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贸易、金融的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 选择题
高中历史

19世纪70年代已经在中国出现的近代新式交通工具有

A.轮船 B.飞机 C.汽车 D.马车
来源:2015-2016学年陕西宝鸡陈仓高中高二上期入学考试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明婚礼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取得男女之同意,以监督自由。”这里的“文明婚姻”最显著的特征是()

A.彻底冲破传统婚姻束缚 B.受到西方文明观念的熏染
C.体现出婚姻自由的原则 D.具有新旧杂陈的时代特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改编】1912年,上海某时尚杂志登载文章:“近日沪上服饰之异,有目不忍见,口不忍言者。衫则仿西制而无领,袖则短,只笼其臂半。裤则紧贴其股与腿。皆以亮纱及轻纨制之,肤雪玉肌,显豁呈露。裙之料,则以最薄之纱,虽着如未着。大家妇女,习而行之,了不知耻。”以下对题干材料的相关理解和认识,解读明显有误的是( )

A.市民丢弃了中国传统羞耻,极力推崇洋装
B.可从侧面反映出此时期国人观念的差异性
C.在较高程度上体现了上海社会生活的西化
D.受封建观念等的束缚,作者观念相对保守
来源:2015年高考备考总动员高三历史模拟卷【历】2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最初的时候,国人很痛恨穿洋装的洋人,像上海很多戏园子就在门口贴出了“洋装(票费)加倍”的字样。后来穿洋装的增多,包括一些本国留学生,于是戏园子就改成了“洋人加倍”,再后来穿洋装的更多,所以只能取消了限制。这一过程从本质上看,能说明()

A.封建自然经济的顽固性和局限性
B.文明的差异性及其碰撞和交融
C.国人对新生事物的完全排斥心理
D.民族经济振兴得益于国人支持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1982-2005年南京家庭户规模构成(%)表,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1982年
1990年
2000年
2005年
合 计
100
100
100
100
一人户
11.85
8.46
12.12
14.13
二人户
12.43
14.27
23.51
28.67
三人户
20.67
33.5
39.58
37.57
四人户
23.22
24.1
14.31
11.11
五人及五
人以上户
31.83
19.67
10.48
8.52


A. 家庭规模不断缩小
B.大家庭逐渐消失
C.小家庭式样趋于单一化
D.家庭观念日益淡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20世纪初期,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中有人认为:“盖欲除满清之藩篱,必去满洲之形状。”这表明

A.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追求对人权的尊重
B.维新变法运动始终贯穿对迷信的涤荡
C.风俗的革故鼎新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
D.民主共和思潮是当时中国社会的主流
来源:2015届江苏常州市教育学会高三上期学业水平监测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传统饮食十分丰富。19世纪中后期,在沿海主要城市开始出现西餐,吃西餐成为当时有钱人的一种时尚。这主要是因为()

A.伴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吃西餐成为资产阶级的生活追求
B.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的开放,西方文化随之传入
C.西方殖民者涌入中国,实行同化政策
D.对中国人来说西餐比中餐更有吸引力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日,一本距今80多年前的青年男女的“情书大全”——《求婚尺牍》吸引了从多网友眼球“一不尚貌美,但需端正清白;二需先经几度口头谈话,半年或一年,以朋友资格相处,然后方可订婚;三有知识而无旧式闺秀恶习,且非自命不凡,专尚新时者;态度温和,身体健康;四月牺牲及服务社会之精神。”这反映了当时

A.传统婚俗受到挑战 B.择偶必须借助传媒
C.新式婚姻蔚然成风 D.女性实现婚姻自主
来源:2015年高考原创历史预测卷 03(江苏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日,一本距今80多年前的青年男女的“情书大全”——《求婚尺牍》吸引了从多网友眼球“一不尚貌美,但需端正清白;二需先经几度口头谈话,半年或一年,以朋友资格相处,然后方可订婚;三有知识而无旧式闺秀恶习,且非自命不凡,专尚新时者;态度温和,身体健康;四月牺牲及服务社会之精神。”这反映了当时

A.传统婚俗受到挑战 B.择偶必须借助传媒
C.新式婚姻蔚然成风 D.女性实现婚姻自主
来源:2015年高考备考总动员高三历史模】7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02年7月27日上海《中外日报》上刊载《世界最文明之求婚广告》,节选如下:“今有南清志士某君,北来游学。此君尚未娶妇,意欲访求天下有志女子,聘定为室。其主义如下:一要天足,二要通晓中西学术门径,三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据此材料可以用来研究()
①近代社会习俗变革史②“西学东渐”史
③大众报业发展史 ④中国白话文发展史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来源:2015届浙江省绍兴市高三质量调测文综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62年6月26日,《上海新报》一则某商行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云:新到什锦饼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仔、东洋竹篮仔等。这反映出()

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B.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
C.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 D.百姓衣食住行的西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新式交通和通讯的发展( )
①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②加快了信息的传递速度
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④使人们的生活多姿多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32年,《皖报》在其原有“政府通告”“本省与本市新闻”“文艺副刊及广告”等版式基础上,增加了“社会周刊”“教育周刊”“农林周刊”等。可见,该报的办报理念的变化表现为()

A.商业性弱化 B.时政性消失
C.经济味浓厚 D.社会性增强
来源:2015届海南海口高三高考调研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09年初,《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得多?”使人民“开眼界”的是()

A.电视 B.电影 C.报纸 D.广播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19年,某新潮社社员暨《新潮》杂志主要撰稿人在面临个人婚事抉择时看重八字、命书,认为:"这些命书,无论然否,要之我的婚事,乃听其主持,不得不看为一生绝大的纪念品"。该事例说明()

A. 新潮社是一个保守社团
B. 新式青年仍可接受传统婚俗
C. 国人尚未认同西式婚俗
D. 八字、命书决定时人的婚姻
来源: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综历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贸易、金融的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