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贸易、金融的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高中历史

民国著名记者、作家曹聚仁曾有一个判断:“一部中国近代文化史,从侧面看去,正是一部印刷机器发达史;而一部近代中国文学史,从侧面看去,又正是一部新闻事业发展史。”从社会生活史的角度,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商业资本投资印刷业而获利丰厚
B.废除科举制迫使读书人投身实业
C.技术革新扩大了大众传媒的影响
D.社会变革促进了阅读习气的变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上海世博会曾吸引了大批海内外人士利用各种交通工具前往参观。然而在19世纪70年代,江苏沿江居民到上海,最有可能乘坐的下列交通工具是( )

A.江南制造总局的汽车 B.洋人发明的火车
C.轮船招商局的轮船 D.福州船政局的军舰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某诗人写道:“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化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此诗赞扬的是(    )

A.电报电信业 B.航海事业 C.航空事业 D.铁路运输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09年初,《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身临其境,亲眼得见一样”。当时这种使人们“开眼界”的大众传媒是

A.电视 B.广播 C.电影 D.互联网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史料记载,1909年,留日女学生张维英在南昌创设“自由婚姻演说会”,宣传婚姻自主。1911年,贵州一任姓女学生“醉心男女平权,婚姻自由”,反对父母包办婚姻,后被逐出家门,甚至遭到官府拘押,但仍不肯屈服。上述材料反映出(    )

A.民国初年婚礼仪式日趋简化 B.男女婚姻自由的行为得到保护
C.人们婚俗观念已受西方影响 D.自古以来人们就追求男女平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女学报•做学生的快乐》(1903年)登载:“现在上海几个女学堂的女学生,一个个神清气爽、磊落大方……身体没有一点弯曲,好似春天的修竹一样细直……比那种涂脂抹粉、一步三扭的小脚伶仃的样子,真是天地了。”这表明当时上海

A.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B.生活习俗发生了变化
C.人们的审美观向西方看齐 D.妇女政治地位的提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2年3月5日临时大总统孙中山通令:“满虏窃国,易于冠裳,强行编发之制,悉以腥之俗,当其初,高士仁人或不屈被执,从容就义;或遁入流,以终余年……今者满廷已覆,民国成功,凡我同胞,允宜涤旧染之污,作新国之民。”“以除虏俗,而壮观瞻。”
材料二 (建国初期)受当时强劲的革命思潮的影响,中国人的服饰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呈现出学习借鉴苏联服饰的趋势。在当时,服装除了最基本的功能外,更承载着表达政治倾向和社会主义国际阵营之间牢不可破的友谊的政治使命。苏联服装成为思想进步、追求革命的象征,主导着当时人们的服饰取向与选择。列宁装、依照苏联坦克兵服装设计的“坦克服”、根据苏联款式仿制的各种“布拉吉(连衣裙)”是新中国成立初期闪耀在民众服装中的亮丽风景。
——彭国亮《印象中国民生记忆六十年》
材料三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文化大革命”兴起,在“破四旧”运动中,谁的穿戴如果被认为不符合无产阶级式样,或带有“封、资、修”的影响,就会在大街上被勒令停下来,强制剪掉头发,撕烂衣服,红卫兵拿着剪刀专干此事,小脚裤管是他们最为仇视的对象,见了就剪。
——彭国亮《印象中国民生记忆六十年》
请回答:
(1)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以来社会服饰变革的主要因素。
(2)著名历史学家冯尔糜先生曾说:“冠服、发型的形成同人们的政治意识紧密联系。”因此,在特定历史时期,相对应的服饰就成为特定的政治符号。
请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150字左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国人何天爵在《西方视野里的中国形象》中说:“1875年5月,一位尊贵的清朝官员与一位美国姑娘喜结良缘。得知这一消息后,我与领事想顺便就中美联姻一事向总理衙门的官员表示祝贺。……我的话说完之后,有一段时间是死一般的静寂。最后还是恭亲王先抬起了头,接着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说:今天真是热得可怕。”官员出现“死一般的静寂”是因为

A.婚姻观念简约文明 B.中美文化趋向融合
C.传统习俗受到冲击 D.政府无法掌控婚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清末的上海,“无论其为官为商为士为民,但稍有赢余,即莫不竟以衣服炫耀为务,即下至娼优隶卒,就其外貌观之,俨然望族之家。”民国初年,这种杜会现象较之清末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种变化表明当时(    )

A.服饰的西化现象逐渐风靡上海
B.政治变革促进了经济的空前繁荣
C.上海社会等级观念日益淡化
D.攀比之风盛行导致社会风气败坏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中国交谊舞最初还局限于上流社会的少数人,但到20世纪20年代初,跳舞之风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兴起。早年认为男女合群手舞足蹈“男女杂沓,大败风纪”“与中国美俗良法有所背离”避而不观的中国人,随跳舞潮流由临海一带向内陆澎湃涌来,其旧有之念渐次华离犋碎(支离破碎)。这反映了(  )

A.西方生活方式冲击了国人的传统观念
B.儒家的传统观念被国人完全抛弃
C.辛亥革命使民主平等思想深入人心
D.国人接受西方生活方式全盘西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哈佛大学教授费正清在《剑桥民国史》中写道:“任何人把1912~1949年的中华民国与在它前的晚清时期及在它之后的人民共和国作比较,都将被外国人这些年里影响中国人生活甚至参与中国人生活的程度所打动。”下列史实不能为费教授提供论证的是(     )

A.男有洋装革履,女多剪发旗袍
B.张灯作戏调翻新,顾囊徘徊知逼真;环佩姗姗连步稳,帐前活见李夫人
C.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
D.伶人歌唱可留声,转动机头万籁生;社会宴宾堪代戏,笙箫锣鼓一齐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明婚礼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取得男女之同意,以监督自由。”这里的“文明婚姻”最显著的特征是(  )

A.彻底冲破传统婚姻束缚 B.受到西方文明观念的熏染
C.体现出婚姻自由的原则 D.具有新旧杂陈的时代特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下图这张合影所配的最合适的“解说词”是(    )

A.学有所成的中国首批留学生
B.中外合作共修铁路的见证者
C.世界最先进的铁路的设计者
D.中国铁路自主建设的拓荒者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1982-2005年南京家庭户规模构成(%)表,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

 
1982年
1990年
2000年
2005年
合 计
100
100
100
100
一人户
11.85
8.46
12.12
14.13
二人户
12.43
14.27
23.51
28.67
三人户
20.67
33.5
39.58
37.57
四人户
23.22
24.1
14.31
11.11
五人及五
人以上户
31.83
19.67
10.48
8.52

 
A. 家庭规模不断缩小
B.大家庭逐渐消失
C.小家庭式样趋于单一化  
D.家庭观念日益淡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世纪60年代以后,上海逐渐形成了以汉字注音为特点的洋泾浜英语。“来是康姆去是够”(come,go),“好度由途”(how do you do)等,据此说明这一时期上海社会生活发生的变化包括(     )
①英语开始在当地流传
②生活方式受到西方的影响
③引进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④西方饮食文化进入上海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贸易、金融的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