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 综合题
高中历史

材料一 从1500至1763年的近代初期,是前几个时代中的地区孤立主义与19世纪的欧洲世界霸权之间的一个中间阶段。在经济上,这一时期中,欧洲人将他们的贸易活动实际上扩展到世界各地,不过,他们还不能开发那些巨大的本陆块的内地。虽然洲际贸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但贸易量仍远远低于以后世纪中所达到的数量。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一位英国人在1906年8月的一封信中说道:我以为东方必将发生一场变革。日本的胜利似乎已对整个东方产生了显著的影响……此外,俄国革命也在这里产生了极为惊人的影响。俄国的事态已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人们似乎已开始被一种新的精神支配:他们厌恶统治者,并以俄国为例,开始认为有可能建立另一种更好的政府形式。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依据材料一指出所述“近代初期”起止的标志性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欧洲世界霸权……远远低于以后世纪”的原因。
(2)材料二中的“新的精神”和“更好的政府形式”分别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谈谈欧洲扩张与“俄国的事态”的关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圣西门简要生平
1760年10月17日 生于法国巴黎一贵族家庭。
幼年 受教于著名的启蒙学者达兰贝尔,受到唯物主义和民主思想熏陶,热爱自然科学,反对宗教迷信。
1777年 与贵族家庭决裂,到军中履役,随后随法国军队参加北美独立战争。
1789年 同情和支持法国大革命,主动放弃伯爵爵位并拒绝担任市长等职务。
1802年 开始写作,宣传自己的思想。逐渐形成了一个圣西门主义的团体,宣传他的思想和出版他的著作。
1825年5月19日 逝世。
材料二 圣西门认为人类历史是一个有规律的发展过程;尖锐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罪恶和弊端,指出它是一个是非颠倒的世界;人类最美好的社会制度是实业制度,它以大工业为基础,人人都有劳动权利和义务,不受压迫和剥削;实业家委员会和学者组成的科学委员会对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行有计划和有组织的领导;应通过和平的社会改造、宣传和教育实现这一理想社会。
——《马克思主义百科要览》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圣西门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圣西门的主张与《共产党宣言》的异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罗伯特·欧文是英国著名的企业家。他在苏格兰新兰纳克纺织厂的试验享誉欧洲。那里环境整洁,工人得到人道的待遇。童工被取消,年轻人可免费上公立学校。但欧文意识到,像他这样的个人努力并不能根本解决问题,因为问题的根本不是资本家的贪婪,而是竞争,而取消竞争就必领取消私有制,组织合作社会。他相信劳资双方都会放弃阶级斗争,归依他倡导的共同幸福的理想新秩序。1824年,欧文选择美国作为他公有制的试验田。在他创建的“新和谐”公社里,决策民主,财产公有,所有人在公有店铺中各取所需,并实行公费医疗。120个小孩免费食宿受教育,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但好景不长,成员间观点利益各不相同,关于财产的使用争吵不断,生意亏本,还有人贪污。不到三年,“新和谐”公社彻底瓦解告吹,美国各地其余18处欧文式试验地也均以失败告终。欧文将失败的原因归结为:私有制中训练出来的家庭不具备公有制所需的互助美德。
——钱满素《美国自由主义的历史变迁》
请完成:
(1)依据材料,概括欧文的理想社会有哪些特点。
(2)依据材料并结合史实,概括指出欧文主张出现的背景及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在,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已经再也容纳不下它所焕发出来的生产力;资产阶级的关系太狭隘了,再也容纳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财富。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历史证明我们以及那些与我们抱有同样想法的人都是错误的。历史指出:在那个时候,欧洲大陆的经济状态,还没有成熟到可废弃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经济革命证明了此点。……这个资本主义的基础,在1848年,还是很有发展能力的。
——恩格斯1895年《法兰西阶级斗争》序言
材料二 随着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萌发与扩散,落后的东方国家产生了对马克思主义的普遍需要。落后国家是不是必须经过资本主义阶段才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是这些国家马克思主义者普遍感到困惑的问题。列宁把马克思的思想创造性地运用于俄罗斯,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以外的广大地区掀起了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运动。
——《列宁对马克思的继承与发展:关于列宁主义的再认识》
材料三 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问题,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胡锦涛指出:中国共产党创始以来,干了三件失事。第一件大事是,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第二件大事是,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三件大事是,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中共党史研究》2011年第7期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恩格斯对资本主义认识的变化及其依据。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列宁是如何把马克思的思想创造性地运用于俄罗斯的。
(3)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实践和理论成果,并谈谈你从中得出的认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失业是工业社会各国政府关注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绝大多数国家都把降低失业率,实现充分就业作为政府的主要职能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工业革命的进行及经济危机的发生,使得英国的失业与贫困问题非常严重,……英国社会的基本共识是主张实行极为有限的救济。……1842年英国失业工人总数达到100万人。
——丁建定《英国新济贫法制度的实施及其评价》
材料二:罗斯福说:“我们不仅要使失业者的肉体免受饥寒,而且要维护他们的自尊心。”所以,后来他就取消了单纯直接救济法,取而代之的是……
还在竞选总统期间,他就曾答应将黑人“绝对地和没有偏见地”包括在他为被遗忘的人们实行的“新政”之中。……到1935年,黑人受救济人口增为350万,几达黑人总人口的30%。
——万雪梅《试论罗斯福新政如何解决就业问题》
材料三:“欧洲社会基金”实际上作为欧盟劳动力市场政策的主要配套工具,提供财政帮助,用于开展职业培训和再培训,提高工人技术,创造更适合的就业空间。在其支持下设立的共同体培训计划,使各成员国之间的职业技术标准可以进行比较并相互承认,为共同体范围内的劳动力自由流动创造条件。
——丁建定、孙健《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社会福利整合》
(1)材料一中对失业“主张实行极为有限的救济”,体现了怎样的经济理念?失业情况严重,对当时欧洲政治运动和社会思潮有何影响?
(2)材料二中罗斯福新政在关注弱势群体方面有何特点。罗斯福在解决失业方面“取消了单纯直接救济法后,取而代之的”是什么措施?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欧盟国家解决就业的措施与材料一、二相比有哪些新变化?有何意义?
(4)20世纪90年代中国国有企业改制中出现了什么问题?你认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制度性措施是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认同”在《辞海》的解释是“承认同一”,如民族认同、国家认同、文化认同、阶级认同等,因此它既是一个心理问题,也是一个严肃的社会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孰为中国人?汉人种(族)是也!”
——革命派报纸:《警钟日报》1904年7月14日
材料二:辛亥革命之后,种族认同因内在的局限被剥离出去,政治上的主权在民的共和观念成为新的认同基础,并最终上升到法理的高度……最终确立了民主共和国成为中华民族(指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的政治认同符号。
——许小青《辛亥革命与近代民族国家认同》
材料三:迄今为止的欧洲一体化历史表明,欧洲似乎已经“在政治传统、法律传统、文化遗产和象征主义等方面的历史中,有希望找到把欧洲作为一个共同体而与世界其他地区区分开采的整体经历和集体记忆,找到为欧洲各民族提供了共同参照的东西。”
——朗东尼·史密斯《国家认同与欧洲统一观念》
材料四:全世界无产者(指“无产阶级”)联合起来!
——《共产党宣言》
请回答:
(1)材料一与材料二在民族国家的认同上有何差异?结合历史背景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近代以来欧洲各国在政治制度、经济体制以及精神文化方面有何共同点?欧洲在“政治传统、法律传统、文化遗产”方面存在集体记忆,请结合古希腊罗马史谈谈你的理解。
(3)材料四的认同观是什么?与材料一、二、三的认同观相比有何特点?对1949年以后的中国以及二战后的世界格局产生什么影响?
(4)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人对本民族、国家、文化的认同日渐迷失,请简要分析其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按照马克思的描述,作为共产主义社会低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具有如下一些主要的本质特征:社会主义社会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物质前提;全社会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消灭私有制;有计划地进行社会生产,没有商品和货币;在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社会主义社会对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到高级阶段则实行按需分配;社会主义的国家开始消亡;社会主义社会人们将获得自由和全面的发展。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及综合资料
材料二    理论创新是指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新的理性分析和理性解答,对认识对象或实践对象的本质、规律和发展变化的趋势作新的揭示和预见,对人类历史经验和现实经验作新的理性升华。简单地说,就是对原有理论体系或框架的新突破,对原有理论和方法的新修正新发展,以及对理论禁区和未知领域的新探索。   
——严清华 尹恒《试论经济理论创新》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一中经典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理论的阐述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提出一至两条修改建议并结合史实说明理由,结合材料一、二谈谈你对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的认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卡尔·马克思认为,各工业化国家将先于其各自的殖民地爆发革命。他指出,西方资本家正不断将其剩余资金投向殖民地,而在那里可以获得更高的利润。与他那个时代的所有社会主义者一样,马克思认为这些投资将持续下去,并且这些殖民地将成为像其西欧母国那样的资本主义工业化国家……
马克思也曾预期,随着各殖民地走向工业化和繁荣昌盛,原先西方的制造业中心将会因此衰落,并造成工人失业。这反过来最终会迫使受苦的西方工人阶级起来反抗并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因此,马克思得出结论:革命将首先在西方爆发……
今天,一个多世纪过去了,我们看到实际发生的情况与马克思所担心的完全相反。革命的爆发不是在西方,而是在原先西方的殖民地,即现在的第三世界。这样,历史把马克思的结论整个颠倒了过来。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评材料中关于革命爆发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马克思主义诞生后,经历了近一百六十年的发展历程。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①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②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首次取得成功的是哪一次革命?
③马克思主义和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相结合产生的理论是什么?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产生了哪两大理论成果?
④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两大理论成果之间有何内在联系?它们之间本质上的相似之处是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两个学说都发现了变化的原因在于斗争……生存竞争和阶级斗争。”
——沃纳姆著《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马克思在总结巴黎公社的经验时指出,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巴黎公社在实行无产阶级专政方面“过于老实”。当凡尔赛大肆屠杀革命人士的时候,公社寓于迂腐的仁慈而未对市内的反革命分子采取坚决措施。
——列宁《国家与革命》
材料三 
当代学者罗燕明系统论述了《共产党宣言》与中国的三次结合。他指出第一次结合发生在建党前后,……第二次结合发生在建党以后的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第三次结合发生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表现为生产力观点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的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二次飞跃。
——李军林《〈共产党宣言〉在中国:十年研究述评》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两个学说的作者,并概括材料一中“阶级斗争”学说发表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巴黎公社政权的性质及失败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次结合”的理论成果分别是什么?(6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 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中期写下了这句名言,创立了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一 新和谐公社蓝图      图二 《共产党宣言》书影            图三 巴黎公社成立大会    
请回答:
(1)上述三幅图片在分别反映的怎样的历史事件?反映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怎样的发展趋势?
材料二  列宁晚年在总结十月革命的意义的时候说:“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的增强了工农的力量,使我们能够用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条件。”
(2)列宁所说的“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指的是什么?俄国为什么能够成功地选择这条道路?材料三 

图四   攻打冬宫                     图五  井冈山会师
(3)图四、图五两个历史事件选择的革命道路有何差异?简要说明选择道路差异的原因。对此你有什么认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
什么是“革命”

经典作家及理论认为
现代学者认为
《共产党宣言》认为:“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阶级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列宁认为:“从马克思主义观点来看,革命究竟是什么意思呢?这就是用暴力打碎旧的政治上层建筑,即打碎那由于和新的生产关系发生矛盾而到一定的时机就要瓦解的上层建筑。”
毛泽东认为:“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绣花弄草,不是写字作画,……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烈行动。”
钱穆认为:“今天我们却把历史切断,一概想模仿外国制度,明明知道这一制度与现实不配合,却想推翻现实来迁就制度,而美其名曰革命。其实,革命的本质,应该是推翻制度来迁就现实的,绝非推翻现实来迁就制度的。”
刘宗绪、黄安年认为:“革命中的立法与政策的温和或激进,也要根据具体条件和是否有利于对封建制度的改造去评价,并不都是越激进、越极端越好。”

比较材料中对“革命”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
(所指出的不同之处明确清楚;原因可以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观点明确,合理充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 虽然直到1917年俄国革命,社会主义者没有赢得任何政府的控制权,但是他们的批评,连同保守者和自由主义者一起,在说服政府革除早期工业化的弊端,为工人阶级提供保障方面起了巨大作用。……1832年伊始,一系列法案扩大了男性公民选举权,财产资格的限制大大降低,这最终实现男性公民的普选权铺平了道路。……19世纪80年代,德国在奥托·冯·俾斯麦的领导下,引入医疗保险、失业补偿金与养老金,为劳动大众提供社会保障。
——【美】态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通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材料三   本本主义的社会科学研究法也同样是最危险的,甚至可能走上反革命的道路……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是对的,决不是因为马克思这个人是什么“先哲”,而是因为他的理论,在我们的实践中,在我们的斗争中,证明了是对的。
——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工人革命”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克思提出这一理论的经济和思想基础。
(2)据材料二,概括“工人运动”对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作用。说明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之间的关系。
(3)据材料三,归纳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的看法。结合20世纪20年代中国革命的史实,说明这一主张在思想和实践方面的主要表现。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工业革命不仅极大改变了英国和世界的经济面貌,也对人类社会思想和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棉纺织业中机器织布机数量(单位:万台)

年份
1813
1820
1829
1833
1850
1861
台数
0.24
1.4
5.5
10
25
40

英国伦敦人口数量(单位:万人)

年份
1801
1831
1841
1851
1861
人口
111.7
190.7
223.9
268.5
322.7

英国各部门就业人员在劳动力总数中所占比例(%)

年份
1841
1861
农业
22.3
18.8
工商运输业
48.5
55.7
其他
29.2
25.5

——摘编自钱乘旦《第一个工业化社会》
材料二
如果海上及陆地上的交通没有同时发生革命,工业和农业就不可能如此迅速发展。……在铁路与运河沿线出现了新的工业区,铁路与运河能将产品运往遥远的市场。港口扩大了,以应付贸易的发展。1851年,在伦敦举行了第一届万国博览会,此时在全世界的铁路中,在全世界海洋上的远航船中,有一半属于英国。
——德尼兹·加亚尔等《欧洲史》
材料三
英国历史学家哈孟德夫妇曾对工业革命作过这样的总结:工业革命带来了物质力量的极大发展,也带来了物质力量相伴随着的无穷机遇。然而这次变革并没有能建立起一个更幸福、更合理、更富有自尊心的社会,相反,工业革命使千百万群众身价倍落,而迅速发展出一种一切都为利润牺牲的城市生活方式。正是这种利弊共存的双重特性,激发着那个时代以及后来的人们不断进行探索反思。
——李宏图等《工业文明的兴盛——16—19世纪的世界史》
(1)参考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工业革命是如何改变英国社会经济面貌的?
(2)19世纪初,在“海上及陆地上的交通”分别发生了什么革命性的事件?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交通运输业革命的角度分析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影响。
(3)阅读材料三,简述哈孟德夫妇对工业革命的评价。结合所学,概括指出19世纪上半期,针对工业革命的“弊”,先进人士在社会政治思想和文学领域有哪些探索?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最近二十五年来大工业已有很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特别是公社已经证明: “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马克思、恩格斯《1872年德文版序言》
材料二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材料三 华尔街金融危机的蔓延,使很多西方人反思美式自由市场主义的弊端,批判资本主义的鸿篇巨制《资本论》重新成为读者的宠儿。2008年10月17日,马克思著作《资本论》在法兰克福的“卡尔·马克思书店”已告售罄。“连银行家和经理们也开始读《资本论》”柏林卡尔·迪茨出版社经理说,“马克思主义绝对火。现在,马克思又成为了时尚。”
——2008年10月18日《新华网》
(1)根据材料一,分析作者认为导致“纲领有些地方过时”的原因。(6分) 
(2)指出材料二中所说“特殊的运动规律”是指哪个理论。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克思论述这一理论的著作。(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一个半世纪后马克思主义“又成为了时尚”的原因,你认为对马克思主义应持怎样的科学态度。(2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罗素—爱因斯坦宣言》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