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贸易、金融的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 选择题
高中历史

民国著名记者、作家曹聚仁曾有一个判断:“一部中国近代文化史,从侧面看去,正是一部印刷机器发达史;而一部近代中国文学史,从侧面看去,又正是一部新闻事业发展史。”从社会生活史的角度,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商业资本投资印刷业而获利丰厚
B.废除科举制迫使读书人投身实业
C.技术革新扩大了大众传媒的影响
D.社会变革促进了阅读习气的变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历时4年,于1909年提前全线通车。下列关于京张铁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揭开了中国自筹自建铁路的序幕
B.创造了中国铁路史上的奇迹
C.粉碎了帝国主义掠夺京张铁路的企图
D.代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筑路水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19年,某新潮社社员暨《新潮》杂志主要撰稿人在面临个人婚事抉择时看重八字、命书,认为“这些命书,无论然否,要之我的婚事,乃听其主持,不得不看为一生绝大的纪念品”。该事例说明(  )

A.新潮社是一个保守社团 B.新式青年仍可接受传统婚俗
C.国人尚未认同西式婚俗 D.八字、命书决定时人的婚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是1895—1897年间创办的中文报刊统计表,可能对表中反映的变化产生影响的因素有(   )

年份
当年创刊总数
其中中国人自办报刊
1895
7
3
1896
11
7
1897
49
45

①民族危机加剧刺激国人办报热情
②维新派把创办报刊作为宣传维新思想的重要手段
③外国在华办报数量迅速增长
④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促进了变法的实现
A.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 D.①②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网址是http://www. m1905.com/bbs,网址设置“1905”的寓意是

A.这一年电影诞生不久就传到了中国
B.这一年中国电影事业起步
C.这一年中国结束了电影无声的历史
D.这一年中国影片第一次获得国际荣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上海世博会曾吸引了大批海内外人士利用各种交通工具前往参观。然而在19世纪70年代,江苏沿江居民到上海,最有可能乘坐的下列交通工具是( )

A.江南制造总局的汽车 B.洋人发明的火车
C.轮船招商局的轮船 D.福州船政局的军舰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旗袍源于满族妇女服装。20世纪20年代初,流行于上海等地社会上层妇女。当时有人撰文指出:“近来上海女界旗袍盛行……惟旗袍之名,若有宗社党(清朝贵族组成的秘密团体)之臭味……故我以为袍可着,惟不可以以旗名。无以,其改称为暖袍乎!”对以上言论理解正确的是(    )
①具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色彩    ②民主共和观念传播     ③文明开化之风流行  ④新旧观念激烈碰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某诗人写道:“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化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此诗赞扬的是(    )

A.电报电信业 B.航海事业 C.航空事业 D.铁路运输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晚清《点石斋画报》描绘的美国妇女驾驶轮船的情景。图中文云:男女有别,中国为重,而其等级之所判,直将霄壤。泰西各国不然,自幼入塾,男女一体,故西女通书算者为多……美妇有名玛丽,现赴某轮船经理一切,而其夫亦在该船为大管,夫妇共事一船,而女又先乎男,《易·系辞上》传曰:“一阴一阳之谓道”。于此事可谓铁板注解。从图文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

A.该画报是中国近代第一份中文报刊
B.国人消除了男尊女卑旧观念
C.女性优于男子符合中国传统的阴阳之道
D.西方文明冲击了国人传统观念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下表,从表中信息,我们可以看出(    )
《申报》时论统计(1882年1月至6月)

题材
本埠
全国
国外
数量
57篇
80篇
37篇
比例
33%
67%
 

 
A.《申报》已经成为一种政论性报纸
B.《申报》开始关注全国及国外的时政
C.《申报》正在摆脱乡土意识的束缚
D.《申报》成为当时发行量最大的报纸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指出,当中国从农业、前现代化国家迈向准工业化、现代化社会时,大家庭体系和家族社会也就不复存在了。中国近代最早由政府施行并对传统家庭产生瓦解作用的是(  )

A.谕令各省广为制造增加就业
B.开办近代学校发展新式教育
C.发布废跪拜礼命令倡导人格平等
D.颁布近代法律否定家长宗法制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历史文献有如下记载:“失去辫子,人们一时难以适应这种变化,于是,时兴起戴帽子。……据说,当时名扬四海的盛锡福帽店日夜赶制帽子,仍然供不应求。”这种情景最早应该出现在

A.洋务运动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鸦片战争前后 D.新中国成立初期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09年初,《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身临其境,亲眼得见一样”。当时这种使人们“开眼界”的大众传媒是

A.电视 B.广播 C.电影 D.互联网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社会通史·民国卷》:“民国光复,罐头之品,番餐之味,五方来会,烦费日增。”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

A.人们已完全接受了西方的生活方式
B.政府公开赞成西方生活方式的推广
C.西方生活方式与传统习俗无法融合
D.部分民众已经能认同西方生活方式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男女平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上述材料反映了(       )

A.洋务运动中的新气象 B.戊戌变法产生的社会变化
C.民国初年的社会风貌 D.中国共产党建立带来的社会变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贸易、金融的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