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该防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 )
A.民族主义 | B.民权主义 | C.民生主义 | D.民粹主义 |
中国梦,可以说凝聚了近代以来无数中华儿女的夙愿,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以下领导人为之努力的共同梦想是( )
A.民族独立 | B.救亡图存 |
C.民族复兴 | D.民主革命 |
关于三民主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反映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 |
B.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 |
C.第一次在中国人民面前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
D.代表了当时民主革命的方向,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
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在总结历次革命失败的教训之后,深感:“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的血液。……我党今后之革命,非以俄为师,断无成就。”孙中山在这里强调中国革命必须( )
A.扩大中国民主革命的群众基础 |
B.推翻清朝的统治 |
C.效法俄国走城市武装斗争的道路 |
D.反抗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相统一 |
1924年,孙中山指出:“如果不管中国自己的风土人情是怎么样,便像学外国的机器一样,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欧美的物质文明,我们可以完全仿效,可以盲从,搬进中国来也可以行得通。”材料阐述的主要观点是
A.学习西方的物质文明,不宜学习西方的政治文明 |
B.因地制宜地学习西方的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 |
C.西方物质文明可以仿效,但政治文明不可以照搬 |
D.西方的政治文明完全不适合中国的实际国情 |
辛亥革命爆发后不久,孙中山指出:“(中国)每省对于内政各有其完全自由,各负其统御整理之责;但于各省上建设一中央政府,专管军事、外交、财政,则气息自连贯矣。”此语表明孙中山
A.汲取分权制衡的思想 | B.放弃民主共和的道路 |
C.主张三权分立的原则 | D.认同自由平等的观念 |
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因为它
A.发展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
B.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平均地权的内容 |
C.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基本原则相一致 |
D.是在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指导下形成的 |
列宁在评价孙中山的纲领时说:“它直接提出群众生活状况及群众斗争问题,热烈地同情被剥削的劳动者,相信他们是正义的和有力量的。”针对的是孙中山主张中的
A.驱除鞑虏 | B.恢复中华 | C.创立民国 | D.平均地权 |
孙中山先生认为中国虽四万万之众,实等于一盘散沙,民众对国事毫不关心,国家民族观念相当薄弱,只知有自己不知有国家,不能团结。孙中山先生可能认为导致这一现象最大的因素是
A.中国自古即以天朝上国自居,人民无法产生国家认同感 |
B.人民“天高皇帝远”的心态,喜明哲保身而不涉政治 |
C.满清专制统治剥夺人民自由,人民无从辨识国家问题 |
D.列强挑拨中国内部矛盾,使人民彼此猜忌 |
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在总结历次革命失败的教训之后,深感:“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的血液。……我党今后之革命,非以俄为师,断无成就。”孙中山在这里强调中国革命必须( )。
A.扩大中国民主革命的群众基础 |
B.推翻清朝的统治 |
C.效法俄国走城市武装斗争的道路 |
D.反抗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相统一 |
孙中山曾说过“共产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好朋友”。毛泽东在1940年的《新民主主义论》中说“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其共同目的是
A.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 B.实行全民族抗战 |
C.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 D.宣传新三民主义 |
有学者认为,能够有效推动中国现代化的政治体制,应该符合三个条件:一是具有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二是具有相当的市场导向性;三是具有制度创新的能力。下列关于中国近现代史上其中四种政治模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晚清(百日维新)模式——缺乏转化为开明权威体制的制度创新能力 |
B.孙中山模式(议会民主)——具有市场导向性又具有权威整合能力 |
C.毛泽东模式——国家全面控制社会但基本上排斥市场导向 |
D.邓小平模式——既有权威整合的强大能力又有市场导向性 |
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关于民生问题的新探索包括( )
①人民享有一切自由和权利 ②节制资本 ③实行“耕者有其田” ④核定地价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④ |
以下对三民主义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民族主义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的愿望;
②民权主义是要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③民生主义是要变地主土地所有为农民土地所有;
④三民主义是西方政治思想与中国民主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