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中国共产党和政府非常重视科教事业的发展,把教育事业摆放在了极为重要的地位。但下列不属于能促进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政策有
A.提出“二为”总方向 | B.提出“三个面向” |
C.颁布《义务教育法》 | D.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
电影《高考1977》反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如果让你来设计这场考试的场景,可能出现的是
A.入场:考生年龄参差不齐,很多考生已三十六七岁 |
B.内景:考场中张贴有“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标语 |
C.外景:考场门口悬挂着“改革开放送春风”的横幅 |
D.特写:作文题目“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
对党和政府加大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增加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经费②国家出资支持西部20所高校建设③在西部80多个县建立职业教育中心④进一步实施东西部对口支援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右图为李岚清同志篆刻的一方印。下列邓小平的活动,发生在 "文革"后与之密切相关的是
A. | 1975 年进行"全面整顿" |
B. | 1979 年试点创办"特区" |
C. | 1983 年提出"三个面向" |
D. | 1992 年发表"南方谈话" |
邓小平复出后,在教育上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①为教育战线全面拨乱反正②恢复教学秩序、恢复高考③组织编写新教材,倡导尊师重教④启动“希望工程”
A.①②③④均正确 | B.①②③正确,④错误 |
C.①②正确,③④错误 | D.①④正确,②③错误 |
关于1949年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表述正确的是
①以老解放区的新教育经验为基础 ②吸收旧教育的有用经验
③借鉴美国经验 ④使教育改变为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新中国的人民教育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七七’是中国一个承上启下的年头。这一年,我们沉睡了十年的民族醒了,它彰显了一个民族对知识的渴求,对于中国历史来说,这是一个非常伟大的转折。”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卢沟桥事变 | B.“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
C.恢复高考制度 | D.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
纸质的收藏品充满了历史信息,启迪我们对历史的认知。下图是一枚1989年教师节邮票纪念封,反映了对教师及教育重视的有关信息。下列最符合这一时期教育发展成就表述的是:
A.人民教育事业开始得到创建 |
B.国民教育体系的初步形成 |
C.文革时期取消的高考开始得到恢复 |
D.《义务教育法》得到贯彻实施 |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指出:“教育公平的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以下教育思想或措施能体现这一精神的是( )
①“有教无类” ②颁布《九年义务教育法》
③“三个面向”思想 ④发展希望工程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 |
建国后各时期的教育方针具有不同的时代特点,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教育方针( )
A.“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
B.“紧密结合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实际组织教学” |
C.“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 |
D.“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
1977年,在邓小平的直接干预下,关闭了11年的高考闸门终于再次开启。邓小平在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上指示:“政审,主要看本人的政治表现。政治历史清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劳动,遵守纪律,决心为革命学习,有这几条,就可以了。总之,招生主要抓两条:笫一是本人表现好,第二是择优录取。”这一指示的时代意义在于
A.重新树立起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念 |
B.为改革开放事业的开展做好了人才准备 |
C.强调了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 |
D.奠定了教育和科技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
百度百科认为:“国民教育体系主要是指主权国家通过制度或法律的形式,对本国所有享有公民权利的人所提供的一种不同层次、不同形态和不同类型的教育服务系统。”我国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时( )
A.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 |
B.学前教育、大中小学教育和成人教育初具规模 |
C.已实施了“211”工程计划 |
D.提出“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加快教育改革 |
《夫妻识字歌》唱道:“黑格隆冬天上,出呀出星星。黑板上写字,放呀么放光明。什么字,放光明?学习,学习二字我认得清。”这段反映某一历史时期我国扫盲和工农识字教育的材料所体现的教育方针属于(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B.毛泽东有关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批示 |
C.邓小平关于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指示 |
D.《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