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在遗嘱中说:“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这个遗嘱的原则与孙中山以下哪一主张一致?
A.同盟会的章程和纲领 | B.三民主义 |
C.三大政策 | D.新三民主义 |
下图是孙中山的题词。纵观孙中山的一生,他顺应世界潮流的做法有
①提出三民主义 ②领导五四运动 ③提出新三民主义 ④领导北伐战争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①④ |
假如你是一位高考阅卷老师,在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对新三民主义进行评价。”某考生答题要点概括如下,你认为其中不该给分的是: ( )
A.新三民主义是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
B.新三民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典范 |
C.新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
D.新三民主义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
孙中山在一次演说中说:“试想明太祖驱除蒙古,恢复中国,民族革命已经做成,他的政治,却不过依然同汉、唐、宋相近,故此三百年后,复被外人侵入,这是政体不好的缘故……”据此他认为
A.应该致力于民族革命,推翻清朝统治 |
B.应该进行政治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
C.致力于社会革命,废除封建统治基础 |
D.必须迅速掀起反对帝国主义的革命浪潮 |
“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政体。…… 外人断不能瓜分我中国,只怕中国人自己瓜分起来,那就不可救了!所以我们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这一观点属于孙中山的
A.民族主义理论 | B.民权主义理论 |
C.民生主义理论 | D.民本主义理论 |
“当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归原主所有,其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孙中山的这一思想
①是用以解决土地问题的纲领
②反映了他维护人民利益的愿望
③实质是为限制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理论上解决了建立政权的问题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1896年孙中山先生在伦敦被清政府诱捕,后得英人康德黎帮助而获释,获释后孙中山在英国呆了九个月,他目睹了诸多工业化国家日渐增长的社会改革与革命的趋势。这九个月的经历最有可能刺激孙中山哪方面思想主张的萌生?
A.民权主义思想 | B.民族革命思想 |
C.社会革命思想 | D.发展实业计划 |
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基础,关于“新三民主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新三民主义的内容也是“民族”“民权”“民生” |
B.新三民主义的内容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
C.新三民主义是改造和发展了旧三民主义而来的 |
D.新三民主义是孙中山与时俱进精神的体现 |
孙中山“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予欲为一劳永逸之计……”,材料中的“一劳永逸之计”应是( )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 B.平均地权 |
C.创立民国 | D.三大政策 |
该图是孙中山的题词。纵观孙中山的一生,他顺应世界潮流的做法有
①提出三民主义 ②领导五四运动
③提出新三民主义 ④领导北伐战争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①④ |
孙中山把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主观原因在于
A.辛亥革命后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失败 |
B.孙中山坚持民主革命道路的探索 |
C.中国共产党的帮助 |
D.共产国际的指导 |
孙中山认为:“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余欲为一劳永逸之计……”材料中的“一劳永逸之计”应该是
A.民族主义 | B.民权主义 | C.民生主义 | D.三大政策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