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评价孙中山 / 综合题
高中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故欲免瓜分,非先倒满清政府,则无挽救之法也。
材料2: 并不是恨满洲之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假如我们实行革命的时候,那满洲人不来阻害,我们决无寻仇之理。
材料3: 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材料4: 其现在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
——以上材料均选自《孙中山选集》
(1)据材料1、2、4分析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局限性。
(2)材料3中所体现的孙中山的革命目标是什么?理论上解决了什么问题?
(3)上述材料体现了孙中山的哪些革命思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学说,拉开了完全意义上的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其后,他紧跟时代潮流,对三民主义进行了重新解释,使之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中国人民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实现了20世纪中国社会的第二次历史性转折。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邓小平理论,它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的理论成果。
——人民版必修三《历史》专题四导语
请回答:
(1)如何评价20世纪初孙中山所提出的三民主义学说?
(2)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产生了什么深远的影响?
(3)邓小平理论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有何地位和作用?
(4)简单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总结20世纪的中国革命进程时说:“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
请回答:
(1)三位伟人是谁?三位伟人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有哪些?三位伟人思想的精髓是什么?
三位伟人:            、                     、                  
三人理论成果:            、                  、                 
三人思想的精髓:
(2)20世纪中国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分别是指什么?
一次:                                                             
二次:                                                                             
三次:                                                             
(3)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三位思想巨人的共同特点,试分析举例说明。
①                                                             
②                                                               
③                                                               
(4)三位伟人的共同道路是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3年是毛泽东诞辰120周年,2014年是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始及新三民主义提出90周年、是邓小平诞辰110周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是为近代中国的民族独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而无私奉献的一生,是为实现国家统一、振兴中华而殚精竭虑的一生。正是因为他对国家和人民作出了杰出贡献,孙中山先生始终在全中国人民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始终受到全中国人民由衷的景仰。
——胡锦涛《孙中山诞辰140周年纪念大会讲话实录》
材料二 我们主张的新民主主义的经济,也是符合孙先生的原则的……在现阶段上,必须是由国家经营、私人经营和合作社经营三者组成的。而这个国家经营的所谓国家,一定要不是“少数人所得而私”的国家,一定要是无产阶级领导下而“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材料三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年1月18日—2月21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了实现“民生幸福”,孙中山先生提出了什么主张?后来进行了怎样的“创新”?试分析其“创新”有何现实意义。
(2)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忠实的继承者,请概括材料二提出的经济主张。
(3)为“追求着人民的幸福”,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期取得的突出理论成就是什么?与材料一、二相比,材料三在发展经济的思路或手段上有了什么新的变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汝之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显示)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             ——《孔子家语•观思》
材料二 康有为认为,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妇女怀孕后入公立政府组建的“人本院”赡养,实施胎教,婴儿出世后一律由公立的“育婴院”、“慈幼院”抚养;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经过长达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人如果患病或因工作受伤致残,可以进入社会举办的“医疾院”,得到精心高超的治疗;人到了晚年,则可进入社会举办的“养老院”、“恤贫院”,受到“公恤”。 
——据康有为《大同书》整理
材料三  “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大计划之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
——摘自1924年孙中山的《国民政府建国大纲》
回答有关问题:
⑴实施救济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举措。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并分析评价孔子在救济问题上的主要观点。
⑵根据材料二,与孔子相比,康有为的社会福利主张有何特点?并指出其思想来源。
⑶根据材料三,指出孙中山的民生主张又有何发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马克思在《思想如何变成物质的力量?》说过:“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物质的力量。理论只要能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本质。在历史运动中,事物的本质,照我的理解,一是时势发展的大趋势,一是大众心理。把握到这两条,就是抓住了事物的根本。”有同学就此联系中国20世纪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进行了探究性学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族主义是用暴力手段推翻以满清贵族为首的清政府的统治,建立起独立的民族国家。民权主义是经由平民革命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民主立宪政体。民生主义是解决社会问题,提出解决民生的办法是核定地价。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 ——《历史材料与解析》
材料二 毛泽东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用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中国的具体问题,在中国革命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正确的观点……七大把它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确定为一切工作的指针。       ——《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三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的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民主义是如何体现 “抓住事物的本质”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关于中国革命问题上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先后提出哪两大理论?
(3)根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理论是如何把握我国新时期的“时势发展的大趋势”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和我们具有各不相同的宇宙观,从不同的阶级立场出发去观察和处理问题,但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在怎样和帝国主义作斗争的问题上,却和我们达到了这样一个基本上一致的结论。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材料二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
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
工农学兵,工农学兵,大联合!大联合!
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帝国主义,齐奋斗,齐奋斗。      ——国民革命歌
材料三  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这一点已牢牢地印在我国的历史意识之中,正是这种意识才使我们能作为一个国家而被保存下来”。他还强调:“‘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今天,我们重温孙中山先生的主张,更能体会到他始终不渝地维护国家统一的重大意义。
——胡锦涛《在孙中山诞辰14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结合史实说明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在民主革命的理论和组织方面是怎样做到“和我们达到了这样一个基本上一致”。

(2)“打倒列强,除军阀”是20世纪二十年代国民革命的目标,在革命统一战线旗帜下,国民革命取得怎样的成果?
(3)为实现“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的目标,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进行过哪些努力和斗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两轮。……思想言论之自由,谋个性之发展也。法律之前,个人平等也。个人之自由权利,载诸宪章,国法不得而剥夺之,所谓人权是也。——任建树《陈独秀著作选》
材料二 到了国家能够行动自由,中国便是强盛的国家。要这样做去,便要大家牺牲自由。
——孟庆鹏《孙中山文集》
材料三 争你们个人的自由,便是为国家争自由!……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起来的!——《胡适文存》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以物理学和生物学的主要科学理论为例,说明近现代欧洲的“科学之兴”。
(2)材料一中的“人权”是指什么?它与“科学”是什么关系?
(3)材料二、三中的“国家自由”与“个人自由”的关系有何区别?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胡适产生这种认识的时代背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孙中山先生从青年时代起就关心植树造林,大力提倡“植果以收利,蓄木以为薪”。这一理想贯彻于他一生的言行中,在他逝世后,人们秉承他的遗志,拟定每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日)为植树节,一改过去以清明节为植树节的制度。1919年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之二——实业计划》中谈及对长江上游水路的改良,最早提出建设三峡工程的设想。
材料二  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时,以孙中山提出的“驱除达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孙中山先生在《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中阐述:“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满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原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材料三 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
                    ——孙中山《大总统誓词》
材料四  此次我们通过宣言,就是重新担负革命的责任,就是计划彻底的革命。终要把军阀来推倒,把受压迫的人民来解放,这是关于对内的责任。至于对外的责任,要有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将世界受帝国主义所压迫的人民来联络一致,共同协作,互相扶助,将全世界受压迫的人民都来解放。
——孙中山《对于国民党宣言旨趣之说明》
请回答:(1)材料二中孙中山所述三个革命的实质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一,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孙中山先生在社会革命和关注民生方面的重要活动。
(3)结合材料三,指出孙中山先生在誓词中要实现的目标。
(4)结合材料二、四及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晚年对中国革命对象和任务认识的变化。指出他在思想方针政策上的重大变化及促成这一重大发展的主客观原因。
(5)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孙中山爱国主义思想的主旋律是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台湾作家高阳在《清朝的皇帝》一书末尾,对清朝的九位皇帝作了很有趣的打分评价(见下表)。

注:以上各项,上等为15分,中等为10分,下等为5分。
(其中,私生活及机遇两项另有加减分——私生活上等加2分,下等减2分;机遇上等减15分,下等加5分。)
“本性”指仁厚,“机遇”指国运及个人得位之机会。
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根据注中各项得分的解说,算出康熙皇帝的得分。
(2)康熙帝“本性”的打分是“上等”,而尊重各民族文化是其表现之一。请举三例,说明康熙帝对汉、蒙、藏民族文化的尊重。
(3)请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孙中山在当时“应变”一项所指的史实。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05年,孙中山在为同盟会机关报《民报》所写的发刊词中,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具体解释为:以革命暴力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争取实行民族的独立自立……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Ⅲ》
材料二: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五条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第十二条 人民有选举及被选举之权。
第十六条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三:一切不平等条约,如外人租借地、领事裁判权、外人适宜于关税及外人在中国境内行使一切政治的权力侵犯中国主权者,皆当取消,重订双方平等,互尊主权之重要条约。
——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孙中山的解释蕴涵了什么思想?依据这种思想,辛亥革命取得的最突出成果是什么?
(2)材料二中强调“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具有什么进步意义?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力图在中国实行哪些重要的政治制度?
(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指出孙中山对列强态度的变化。孙中山在1924年为推动民主革命发展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
(4)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先生被尊称为“国父”的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民主义就是针对着当时中国所面临急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提出了革命主张……在三民主义这一革命纲领的指导下,孙中山和一批批爱国志士进行了多次武装起义,并最终成功领导了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辛亥革命。
——《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二毛泽东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用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中国的具体问题,在中国革命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正确的观点……七大把它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确定为一切工作的指针。
——《复兴之路》解说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三民主义指导下的辛亥革命是怎样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主要矛盾、革命的两个步骤及革命动力及发展前途的基本主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民生问题是近代以来各国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若能将平均地权做到,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则社会革命已成七八分了。
——摘自《孙中山全集》
材料二 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在西方国家股份公司,股票不再只为少数资本家所拥有,企业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资本家拥有企业全部所有权的情况已不存在;同时企业所有者退出了经营第一线,对企业的控制力下降,而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战后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与以往不同,已经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
——摘自齐世荣、吴于廑主编《世界史·现代卷》
材料三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1992年春天邓小平南巡讲话
(1)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解决民生问题的方案是什么?该方案不能实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二战后世界资本主义有哪些发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产生这些发展变化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概括邓小平南巡讲话的核心思想。并指出邓小平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道路是什么?
(4)你从上述孙中山的民生主义、西方社会的民生政策和邓小平的富民措施中得出的共同结论有哪些?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传承了中国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又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材料二 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若能将平均地权做到,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则社会革命已成七八分了。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
材料三  最近几个月,中央政治局听了中央工业、农业、运输业、商业、财政等三十四个部门的工作汇报,从中看到一些有关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问题。综合起来,一共有十个问题,也就是十大关系。提出这十个问题,都是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                                                                                                                                                                                                                                                                                                                                
请回答:
(1)材料一孟子提出了什么民本思想?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孙中山提出了哪些具体的民生主张?
(3)材料三出自何处?根据材料回答这些问题提出的背景。
(4)以上材料和分析可以给我们什么启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20分)
材料一 孙中山熔铸中西方思想文化精粹而创立的三民主义学说是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核心,既具有鲜明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时代内容,又具有浓厚的爱国主义的民族特色,并迅速成为当时中国先进政治思想的主流和近代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及救亡图存革命斗争的纲领。
——岳麓版历史必修 Ⅲ 95页
材料二 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点就是实事求是,就是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毛泽东同志之所以伟大,能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归根结底,就是靠这个。……我们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就要在每一时期,处理各种方针政策问题时,都坚持从实际出发。
——邓小平《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1978年9月16日)
材料三 实践证明,作为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现代化的正确理论。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订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十五大”上的报告
请回答 :
(1)    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材料一中“熔铸中西方思想文化精粹”的具体体现。
(2)    根据材料一回答三民主义学说为何能成为“当时中国先进政治思想的主流”? 结合20世纪20年代史实简要说明此学说对中国不同阶级的革命斗争有何积极影响?
(3)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20世纪20年代“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创举,并指出这一创举在毛泽东思想体系形成中的重要意义。
(4)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材料三中“基本路线”的内容。
(5)20世纪以来的三大理论具有依次继承的关系,并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思想与三民主义、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关系表现。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评价孙中山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