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记》记载,汉中期以前,江南“地广人稀”,百姓“无积聚多贫”,而据《宋书》记载,南朝前期江南已经“地广野丰”,“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江南优越的自然环境 | B.经济重心的进一步南移 |
C.江南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 | D.先进生产技术的传播 |
美国提出建立国际联盟,但国联成立后却被英、法两国操纵。这种情况说明
A.美国无意参加和操纵国际联盟 | B.英法的经济实力仍比美国强大 |
C.美国的综合国力还不足以称霸世界 | D.美国对外政策重心在拉丁美洲 |
近代西方有一位思想家主张:“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而同时又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自由。”这一主张属于
A.三权分立说 | B.天赋人权说 |
C.人民主权说 | D.社会契约论 |
卢梭设想了一种独特的社会契约,在这一社会契约中,每个人全部转让了自己的天然自由, 形成所谓公意。公意是全体成员的共同意志。这样,当个人服从公意时,他“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自由”。可见,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
A.为权力分立制衡提供理论依据 |
B.与“天赋人权”思想存在对立 |
C.奠定了人民主权说的理论基础 |
D.强调了集体意志对个人的尊重 |
巴黎和会上,日本代表对欧洲事务很少开口,被称为“沉默的小伙伴”,这是因为会议中日本最关注的是
A.向欧洲地区渗透 | B.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 |
C.开拓非洲市场 | D.在亚洲攫取利益和权力 |
孙中山说:“在国内,君主可以不要,忠字是不能不要的。……为四万万人效忠,比较为一人效忠,自然是高尚得多,故忠字的道德还要保存。”孙中山对“忠”的理解是
A.强调国家民族意识 | B.保持忠君爱国思想 |
C.要有牺牲和奉献精神 | D.弘扬传统的忠孝思想 |
1918年孙中山著《孙文学说》指出:“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余欲为一劳永逸之计……”材料中的“一劳永逸之计”应该是 ( )
A.驱除鞑虏 | B.创立民国 | C.平均地权 | D.扶助农工 |
在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进行中,宣言审查委员会将宣言中收回租界收回海关、取消领事裁判权、废除不平等条约等具体条文删去,孙中山坚持恢复这些条文,并说,假如不通过这点,那么大会就毫无意义。这件事表明孙中山( )
①把反帝主张视为国民党一大的一个重要内容
②把反帝主张同反帝斗争的具体目标结合起来
③具有维护国家主权、独立的强烈愿望
④完全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纲领
A.①②③ | B.①②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④ |
孙中山说:“如果我们从中华民国存在之日起就不去考虑如何防止资本主义在最近将来的孽生崛起,那么等待我们的就是比清朝专制暴政还要酷烈百倍的新专制暴政。”这句话的本质含义是( )
A.通过民族革命,推翻清朝政府,确立中华民国 |
B.通过政治革命,确立共和政体,防止帝制复辟 |
C.通过社会革命,追求经济平等,防止富人专制 |
D.坚持三民主义,发展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 |
关于启蒙与现代化的关系,西方与中国适成倒置:在欧洲,是由启蒙而现代化;在中国,则是为现代化而启蒙,欧洲由启蒙而现代化是一个水到渠成的文化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国启蒙运动则是救亡的现代化运动的步骤。据此可知,导致上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资本主义发展程度差异明显 | B.中西方传统文化不同 |
C.启蒙及现代化的原动力不同 | D.中西方政治制度不同 |
1601年,江苏巡抚曹时聘在给朝廷的奏折中写道:“(苏州)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臣所睹记,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当时的苏州( )
A.饥民流离失所,社会动荡不安 |
B.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
C.地方官员与商人相勾结欺压百姓 |
D.大量使用机器使工人失业 |
启蒙时代的哲学家伏尔泰说:“天狼星的光始终如一,对我们来说,道德哲学亦始终如一。”“一切关于显灵或奇迹的说法,一切认为上帝干预自然秩序的信仰,都是假,……人类要了解上帝,只需要有理性就够了。”对以上两段文字解读正确的是
A.伏尔泰是无神论者,主张以道德取代宗教 |
B.伏尔泰认为如果上帝无法显灵,无法干预自然秩序,上帝的存在就很可疑 |
C.伏尔泰相信自然神论,认为宗教的精粹在于尊敬宇宙的合理性和完美性 |
D.伏尔泰认为研究天文学有助于了解上帝的存在 |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写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对材料中“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的准确理解是:
A.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和反对封建地主富人专制相结合,追求政治民主 |
B.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和反对封建地主富人专制相结合,避免出现贫富不均 |
C.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和反对满洲贵族专制的统治相结合,避免出现贫富不均 |
D.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和反对满洲贵族专制的统治相结合,追求政治民主 |
卢梭指出:“人民与政府的距离越大,则贡赋也就越沉重。因此,在民主制之下人民负担最轻,贵族制下负担较大,君主制下负担最大。”材料反映了( )
A.“自由、平等、博爱”是社会进步的不二选择 |
B.民主制是社会进步的最佳选择 |
C.自由主义政策有利于经济发展 |
D.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都在一定时期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
1845年,美国国会通过一项法案:禁止总统在未经过国会同意拨款的前提下授权建造海上缉私船。总统约翰·泰勒否决了该法案,但国会推翻了总统的否决。根据美国宪法,随后
A.总统可再次否决该法案 | B.国会将自行建造缉私船 |
C.最高法院可废除该法案 | D.这项法案将会自动生效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