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认为:“当一人或若干人所组成的一个团体,势力增长得过大,以至于凌驾整个公民团体,……这样的特殊地位常常造成君主专制政治或门阀寡头政治。为此,若干城邦,例如阿尔咯斯和雅典,制订了陶片放逐的政策。但,容许这种特殊人物产生以后方才加以补救总不能算是一个良好的政策。”这表明( )
A.公民团体渴望社会地位平等 | B.防止集权政治应当未雨绸缪 |
C.雅典民主容易导致政治动乱 | D.特权阶层是城邦制必然产物 |
“当一个希腊人自豪地称自己是雅典人,他谈到的是那个既是他的家园又是他的国家的小城镇。那里不承认有什么最高的统治者,一切由集市上的人们说了算。”这段材料反映出雅典社会的情况是
①公民素质比较全面 ②民主政治是小国寡民的产物
③人人都能担任一切官职 ④公民参与政治的积极性很高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④ | D.③④ |
希腊人认为神是和自己很相似的,区别仅仅是神更有力量、更长寿、更美丽。这一看法直接源于希腊人( )
A.长期的海外贸易 | B.繁荣的商品经济 |
C.丰富的人文精神 | D.成熟的民主制度 |
古代希腊人将流放视为一种比死刑更为严重的刑罚,因而其对被处死刑者以逃亡他乡而逃避死刑的情形加以放任。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海外流放生活痛苦不堪 | B.希腊缺少民主法治精神 |
C.城邦是个人荣誉的源泉 | D.希腊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
《古希腊文学与社会》在描述雅典戏剧公演时写道:“这些观众一个挨一个都坐在一起,胳膊碰胳膊、腿碰腿,情感也会在他们之间流动……每个人都是一个政治的人,自己被深深地囊括在城邦之中,与其他观众有着紧密的联系。”由此可见,观剧不可能( )
A.陶冶人们情操 | B.渲染希腊城邦精神 |
C.培养公民意识 | D.活跃公民大会气氛 |
面对波斯人的人侵,雅典使节向斯巴达人保证说,他们绝不会背叛希腊人,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血缘和语言、共同的祭坛……在城邦危机时代,“泛希腊主义”的思想观念日益强烈。从表面上看,这种文化认同感的形成似有助于希腊世界的政治统一,但是希腊人的文化认同感植根于更深刻的层次。在他们看来,他们与非希腊人的本质区别正在于他们是生活在城邦里的,而非希腊人不是;他们作为“城邦动物”的属性才构成希腊文化一致性的原初基点,其他的表征均衍生于此。该材料( )
A.论述了希腊没有形成统一国家的原因 |
B.体现了希腊人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 |
C.说明了希腊城邦之间民族意识的形成 |
D.解读了希腊民主政治的内涵 |
“军人和一切公职人员都由国家支付薪金。这样,一般公民也能当军人、法官、议员了。”这一现象开始出现于
A.雅典城邦形成时期 | B.梭伦执政时期 |
C.克利斯提尼执政时期 | D.伯利克里执政时期 |
判断题(正确的为A,错误的为B)
古代雅典的海洋文明与古代中国的大河文明在政治体制方面呈现也“民主与专制”的显著差别,形成这差别的主要原因是经济活动方式不同。
我们雅典人自己决定我们的政策,或者把决议提交适当的讨论,最坏的是没有适当地讨论其后果,就冒失开始行动,这一点又是我们和其他人民不同的地方。这体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优势在于( )
①雅典人民的民主 ②有利于实现民主 ③能充分调动公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 ④有利于实现科学决策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下列两幅图片反映的分别是雅典的陶片放逐法和民主法庭上限制发言时间的水时计。它们的共同作用是( )
A.打击民主敌人 | B.维护民主程序 |
C.保障公民权利 | D.维护民主制度 |
在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中,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和伯利克里改革被视为三大里程碑式的事件。这三次改革的共同方向是( )
A.不断健全民主政治 | B.从治“公民”到治“万民” |
C.逐步提升妇女的政治地位 | D.城邦政权向所有人开放 |
秦朝实行的郡县制、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和雅典的梭伦改革,在历史上发挥的共同作用是( )
A.加强了中央集权 | B.打破了世袭特权 |
C.缓和了社会矛盾 | D.奠定了民主政治基础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