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61年9月5日,赫鲁晓夫同美国记者兹贝格谈到:美国和苏联“都是世界上最强的国家,如果我们为和平而联合起来,那就不会有战争。那时,如果有某个疯子想挑起战争,我们只要用手指吓唬他一下,就足以让他安静下来。”
材料二:我们必须强硬对付俄国人,他们不知行止,好似水牛闯进陶瓷店,他们建立政府只有21年,我们已逾100年,英国更是有数百年悠久历史。我们必须教导他们如何知行而止……我们赢得的胜利把领导世界的持续重担放到了美国人民的肩头,全世界应采取美国制度,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未来的经济格局将取决于我们!
——杜鲁门
(1)据材料一,概括二战后苏联的外交策略。
(2)据材料二,分析美国在战后的政治意图。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美苏争霸的原因。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1年9月5日,赫鲁晓夫同美国记者兹贝格谈到:美国和苏联“都是世界上最强的国家,如果我们为和平而联合起来,那就不会有战争。那时,如果有某个疯子想挑起战争,我们只要用手指吓唬他一下,就足以让他安静下来。”
材料二 我们必须强硬对付俄国人,他们不知行止,好似水牛闯进陶瓷店,他们建立政府只有21年,我们已逾100年,英国更是有数百年悠久历史。我们必须教导他们如何知行而止……我们赢得的胜利把领导世界的持续重担放到了美国人民的肩头,全世界应采取美国制度,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未来的经济格局将取决于我们!
——杜鲁门
(1)据材料一,概括二战后苏联的外交策略。
(2)据材料二,分析美国在战后的政治意图。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美苏争霸的原因。
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土地,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1943年《开罗宣言》
材料二 1950年7月,杜鲁门命令第七舰队驶进台湾海峡,声称台湾未来的地位须经联合国决定。 ——《战后美国史》
(1)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材料一规定的积极意义。(6分)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美国政策有何变化?分析其原因及后果。(9分)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1年9月5日,赫鲁晓夫同美国记者兹贝格谈到:美国和苏联“都是世界上最强的国家,如果我们为和平而联合起来,那就不会有战争。那时,如果有某个疯子想挑起战争,我们只要用手指吓唬他一下,就足以让他安静下来。”
材料二 我们必须强硬对付俄国人,他们不知行止,好似水牛闯进陶瓷店,他们建立政府只有21年,我们已逾100年,英国更是有数百年悠久历史。我们必须教导他们如何知行而止……我们赢得的胜利把领导世界的持续重担放到了美国人民的肩头,全世界应采取美国制度,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未来的经济格局将取决于我们! ——杜鲁门
(1)据材料一,概括二战后苏联的外交策略。
(2)据材料二,分析美国在战后的政治意图。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美苏争霸的原因。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如果过去20年的趋势不变,照此下去,世界政治的格局看起来将大体是这样一种情形:首先,在世界总产量和军费总开支中的比重方面,将从以五大力量中心为主向更多的国家转移。但是,这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且没有一个国家可能在最近的将来加入今天由美国、苏联、中国、日本和欧洲经济共同体所组成的“五强政治”中来。
——美国著名学者保罗·肯尼迪
(1)据材料,保罗·肯尼迪所说的“趋势”指的是什么?这种趋势对人类的和平与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8分)
(2)保罗·肯尼迪的预见是否正确?为什么?(7分)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根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图中①、②两条界线形成的主要原因。
(2)根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波兰东、西部界限的确定。
材料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东西方的两个“热点半岛”
材料二 20世纪中期东西方的“一条线”和“一堵墙”
材料三 [法国《费加罗报》记者] 杨外长,您好。在全球化时代,人类面临的气候变化、粮食安全等全球性威胁与挑战前所未有。中国如何看待国际上要求“全球治理”的呼声?
[杨洁篪] 我们认为,“全球治理”的核心是国际社会各方要普遍参与、普遍受益,方式应当是平等协商、合作共赢,平台主要是以联合国为代表的多边机制,…… “全球治理”应该为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和环境,而不是相反。
——摘自 外交部长杨洁篪就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答记者问(2011年3月7日)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图1反映的是哪一次战争形势?图2中除俄国外,还有哪一国家积极插手巴尔干事务?图1和图2集中反映出当时怎样的国际形势?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三八线”和“柏林墙”主要是哪一国际因素的产物?对比材料二,这一时期国际关系的变化有哪些突出表现?
(3)如果把材料一、三内容定义为“传统治理”,材料三中杨洁篪外长阐述的“全球治理”与“传统治理”相比有什么不同,并结合材料三概括指出当前推进“全球治理”的积极作用。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当威尔逊将十四点计划带到巴黎兜售时,劳合·乔治讽刺的说:“这位充满理想的总统真把自己当作一个传教士,他的任务是拯救欧洲困苦的异教徒。”克里孟梭说:“威尔逊说起话来像个基督耶稣,做起事来像个劳合·乔治。”
材料二:美国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是创造条件,使我们能和其他国家能共同建立一个一种不受逼迫的生活方式。……我认为,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的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是外来压力企图加于他们的奴役。我认为我们必须援助自由人民以自。己的方式来规划自己的命运。全世界自由的人民指望着我们支持他们,维护他们的自由。如果我们领导不力,我们就可能危及世界和平,……而且肯定会危及我们自己国家的利益。
——杜鲁门在国会两院联席会议上的讲话(1947年)
(1)克里盂梭说威尔逊“做起事来,却像个劳合·乔治”,指的是威尔逊的什么行为?英国和法国抵制美国的十四点计划的本质是什么?
(2)杜鲁门是在怎样的国际环境下提出他的这些主张的?他的这番讲话表明美国外交政策有什么特点?
【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同答问题。
柏林墙大事记
1948年6月24日:前苏联军队构筑封锁线把柏林一分为二,使柏林成为冷战时期东西方对抗的最前沿。
1961年8月13日:民主德国决定封锁西柏林四周的边界,随后关闭勃兰登堡门,在分界线上建筑了隔i5设施,总长达165公里,通称“柏林墙”。
1989年11月9日下午6时57分:民主德国宣布从即时起开放边境。聚集在柏林墙附近的德国人很快就拆除了这个横在德国人中间的高墙,史称“柏林墙倒塌”。
(1)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国际局势方面简析柏林墙建立的原因。
(2)你是如何理解“柏林墙倒塌”的历史意义的?
20世纪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欧洲在战后一个严寒的黎明醒来。1947年的冬天是气候最恶劣的季节。从1月到3月,一股冷风横扫德、意、法、英等国……狂风呼啸,积雪如山,交通断绝,浮水堵住了泰晤士河口;运载着食品给养的火车转眼之间就冻在铁轨上;驶往巴黎的运煤船被冰块堵在水上航行不得。在柏林……作为应急措施,每户德国家庭分配到一棵树作为取暖之用。
整个欧洲,供水系统、下水道排污以及其他大部分生活设施瘫痪;食物供应日减,煤的储备不断减少……英国的失业人口在两个月之内增加了100万。政府和工业都在冰雪中停止运作了。生命似乎已被冻僵:400万头羊、3万头牛冻饿而死。在置身其间的哲学家以赛亚·伯林看来,这里“空旷,寥无人迹,就像一具优雅的尸体”。
——摘编自(英)弗·斯·桑德斯《文化冷战与中央情报局》
材料二 我无须对诸位说:世界局势很是严重……我们的的政策是不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饿、贫穷、悲惨、混乱。
在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之前,显然地,欧洲国家……事先应该获致若干协议,这是欧洲人的事情,最初的意见应该由欧洲提出……这个计划必须是联合性质的,假使不能商得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得商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
——摘自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1947年6月5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欧洲成为“一具优雅的尸体”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歇尔计划对欧洲的影响。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后,苏联不仅给予中国经济援助,抗美援朝期间还向赴朝作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提供了坦克、大炮等先进武器装备。但是苏联拒绝了中国提出的向志愿军提供空中支援的要求。斯大林说,苏联空军不能进入朝鲜境内协同志愿军作战,那样将在国际上产生不好影响。
材料二:美国入侵朝鲜后,毛泽东在一封电报中指出,我志愿军赴朝作战“对中国、对朝鲜、对东方(指社会主义阵营),对世界都有利”。
材料三:赫鲁晓夫执政期间,苏联继续向中国提供经济军事援助。1959年,赫鲁晓夫以援助中国发展海军的名义,向中国提出建立由苏联指挥的中苏联合海军舰队的要求,遭到毛泽东的断然拒绝。毛泽东回答说:“事关到中国主权问题,一个字都不能谈”。不久,苏联停止了对中国的所有援助。
材料四:毛泽东得悉苏联撤走了援助中国发展核武器的专家和技术资料后,豪迈地说:“赫鲁晓夫停止向我们提供尖端技术,好极了!我们可以自己搞,接受了人家的援助,这笔帐是很难还清的”。遵照毛泽东的指示,我国科技人员奋发图强,艰苦奋斗,1964年我国独立自主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我国的国防力量大大增强。
(1)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苏联援助中国抗美援朝战争的国际背景。材料一反映当时苏联对美国奉行了怎样的战略方针?
(2)从材料一和材料三看,苏联对华援助的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归纳概括苏联停止对华援助的后果。
(4)奥运圣火4月5日传到俄罗斯的圣彼得堡,1917年这里曾发生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这两次革命的性质分别是什么?请你用史实简要说明社会主义运动对现代国际政治格局演变的影响。
材料五 2008年3月25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就英国《泰晤士报》将北京奥运会与德国希特勒举办的奥运会相提并论答记者问时指出,该报把北京奥运会与1936年的德国奥运会相提并论,是对中国人民的侮辱,也是对世界各国人民的侮辱。
(5)材料一中秦刚观点的主要依据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德国在20世纪30年代再次崛起的原因。从德国崛起的曲折历程和中国改革开放后崛起的历史中你会得到什么重要启示?
材料一 1969年7月25日美国总统尼克松阐述了他的亚洲政策:美国将恪守对亚洲盟国的条约义务,同时希望由亚洲国家自己来承担国内安全和军事防务责任,除非存在某个核大国的威胁。这一政策后来被称为“尼克松主义”,其要点是美国准备从亚太地区收缩力量。
(1)二战后,美国以世界霸主自居。为什么此时美国能恪守对亚洲盟国的条约义务?
(2) 尼克松主义是美国战后对外战略的一次重大调整,其基本倾向在于收缩美国的海外势力,收缩的重点是亚洲。那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在亚太地区收缩力量的表现。2分
材料二 《时政评说》:“‘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它依仗自己的实力与地位,要建立一个由美国领导的、以西方价值观念为准绳、以北约军事力量为后盾的单极世界……因此,‘多极’与‘一极’之争将持续一个相当长的时期,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多极格局的形成尚需待以时日,多极化作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将在曲折中取得发展。”
(3) “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怎样变化?
(4)“‘冷战’结束后,美国能否建立一个单极世界?为什么?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规模最大的局部战争之一。这场战争由于以美国为首的10多个国家的军事干预而演变成一场侵略与反侵略的国际战争。美国、中国以及苏联不同程度地卷入这场战争……美国打着“联合国军”的名义,其目标是遏制苏联的共产主义扩张。为了支援朝鲜人民的反侵略斗争,保卫祖国的安全,中国政府和人民派出志愿军进入朝鲜,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最终赢得了朝鲜战争的伟大胜利。
——摘自《朝鲜战争》
材料二 在此次伊拉克问题上,美与俄、法、德、中、印等大国的主张大相径庭,导致联合国、北约和欧盟内部出现裂痕的焦点已经由是否对伊动武这一具体问题上升到一个新的层面。即,是维护现行的国际体系、基本准则,还是接受美国强权政治、单边主义。
——摘自《伊拉克战争》
(1)依据材料一,概括朝鲜战争爆发的背景。
(2)从朝鲜战争到伊拉克战争反映了西欧国家和美国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
【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咨文。说明要援助受共产主义威胁的希腊、土耳其;宣称世界已分为两个敌对的营垒,一边是“极权政体”。一边是“自由国家”, 因而“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那些正在抵抗武装的少数人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的自由民族”。他宣布。“不论在什么地方。 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并说:“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 ——《战后世界历史长编》
材料二 基辛格曾在美国尼克松政府中担任国务卿。他在自己的回忆录中这样谈到60、70年代美国所面临的局势:“我们正处在一个令人痛苦的调整时期,来适应世界政治的深刻变化;我们不得不面对我们的历史和我们的新的需要这两者之间的紧张关系。……我相信,我们国家的不安情绪的最深刻的原因,是这样一种人们还只是模糊地觉察到的认识:我们正变得像其他国家一样,需要承认我们的力量虽大,但还是有限度的。我们的能力和我们的问题相比,再也不是无限的了;相反,无论是在才智上,还是在物质上,我们都必须规定一个轻重缓急。”
|
材料三 “布什主义”,是指布什政府从共和党保守主义和现实主义思想出发,奉行“共和党色彩的国际主义”路线,在国家安全政策和对外交往中遵循“美国利益至上”和“以实力求和平”两大原则,在对待恐怖主义和谋求核武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不友好国家采取先发制人的打击政策,在全球地缘战略格局上以更具进攻性的军事部署为基础,采用强硬和保守的态度追求美国的国家利益。
回答问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公约包括序言和3条正文。主要内容是:缔约各国谴责用战争解决国际争端,并废弃以战争作为在其相互关系事实施国家政策的工具;缔约国之间的一切争端或冲突 ,不论性质和起因如何,只能用和平方法加以解决;任何签字国如用战争手段谋求利益,即不得享受公约给予的益处。
——《非战公约》
材料二 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在敦促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中提出:“对于战犯,包括虐待俘虏者在内,将处以法律之严厉制裁”。在不久通过的波茨坦议定书中,则进一步明确对战犯“迅速付诸正义之审判”……1946年1月19日,麦克阿瑟公布了东京审判中判断战犯罪责的三项基本原则:第一,国际法规定的“通行的战争犯罪”;第二,计划、准备、发动或实施侵略战争,或违犯国际条约、协定或诺言之战争,或参与为实现上述任何战争之一种的共同计划或同谋的“反和平罪”;第三,在战前,战中针对任何平民的屠杀、灭绝、奴役,强制迁移以及其它的非人道行为的“反人道罪”。
——摘自《东京审羊与“东京审判史观”》
(1)根据上述材料说明东京审判的法律依据和主要原则。
(2)依据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非战公约》相比东京审判战争法基本原则有何发展?分析东京审判的历史意义?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