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贸易、金融的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高中历史

(10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一些闭塞的地区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中国的现代化的进程。
——周积明《最初的纪元》
(1)材料一两组图片分别反映了社会生活变迁的哪两个方面?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6分)
(2)根据材料二、三,归纳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4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28年的《长寿县志》载:村落农民祠祭“拜跪无节,衣冠不肃,等于儿戏,甚者祠堂有款不妨虚糜,强者借以自肥,黠者分其余润,愚懦者每年幸叨一饱,已无他望。”这一现象主要反映

A.乡村百姓思想开始解放 B.乡村传统文化渐趋失落
C.民主革命进程影响乡村习俗 D.近代社会生活新旧并存特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20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在上海放映的各种影片中,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2:1;而在北京和天津,这一比例高达5:1甚至6:1。上海与京津放映中外电影比例不同,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

A. 外国电影的制作水平较高 B. 京津民众对外来事物更具热情
C. 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重 D. 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更为开放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13年章太炎在报上刊登征婚广告,条件如下:以湖北籍女子为限;须文理清顺;大家闺秀;要不沾染学堂中平等自由之恶习;有从夫之美德。以上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   )

A.婚礼形式删繁就简 B.依旧带有较浓厚的保守思想
C.恋爱自由成为时尚 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服装是一种记忆,也是一种语言.一种文化。它的变化是以非文本方式记录着社
会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历史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4分)
材料一 历代王朝都以“会典”.“律例”.“典章”或“车服制”.“舆服制”“丧服制”
等各种条文颁布律令,规范和管理各阶层的穿衣戴帽,对服装的质料.色彩.花纹和款式都
有详尽的规定,不遗琐细地区分君臣士庶服装的差别,违者要以僭礼逾制处以重罚。
——刘志琴《服饰变迁——非文本的社会思潮史》
材料二 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则
情意不亲,邦交不结矣”,“中国宽衣博带,长裙雅步而施万图竞争之世……诚非所宜”。
——节选自康有为1898年9月递呈光绪皇帝的《请断发易服改元折》
材料三 文化史学家布克哈特把图像称作“人类精神过去各个发展阶段的见证”。认为通过
图像可以加深对历史变迁的理解。以下是一组图片材料。

图一:清代的长袍马褂

图二:西装和中山装
   
图三:“文革”时期人们的穿着

图四:当代绚丽多彩的服饰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有关服饰的规定体现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什么特征?
(2)根据材料二,指出康有为有何主张并说明其理由。
(3)图二与图一相比,图四与图三相比,说明图二.图四服装发生变化的政治和思想因素
(4)在材料三中,从图一到图二,从图三到图四,你能看出中国服饰变化有什么趋势?从这
种变化中,你能得出中华民族在不同阶段各有何精神追求?
(5)综合以上认识,中国近现代服饰的变化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大事年表,回答问题。(共10分)
中国近代前期大事年表
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1860年,洋务运动开始,开启了中国现代化进程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1895年,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维新变法运动开始
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
1901年,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做出了制度变革的尝试
1911年,……
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民主”与“科学”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时代不同,人们的消费观念也不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奢则不孙(恭逊),俭则固(寒酸)。与其不孙也,宁固。
                              ——《论语》
材料二 明朝后期“(暴富之家)男子服锦绮,女子饰金珠,是皆簪拟无涯,逾国家之禁也。”
                            ——嘉靖《太康县志》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二反映的不同消费观念。并指出材料二消费观念反映的社会现象。
材料三 鸦片战争之后,崇尚洋货逐渐成为一种时尚,“消费品都要带个洋字”。民国初年,出现了倡导使用国货运动,“消费品都要带个华字”。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近代中国出现“崇尚洋货”和“倡导国货”的原因。(6分)
材料四 山东城镇居民“九五”时期消费结构表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消费支出构成(%)
100
100
100
100
100
食品支出
43.6
40.9
39.6
37.1
34.7
衣着支出
17.4
16.7
14.0
13.6
13.2
设备用品及服务
9.4
9.5
10.4
12.2
11.2
医疗保健支出
3.9
4.5
4.5
4.9
6.4
交通通信支出
4.9
5.5
6.2
6.0
7.0
娱乐文教用品及服务
10.0
11.2
12.8
13.3
14.2
居住支出 
6.7
7.1
7.9
8.2
7.9
杂项商品及服务
4.6
4.6
4.6
4.7
5.3

 
(3)据材料四概括这一时期山东城镇居民消费观念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4)综上所述,你认为影响消费观念的因素有哪些?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现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图1和图2的服饰设计有何相同特点?图2服饰设计的背景是什么?
材料二:

(2)结合以上图片,试分析交通、通讯工具和大众传媒的进步给社会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贸易、金融的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