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中国、拯救人民之路到底在何方?”1923年前后,在孙中山经历了一次次的失败之后发出了这样的疑问时,历史这样回答他( )。
A.“暂时放弃政治革命,先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壮大资产阶级力量后卷土重来” |
B.“继续承认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在华利益,以寻求其更大更广泛的帮助” |
C.“采取更灵活的革命策略,争取更多的军阀倒向革命阵营,建立和巩固政权” |
D.“真正的革命力量在广大群众之中,要联合中国共产党,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 |
严复在《辟韩》一文中说:“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国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已。”他主张:“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这一言论与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相符 ( )
A.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 | B.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 |
C.卢梭的主权在民思想 | D.伏尔泰的君主立宪 |
据《启蒙运动百科全书》记载:启蒙运动时期,某一学说有两个灵感来源,一是英格兰的政治制度,另一个是生物学中的生机论学说。生机论不是把有机体看成机器,而是视之为力求维持动态平衡的不断变化的实体。据此推断提出此学说的代表人物是( )
A.洛克 | B.孟德斯鸠 | C.卢梭 | D.达尔文 |
据统计 1789—1998 年,遭美国国会众议院弹劾、参议院审判的文职官员共有16人,其中总统2 人,内阁部长1人,参议员1人以及法官12人。其中有7人(全部是法官) 被审判定罪并被免去公职。对以上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不利于维护司法的独立性 | B.违背法官终身任职的规定 |
C.体现国会弹劾权的威慑力 | D.体现权力相互制约的原则 |
西方的启蒙运动以解放人为目的,建立和发展了保护人的自由平等的普世思想。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以“民主”和“科学”的名义批判传统思想,动员、组织民众捍卫主权,进行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中国新文化运动的追求与西方启蒙运动的不同从根本上反映出( )
A.文化背景的差异 | B.民族精神的差异 |
C.时代背景的差异 | D.民主和科学发展程度的差异 |
“作为具体的政治历史事件的‘五四爱国运动’最足以构成新文化运动前、后期的分水岭,因为从这一事件开始,新文化运动事实上从比较广义的文化运动的范围中发生某种突破。”下列现象可作为这种“突破”表现的是
A.民主与科学的思想深入人心 | B.新文化运动的阵营日益巩固 |
C.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思潮的主流 | D.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受到挑战 |
隋朝开通了京杭大运河,把北方政治同南方的经济连接起来,经历五代十国的分裂以后,北宋恢复了这条南北枢纽,京师开封已日益依赖通过运河运来的南方米粮,漕运成为北宋朝廷的生命线。材料观点实际上说明了( )
A.发展京师经济的重要性 |
B.京杭运河是北宋水路交通枢纽 |
C.建设都城防御的急迫性 |
D.国家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向南方 |
近代西方有一位思想家主张:“要寻找出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并且由于这一结合而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地自由”。在政治实践中率先体现这一主张的国家是( )
A.英国 | B.美国 | C.法国 | D.德国 |
《史记·河渠书》记载:“蜀守冰凿离礁,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与“此渠”同一时期修建的另一古代水利工程是( )
A.都江堰 | B.郑国渠 | C.灵渠 | D.井渠 |
启蒙时代的哲学家伏尔泰说:“天狼星的光始终如一,对我们来说,道德哲学亦始终如一。”“一切关于显灵或奇迹的说法,一切认为上帝干预自然秩序的信仰,都是假,……人类要了解上帝,只需要有理性就够了。”对以上两段文字解读正确的是
A.伏尔泰是无神论者,主张以道德取代宗教 |
B.伏尔泰认为如果上帝无法显灵,无法干预自然秩序,上帝的存在就很可疑 |
C.伏尔泰相信自然神论,认为宗教的精粹在于尊敬宇宙的合理性和完美性 |
D.伏尔泰认为研究天文学有助于了解上帝的存在 |
据史载,西汉统治者经常对农民采取一些“扶贫”措施。例如,公元前67年,汉宣帝下令“假(农民)公田,贷种、食”;公元2年,汉平帝下令以“赐(农民)田宅什器,假与犁、牛、种、食”。此举主要是为了
A.抑制土地兼并现象 | B.增加地主经济收入 |
C.重视农业抑制商业 | D.弥补生产资料不足 |
明清时期出现的经济现象中与当时世界历史发展趋势相符的是
A.美洲的农作物传入我国并得以推广 |
B.传统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 |
C.苏州丝织业中采用“计日受值” |
D.实行摊丁入亩,废除人头税 |
某学者在其著作中写道:封建国家为了与地方豪强大族争夺劳动人手,打击和限制豪强大族势力,使豪强地主的依附农民转而衣服于国家并与国有荒闲土地相结合,从而向封建国家交纳租调,提供徭役。封建国家这样做的原因是
A.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 |
B.土地兼并不利于巩固封建统治 |
C.有利于组织农民开垦荒地 |
D.能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
列宁称《凡尔赛和约》是“刽子手的和约,屠夫的和约……是骇人听闻的掠夺性的和约”。下列关于这一条约的内容,最能说明上述观点的是
A.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不得设防 |
B.严格限制德国军备 |
C.莱茵河西岸由协约国共管 |
D.以“委任统治”的方式瓜分德国海外殖民地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