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美苏从对峙走向缓和 / 选择题
高中历史

柏林墙的修筑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美苏的大国强权主义达到高峰
B.反法西斯国家对法西斯势力的正义制裁
C.东西方“冷战”的加剧
D.两种军事力量的较量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08年,美国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初曾建议西欧盟国出手相助,但西欧盟国反应冷淡。美国有人因此指责西欧盟国忘恩负义,他们最主要的依据是(     )

A.二战中美国帮助西欧盟国打败法西斯
B.美国推行“杜鲁门主义”以遏制苏联
C.美国建立北约以保证西欧安全
D.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以复兴欧洲经济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漫画“美国最新式战车”,1947年发表于苏联某杂志,图中俄文“3AEM”意为“财政贷款”。此漫画的寓意是(    )

A.谴责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
B.揭露马歇尔计划的真实意图
C.希望美国援助社会主义国家
D.讽刺资本主义国家追随美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是苏联漫画家创作的一幅讽刺漫画,图中戴眼镜的章鱼帽子上的字样是“华尔街”,章鱼触足上吸盘有“$”标志,漫画主题为“华尔街的援助,卢森堡,希腊,法国,比利时,英国,丹麦”。对此漫画理解正确的是(     )

A.此漫画中的援助发生在二战期间
B.漫画主要揭露了此援助的经济目的
C.漫画作者对此援助的认识有失偏颇
D.美国通过此援助与6国结成对抗苏联的军事同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马歇尔深知苏联根本不可能接受欧洲复兴计划。他曾说,如果一开始就把苏联和东欧国家排斥在计划之外,就会吓跑欧洲人,有的欧洲国家就会表现迟疑。材料不能用来说明

A.美国有意识地制造了欧洲的分裂
B.美国将分裂欧洲的责任推卸给苏联
C.美国有意掩盖其从经济上控制西欧的企图
D.美国有意在欧洲建立起一个军事战略同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苏联《消息报》和《真理报》在杜鲁门主义发表后的第三天和第四天,就分别发表社论,指出这是“帝国主义扩张政策”。这是因为杜鲁门主义

A.表明了美国公开与苏联对抗,标志着“冷战”正式开始
B.表明了美国要发动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武装进攻
C.实质是马歇尔计划
D.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史家对世界近代现代史进行阶段划分,如14~16世纪是“发现”的时代,是近代社会的准备;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世界是“剧变”的时代,是文明的新探索与创新。那么,20世纪上半期的阶段特征恰当的是(   )

A.“理性”的时代 B.“工业”的时代
C.“探索”的时代 D.“冷战”的时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统计,在马歇尔计划实行的初期,欧洲国家将援助大多用于进口急需的牛活必需品。截至1951年中期,在提供的共130亿美元援助资金中,有34亿美元用于输入原料和半制成品,32亿美元用于购买粮食、饲料以及肥料等,19亿美元用于进口机器、车辆和重型设备等重工业品,还有16亿美元用于输入燃料。统计数据反映出“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是

A.变两欧为其商品市场 B.改善民生稳定社会秩序
C.恢复两欧社会经济 D.控制欧洲对抗苏联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冷战既不是苏联决策者也不是美国决策者制造的……这是因为战后的国际体系使苏联和美国决策者都感到对自己不利,他们都感到自己的国家安全受到自己所不能控制的力量的威胁。”该观点认为冷战的起源是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雅尔塔体系的形成 D.经互会的成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二战结束后,英美等国对华武器禁运。1946年7月29日马歇尔宣布停止向国民政府提供美援,同时,英国也对南京国民政府实施军火禁运,拒绝了南京国民政府购买枪炮子弹、舰炮、飞机机架等请求。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

A.马歇尔计划主要是经济援助而非军事
B.战后欧美社会反战运动持续高涨
C.中国人民反帝运动危害西方在华利益
D.西方经济发展迅速世界市场广阔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47年6月5日,马歇尔在哈佛大学发表演讲:“更认真来讲,我并不需要告诉你们,世界形势非常严重。那对所有明智的人来说都是非常明显的。”他所说的严重的形势包括(    )

A.新的世界大战已经迫在眉睫 B.欧洲资本主义面临统治危机
C.美苏两国军事对峙已经形成 D.美国的霸主地位面临着挑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统计,在马歇尔计划实行初期,欧洲国家将援助大多用于进口急需的生活必需品。截至1951年中期,在提供的共130亿美元援助资金中,有34亿美元用于输入原料和半制成品,32亿美元用于购买粮食、饲料以及肥料等,19亿美元用于进口机器、车辆和重型设备等重工业品,还有16亿美元用于输入燃料。这表明欧洲国家旨在(   )

A.融入美国的全球经济体系中 B.改善民生稳定社会秩序
C.控制战后欧洲市场 D.遏制共产主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一文透露了罗斯福政府对战后世界安排的一些设想,如强调大国合作、建立联合国、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以及推行使美国充当世界主宰的世界主义等。斯大林为苏联确定战后的战略目标时将巩固战争期间取得的胜利果实(包括苏联控制的地盘)、确保国家安全置于优先地位,同时积极谋求扩大苏联的势力及影响。材料表明(    )

A.美国积极推行主宰世界的世界主义方针
B.苏联力求巩固胜利果实,保障国家安全
C.美苏积极谋求扩大本国实力和世界地位
D.两极格局的形成是战后历史发展的必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二战后,日本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制定出适合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到20世纪 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回顾这段历史,日本政府将其称为“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风雨35年”。 从战后的国际形势来看,所谓的“机遇”应该是指(   )

A.在冷战背景下,日本成为马歇尔计划的受援国
B.在美苏对立加剧下,美国急需日本产业技术协助欧洲重建
C.在中朝相继独立后,反共阵营的日本幸免战后的赔偿责任
D.在两极格局下,美国扶植日本以抗衡社会主义国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巴导弹危机已经走过50多个春秋。危机时的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S·麦克纳马拉曾说:“导弹危机充满了错误信息、错误判断、错误计算的例子……这必定会导致这样的结论:我们必须在可能的范围内寻求回到无核的世界。”这表明古巴导弹危机(    )

A.客观上缓解了“冷战”期间的国际紧张局势
B.美苏核均势下的一次争锋
C.由美国发起并以苏联妥协告终
D.拉开了美苏双方“冷战”的序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美苏从对峙走向缓和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