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人欲证实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则当努力于赞助国内各种平民阶级之组织,以发扬国民之能力。盖惟国民党与民众深切结合之后,中国民族之真正自由与独立,始有可望也。”据此可知,孙中山的民族主义
A.要求推翻满清政府的民族压迫政策 |
B.主张反帝,谋求民族的自由与独立 |
C.认识到工农是中国革命的真正力量 |
D.强调平民阶级组织的基本民主权利 |
1924年,孙中山说:“从前奋斗不充分的原因,是由于没有办法,从此以后有了办法,就要诸君担负责任,拿这个办法,去替国人发生一个新希望。”“这个办法”是
A.武装夺取政权 | B.联合地方实力派 |
C.建立责任内阁 | D.实行新三民主义 |
1922年,孙中山说:“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却站在岸上嘲笑我。”为改变这种现状,他努力 ( )
A.颁布《临时约法》 | B.实现国共合作 |
C.提出平均地权 | D.建立同盟会 |
1912年孙中山在演讲中宣称“今吾国之革命,乃为国利民福革命。拥护国利民福者,实社会主义。”这里的“社会主义”是指( )
A.实现民族主义 | B.实现民生主义 |
C.实现民主主义 | D.实现民权主义 |
孙中山在1924年8月出版的《三民主义》一书中认为,民权应包括选举权、罢免权、创制权和复决权四个方面。这一解释的本质意义在于
A.建立真正意义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
B.实践美国林肯民有、民治和民享思想 |
C.在中国境内实现各民族一律平等 |
D.真正实现民主权利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
孙中山提倡,“鄙人对于社会主义,实欢迎其为利国福民之神圣……实行社会主义之日,即我民幼有所教,老有所养,分业操作,各得其所。我中华民国之国家,一变而为社会主义之国家矣。”该文“社会主义”意为
A.倾覆满清君主专制的民族主义 | B.创建民主共和国的民权主义 |
C.推广节制资本的民生主义 | D.铲除私人资本的科学社会主义 |
1912年孙中山《祭明陵文》日:“(文)负疚在躬,尚无以对我高皇帝在天之灵。迩者以全国军人之同心,士大夫之正义,卒使清室翻然悔悟,于本月十二日宣告退位。……文与全国同胞至于今日,始敢告无罪于我高皇帝。”该文本质体现出革命派
A.已经实现三民主义的目标 | B.昭告成功推翻封建体制 |
C.存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观念 | D.承袭朱元璋反异族统治的传统 |
1924年8月孙中山指出:“我们国民党的民生主义,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不过办法不同。” 为此孙中山提出了
A.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 B.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 |
C.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 D.打倒列强,除军阀 |
列宁在评价孙中山的纲领时说:“它直接提出群众生活状况及群众斗争问题,热烈地同情被剥削的劳动者,相信他们是正义的和有力量的。”针对的是孙中山主张中的( )
A.驱除鞑虏 | B.恢复中华 |
C.创立民国 | D.平均地权 |
新三民主义不同于旧三民主义的内容有( )
①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②平均地权 ③反对民族压迫 ④节制资本
A.①②③ | B.①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总结20世纪的中国革命进程时说:“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请回答:
(1)文艺复兴的理论来源是古希腊人文主义,那孙中山和毛泽东的思想理论来源分别是什么?
(2)20世纪中国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分别是指什么?
(3)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三位思想巨人的共同特点,试分别举例说明。
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的民权主义比维新派的民权思想要进步,主要体现在( )
A.反对民族压迫 | B.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
C.国家的阶级实质 | D.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 |
十月革命后,孙中山一面强调“以俄为师”,一面强调“不可学俄人之焦头烂额也”。据此可知孙中山主张( )
A.借鉴俄国城市革命道路 |
B.发展私人资本,预防国家资本垄断 |
C.学习苏俄革命精神,不采用苏维埃制度 |
D.推动土地革命,实现“耕者有其田” |
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中增加了“节制资本”的内容,“平均地权,节制资本”的目的是
A.改善农民和工人的生活状况 | B.提高工人和农民的政治地位 |
C.解放工人和农民 | D.约束资本主义的发展 |
“因此吾人欲证实民族主义实为健全之反帝国主义,则当努力于赞助国内各种平民阶级之组织,以发扬国民之能力。盖惟国民党与民众深切结合之后,中国民族之真正自由与独立,始有可望也”材料反映的孙中山民族主义观是
A.用暴力手段推翻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 |
B.改变清政府推行的民族压迫政策 |
C.深刻认识到工农才是中国革命的真正力量 |
D.主张反帝谋求民族的真正自由与独立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