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片放逐法”是雅典维护民主制度的有力武器,它的实行标志着雅典民主制最终确立。下列人物与此相关的是
A.梭伦 | B.克里斯提尼 | C.伯利克里 | D.苏格拉底 |
克利斯提尼废除传统四血缘部落而代之以十地区部落,按新部落体制进行选举。实际上这些新部落就是城邦的选举区,仅袭用部落之名而已。由于雅典政坛上早有平原、山地、海岸三派之分,这个办法巧妙地利用了原来血缘部落也分三个“三一区”的传统,只是旧“三一区是按胞族划分,现在则按地区户籍组成,而且兼容平原、山地、海岸三部分。这一做法( )
A.兼顾了平原、山地、海岸三派的利益 |
B.基本动摇了旧的氏族贵族的世袭特权 |
C.为工商业奴隶主开始掌权准备了条件 |
D.基本铲除了旧的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 |
罗素说:“我们习惯于指出,希脂人的‘民主’是不充分的,因为它排除了妇女和奴隶。但是我们并不总能认识到,在某些重要的方面,它比起当政府扩大时所可能有的民主来,要更加民主,每位公民对每一问题都能够表决。”他认为( )
A.直接民主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
B.直接民主有着严重的局限性 |
C.希腊民主更应强调集体统治 |
D.希腊民主是人类的黄金时期 |
“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伯利克里的这番言论中,“人民”指的是( )
A.雅典妇女 | B.奴隶 | C.外邦人 | D.雅典成年男性公民 |
西方人文精神源于古希腊,古希腊之所以能产生一批先哲的主要原因是( )
A.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
B.希腊城邦制的出现 |
C.希腊雅典式民主政治的发展 |
D.古罗马法律的影响 |
“(在希腊)流通中发展起来的交换价值过程,不但尊重自由和平等,而且自由和平等是它的产物;它是自由和平等的现实基础。”这实质上反映了在古希腊( )
A.政治平等是商业平等的前提 |
B.商业贸易中存在不平等的现象 |
C.海外殖民推动了平等观念形成 |
D.商业上自由平等影响了政治理念 |
西方近代的公民观念源于社会契约论——国家是平等独立的个人的集合,公民权是受法律保障的个人权利。古代希腊的公民观念与之相比,不同之处是:
A.公民的身份特权 | B.公民的义务责任 |
C.公共事务的意识 | D.参政议政的权利 |
有美国学者认为,雅典民主制对由名气大、能力强的人的统治不感兴趣,他们倾心关注的是保证每一个公民在管理公共事务中的发言权。这表明( )
A.雅典的民主制是排斥精英的政治 |
B.陶片放逐法有效维护了民主制度 |
C.雅典的民主制存在多数暴政弊病 |
D.雅典非常注重提高公民政治素养 |
史学研究中非常注重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以下史实和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
史实 |
结论 |
A |
希腊沿海、多山的自然环境 |
雅典民主政治形成 |
B |
西塞罗说“法是一种自然的权力,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衡量正义与非正义的标准” |
人文精神得到彰显 |
C |
康梁等维新人士创办《中外纪闻》、《时务报》、《国闻报》等报刊 |
国人普遍接受救亡图存的维新思想 |
D |
16世纪中期至17世纪中期,美洲和日本生产的白银合计38000吨;最终流入中国的白银7000或10000吨。 |
中国商品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 |
亚里士多德说:“有些批评家所以要责备梭伦也就在这一点上,他们论证梭伦把审判一切案件的权力交给这些由拈阄法复选出来的公民法官所组成的法庭,……这些法庭的权威日益增强,历任的执政好像谄媚僭主那样谄媚平民。”这样的批评是因为雅典( )
A.过度关注平民损害贵族 |
B.民主制度的弊端显现 |
C.德才兼备之人遭到排斥 |
D.陪审法庭高于行政权 |
伯利克里说:“当我们隔壁邻人为所欲为的时候,我们不至于因此而生气;我们也不会因此而给他以难看的颜色,以伤他的感情……但是在公家的事务中,我们遵守法律……当我们工作完毕的时候,我们可以享受各种娱乐,以提高我们的精神。”这反映出古代雅典( )
A.法律体系已达到完备的程度 |
B.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保护 |
C.注重维护城邦公共利益 |
D.法律注重保护平民权益 |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是世界古代史的一些表述,其中推论符合史实的是( )
选项 |
史实 |
推论 |
A |
古希腊独特的地理环境 |
是雅典民主政治产生的根本原因 |
B |
古雅典的民主政治 |
是近代西方代议制产生的根源 |
C |
《十二铜表法》的颁布 |
使平民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
D |
万民法的形成 |
确立了罗马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 |
在梭伦上台前,雅典全邦分成不同派别。山区的人多主张采行极端民主制;平原地区的人多主张极端寡头制;海滨的人多主张“中间性的混合制”。这反映了当时雅典( )
A.平民与贵族的政治对立不可调和 |
B.工商业者的政治要求最为激进 |
C.公民的政治诉求未能充分表达 |
D.公民的经济生活影响政治意愿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