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选考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 综合题
高中历史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今人视之,倡导新文化的人们对中西文化的比较未必算是百分之百的正确,而存在着明显的偏向。如常常把中西的问题视作是非的问题,甚至全盘否定中国固有的文化传统,在重新审视旧传统旧观念时也往往是激情的批判多于批判的理性,等等。但他们代表那个时候最进步的认识。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什么是新启蒙运动呢?
就字面说,启蒙就是开明的意思。
更分别说,启蒙就是打破欺蒙,扫除蒙蔽,廓清蒙昧。因此,在字典上,所谓启蒙就是脱离迷信,破除成见等等的意思。
凡是启蒙运动都必有三个特性。一是理性的主宰;二是思想的解放;三是新知识新思想的普及。
因为这样子,所以凡是启蒙运动必然反迷信,反武断,反盲从,反权威,反传统。而历史上的启蒙运动尤其在于反封建。
也可以说,武断,独断,垄断,都是启蒙运动所必反。
今日的新启蒙运动,显然是对历来的一些启蒙运动而言。但在内容上,今日的启蒙运动与从前的一些启蒙运动,也显然有所不同。比如,就拿五四时代的启蒙运动来看,那时有两个颇似新颖的口号,是“打倒孔家店”,“德赛二先生”。我认为这两个口号不但不够,亦且不妥。
多年的打倒孔家店,也许孔子已经打倒了,但是孔家店的恶流却仍然保留着、漫延着。至于科学与民主,本都是客观的东西,而那时的文人滥调却把它人格化起来,称什么先生,真无当于道理。
至少就我个人而论,我以为对这两口号至少都应下一转语。就是:“打倒孔家店,救出孔夫子。”“科学与民主,第一要自主”。
……              
——张申府《什么是新启蒙运动》(1937年5月)
问题:                      
(1)欧洲启蒙运动代表人物,他们思想的共同点以及在当时所起的作用。
(2)为什么张申府在当时要提出“科学与民主,第一要自主”的口号?
(3)你如何理解“新启蒙运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孔子”作为一个文化符号,承载了太多的意义,同时也受到了许多的关注。因此,许多人都“拿孔子说事儿”:有些人想把孔子拉下神坛,有些人想把孔子再度推上神坛,以至于孔子在中外历史上有多种历史形象……在历史舞台上不断的变脸,扮演神圣或可笑的角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史记·孔子世家》的记载中,有许多同时代的隐士对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子极尽嘲笑之能事,或讽刺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或嘲笑他“自腰以下不及禹者三寸,垒垒若丧家之犬”等。
材料二 “从根本上讲,儒家思想认为,社会治乱的根本在于人心,因此,要从根本上达到社会的治理,就应当从人心的治理入手。……光靠法制和制度的健全,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的治乱问题。重视人心治理的儒家学说在这方面则显然略胜一筹。这也是为什么在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之后,统治者在百家中把以重视人心治理的儒家思想定为一尊的原因之一。”     
——《“爱智慧”的哲学与“实用主义”的儒家——兼谈西方儒学研究的误区》
材料三 易白沙(新文化运动时期学者)认为:为什么专制君王要独尊孔子而不抬举别人呢?从根本上讲,不得不归咎于孔子之自身。其一,孔子尊君权,漫无限制,易演成独夫专制之弊;其二,孔子讲学不尊问难,易演成思想专制之弊;其三,孔子少绝对之主张,易为人所借口;其四,孔子但重做官,不重谋食,易入民贼牢笼。
材料四  18世纪法国一批学者高度赞赏孔子,几乎认定孔子是个完人。大思想家伏尔泰从18世纪后期起开始接触中国文化,他特别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对孔子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房间里常年挂着一幅孔子画像。他反对君主专制,希望有一位开明君主,因此,儒家的“民为贵,君为轻”被他当做武器来攻击封建君主专制。伏尔泰推崇孔子的另一方面,是他认为孔子是用道德的说服力而不是用宗教的狂热和个人崇拜来影响别人。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同时代人“矮化”孔子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三,中国的专制统治者为什么独尊孔子和儒学?
(3)材料三作者对孔子持什么态度?其目的何在。
(4)根据材料四,说明伏尔泰推崇儒家思想的原因(不得照抄原文)。
(5)导致上述材料对孔子持不同观点的原因是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92年,普奥联军武装干涉法国。《莱茵河军团战歌》迅速在义勇军中传开。马赛市的义勇军唱着这首战歌进军巴黎,“前进,法兰西的儿女们,那光荣的时刻已来临!……公民们,武装起来!用敌人的污血,灌溉我们的田野!……”
(1)《莱茵河军团战歌》即著名的《马赛曲》,歌中号召“公民们”起来保卫祖国。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法国“臣民”变“公民”的思想和政治方面的原因。
材料二 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曾在议会中宣称:让别的民族去分割大陆和海洋,而德国
人只满足于蓝色的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也要为自己要求日光下的地盘。1914年德国
殖民地面积还不到英国殖民地的1/4和法国的1/3。
(2)普法战争后,德国经济飞速发展,皮洛夫的讲话反映了德国要争夺世界霸权。这一时期除租借中国胶州湾外,德国还参与了哪些对中国的侵略行为?
材料三 要维护国联,面临一个道义上的两难:要坚持捍卫大战后的欧洲现状,就必然
违反民族自决原则;而要坚持民族自决,1919年的现状就会被打破。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曾评价说:“我想象不出将来有比这更能引起战争的原因了:已明确证实自己属于世界上精力最充沛、是强大的民族之一的德意志民族,居然被一群小国所包围,这些国家中的多数从来就没能为自己建立过稳定的政府,而每个国家中又都存在大批吵着要与他们的祖国统一的德意志人。”(劳合·乔治致伍德罗·威尔逊的备忘录,1919年3月25日)




 

材料四 法德关系示意图   

 
(3)综合材料三和材料四,说明法德关系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说明出现图五所示局面的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回题。
材料一 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
摘自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1)结合所学,指出雅典民主制的主要特征及其积极影响。
材料二 代议制又称议会制,是指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主权的制度,这种代表民意的机关就是议会。代议制最早在英国产生,以后就被欧美和世界上许多国家效法。
摘自《历史必修I》大象出版社
(2)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英、美、法、德四国确立的标志分别是什么?上述四国的代议制有哪几种类型?
(3)以美国为例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有哪些基本特征?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以两汉、隋唐、明清三个时期为例,说明我国古代农业在土地利用方式上的进步。据此谈谈你的认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者力量——[法]孟德斯鸠
1)这段话体现了孟德斯鸠何种政治思想?其代表作是什么?
2)请简单概述孟德斯鸠的这一政治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3)美国是如何实践孟德斯鸠这一思想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的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中重点阐述了“举什么旗,走
什么路”的问题。在中国近代、现代史上,中国人民为“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进行了不断的探索。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结果如何?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都经历了从“走俄国人   的路”到“走自己的路”的转变。请你结合史实分别说明这两个时期“走俄国人的路”和“走自己的路”各指什么?各自的结果如何?从中你对中国“走什么路”的问题有何认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第二届盛会今天(2005年7月28日)在成都落幕。(如图所示)一如首届(注:首届“9+2”论坛暨洽谈会于2004年6月1日至3日在香港、澳门、广州三地举行)的情形,第二届盛会依然充满了热情和对未来的期许,惟一不同的是,举办地由珠三角核心区的粤港澳换成了千里之外的四川。
对于不太了解“9+2”的人来说,一个名称里有“珠三角”的盛会由四川这个距珠三角遥远的省份来举办,可能会有点不太习惯。其实,抛开紧密的经贸往来不谈,单从地理角度,位于长江流域的四川从2200年前就与珠江流域联在了一起。产生联系的是修建于秦朝的运河——灵渠。  
意味深长的是,一年多以前,广东党政代表团为泛珠合作到广西考察时,专门到灵渠参观。有观察者敏锐地注意到,站在“灵渠”刻石两边,两广领导人欣然牵手合影。这条短短30余公里的水道,使南中国成为一个联通的水运网络,成就了秦朝的统一大业。与灵渠打通长江、珠江两大水域不同的是,泛珠合作是“9+2”的决策者们打通行政壁垒、共建南中国的宏大社会实践,是开启两大流域市场一体化的伟大工程。
——摘自 2005年7月28日《南方周末》“南中国的历史性创举”
(1)材料二中提到的“灵渠”位于何处?它的开通在历史上起到了什么作用?
广东和四川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都曾充当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
(2)请简要说明四川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的“排头兵”地位。
(3)用近现代以来的事实说明,广东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具有哪些优势?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13分)

材料一:美、英国家政体比较

 
美国
英国
政体
总统制共和制
君主立宪制
国家元首
名称
总统
国王
产生方式
选举
世袭
任职
任期制
终身制
权限
有实权
无实权
政府
首脑名称
总统
首相
产生方式
总统任命
议会产生

材料二:在德意志帝国(1871~1918年)里,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军官均由皇帝任命。……将军的地位高于政治家,议员都被讥笑为“绵羊脑袋”。
----摘自高中新课程教科书《历史》必修I(岳麓版)
材料三: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
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
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
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起来,才不会害人。
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                             “笼子”——白宫
——总统乔治·布什国庆日演说(2007月4日)
请回答:
(1)材料一所反映的美国和英国两种政体形成相关的重要法律文件分别是什么?
(2)对照材料一,归纳材料二所反映的德意志帝国政治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联邦德国是怎样结束这一政治体制的?
(3)依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是怎样实现把总统“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的。
(4)综合上述回答,归纳指出近现代西方国家政治发展的趋向是什么?

来源:综合检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巴黎和会上,有四个国家的代表在谈话:
甲说:我有的是钱,你们都得听我的。
乙说:借给我钱可以,想当老太你还嫩了点!
丙说:应该把那条腿也打断,叫他永远也爬不起来!
丁说:等老子伤好了再跟你们算账!
材料二   列宁曾说:华盛颤会议为太平洋两岸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
(1)指出材料中体现美国意志的话。材料反映了哪些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其矛盾的焦点各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材料二中这一论断的主要依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科研是靠教育输送人才的,一定要把教育办好。
——邓小平《关于科学和教育工作的几点意见》
材料二:我知道科学、教育是难搞的,但是我自告奋勇来抓。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
——邓小平《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问题》
材料三: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培养大批人才。我们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
——江泽民在中共十四大上的报告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邓小平是如何看待教育、科技与现代化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的?(6分)
(2)据材料三,归纳江泽民报告的主要观点。
(3)简要概括上述三则材料的相同观点。

来源:发展教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邓小平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材料二: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培养大批人才。我们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
——江泽民在中共十四大上的报告
请回答:
(1)邓小平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提出“三个面向”方针和培养“四有新人”的?这样提是基于怎样的前瞻观点?从材料二可看出,中共十四大是怎样实施这一要求的?
(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对教育的投入和成就是什么?
(3)为了“根本大计”,我们对发展中国的教育还应该思考和实践什么?

来源: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亩.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 藤文公上》
材料二:募民囤田许下,得谷百万,于是州郡例置田官,所在积谷,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虽兼并群贼,克平天下。
------《三国志.武帝纪》
材料三: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种土地制度?并概况制度的内容。
(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制度?属于哪一种土地所有制形式?
(3)材料三反映了怎样的制度变化?这一变化对社会产生了怎么样的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是否参加国际联盟的问题上,美国各界看法不一。《国际联盟盟约》第十条规定,国联成员国有尊重并保护其他所有成员国领土完整及独立、防御外来侵犯的义务。围绕这一条款,美国总统威尔逊和一些参议员之间争论激烈。参议员们认为,如果美国参加国联后,出现了不容争辨的侵略事实,美国将面临法律上的义务。这是最终将美国陷入与欧洲事务相关
的义务与环境之中。因此他们反对参加国联。威尔逊总统认为,这个义务走道义上的,不是法律上的,在法律上没有约束力,而且(美国国会)有绝对自由,对要求采取行动的所有情况作出自己的解释。但是他承认,如果不容争辨的侵略事实,毫无疑问,美国将履行盟约中的自动惩罚的法律义务。   
请回答:   
(1)概括指出在美国是否参加者国联的问题上,威尔逊和参议员们争论的焦点是什么?   
(2)概括争论双方的基本主张,根据所学知识指出争论的最后结果。   
(3)参议员们在美欧关系上的基本主张是什么?说明这种主张影响下的美国外交政策在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战争中的表现及作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我们认为奴隶制是道德上一个极大的错误,尽管并不要求有权在它存在的地方触动
它,但希望在我们的选票所能及的各准州把它当作一个错误对待。我们认为,由于对我们自
己尊重,对后代和创造我们的上帝负责,需要我们在我们的选票所能及的地方纠正这个错误,
我们认为那种性质的劳动会损害自由白人。总之,我们认为奴隶制是道德上、社会上和政治
上的一个祸害,之所以还要忍耐,仅仅因为它的实际存在使我们必须对它忍耐,越出这个范
围就必须把它当作错误对待。
——引自林肯1860年3月在康涅狄格州的演说
材料二 对于奴隶制的扩展决不能主张妥协。你一妥协,他们就又爬到我们头上来了,
我们的一切努力,就会付诸流水,早晚还得重头做起。……我认为宪法关于逃亡奴隶的条款
必须用最温和的方式实行,决不可加以抵制。
——引自林肯1860年12月给威廉·凯洛的复信
材料三 我在这场斗争中的最高目标是拯救联邦,而既不是保全奴隶制,也不是摧毁奴
隶制。如果我能拯救联邦而不解放任何一个奴隶,我愿意这样做;如果为了拯救联邦需解放
所有的奴隶,我愿意这样做;如果为了拯救联邦需要解放一部分奴隶而保留另一部分,我也
愿意这样做。
——引自林肯1862年8月给霍勒斯·格里利的信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林肯对待奴隶制的基本态度和主张。   
(2)对比材料一与材料二,林肯在哪些具体问题上态度有差别?他所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3)材料三说明林肯在内战中的基本原则是什么?这原则与解放奴隶是什么关系?
(4)对上述材料所反映的林肯的立场和观点,你作何评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选考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