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柏林墙大事记
1948年6月24日:前苏联军队构筑封锁线把柏林一分为二,使柏林成为“冷战”时期东西方对抗的最前沿。
1961年8月13日:民主德国决定封锁西柏林四周的边界,随后关闭勃兰登堡门,在分界线上建筑了隔离设施,总长达165千米,通称“柏林墙”。
1989年11月9日下午6时57分:民主德国宣布从即时起开放边境。聚集在柏林墙附近的德国人很快就拆除了这个横在德国人中间的高墙,史称“柏林墙倒塌”。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与“柏林墙”建立相关的国际形势。(4分)
(2)试归纳“柏林墙倒塌”对欧洲局势产生的影响。(6分)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0年10月5日,斯大林在给毛泽东的电报中,关于中国出兵抗美援朝问题表明了苏联政府的态度。他在电报中说:“当然,我也考虑过,美国尽管没有做好大战的准备,仍可能为了面子而被拖入大战,这样一来,自然中国将被拖入战争,苏联也将同时被拖入战争。”
1951年6月4日,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参议院军事委员会和外交委员会联合主持召开的 关于美国在朝鲜应采取什么政策问题的听征会上指出:“如果把战争扩大到中国,就会给俄国一个合法的借口干涉这一战争,中苏之间的条约具备这样的性质,同时中国人也会根据这个条约,要求俄国人这样做。”
——摘编自齐德学《中苏同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作用》
材料二 “如果美帝国主义真正进攻我们的大陆,那就不只是中国一个国家的战争问题,我们和苏联已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一打起来,就是全面性的打。”“我们今天不是孤立的,我们有《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美国和联合国都晓得,它要发动战争,那就意味着这是世界大战。”
——《周恩来军事文选》第4卷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不敢把朝鲜战争扩大到中国的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积极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倒塌了,1990年10月3日两德实现统一。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德国的“分裂”依然存在。东德经济远远落后于西德,社会结构更是差异悬绝,两德的融合举步维艰。1991年,德国议会通过决议,在原西德各州对纳税人统一征收税率为5.5%的团结税,用途是东德地区基础建设,及东德企业改制和福利制度改革,使之达到原西德标准。尽管这些税款在很大程度上拉近了原东西德间经济水平和生活水平的差异,却又在一定程度上拉远了彼此间的感情。语言都是一样的语言,但思维方式、情感寄托、社会差异,林林总总的隔膜,仿佛一堵无形的柏林墙,横亘在前“两个德国”之间。有形的“柏林墙”倒了,但无形的“柏林墙”仍在矗立。
——摘编自陶短房《有形的柏林墙与无形的柏林墙》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当前德国存在这种局面的认识。
要求:认识全面,思路清晰,史实准确,逻辑严谨,多角度回答,条理清楚。
下列事情在通常情况下由联合国安理会来决定的是
①要求交战两国立即停火
②推荐联合国秘书长人选
③《联合国宪章》生效
④1971年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A.③④ | B.①④ | C.②④ | D.①②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材料一:关于我们的陆军和空军要从东边、西边、北边和南边向德国心脏发动的新的更加强有力的打击的时间、规模和协作,都已商得完全同意,并已详细拟定计划。
我们不屈不挠的宗旨,就是要消灭德国的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要确保德国绝不能够再扰乱世界的和平。欧洲秩序的确立,以及国民经济生活的再建,必须凭借足以使被解放的各国人民能够消灭纳粹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最后形迹,并创造自己抉择的民主制度的程序来达成。
我们决定尽可能从速和我们的盟邦建立一个一般性的国际组织,以维持和平与安全。
——节选自1945年《苏英美三国克里米亚会议公报》
材料二:1951年9月4日,美国单方面邀请了52个国家,在旧金山举行对日和会,签署了《旧金山和约》。该和约主要是为了解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战败的日本的战后地位问题、与厘清战争责任所衍生的国际法律问题。对日和约草案的起草工作被美国所垄断,并几乎完全根据美国在二战后对日本的国际安排和角色期待来制定。随着这份和约的正式生效,结束了长达七年的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状态;日本在国际社会的地位恢复正常。条文衍生出了相关主权争议。
中国、朝鲜、越南被排斥在会议之外,参加过对日作战的印度和缅甸拒绝参加会议,苏联等三国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摘自陈印昌《浅析中国在联合国托管理事会中成立过程中的作用》
(1)结合材料一分析指出《克里米亚会议公报》的精神。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旧金山和约》与《克里米亚会议公报》精神不一致之处,并谈谈你对旧金山会议的看法。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修昔底德陷阱”几乎已经被视为国际关系的“铁律”。“修昔底德陷阱”,这一说法源自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修昔底德,他认为当一个崛起的大国与既有的统治霸主竞争时,双方面临的危险多数以战争告终。如雅典与斯巴达之间战争的爆发.“使得战争无可避免的原因是雅典日益壮大的力量,还有这种力量在斯巴迭造成的恐惧”。
一一根据《百度百科》整理
材料二 2013年6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美国,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安纳伯格庄园同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中美元首会晤,就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等问题坦诚深入交换意见,并达成重要共识。习近平在会晤中明确告诉奥巴马,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他指出,中国梦与包括美国梦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奥巴马也表示,美中双方需要了解对方战略目标。
“中美元首首次会晤达到了目的。”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说,这次会晤为今后一段时期的中美关系全局定下基调,即避免冲突、加强接触、密切合作。此间专家认为,这是一次历史性会晤,两国元首共同规划今后一个时期中美关系发展,进一步确立了努力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战略共识,对中美两国乃至亚太地区和世界都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一一新华网《历史性会晤战略性共识》
(1)根据材料一,归纳“修昔底德陷阱”的内涵,并试以世界近现代史实评析该观点。
(2)根据上述材料说明当代新型大国关系的主要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时期中国提出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主要原因。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20世纪50年代,日本的和平运动从广岛、长崎起步,站在原子弹被害立场上的反战是战后和平运动的出发点。1964年,美军空袭越南。世界各国开展声势浩大的抗议活动,日本没有出现大规模民众运动。1965年3月,一些经历过二战的知识分子组建“越平联”(即“越南和平联合会”),并在各地建立分支组织。他们把6月9日作为统一行动日,发动全日本200多个地区的市民一起走上街头,抗议美国对越南轰炸,仅东京一地就有10万人参加。8月,“越平联”邀请国家政要、社会贤达就越南问题进行彻夜讨论,东京多数电视台同时进行转播,引发日体全社会上下集体思考战争问题。“越平联”领导人小田实经常向反战民众提出问题:“难道不是日本给空袭越南的美军飞机提供基地么?难道这不是我们的加害政责任吗?”领导人鹤见俊辅还提出“国家的原罪”概念。他们由此进一步引导人们对曾经发生的亚洲太平洋战争中的情况进行思考。90年代后,日本和平团体积极支援战争被害国民的战后补偿索赔运动。
——摘编自步平《跨越战后:日本的战争责任认识》
(1)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期间,日本和平运动的主要变化。
(2)根据材料,简析出现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
联合国自成立以来,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共谋人类和谐发展中起到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下列选项不属于联合国职能范围的是
A.保护妇女儿童权益 | B.推动非殖民化运动 |
C.裁军和防止核扩散 | D.实行“委任统治”政策 |
2014年3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荷兰王国首相吕特邀请赴荷兰海牙出席第三届核安全峰会。此次核安全峰会以“加强核安全、防范核恐怖主义”为主题,来自全球多个国家的领导人和有关国际组织负责人出席峰会,并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欧总部进行访问。这主要反映出
A.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主题 |
B.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
C.有利于世界多极格局的加强 |
D.推动了中、欧之间的同盟合作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经过腥风血雨,第一次世界大战终于落下帷幕。然而即将到来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甲、乙同学对此各有不同的看法。同学甲:战争已经永久地结束了。真正的持久的和平已经来临,你们看,各国不正在为争取和平而努力吗?同学乙:战争并没有结束。新的世界大战已经悄悄拉开序幕。
材料二 2006年10月13日下午,第61届联合国大会192个与会国的代表以热烈的掌声通过决议,正式任命韩国外交通商部长潘基文为下一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从而成为联合国历史上第八任秘书长,也是继缅甸的吴丹之后第二位来自亚洲的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说:“当前,我们面临一个比任何时期都需要联合国有所作为的时代。我会认真履行《联合国宪章》所赋予的职责,为推动和平、发展和增进人权做最大的努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中的某一个观点。(9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当今世界局势特点,谈谈你对潘基文讲话的理解。
1953年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奖领域是“国际工作,人道主义工作”。据此推断获奖的人是
A.丘吉尔 | B.马歇尔 | C.斯大林 | D.尼克松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国际联盟盟约规定:各缔约国为促进国际合作,并保证其和平与安全起见,特允承诺不从事战争之义务,维护各国间公开、公正、荣誉之邦交,严格遵守国际公法之规定;国际联盟大会有权处理属于国联行动范围以内或影响世界和平的任何事项,大会的决议,除盟约另有规定者外,均需出席大会的成员国一致通过;行政院由五个常任理事国和四个非常任理事国的代表组成,有权处理属于国联行动范围以内或影响世界和平的任何事项,行政院的决议,除盟约另有规定者外,均需出席行政院会议的理事国一致通过,如发生盟约所禁止的战争时,行政院可就制裁提出建议。
--摘编自于琳琦《国际联盟的历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际联盟与联合国宗旨的共同之处。
(2)与联合国相比较,国际联盟在组织和表决程序方面存在哪些缺陷使其宗旨难以实现?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80年代以来,民主化潮流漫卷拉丁美洲,军人独裁者纷纷交出政权,让位给民选的文人政府。同时,民主化的潮流涌入东亚和南亚,菲律宾、韩国等实现了向民主的过渡。“斯拉夫-东正教”地区的前苏联和东欧集团各国,一个接一个转向西方式的民主道路,并在“中东-伊斯兰教”地区引起强烈反响。正如L ·达尔蒙德所说:“当未来历史学家回首20世纪时,他们可能把这个世纪的最后四分之一视为现代文明史上最重要的民主躁动时期。”
——《道路、经验与警示:战后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发展》
材料二 美国著名政治学家李普塞特认为:“民主较多国家的财富、工业化、城市化程度和教育水平的平均数要高得多。”依次而降,是“民主较少”的国家和“独裁较少”的国家,而在“独裁较多”的国家这些指标处于最低水平。但也有许多学者对这种解释模式提出了挑战。特别是60~70年代,一些发展中国家在权威主义统治下获得了较高的发展水平。经济的高度发展与政治上的权威主义并行不悖。G.奥唐奈就曾向李普塞特的“社会经济越发展=政治民主的可能性越大”这一“乐观的等式”挑战。
——《当代发展中国家民主化前提的再思考》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20世纪80年代以来亚非拉尤其是苏东国家出现大规模的民主化运动?其实质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社会经济越发展=政治民主的可能性越大”?说明发展中国家应该如何选择民主政治体制的发展模式?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说美国这次参战是“被迫”的,但并不等于说它是毫无准备的,更不能说它没有自己的战略考虑,仅仅是为了帮助民主国家而已。……在英美首脑发表的《大西洋宪章》中,虽然罗斯福用“普遍安全体制”代替了丘吉尔提出的“有效的国际组织”,但仍然令人想起当年威尔逊提出的“国联”。
——何顺果《美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柯克帕特里克和舒尔茨对于第三世界的麻烦制造者们使用武力的观点,正符合里根所持有的信念,即美国肩负着在地球上扩展民主的使命。对这种使命的信念可以追溯到17世纪,并且在20世纪已经有了一位为之奋斗的先驱伍德罗·威尔逊。因此,里根把握住了美国信仰中一支深刻的脉络。在1985年的“里根主义”演说中,他清楚阐释了自己的政策,他宣布:“我们的使命是培育和捍卫自由与民主。”对此,美国人必须支持那些“在每一个大陆上,从阿富汗到尼加拉瓜的人们来反抗苏联支持的侵略行为,使他们也拥有我们从生下来就享有的那些权利……对自由战士的支持就是自卫。”
——(美)沃尔特·拉费伯尔《美国、俄国和冷战》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对待战争态度的变化及其原因。(8分)
(2)依据上述材料,概栝美国的国际战略。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国在20世纪为此所做的努力。(7分)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柏林围墙在1961年8月13日开始建造,东德称此围墙为“反法西斯防卫墙”,但多数西方国家认为建围墙的真正目的是禁止东德人逃入西柏林。
在该墙建立后,有人采用跳楼、挖地道、游泳、自制潜水艇、热气球等方式翻越柏林围墙,共有5043人成功地逃入西柏林,3221人被逮捕,239人死亡,260人受伤。1961年8月15日,柏林墙已修建到最后一部分,19岁的东德士兵康拉德·舒曼头戴钢盔、肩背长枪大 步跃过铁蒺藜樊篱。这个瞬间被当时在场的摄影师拍了下来,震惊了世界。
1962年8月17日,18岁的东德人彼得·费查试图攀越围墙,被东德士兵开枪射杀。当时,东西两边的人民都看到他中枪,但没有人施予援手,事件在冷战时期轰动一时。
1979年一个夜晚,从东德一个家庭的后院升起了一个巨大的热气球。气球下面的吊篮里装着两个家庭——两对夫妇和他们的四个孩子。这个气球完全由这两个家庭花了数年的时间手工制成,逃亡者操纵热气球一下升高到了2800米以上的高空,20多分钟的飞行后,他们安全落在西德领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修筑柏林墙的原因。
(2)根据材料,分析修筑柏林墙的历史影响。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