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美苏从对峙走向缓和
高中历史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让-莫内(1888--1979),法国政治家。16岁时开始了他的商业生涯。他的首次商务活动是巩固开发北的酒业市场。一个充满着生机与活力的北美地区,同传统保守的西欧各国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在北美地区,国际间商业贸易手续极为筒便,没有那一层又一层的关卡和繁杂高额的税收,莫内对此感受很深。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经过长期观察、深刻的思考和作了一些初步探索后,莫内毅然对法德政府提出了一个大胆建议:把法德两国的煤炭、钢铁资源置于一个超越国家的管理机构之下,对煤钢资源共同开发和使用,并且该机构也吸纳欧洲其他国家参加,这个建议就是著名的1950年5月9日《法国宣言》。该文件在西欧各国引起强烈的反响。.在他的努力下,欧洲煤钢联营、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经济共同体都先后建立了起来,后合称为欧洲共同体。莫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功。l988年,莫内离世,他被欧共体各国首脑授予“欧洲荣誉公民”称号,并被誉为“欧洲之父”。  
——摘编自李世安《欧洲一体化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莫内提出《法国宣言》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莫内的努力产生的影响。(7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国认为朝鲜战争是苏联全球扩张的一个重要表现。其目的在于摧毁东亚大陆的最后一个反共堡垒,削弱美国和西方在整个远东的地位。美国决定介入朝鲜战争。6月27日,杜鲁门宣称:“共产党占领台湾将直接威胁美国在太平洋的安全”,接着,美国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1951年,美国在太平洋地区建立起从日本、琉球群岛、中国台湾、菲律宾到澳大利亚的所谓“防务岛屿链”。进入21世纪,为了遏制亚洲各主要国家的经济生命力,美国的“岛链”概念被正式化、战略化。
——百度百科
材料二    1971年,前苏联作家帕斯捷尔纳克的小说《日瓦戈医生》在意大利正式出版,该小说对十月革命前后的政权更迭和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进行反思和质疑。美国政府不遗余力地使小说评上诺贝尔文学奖,并组织翻译成多种文字,在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悄悄发行。时任美国国务卿基辛格曾说:“深入到这些政治上不成熟、缺乏经验的群众中去,争取他们的支持,作为其代言人。如果发生这种情形,共产党就可能发生奇怪的结果:因为普遍的一般党员,只习惯于服从铁的纪律和服从上意,不谙妥协、调和的艺术。因此之故,一旦发生某种变故,捣乱了党作为政治工具的团结之功效,苏俄或许会一夕之间变天,由最强大的国家沦为国际社会中最弱、最悲惨的国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岛链”战略形成的背景和目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采取了哪些抗衡苏联的战略手段?产生了什么结果?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带一路”传承着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代丝绸之路精神。它不是中方一家的“独奏曲”,而是各国共同参与的“交响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解“一带一路”

——摘自中国日报微信公众号
材料二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发展到今天,人类社会越来越朝着安危与共、荣损相依的命运共同体迈进。“一带一路”顺应这一潮流,摒弃制度模式偏见,超越意识形态藩篱,抓的是发展这个最大公约数,想的是自己要过好、也要让别人过好,信的是众人拾柴火焰高、互帮互助走得远。沿线国家既有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也有搞资本主义制度的;既有信奉佛教的,也有以伊斯兰教立国的;既有认同西方价值观的,也有秉承东方理念的。“一带一路”致力于沟通这些差异,促进求同存异基础上的相互协调,发掘聚同化异带来的互补潜力,为建设共同发展的世界添砖加瓦。
——摘自《人民日报》2015年5月13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的丝绸在古罗马市场上价格高昂(12两黄金)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前中国经济总量占全球份额的状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一带一路”构想提出后,西方学者称它为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两者的不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4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是一个“整体”与“割裂”的世界,是一个“冲突”与“交融”的世界,是一个“精彩”与“无奈”并存的世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极端不平衡的状态使得美国的有识之士意识到:必须援助欧洲。美国负责经济事务的副国务卿威廉·克莱顿忧心忡忡指出:“必须密切关注欧洲形势,如果问题得不到解决,1948年年初将可能发生更严重的经济、政治和社会这种崩溃。这将导致美国出口锐减,剩余产品积压,从而导致美国的经济衰退。”                             ——《美国对外关系文件集》
“战争使我们的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为了使经济扩张与生产能力相协调,必须将战时的特殊需求转变为可持续的和平经济发展的需求。”
——《1947年总统经济报告》
材料二 在冷战后的世界中,人民之间最重要的区别不是意识形态的、政治的或经济的,而是文化的区别。……具有文化亲缘关系的国家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相互合作。建立在具有文化共同性的国家基础之上的国际组织,如欧洲联盟,远比那些试图超越文化的国际组织成功。
——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材料三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政府援助欧洲有哪些经济意图?为此,它又采取了什么具体的措施?
(2)依据材料二,概括作者核心观点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盟“远比那些试图超越文化的国际组织成功”的历史原因。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依据材料三,从上图中每选出三个同类词,提炼一个主题,并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要求:主题多样,层次分明,立意明确;词语选择准确,文字逻辑清晰;史论结合,280字左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从1948年下半年起,鉴于整个国际形势发生急剧变化,美、苏冷战不断加剧,中国革命的胜利发展,美国重新调整了它的远东战略,以日本代替即将垮台的蒋介石政府,迅速地改变了它的对日占领政策,由限制、削弱,打击改为积极帮助、扶植、支持日本复兴经济,解散财阀半途而废;被捕战犯被大批释放;完全中止战争赔款,转而限制各种进步群众运动,默许右翼政客重返政界;支持日本政府加强警察力量;直接出面禁止工人罢工,等等。
——刘绪贻主编《美国通史》
(1)根据材料简要说明1948年前后美国对日政策有何不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1948年前后美国对日政策变化的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北欧平衡”是指冷战时期的北欧地区以执行武装中立的瑞典为中轴,分别存在受苏联影响和支配的芬兰(保持主权独立且不与西方结盟),及加入北约的挪威、丹麦和冰岛(三国承诺不会对苏联安全构成威胁)。北欧平衡局面一直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对“北欧平衡”理解正确的是(    )

A.是美苏冷战政策的恶果
B.有利于维护地区的和平
C.是苏联国力衰弱的表现
D.客观上推动了冷战升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至18世纪前期,在欧洲,教育的控制权主要掌握在耶稣会和其他宗教团体的手中。18世纪后期,欧洲学者兴起一股民族主义教育热潮。他们表达了大致相同的教育思想:学校必须由民族国家办理,对所有公民实行一定程度的免费教育,努力按照国家的要求和标准去塑造国民。
材料二   二战后西方教育思想沿着两条不同的轨迹发展:一是为了积极应对时代发展和国家间的竞争,走上了以教育危机和教育改革为核心的民族主义教育思想的道路。二是鉴于旷日持久的世界大战所造成的恶果,走上了超越民族主义的国际主义教育思想的道路。
——以上材料选自王春梅 《西方民族主义教育思想研究:流变及省察》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18世纪后期欧洲民族主义教育思潮兴起的原因。(6分)
(2)据材料二,指出二战后西方教育思想的两条道路。任选其中一条道路分析其形成的时代背景。(6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是苏联漫画家创作的一幅讽刺漫画,图中戴眼镜的章鱼帽子上的字样是“华尔街”,章鱼触足上吸盘有“$”标志,漫画主题为“华尔街的援助,卢森堡,希腊,法国,比利时,英国,丹麦”。对此漫画理解正确的是(     )

A.此漫画中的援助发生在二战期间
B.漫画主要揭露了此援助的经济目的
C.漫画作者对此援助的认识有失偏颇
D.美国通过此援助与6国结成对抗苏联的军事同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45年,原子弹在广岛爆炸。二战结束以后,美国的这种国力已经很明显,立即使欧洲(以及世界)的领导权问题的争斗宣告结束。过去,欧洲几乎一直划分为两大敌对营,其构成依来自这个或那个有约国家的危险或威胁性的国力而变化。今天较之往日,领导权更增加了强国的意义,提出一种抉择:不是华盛顿,就是莫斯科。第三世界的中立国,以及这些超级大国的盟友或卫星国,只不过是他们所经受的这部历史的目击者;它们的作用不过是在天平的各方添加极其有分寸的重量,故而问题在于,同控制它们一样,超级大国也是在诱惑它41,吸引它41,让它们保持忠诚。
——摘编自费尔南•布罗代尔《文明史》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作者认为二战结束后“欧洲(以及世界)的领导权问题的争斗宣告结束”的依据。
(2)根据材料概括超级大国确立世界领导权的根本条件,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历史上世界领导权的争夺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我们的会晤是难得的。尽管我们中间存在着许多不同意见,但是这不应该影响向我们所具有的共同愿望。我们的会议应该对于我们的共同愿望有所表示,使它成为亚非历史值得珍贵的一页。同时,我们在这次会议中建立起来的接触应该继续保持,以便我们对于世界和平能够作出更大的贡献。——摘自《周恩来万隆会议发言稿》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与会各方要达成的“共同愿望”是什么?为此各方采取了怎样的妥协策略?
材料二 100多年屈辱外交的历史,使中国在1949年后形成了自尊心态。这种自尊心态有两种表现,第一种表现为过分自尊,对国与国交往中出现的一些冲突、矛盾和摩擦,不能冷静面对,往往作出超出需要的强烈反应。第二种表现为自强不息和奋斗精神。
——叶自成《中国成为世界强国后需要怎样的国家心态》
(2)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体现了哪种心态?请用相关内容说明。
材料三 近代史上法德两国成为一对宿敌。然而,1958年,德国总理阿登纳却前往法国总统戴高乐的家中进行了一次私人会谈。会谈中,戴高乐向阿登纳说:德国是法国在欧洲唯一的伙伴。
(3)材料三描述的是什么历史现象?这个现象的发展趋势如何?后来给世界政治格局带来了什么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二战临近结束时,这种共同的危险促成的合作开始动摇。合作者们为了各自心目中的国家利益宁愿牺牲团结。因此,随着和平的到来,大同盟内部不和而分裂了,两、三年内便为时常想要变成热战的冷战所取代。
——《全球通史》
“一道铁幕已经在整个欧洲大陆降下。”和平鸽无法穿越这道铁幕,世界被划分为东方和西方。
——《大国崛起》
材料二:战后欧洲合作与发展,是一个让人心动的选项。合作是从……这两个欧洲中西部面积最大的国家开始的,这两国是宿怨深厚的邻居,在二战前的1100多年中,他们一共打了200多场战争,平均5年就开战一次。……历史给这两个持续对抗了几个世纪的国家两败俱伤的惨痛教训,也启迪了他们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治智慧。
——《大国崛起》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东方和西方”的核心国家各是谁?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举出反映两国关系新变化的一个事例。
(2)材料二中“相逢一笑泯恩仇”指的是哪两个国家?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举出反映两国关系新变化的一个事例。
(3)结合材料说明导致大国关系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以上大国关系的变化对当时世界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5 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78年美国通过了《文官制度改革法》,改革法第一次用法律的形式确立了联邦政府人事制度应遵循的几条原则,如:
(1)政府保证通过人人机会均等的公正考试,只根据能力、知识和技能来决定录用和提升。
(2)应为价值相同的工作提供相同的报酬,应适当考虑到私营部门雇主支付的全国和地方的工资率,并对工作优异者给予适当的鼓励和奖赏。
(3)所有雇员均应保持高度的正直、高标准的行为和对公共利益的关怀。
(4)应保护雇员免受专横行动或个人好恶之害,或被迫为政党的政治目的而从事活动;禁止雇员使用其权利或影响去干预选举。
(5)保护雇员在揭露违法行动、管理不善、浪费资金、滥用权利,以及威胁公共健康或安全的现象时,不受打击报复。
——摘编自王玉萍《试论20世纪70年代美国文官制度的改革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指出20世纪70年代美国文官制度改革有哪些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20世纪70年代美国文官制度改革的意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后的西欧呈现着一个利益多元化与各利益主体需要进行多重整合的局面,……而美国……鼓励西欧不但在经济上联合,而且在政治上和军事上也加强合作与联合。这就使得走欧洲联合之路的决策在客观上顺应了美国和法国各自的战略需要,尽管它们的战略出发点完全不同。
——谢伟良《世界的分裂:冷战的兴起》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与法国战略出发点有何不同?(4分)
材料二  1957年,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向国会提出关于中东的特别咨文,主要内容是:由国会授权总统动用2亿美元给中东国家以经济和军事援助;总统有权应这些国家的请求提供武力援助,只要这些国家面临国际共产主义控制的任何国家的武装侵略。以后这个中东政策纳也被用于中东以外的地区。
尼克松在1972年1月演讲时说:我们必须记得,世界历史上享有相当长期和平的惟一时期,是势力均衡存在的时期。在某一国家与其潜伏竞争者相继强大时,就会出现战争的危险。因此我相信美国要维持强势的世界。如果我们有强大、健康的美国、欧洲、苏联、中国和日本,各自制衡,不要相互抵制,甚至能够均衡,我相信世界将更美好、更安全。”
(2)据材料二,比较尼克松的外交政策与艾森豪威尔时期的不同,并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4分)
材料三 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1991年9月9日)
(3)据材料三,概括学术界是怎样评价“美苏冷战”的。(5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尼克松在回顾1972年访华时说:“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当时的美国国务卿)拒绝同周(周恩来)握手,使他身受侮辱,因此我走完梯级时决定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的时候,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摘自《尼克松回忆录》
(1)材料一中1954年福斯特·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总理握手的政治背景是什么?促成1972年尼克松与周恩来“握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材料二 周恩来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胡锦涛指出:“他博大精深的外交思想、丰富多彩的外交实践、独具一格的外交艺术和外交风格,在国际社会上为党和国家赢得了很高的声誉……在人类文明交流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克服自然的屏障和隔阂,而且需要超越思想的障碍和束缚,更需要克服形形色色的偏见和误解……”
(2)请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举两个事例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周恩来在开展外交活动时是如何“超越思想的障碍和束缚,克服形形色色的偏见和误解”的。
材料三 1945年至1970年左右这段时间也是美国霸权在世界体系中的全盛时期。一旦美国与另一个军事强国苏联达成协议,美国霸权基本上就是不受挑战的了。
——据伊曼纽尔·沃勒斯坦《世界体系的结构性危机:我们将何去何从?》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美国霸权进入“全盛时期”的原因。概括这一时期美国与新中国两国关系的发展趋势。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美利坚合众国宪法修正案(摘要)

序号
生效时间
主要内容
1
1791年12月15日
言论、信仰、出版、集会、示威自由
2
1791年12月15日
携带武器的权利
4
1791年12月15日
免于不合理的搜查与扣押
5
1791年12月15日
正当审判程序、一罪不再理、无罪推定、征用私产需赔偿
7
1791年12月15日
民事案件接受陪审团审判的权利
8
1791年12月15日
禁止过度严厉的刑罚和罚款
10
1791年12月15日
宪法未赋予政府的权利都属于各州和人民
12
1804年6月15日
总统选举办法
13
1865年12月6日
废除奴隶制度
14
1868年7月9日
国籍、众议员选举,公民享有平等被保护权
16
1913年2月3日
国会对所得税的征收权
17
1913年4月8日
代表各州的联邦参议员必须直接选举
19
1920年8月18日
公民的选举权不因性别而受限
20
1933年1月23日
规定总统任期、国会议事程序
24
1964年1月23日
选举权不受税收限制
26
1971年7月1日
保护18岁以上公民选举权

(1)根据材料,概括美国宪法修正案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宪法修正案的意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美苏从对峙走向缓和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