以美国霸权为基础的世界经济体系的初步形成,在世界经济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洪国起、董国辉《人权·主权·霸权:透视美国人权外交》
材料三表面看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是美元的灾难,动摇了美元的地位,是美国全球霸权衰落的象征。其实相反,美元从此获得了黄金的生命,而不是和黄金共享生命……美国依靠独步全球的经济总量,垄断了国际贸易结算的地位,刺杀了黄金,偷取了黄金的生命,建立了全球美元经济独裁……美国购买全世界的资源仅需用美国的印钞机印出来一张纸(美元)。
——谭智元《金融战争与美元霸权》
⑴.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金融制度创新对西方发展的影响。
⑵.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二战前后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的演变及其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的历史意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规则是社会体系的基本因素,是人类交往和合作的基础。市场经济运行也存在着一定的秩序和规则。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根据工业复兴法,成立了有大银行家、工业家和经济学家参加的全国工业复兴局,由国家监督生产,调节各企业主之间的关系。各企业分成十七个部门,每部门公布“公平竞争法规”,规定产品的产量、质量、市场分配和产品价格、工资和工时。……根据法案还确定由国家调节雇主同工人之间的关系,确定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及签订集体合同事宜。
——黄安年《罗斯福新政的历史地位和阶级性质》
材料二 鉴于国际货币制度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个便利国与国之间商品、劳务和资本的交流和保持经济健康增长的体制,鉴于主要目标是继续发展保持金融和经济稳定所必要的有秩序的基本条件,各会员国保证同基金和其他会员国进行合作,以保证有秩序的外汇安排,并促进一个稳定的汇率制度。
——《国际货币基金协定》(1944年)
材料三 世界贸易组织8月31日就巴西和美国之间持续多年的棉花补贴争端案作出最后裁决,认定美国为其国内棉农提供巨额补贴的做法违反了世贸组织的相关贸易规则,并批准巴西对美国实施制裁措施。……此次世贸组织的裁决虽然并没有完全满足巴西的愿望,但从某种程度上说,裁决可能影响到其他棉花种植国家,因此具有重要标志意义。……美国的补贴政策帮助美国生产商以低于外国竞争者的价格销售产品,此种不公平行为压低了世界市场的价格,对巴西和其他地区的棉花生产商构成了双重打击。
——《新华月报(记录)世贸组织批准巴西对美国实施制裁》(2009年第10期)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罗斯福新政中复兴工业的主要措施。从中反映了美国经济运行机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资本主义世界建立了怎样的“汇率制度”以达到“稳定”的?
(3)据材料三概括世贸组织的职能。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两个组织构建世界经济体系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二战后现代化发展模式殊途同归。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1945年之后,在理论上存在着两个相反的典型社会形态。其中一端最好的体现者是苏联,所有的资本都由国家拥有,按照需要提供给管理者和工人,所有的生产和交换都由公共权力机构预先制定计划。在苏联式社会主义中,政府的角色是无所不包的。另一端是由美国来代表的,这种体制之下经济交换通过市场机制进行,资本由私人所有,而私人所有者自己来选择投资渠道并决定工作机会的提供。
在实践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体制都不是纯粹的,即使在资本主义国家,混合经济也是通则,只不过政府干预的程度有所不同。苏联体制的主要缺陷是政治和经济自由的缺乏,以及对个体主动性的抑制;美国体制的主要缺陷则是其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以及劳动者个人的经济安全面对着的威胁。在“二战”后的年代里,美国人力图纠正其缺乏经济安全的问题,其努力之巨,远远超过苏联人在纠正其缺乏自由的问题上所付出的努力。
——摘编自R•R•帕尔默《世界现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分别指出二战后初期美苏的经济体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苏任意一国经济体制的利弊。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述20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在经济领域进行了哪些调整?为改变材料所述现状,苏联作出了哪些努力?
(3)指出苏联模式对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有何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当代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吉尔平认为,只有在霸权统治下的国际体系才是稳定的,否则就会出现战争或混乱。他认为“国际自由经济的存在少不了要有一个霸主,历史经验表明,没有一个占主宰地位的自由强国,国际经济合作极难实现或维持,冲突将成为司空见惯的现象”。
试依据二战后国际经济秩序建立和发展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论断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世界历史主要探讨和阐述人类历史自原始、孤立、分散的人群发展为全世界成一密切联系整体的过程。世界历史学科的主要任务是以世界全局的观点,综合考察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历史,研究和阐明人类历史的演变,揭示演变的规律和趋向。
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经历了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两个方面的漫长历程。纵向发展是指人类物质生产史上不同生产方式的演变和由此引起的不同社会形态的更迭,它们构成一个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纵向序列。这个纵向序列并非一个机械的程式,不是所有民族、国家或地区的历史都一无例外地按着这个序列向前发展。横向发展是指历史由各地区间的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由彼此分散到逐步联系密切,终于发展成为整体的世界历史这一客观过程。这个历史结果是经历了15、16世纪以来一系列重大转折之后才出现的,世界历史直到这时才真正开始了它的存在。
——据吴于廑《中国大百科全书(世界历史)》
(1)列举春秋战国时期体现生产力发展的史实,简述其对生产方式的影响。
(2)列举15、16世纪打破世界各地区间“相互闭塞”状态的重大历史事件,并说明它们怎样促成了“整体的世界历史”的形成?
(3)分别指出二战后促进世界历史“纵向发展”和制约世界历史“横向发展”的因素。
(4)简述清代“闭关锁国”局面是如何被打破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是以怎样的外交方式融入世界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政府在二次大战正激烈的1944年,邀请中、苏、法等44国的专家们在美国的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举行了会议,以期奠定世界货币新秩序的基础。布雷顿森林会议产生了两个新的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
材料二 肯尼迪和约翰逊分别提出“新边疆”和“伟大社会”的纲领,把大规模财政财政赤字作为经常性政策,以降低失业率,促进经济增长。
赫鲁晓夫对过分集中的农业管理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削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执政期间,还对工业管理体制进行了一定的改革,使地方权力有所扩大。
(1)简述布雷顿森林会议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对世界经济发展走向的影响。
(2)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苏两国在各自的经济领域进行了一些改革,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改革的各自特点及成效。(6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的货币流通反映了一定时期的历史现象。
材料一   就以澳门──果阿(印度城市)──里斯本的贸易而论,从澳门运往果阿的商品中生丝量最大。而从果阿运回澳门的商品以白银为大宗。这些白银是墨西哥和秘鲁出产的,当时的欧洲商人们说,葡萄牙人从里斯本运往果阿的白银几乎全部经澳门进入了中国。
——据樊树志《国史概要》整理
材料二    1933年,美元贬值约30%。1944年,美、英、中等44国通过《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决议书》,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确立了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1973年,美元贬值10%,各国放弃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东西方“丝—银”贸易形成的背景。简要分析“丝—银”贸易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别从材料中的三个时代背景分析美元发生变化的原因。
(3)欧元的诞生对区域经济整合有着良好示范作用。当代出现了哪些区域性经济组织?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是指二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下列是一组有关这一体系的材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以前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20年中,国际货币体系分裂成几个相互竞争的货币集团,各国货币竞相贬值,动荡不安,因为每一经济集团都想以牺牲他人利益为代价,解决自身的国际收支和就业问题,呈现出一种无政府状态。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和二战后,各国的经济政治实力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登上了资本主义世界盟主地位,美元的国际地位因其国际黄金储备的巨大实力而空前稳固。这就使建立一个以美元为支柱的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国际货币体系成为可能。
材料二 美国的黄金储备在1945年相当于200.8亿美元,1949年为246亿美元,这是最高数字。但到了20世纪60年代中期,外国持有美元的数额已经超过了美国已有的黄金储备。各国争相用手里的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美国的黄金储备日益捉襟见肘。1961年,美国不得不与西欧联手,成立“黄金库”,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内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十国集团”(美、英、法、联邦德国、日、意、加、荷、比、瑞典和瑞士等),共同维持布雷顿森林体系。
(1)根据材料一,概括布雷顿森林体系产生的历史背景。这一体系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出布雷顿森林体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为解决世界金融危机,你有何合理化的建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
世界现代经济大事年表(部分)

1944年
以美元为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1947年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适用协定书》签署
1949年
以苏联为首的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
……
……
1993年
中国共产党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
1995年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国际互联网年”

(1)据上述材料,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世界经济体系的新变化。结合当时的国际形势分析变化的主要原因。
(2)有学者认为,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结合材料说明这一观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今中外一般都重视外贸,外贸对国家发展、世界文明影响巨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时开通海上丝绸之路,此后,这条路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商路。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是在东亚直到非洲东海岸之间一系列港口组成的海上贸易网络,从唐后期到宋朝形成高度繁荣态势,促成了贸易交流与地理知识、航海科技的传播。在古代这就是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各国和平友好往来的见证,也反映了中国在历史上的强大时期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注重平等的经贸往来,与欧洲的殖民主义做法完全不同。
——《拓展海上丝绸之路复兴海洋文明》(凤凰网2014年9月17日)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情况(4分)以及这一“海路”反映了当时怎样的对外政策。(2分)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丝、茶等农副产品经海上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输入西方。其中,茶的出口由1843年的1300多万斤增加到1855年的8400多万斤;丝的出口从1843年的1000多包增加到1855年的56000多包。 
一一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2001年11月10日,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WTO)第四届部长级会议通过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法律文件,标志着我国终于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新成员。我国对外开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一一摘编自网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并指出我国近现代历史上两次融入世界市场的不同态度。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的经济遭到严重削弱,传统的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已经难以维持。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世界近代现代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0世纪40年代,当英国、法国和德国等欧洲国家衰落后,美国为便利其对外经济扩张采取了哪些经济政策措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外贸易与一国的经济增长是密切相关的,对外贸易能够刺激、带动一国经济的增长。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商业革命的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技术的稳步发展提高了传统工业的产量……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
材料二 据资料统计:在明朝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体系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日后能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没有形成强大的日后能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下面是1836—1838年与1894年中国茶叶产销量统计表。

 
1836—1838年(平均每年)
1894年
 
数量(万担)
比例(%)
数量(万担)
比例(%)
内销
165.29
76.78
171.48
44.32
外销
50
23.22
215.44
55.68
产量
215.29
100
386.92
100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这种现象的成因以及对中国经济结构的影响。
材料三  20世纪初,国际贸易的发展主要受到两方面因素的阻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不过一个世纪后,这些阻力已经大幅度消退了……人为的阻碍则包括进出口关税以及对某些商品的进口禁令一一尽管世纪末有些国家回到“贸易保护主义”,开始征收高额的进口关税,但总体来说两方面因素的阻碍在逐步消退。  
——摘自龙多·卡梅伦《世界经济简史》
(4)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人类社会是如何突破这两种阻碍从而推动国际贸易发展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往今来,金融主导经济发展的变迁与格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典当最早称为“质”,《说文解字》意为“以物相赘”,“以物质钱”。在古代中国,典当业是维持农业、手工业的再生产和解决生活急需的重要工具。随着商业的繁荣,对外贸易的发达,唐都长安西市形成了中国最早的金融,如柜坊经营收受存款,保管财物,质库经营抵押放款。宋代城市化水平提高,典当成为正式行业,……明清时代,随着徽商、晋商等商帮的兴起,典当业成为最热门的行业,遍布通都大邑,《明实录》记载:“今徽商开当.遍于江北,赀数千金,课无十两。”                               ——据《中国古代金融业》等
材料二 在人类的经济画卷上,没有哪个细节能够与货币脱离瓜葛。黄金、白银、英镑、马克、美元、欧元、日元、人民币……当英镑以势不可当的力量崛起,并在货币争锋中独占鳌头时,英国被改变,世界的格局也被改变。——摘自宋泓均、高强《货币变局:下一秒,谁将改变世界》
材料三 中国通商银行大事年表

 中国通商银行大事年表
事件
创立
  19世纪末,英、法、德、俄、日等国在华开设的银行已达20多家,郑观应等有识之士纷纷提出应开设我国自己的银行。
1897年5月,清政府“铁路总办”盛宣怀在上海“招商集股”,以“通华商之气脉,杜洋商之挟持”为宗旨,创办中国通商银行,额定资本500万两,股东多为官僚及买办。这是近代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家银行。
曲折发展
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通商银行京行首遭焚毁,天津分行亦随之收束。
1936年,国民党政府为控制中国金融,以复兴公债抵充,加入官股347.5万元。该行改组为官商合办银行,为蒋、宋、孔、陈四大家族所控制。
解放战争期间,其购买的大量公债在通货膨胀中化为乌有,其他资产也被官僚抽逃殆尽。
改制
 上海解放后,人民政府接收了通商银行的官股部分作为公股,将该行改造为公私合营银行。1952年12月,人民政府将中国通商银行和上海其它59家私营银行、钱庄和信托公司一起组成统一的公私合营银行。

 
——据《上海金融志》、《中国金融家》等整理
材料四

(1)指出古代典当行的主要职能。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典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依据材料二,说明19世纪上半期英国以及世界格局是如何“被改变”的?(6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近代中国银行业曲折发展的社会根源,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通商银行在中国经济现代化历程中的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雅尔塔体系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