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和主要理论贡献 / 选择题
高中历史

“打倒列强,除军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将革命进行到底”。上述口号所反映的历史发展主题是:

A.工农武装割据 B.新民主主义革命 C.抗击外来侵略 D.推翻国民政府
来源:新民主主义革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第一次较为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的著作是李大钊的         

A.《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B.《庶民的胜利 C.《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D.《湘江评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位历史学家在论述民国思想史时说:“它似乎为中国提供了一套能够全方位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方法。在理论层面上,它提供了一套完整、普遍和科学的世界观;这套世界观教人们摈弃西方‘科学思想’名义掩盖下的西方帝国主义行为,并把中国的落后挨打归咎于和封建军阀相勾结的金融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奴役”。这里的“它”指的是:

A.民主与科学思想 B.马克思主义
C.新三民主义 D.三民主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青年》第六卷第五号是《马克思研究》专号。至此,新文化运动发展到以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为主流的新阶段。对这种宣传起直接促进作用的事件是 (    )

A.俄国十月革命 B.五四爱国运动
C.中国共产党成 D.巴黎和会
来源:甘肃省临夏中学高三历史测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共产党人为了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况,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曾召开许多重要的会议,下列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
①中共一大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工农运动
②中共二大第一次在全国人民面前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③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④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定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相结合,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下列历史术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有(   )
①工农武装割据 ②新三民主义 ③社会主义两类矛盾学说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来源:南京市高三第一次调研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并得到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A.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有内在联系,易于在中国传播
B.“问题与主义”之争,促进了进步青年学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
C.马克思主义不仅是先进的理论,而且是工人阶级斗争的武器
D.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有计划的在工人阶级中宣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特点是

A.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B.究马克思主义团体广泛建立
C.高举社会主义旗帜
D.先在知识分子中传播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刊物中,最受北方工人欢迎的是

A.《劳动界》 B.《工人周刊》
C.《劳动者》 D.《劳动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五四爱国运动后新文化运动阵营发生分化,主要原因在于其成员

A.对文学革命的理解不同 B.对中国传统礼教的认识不同
C.对科学与民主观念的宣传方式不同 D.对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不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主流是

A.民主与科学 B.马克思主义
C.提倡新道德 D.提倡新文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五四运动后的“问题与主义”之争的焦点是

A.要不要反对封建思想
B.要不要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的问题
C.要不要解决现实的问题
D.中国要不要改革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中国大地上,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人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李大钊在1918年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文中论述了法国革命和俄国革命的区别,这里的俄国革命指的是

A.二月革命 B.苏联建立
C.十月革命 D.“四月提纲”的发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20年,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明确宣布:“我承认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生产阶级)的国家,创造那禁止对内对外一切掠夺的政治法律,为现代社会的第一需要。”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

A.新文化运动阵营的分化 B.工农运动的发展
C.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D.中国共产党的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和主要理论贡献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