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华盛顿在担任总统时期的主要事迹
高中历史

下列对一战后初期形势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帝国主义国家在中东和欧洲的统治秩序是稳定的
B.美国倡议建立国联并没有加入国联,国联为英法控制
C.《凡尔赛和约》标志着一战后的帝国主义国际体系开始建立
D.国联的“全体一致”原则不可能真正制止侵略、制止战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浙江青年潘德明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单身骑车环绕地球一周的人。1933年9月,他到达德国首都柏林。当时他可能看到的景象包括:
①很多工人失去工作生活困难;
②人们在电影院中观看电影;
③战争临近人们恐惧不安;
④街头到处都飘扬着纳粹党旗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学家王绳祖在《国际关系史》中写道:美国总统威尔逊签署和约后,带病在美国作了1万公里的旅游,到处兜售他的国联方案,直到1919年10月中风瘫痪。但是,参议院就是不买账,1920年3月,最后表决时,参议院以53:28的多数否决了参加国联的议案。威尔逊及其“国联”方案的最终结局,反映了美国的政治特征是
①孤立主义势力的强大
②总统“统而不治”
③综合实力在一战后受到削弱 
④政治体制中的“制约与平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痛定思痛,人类开始探寻维护世界和平的新途径。国际联盟的成立就是这种探寻努力的结果。国联从一成立就宣称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但它却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不太光彩的纪录,并放任了二战的爆发,其原因不包括

A.国联成为英法等少数大国操纵下的维护霸权的工具
B.国联盟约的很多规定模糊不清、漏洞百出
C.美国与英法在国联内争夺领导权,使国联成为双方争霸的场所,降低了国联的效率
D.苏联被排斥在国联之外,美国也由于国内反对未能加入,大大降低了国联的权威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帝国必须……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为德国人民取得每天的面包”,根据这种思路,希特勒上台后

A.疯狂扩军备战 B.组织纳粹党
C.剥夺犹太人的公民权利 D.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该图是1921年德国一家杂志上的漫画,反映了当时德国民众一种比较普遍的情绪。依据所学知识判断,这种情绪具体是指( )

A.对阻挠统一的法国的憎恶
B.对三国军事同盟的支持
C.对《凡尔赛和约》的不满
D.对世界经济危机的恐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战后,对欧洲大陆政治版图的重大变化产生极大影响的是

A.《凡尔赛和约》 B.《五国海军协定》
C.《巴黎和约》 D.《九国公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关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正确的表述是

A.英美两国对抗德国的组织 B.英美两国控制下的帝国主义集团
C.帝国主义国家反苏的机构 D.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新体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一战战后初期列强在亚太地区的状况,叙述不正确的是  

A.《九国公约》打破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 B.美国对华持“门户开放”政策
C.英日同盟的主要目的是共同对付俄国 D.美英在抵制日本扩张的态度上截然相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结合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历史,按时间先后排列下列政治人物的言论:
① 整个欧洲的灯光正在熄灭,此生不会看到它们重放光明了。——英·格雷
② 我们不愿消极地站在一边,而让别人分割世界。——德·皮洛夫
③ 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法·福煦元帅
④ 我们现在接受这种敌对国的挑战……没有任何自私的目的可追求。……我们只是人类权利的捍卫者。——美·威尔逊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36年,当埃塞俄比亚呼吁国联贷款给该国以购买武器时,国联却以23票反对,25票弃权予以否决,只有埃塞俄比亚一国投赞成票。这事实反映了             
①法西斯国家在国联中起重要作用 ②国联的本质特点
③英、法、美等国采取绥靖政策  ④国际形势不利于埃塞俄比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将军在给天皇的建议书中写到:英国可以得到印度和澳大利亚的原料,美国可以得到加拿大和南美洲的资源。但是在日本,粮食供应和原料同人口相比在减少。如果我们只希望发展贸易,最终必将被打败……最后,我们将一无所获……最好的政策在于采取积极措施,去获取日本在满洲和蒙古的权利和特权。
——《全球通史》
材料二:“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土地,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开罗宣言》
材料三:1950年7月,杜鲁门命令第七舰队驻进台湾海峡,声称台湾未来的地位须经联合国决定。
——《战后美国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指出,田中认为必须“获取日本在满洲和蒙古的权利和特权”的理由和实质。
(2)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材料二的积极意义。
(3)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美国政策有何变化?分析其原因及后果。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北大学生许德珩晚年回忆说“大家眼巴巴地企望着巴黎和会能够给我们一个‘公理战胜’”;胡适后来也说,当年陈独秀和蔡元培这些“威尔逊主义麻醉之下的乐观者”带动“一般天真烂漫的青年学生也跟着他们渴望那奇迹的来临”。一旦坏消息传来,“这个大打击是青年人受不住的。他们的热血喷涌了”,结果是“一个壮烈的爱国运动”。梁启超次年反思道:“我们中国人一年以前期望国际联盟未免太奢了,到了如今,对于他的失望又未免太甚了。”当初“威尔逊一帮人调子唱得太高,我们听着了,以为理想的正义人到霎时可以涌现,以为国际联盟这个东西就有锄强扶弱的万能力,不独将来的和平靠他保障,便是从前的冤抑也靠他伸理。其实天下哪里有恁么速成的事”。
——罗志田《激变时代的文化与政治》
材料二:至1920年5月,梁启超作《“五四纪念日”感言》,论述一年前发生的“国史上最有价值”之运动。在他看来,“五四运动”由“局部的政治运动”扩展为“文化运动”,才是真正的价值所在。因为“为国家之保存及发展起见,一时的政治事业与永久的文化事业相较,其轻重本已悬绝”;而“非从文化方面树一健全基础,社会不能洗心革面,而无根蒂的政治运动,决然无效”。有鉴于此,梁启超于是断言:吾以为今后若愿保持增长五四之价值,宜以文化运动为主而已政治运动为辅。
——陈平原编《触摸历史——五四人物与现代中国》
材料三:自北京大学学生发生五四运动以来,一般爱国青年,无不以革新思想为将来革新事业之预备。于是蓬蓬勃勃,发抒言论。国内各界舆论,一致同倡。各种新出版物,为热心青年所举办者,纷纷应时而出。扬葩吐艳,各极其致,社会遂蒙绝大之影响。虽以顽劣之伪政府,犹且不敢撄其锋。此种新文化运动,在我国今日,诚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推原其始,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至舆论放大异彩,学潮弥漫全国,人皆激发天良,誓死为爱国之运动。倘能继长增高,其将来收效之伟大且久远者,可无疑也。吾党欲收革命之成功,必有赖于思想之变化,兵法“攻心”,语曰“革心”,皆此之故。故此种新文化运动,实为最有价值之事。    
——孙中山《与海外国民党同志书》(1920.1)
材料四:对于(五四运动期间)工人罢工,孙中山与他的助手戴季陶交换了看法。戴认为:“许多无组织、无训练,又没有准备的罢工,不但是一个极大的危险,而且对工人本身也是不利的……如果有知识、有学问的人不来研究这个问题,就思想上、知识上来领导他们,将来渐渐地趋向到不合理、不合时的一方面去,实在是危险的。”孙中山深以为然:“你这个意思很好……群众的知识是很低的,要教训群众,指导群众,或者是教训指导知识很低的人。”
——陈平原编《触摸历史——五四人物与现代中国》
回答:
(1)材料一中的“公理”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五四前国内知识界期待“公理战胜强权”的背景。
(2)据材料二、三,梁启超与孙中山对五四运动的意义有何共识?结合辛亥革命失败后的事实简要分析原因。
(3)据材料三、四,孙中山在五四后思想观念有了什么变化?在此后的革命活动中有何体现?
(4)结合以上分析,五四前后中国社会的变化给我们什么启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总统威尔逊宣称)总统再公不能像在我国如此之长的历史中那样仅
是个国内的人物了。我国的力量和资源已上升到头等地位,从今以后,我们的总统必须水:远是世界列强的领袖之一……我们要把他看做是每时每刻都在担任海军司令的人物,他可以命令我们到世界任何地方去。
——引自布鲁斯特·C·丹尼《从整体考察美国对外政策》
材料二: 建立一个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参加的联盟(国联),不管是大国还是小国,—起合作来维持和平,这是威尔逊总统梦寐以求的事……联盟,从来就没有取得它的创始人所期望达到的出色成就……在所有重大危机中,人们要么是不听国联的话,要么就是根本不理它。                       
—— 引自伯思斯·拉夫尔《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联合国成立以来头三十年的成就,尚可予人深刻印象……但它在普遍裁军方面却一事元成。它也未能制止苏美之间日益增长的摩擦,而这种摩擦肯定是对国际和平的威胁……然而,可以论断,联合国由于提供权宜的解决办法和讨论各种牢骚的讲坛,有助于防止两个巨人的迎面冲突。结果,种种危机愈演愈烈,成为剧烈的争吵,但未形成毁灭世界的大规模的祸殃。           
—— 引自伯思斯·拉夫尔《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美国倡导建立国联的目的。
(2)材料二的作者对国联在制止国际危机方面的分析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3)材料三是如何评价联合国的?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
(4)从材料二、三中看,国联和联合国存在哪一相同的问题?分析其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巴黎和会上,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坚持要求萨尔盆地归并。对此,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说:“你可以把德国的殖民地剥夺,把它的军队减到仅够警察的力量,把它的海军减到五等国家的地位,但结果还是平等的……为了(防止德国报复)这些理由,所以我们坚决反对超出必要的范围把德国人民从德国的统治之下割给别国。”                                         
—— 摘自《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巴黎和会上,法国要求向德国索取的赔款总额,比整个德国的财产还要多得多。美国坚决反对这种无限勒索、杀鸡取卵的做法,主张既要维持德国经济于一定水平之上,又要索取适量的赔款。   
—— 摘自《历史教学》1980年第2期
材料三:当威尔逊将其“十四点”计划带到巴黎兜售时,劳合·乔治讽刺他说:“这位充满理想主义的总统真把自己当作一个传教士,他的任务是拯救欧洲苦难的异教徒。”克里孟梭说:“威尔逊谈起话来像个基督耶稣,做起事来,却像个劳合·乔治”                                              —— 摘自《世界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劳合·乔治对克里孟梭的要求表示反对的原因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分析美国反对法国的赔款要求的原因有哪些?
(3)你如何理解材料三克利孟梭的话?试结合材料一、二加以说明。
(4)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说明巴黎和会期间英、法、美三国之间的矛盾斗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华盛顿在担任总统时期的主要事迹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