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简答题
高中历史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61年,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其中革命遗址及革命纪念建筑物共33处,包括古田会议会址(图4)和中共七大会址(图5,属于延安革命遺址的一部分)。

有学者阐述古田会议会址的入选理由:

古田会议总结了红四军成立以来军队建设方面的经验教训,确立了新型人民军队建设的原则,重申了党对红军的绝对领导,强调了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的重要性,从而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古田会议在我党我军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共七大会址的入选理由,并简述革命遗址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意义。

来源:2021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福建卷)(含答案与解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学者以"科学家"为检索词,选取相关时间尺度,对《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进行检索,得出语义网络图谱统计结果(字体大小与出现频次正相关),如图3、图4、图5、图6所示。

--据徐素田、汪凯《社会语境变迁下的中国科学家媒介形象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出一个论题,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来源:2021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辽宁卷)(含答案与解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历史上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国之大者"。鲁成公十三年(公元前578年),刘康公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汉文帝二年(公元前178年)诏曰:"农,天下之大本也。"唐德宗贞元二年(786年)敕曰:"漕运通流,国之大计。"明洪武十年(1377年)太祖曰:"赏罚者,国之大权,人君操赏罚之权,以御天下。"

--据《左传》《汉书》《唐会要》《明实录》

材料二

光绪二十七年(190年),张之洞连上《通遵筹议变法谨拟整顿中法十二条折》及《遵旨筹议变法谨拟采用西法十一条折》,认为:"盖立国之道,大要有三:一曰治,二曰富,三曰强国。"

--据《张之洞全集》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刘康公,汉文帝、唐德宗,明太祖,张之洞提出"国之大者"主题的时代背景。

(2)让人民生活幸福是我们今天的"国之大者",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影响古今确立"国之大者"主题的因素。

来源:2021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辽宁卷)(含答案与解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宋代比较重视培养儿童的礼仪。宋代家礼主要有冠、婚、丧、祭四大类。司马光根据古礼及民间冠礼实际情况,把"男子二十,冠而字"改为"年十二至二十皆可冠",朱熹将下限改为十五岁。祠堂是家训的主要实施场所,如金溪陆氏家族,"(陆)九韶以训戒之辞为韵语,晨兴,家长率众子弟谒先祠毕,击鼓诵其辞,使列听之"。儿童在家礼中得到了"洒扫应对进退"的礼仪规范训练。

--摘编自陈戍国《中国礼制史》等

材料二

宋人笔下涌现出诸多"好孩子"形象。比如,赵令赫"幼而秀颖,自异于群儿中。或戏之,则正色俨然,笑语不妄。记识敏悟,四岁受《孝经》,六岁通《论语》,七岁能为二韵诗。丧父,哀毁如成人"。周谔"生而秀颖,十岁如成人,十四入太学,力学勤苦,登元丰二年进士第"。董仲永"幼而端谨,不为儿嬉事,便若成人"。

--摘编自周扬波《宋人的儿童观》等

(1)根据材料一、三,概括宋代培养儿童的途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人心目中"好孩子"形象确立的原因。

来源:2021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辽宁卷)(含答案与解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考古与历史

材料一金石学以古代青铜器和石刻为研究对象。司马迁写《史记》时曾遍访古迹,晋唐时期发现的石鼓等古物,也受到当时学者的关注。北宋时期,金石学成为专门的学问,金石学家希望通过研究古器物"明其制度""正其文字""补经传之阙亡"。清代金石考据之风更盛,在鉴别、分类及文字考证等方面多有成就。

材料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田野调查和发掘为特征的近代考古学在欧美建立。20世纪20年代,田野考古方法引入中国,以殷墟发掘为代表的近代考古发现促成其与金石学的结合,形成了中国考古学。新中国成立以来,考古学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我们的工作是以考古资料来阐明中国古代文明",建设"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成为新时代的使命。

材料三中国考古百年成就(部分成果)示意图

(1)简要说明中国考古学对金石学的继承与发展。

(2)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任选3个视角,简述考古成果对历史研究的贡献。

来源:2021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北京卷)(含答案与解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自写真"

15-17世纪,伴随着中、西方社会的变化,传统绘画有了新突破。

中国古代自画像称为"自写真",最早记载于《后汉书》。宋元始有零星作品传世,但多将人物融入山水背景或群像中。明清时期,部分士人挣脱"无我"枷锁,画中人物也从背景中独立出来。画家借助像赞、题记表达自我。苏州人沈周的自画像呈现了眼睛、额头、皱纹和老年斑等更为个性的面部特征。绍兴人徐渭在自画像上写道,"吾年十岁手植青藤""流光荏苒,两鬓如霜""合作此图,寿藤亦寿吾"。江南画家唐寅、陈洪绶等也有自画像传世。

西方在古希腊罗马时期出现少量自画像。15世纪以来,意大利人热衷于古典文化,并效法古罗马人定制艺术品以获得不朽荣誉,自画像作为一个独立门类发展起来。画家多在宗教、历史等场景中插入自己的形象。威尼斯人改进了制镜技术,阿尔伯蒂的《论绘画》分析了数学、几何学与绘画的关系,推动了自画像写实风格的发展。画中人物脱离场景,独立呈现。丢勒、提香等人绘制了多幅自画像。丢勒在自画像上写道:"我,丢勒,在28岁时用永不褪色的颜料画下了我自己。"16、17世纪后,欧洲出现自画像收藏热潮,伦勃朗一人就创作了70余幅自画像,莱奥波尔多·德·美第奇则收藏了79幅自画像。

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结合所学,阐释15-17世纪自画像的发展所折射出的中、西方时代特征。

要求:信息提取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来源:2021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北京卷)(含答案与解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辩论

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上,各州代表就"全国行政官"的人数和权力等问题展开激烈辩论。以下为6月1日-7月19日的发言节录:

拉特里奇:赞成把行政权委托给一人,但不能赋予此人宣战和媾和的权力。

谢尔曼:行政官只是把立法机构的意志付诸实施,这一人或数人,只有国会才能委任,且只对国会负责。

伦道夫:坚决反对把行政权集于一人。这是君主制的胚胎,不要以英国政府为模本。为了维护全国行政官的独立,就应该由一人以上担任。

威尔逊:全国行政官由一人担任。若立法、行政、司法相互独立,行政官就应拥有绝对否决权。

巴特勒:赞成设立一人为行政官,但反对授予此人否决立法的全权。难道美国不会出现克伦威尔式人物?

汉密尔顿:主张选举产生一位行政官,他应有权否决国会通过的法案。

莫里斯:设立行政官的目标之一是控制国会。国会会抓住战争、入侵、动乱等时机扩权。因此需要一位行政官做人民的保护者,抵制由大人物和有钱人组成的国会。

1787年宪法最终确立了总统制,但关于总统权力的争论还在继续。

(1)各州代表关于设立"全国行政官"有哪几种观点?归纳其理由。

(2)有学者在谈到18世纪英美政治体制时,认为美国总统是"没有君主制的国王"。结合史实,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

来源:2021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北京卷)(含答案与解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制定和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计划),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重要体现

材料一"一五"计划指出:"采取积极的工业化的政策,即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其目的就是在于求得建立巩固的国防、满足人民需要和对国民经济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物质基础。"

材料二部分五年规划(计划)发展目标简表

"六五"计划(1982年通过)

继续贯彻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进一步解决过去遗留下发展的各种问题,取得实现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的决定性胜利,并且为第七个五年计划期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莫定更好的基础,创造更好的条件

"九五"计划(1996年通过)

经济总量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产业结构进一步改善,有效供给能力增强科技教育得到加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取得成效,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进一步提高

"十一五"规划(2006年通过)

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努力实现以下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宏观经济平稳运行:产业结枃优化升级;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城乡区域发展趋向协调;基本公共服务明显加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増强:市场经济体制比较完善;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

"十三五"规划(2016年通过)

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主要目标是: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显著;发展协调性明显増强: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1)为什么"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结合材料一和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史实,谈谈你的理解。

(2)阅读材料二,任选两个规划(计划),结合时代背景,比较和阐释其发展目标是如何与时俱进的。

来源:2021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北京卷)(含答案与解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堂

材料一西周的明堂是朝堂及太庙的美称。《礼记》等典籍记載,周公曾于明堂"朝诸侯"祀文王"。《周礼》记载,西周明堂"东西九筵,南北七筵",即长方形布局。春秋战国的阴阳五行家则将明堂设想为独立于朝堂、太庙之外的建筑,将其描绘为"亞"形布局。

材料二汉武帝根据儒生的建议,尝试复原儒家经典中记载的明堂。汉代儒生提出,明堂为"亞"形布局,符合阴阳五行之数。东汉《白虎通义》载:"天子立明堂者,所以通神灵,感天地,正四时,出教化。"汉代明堂都是独立建筑。目前发掘的汉长安城明堂遗址中心建筑即呈"亞"形。

材料三汉代以后,明堂一直是皇帝祭祀与布政的重要建筑。北魏孝文帝曾下诏"起明堂",模仿汉制在平城南郊建立明堂,并亲赴明堂祭先祖、"布政事"。北魏迁都后,宣武帝再修洛阳明堂。

(1)阅读材料一、二,指出汉代复原的明堂与西周明堂的差异,并结合汉代思想背景,说明产生差异的原因。

(2)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北魏为何重视修建明堂。

来源:2021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北京卷)(含答案与解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宋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一年两熟稻麦复种的耕作方式,但实行之初种植规模并不大。这种耕作方式要求收麦与插秧在一周左右的时间内完成,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因此平原地区稻麦复种规模大于山区。南宋时,习惯面食的北方人大量南下。在地少人多的情况下,稻麦复种制得到推广,土地利用率提高了一倍。同时,加大了精耕细作的力度,亩产进一步提高。

北宋中期江南部分地区平均人口密度简表

地区

主要地形

平均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

苏州、湖州、常州、秀州

平原

104

温州、台州

丘陵

55

歙州、睦州

山区

30

--摘编自《中国通史》等

(1)运用材料,自拟一个与宋代江南经济发展相关的题目,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述。(要求:论点明确,论述清晰,史论结合。)

来源:2021年新高考历史试卷(天津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世纪末期起,一些来自人们刚刚知道的地方的"奇物"出现在欧洲,刺激了学者们的研究欲望和收藏家们的好奇心。与此同时,在思想解放浪潮冲击下,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初步形成了自然科学的分类和科学实验方法。

17世纪,一些思想家和科学家纷纷倡议建立博物馆,认为博物馆将会"达到教化民众的目的,成为发明家集结与交换心得的场所"。18世纪40年代起,英、法等国相继建立起自然史博物馆。当时的博物馆追求珍奇物品和标本的齐全,陈列繁杂。

--摘编自《博物馆的历史》

材料二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发表后,博物馆的布展开始突出展品演化的时序和内在联系。博物馆的海量收藏品形成一个巨大资料库,为世界各国的学者展开研究提供了便利条件,并帮助他们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1820年,法国建立国立科学技术博物馆,以展示机器和制造技术为主,免费向公众开放。1909年,英国成立伦敦科学博物馆,接收了1851年、1876年两次世界博览会的一些机械展品,收藏了瓦特发明的蒸汽机和史蒂芬孙发明的机车等。来自不同地区的游客在各大博物馆参观,各博物馆之间的展品巡回展览也逐渐增多。

--摘编自《博物馆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博物馆建立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在欧洲历史发展中博物馆所发挥的作用。

来源:2021年新高考历史试卷(天津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党的历史经验的总结。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在中国共产党党史研究中,高度重视史料的征集和整理。经中共中央批准,1980年5月成立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在中央党史编审委员会领导下,负责编制党史资料目录、组织撰写回忆录和交流党史资料等工作。随后,各地成立了地方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领导当地党史资料征集工作。此后,中央党史研究机构有所变化,党史资料征集和整理工作一直是其重要职能之一。

--摘编自《中共档案文献征集》等

材料二 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成立后,会同有关各方征集、整理和出版了大量党史资料,如《中国共产党历史资料丛书》,反映了党的发展历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其中包括"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与中共一大""秋收起义""淮海战役"等。各地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也积极展开工作。中共天津市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编辑出版了《马克思主义在天津早期传播》《战斗在天津的共产党人》等。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资料丛书》等

材料三 党史资料的征集和整理,是一项严肃的、重要的工作。毛泽东同志说:"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习近平同志说:"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我们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

党史资料的征集和整理,为梳理和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提供了有力支撑和重要依据,有利于党史的宣传、学习和教学。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所著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充分吸收和利用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表的党史资料和新的研究成果。

--摘自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2021年2月20日)》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成立的历史背景;归纳中国共产党党史研究工作所呈现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党史资料征集和整理工作的成果及重要意义。

(3)从材料二中选择一个党的重大历史事件,并以此为例,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

来源:2021年新高考历史试卷(天津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的"变与不变"](12分)

小楚同学参加了以"历史的变革与延续"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小组,他们展开相关理论学习与史料搜集工作,形成如下学习笔记:

观点

◆于不变之中,而寓变之制;因已变之势,而复创造之规。

--顾炎武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

--马克思

材料

◆赵宋官制虽承前代,如宰相大抵类似于唐,而宋则又以枢密使、参知政事为副宰相。若外官,则宋与唐大有别。藩镇(节度使)之权既夺,大约统率所部者有安抚使、转运使诸官职。

--摘编自王鸣盛《十七史商榷》

◆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具有鼎革之义;对于临时政府组成人选,宋教仁等主张全用革命党,不用旧官僚,但最后不得不妥协。临时政府各部总长名单中,同盟会会员仅居陆军、外交、教育三部,其余六部均为立宪派或旧官僚。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1789年7月巴黎民众攻占巴士底狱之后,国民自卫军总司令拉法耶特侯爵将象征法国王室的白色与巴黎民众武装的色彩(红色与蓝色)结合,创设三色徽章作为国民自卫军帽徽。不久,法国国王到巴黎接受了三色帽微,表示对革命形势的认可。此后,红白蓝三色配置在全国流行,三色帽徽、三色服饰成为革命者的标志。几经演变,三色旗成为法国国旗。

--摘编自沈坚《三色旗和高卢雄鸡》

通过研读,有的同学看到了历史的变革,有的同学看到了历史的延续,有的同学看到了二者间的复杂关系。请任选角度,自拟论题,结合笔记中的观点与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来源:2021年新高考湖北历史试题(含答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科研组织与技术进步](14分)

材料一: 19世纪晚期,西方科技发展出现新趋势:科学研究与工业生产直接结合,许多大型企业建立了科学技术实验室,如德国西门子等;科学研究走上集体攻关道路,1873年德国"国立物理研究所"、1876年美国爱迪生实验室即在此背景下创立;各国大量创办理工学院和技工院校;企业在科研中的地位日益提升。1901年,美国82%的专利颁发给个人,18%颁发给公司;1932年,公司所获专利数超过国家颁发专利总数的一半。

--摘编自何顺果《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素》等

材料二: 二战以来,科学研究出现一种新模式--"大科学"。它将基础理论研究与尖端工程联系起来,以解决重大问题。"大科学"对资金、设备和跨学科要求更高,远超普通企业的承受能力,只能由大型企业或政府资助和组织。到1965年,美国国民收入的3%用于科学研发,科研资金的3/4来自政府。苏联也大致类似。二战以来,美苏在众多领域尤其是军用领域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大科学"日益成为大国竞争的重要舞台。

--摘编自巴克勒《西方社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科学研究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19世纪晚期以来科学研究主体的变化及其影响。(8分)

来源:2021年新高考湖北历史试题(含答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思想观念与社会生活](12分)

材料一: 晚清以来,伴随着西风东渐,星期制传入中国。戊戌维新时期,维新派视星期制为文明之制,主动仿行。而湖广总督张之洞规定两湖书院的学生只准休旬假(十日放假一日),不得过星期日。1902年至1911年夏,由于清政府推行新政,各学堂、中央各部和地方衙门陆续实行星期日公休制度。1912年民国肇建,南京临时政府"期与世界各强国同进文明",采用了星期日公休制度。与此同时,星期制也在社会上广为流行,渐成都市生活中新的工作与休闲的节奏。合理的休息与适度的休闲,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人的精神面貌。

--摘编自湛晓白《时间的社会文化史》

材料二: 1949年之后,新中国沿用近代以来形成的星期日公休制度。1995年3月25日,国务院发布第174号令,规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实行统一的工作时间,星期六和星期日为周休息日",自1995年5月1日起施行。利用和过好双休日,对于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消费休闲和社会风尚都有很大影响,从星期日公休制到一周双休,体现了社会文明的进步,也为个人自由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摘编自《人民日报》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晚清至民国星期制普及的时代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析近代以来星期"公休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6分)

来源:2021年新高考湖北历史试题(含答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