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放全人类的阳光大道上,国际工人运动经历了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程。下列关于国际工人运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共产党宜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
B.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
C.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
D.苏联的解体标志着社会主义道路的彻底失败 |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历史才能得到说明。下列不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商品经济催生了欧洲近代启蒙思想 |
B.奴隶制经济的发展为雅典的民主政治提供了物质保障 |
C.小农经济推动中国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
D.古典文化孕育了意大利的人文主义 |
有学者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在20世纪20年代之前的发展特点简要归纳为“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有理想到现实。”下列符合该时期“由空想到科学”特点的史实是(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 B.巴黎公社的建立 |
C.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D.十月革命的胜利 |
市场是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在中国历史的不同时期,常常扮演着重要角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明代,特别是中叶以后……大小商人的数目迅速增长,江南、东南沿海和运河沿岸地区尤为商贾聚集之处.市场上的商品种类为数繁多,几乎任何东西都可能出现在市场之上。不过,从远途贩运的角度来看,除属于国家专控商品的盐和茶之外,流通量和交易额最大的商品,是粮食、棉花、棉布、丝、和丝织品。……明代前期一直被禁止使用的白银在正统以后取代纸钞和铜钱成为主币……反过来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朱绍侯、龚留柱《中国古代史教程》(下)
材料二 “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将被消除,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将随之消除。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
“应当把商品交换提到首要地位,把它作为新经济政策的主要杠杆”,全部问题就在于“是以市场、商业为基础,还是反对这个基础。”
——《列宁全集》第41卷
材料三 市场是一种古老的制度。在中国历史的不同时期,市场不但在或大或小的范围里存在,而且常常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有将近四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失,以至于整整一、两代中国人对于市场完全感到陌生。
——梁治平《市场·国家·公共领域》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材料四 西方史学家认为,共产主义在东欧的消失、苏联的解体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日益转向市场经济,在实际上表明共产主义模式的普遍性的萎缩。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影响市场发展的因素。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恩格斯和列宁对“计划”和“市场”的认识。
(2)材料三中“近四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结合你对市场经济和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的认识,驳斥材料四中作者的观点。(12分。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共产党宣言》)。有学者提出应根据该著中原文“Aufhebung”,把“消灭”应翻译为“扬弃”。对此现象,也有学者认为应从作者写作的立足点和上下文语境中来理解。对这场争论所反映的史学认识应是
A.翻译为“扬弃”更符合马克思本人的意思 |
B.要鼓励历史研究中的大胆创新,鼓励给定论“翻案” |
C.时代不同了,历史文本的含义当然也随之改变 |
D.历史研究应尊重文本,并努力还原其客观真实 |
就当时布尔什维克党内部的分歧,莫洛托夫说道:“无论是我,还是始终同列宁在一起的那些人中的任何一位,都没有立刻清楚地理解他的话。……当他们所说的社会主义革命是将来的事情时,列宁回答说:不,现在就应当准备社会主义革命。”当时“分歧”主要是围绕
A.《四月提纲》中的主张 | B.《和平法令》中的规定 |
C.建立苏维埃政权 | D.《土地法令》中的规定 |
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科学,主要在于其( )
A.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
B.揭示了剩余价值规律 |
C.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
D.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主要有:( )
①德意志古典哲学 ②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③空想社会主义 ④科学共产主义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共产党宣言》在1848年2月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但是鲜为人知的是随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19世纪70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也对《共产党宣言》做了修改。在《共产党宣言》德文新版上由两位作者签名的最后一篇序言中加了这么一句话:“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依据你所学史实判断,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加上这句话的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A.无产阶级是资产阶级的掘墓人 | B.修正主义的出现 |
C.十月革命的成功经验 | D.巴黎公社的伟大尝试 |
“他是一个阶级的引领者,是真正平等自由的引领者,也是另一种新型社会的预言者。他的学说,抛弃了空想的成分,以其缜密和严谨展示了无产者的前程”。这段话高度评价了
A.孙中山及其三民主义 |
B.毛泽东及其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
C.圣西门及其空想社会主义思潮 |
D.马克思及其社会主义理论 |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背景有
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日益暴露 ②欧洲工人运动兴起
③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 ④工人运动走向国际联合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这是《共产党宣言》的开篇词。下列关于这个“幽灵”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工业革命的不断深入是它得以“游荡”的根本推动力 |
B.它是马克思、恩格斯为国际工人协会起草的政治纲领 |
C.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 |
D.十月革命使人类进入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新时期 |
“里程碑”是我们经常用到的一个词语。《现代汉语词典》中对“里程碑”的定义是
①设于道路旁边用以记载里数的标志;
②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
请你根据所学知识,下面所列历史事件可以称为“里程碑”的有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告诉人们,‘他们为什么要斗争’和为什么必须斗争,……他的新的福音书已成为整个文明人类劳动群众的精神财富,……他找到了医治苦难的药方。他教导人们如何去摧毁作为其他奴役基础的奴役制度。”“医治苦难的药方”指的是
A.空想社会主义 | B.马克思主义 |
C.自由主义 | D.凯恩斯主义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亚当·斯密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大师,他所生活的时代正是新旧制度交替的时代。1776年他的经济学巨著《国富论》正式出版,内容极为丰富,涉及了许多方面的经济理论,它所包括的不仅是政治经济学,而且囊括了经济史、经济学说和财政学,震撼了国际学术界,被译成各种文字, 在世界各个角落广泛传播。当时一些国家政府,以最快的速度把《国富论》中阐述的原理应用到具体政策中。《国富论》一书充分阐述了经济自由的思想,指出自由竞争是从的本性中引申出来的永恒的自然规律,社会是由个人组成,个人利益的总和就是社会的利益,如果都去追求自由的个人利益,那就最能促进全社会的利益。他提出劳动是社会财富源泉的思想,劳动决定商品的价值的理论,这在政治经济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一学说为正在成长的工业资产阶级提供有力的理论武器。亚当·斯密的经济思想成为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学说影响几代人的成长。英国政治经济学家马里奥特说:“也许没有任何一部当代的著作像《国富论》那样对科学经济思想和行政管理体制产生过如此深远的影响,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亚当.斯密的这部著作所生产的影响将会持续下去。”
——摘编自王岳川《一生的图书计划》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亚当·斯密《国富论》出版的历史背景。(6 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亚当·斯密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贡献。(9 分)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