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简答题
高中历史

(13分)2005年10月19日,国务院发表的《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指出: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史说明,世界并不存在唯一的、普遍适用的和绝对的民主模式。其实自古以来,各国政治发展史中都出现过典型的各具特色的政治模式,读下面示意图:
    
清回答:
(1)据图1,指出唐朝“三省六部”中三省的职能各是什么?(3分)三省六部制度具有什么特点?(2分)
(2)据图2,指出美国联邦政府机构的运行机制是什么?(2分)这一机制源自什么理论?(1分)
(3)中国古代和美国近代历史上的这两种政治模式在形式上有何共性?(2分)本质上相同吗?(1分) 请说明判断的理由。(2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风俗习惯的演进和变化,往往反映了社会的演变和发展。在古今社会的改革中,往往涉及社会风俗的变革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北魏孝文帝改革中,是怎样进行风俗习惯改革的?你如何评价这一改革?
你认为移风易俗与改革的关系如何?
联系社会现实,你认为当前有哪些陋习需要改变?

来源:2010高二历史选修一单元测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孝文帝“雅好《诗》、《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才藻高瞻,好文为章。诗、赋、铭、颂,有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                        ――《魏书•高祖记》
材料二  孝文帝改革前后的北魏服饰、饮食情景之比较,
如图一:胡服俑                         图二:孝文帝出行 
             
图三:魏晋的汉人胡食画像砖

请回答:
从材料一中我们能得到什么信息?这对孝文帝的改革产生了哪些影响?
材料二中图三《汉人胡食图》所示的景象出现于北魏时期,它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图三中哪一现象最能体现民族融合?
历史上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鲜卑民族消失了,鲜卑文明是不是也彻底消失在历史的烟雾中?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孝文帝改革的认识。
你认为孝文帝是盖世英雄不是千古罪人?你认为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同商鞅变法相比,改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有哪些?通过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的结果,思考改革成功需要什么条件?

来源:2010高二历史选修一单元测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阻碍德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当时德国封建割据的政治局面决定了经济发展的分散性。……当欧洲大部分国家建立中央集权政府,尽力抵制罗马教廷的横征暴敛,教廷便把经济损失转嫁到四分五裂的德国身上……德国成了“教皇的奶牛”。由于教会的经济实力和特权禁锢了德国工商业的发展,市民阶级在要求政治民主的同时也强烈要求改革教会。
——以上材料出自《基督教史》
材料二 我日思夜想这句话(神的裁判表现在神的本身,正如……所写的:“义人靠信仰生活”),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思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被动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           
——马丁-路德《拉丁文作品第一卷序言》
材料三 在德意志皇帝召开的对马丁路德的听审会上,马丁路德最后总结说:“皇帝陛下和诸位王公阁下……除非能依据《圣经》的见证判定我的错误,或者根据显而易见的论据,依照《圣经》判定我有罪,而我的良心能坚信这判定合乎上帝的真道,否则我不能也不会收回我的主张。因为违背良心做事,我不平安,也不会接受。这就是我的立场,我别无选择。愿神助我,阿门。”随后德意志皇帝宣布马丁路德为不受法律保护的人。
------《马丁路德传》
根据材料一指出宗教改革首先发生在德国的主要原因。
概括材料二指出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材料三马丁路德称“我不能也不会收回我的主张”指的是什么?指出“不能收回”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根据材料二、三你认为从改革家身上可以学到怎样的精神?

来源:2010高三历史选修一综合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社会和谐、发展进步的焦点问题。在古代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重大改革都包含着有关“三农”的内容。这些改革不同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
材料二 太和九年(485年),“下诏均给天下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
——《魏书》卷一百一十
材料三 (1069年)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遣提举官四十余辈,颁行天下。
──《宋史》卷三百二十七
结合材料一、二、三分别指出上述三次改革重视“三农”问题的主要措施?
材料一、二、材料三的改革在解决土地问题上的措施分别有何历史作用?
公平与公正是社会文明、进步、和谐的重要原则,失去公平与公正往往会引起社会矛盾的激化,导致社会的动荡。试以商鞅变法和梭伦改革说明古代改革者是如何协调社会不公平现象,追求人类公平与公正的?

来源:2010高三历史选修一综合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是古代东西方比较典型的改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1 商鞅舌战图               图2 梭伦改革前的辩论
材料二 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的等级。……不同等级的人侧待遇有
所不同。……
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一切公职人员,决定宣战等一切国家大事。
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以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鼓励橄榄油出口。
材料三 设立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
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
……全国划为41县,县级官吏通由国君任免,邻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职。
……凡从事“本业“者……免除本身的徭役;而追逐“末业”者……入官府为奴。
回答:
依据材料一,指出图1商鞅“舌战”的是哪部分人?图2中展开论战的是雅典贵族中的一派?图1图2的现象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概括材料二、三两次改革内容所涉及的共同之处。分别说明实行这些措施的目的是什么?
两次改革分别对本国经济发展和政治体制造成什么影响?

来源:2010高三历史选修一综合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总而言之,国共合作主导下的国民革命,是一场更富有现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性质的大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这场革命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变迁更加密切相关,革命的社会动员程度和民众参与积极性更加高涨,是在对政治共同体作出新的解说(新三民主义)的前提下,由一个新的政治上层来取得政权,建立起更强有力的政治体制。它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独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
——陈勤、李刚、齐佩芳著《中国现代化史纲·无法告别的革命》
【材料二】 但无论如何,中国都能与两者(苏联人民战线与英美民主联盟)很好地协调起来。中国是一个合格的反法西斯主义国家,同时,它能被英美民主联盟接受为一名,不妨说,光荣的成员。至少在亚洲的环境中,蒋介石领导下的统一的中国表现出战时所能期望的民主。当时尽管很少有人声称中国正在为民主而战,但是十分明显,中国人民正拒绝屈服于犯下像“南京暴行”那样的抢劫和屠杀罪行的法西斯侵略者。整个1938年,中国人民的英勇抵抗赢得了美国和英国的敬佩。
——(美)费正清、费维恺编《剑桥中华民国史》
问题:(1)国共第一、二次合作的主要目的分别是什么?各起怎样的作用?
(2)与第一次国共合作相比,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特点有什么显著的差异?新课标主要运用了文明史观之史学范式,上述出两则材料又运用何种不同的史学范式,试指出来。
(3)国共前两次合作破裂,带来什么严重后果?从国共分合的史实中,你得到什么认识?

来源:国共合作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撒切尔夫人上台后不久,为扭转英国经济“滞涨”局面,改变战后历届政府奉行的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实行货币主义经济政策,即根据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学说,控制货币发行量来压低通货膨胀;削减政府开支,减少财政赤字;提高银行利率,紧缩信贷;鼓励企业自由竞争,加速固有企业私有化进程,并通过税收改革等手段来刺激经济复苏。
——王觉非主编《欧洲五百年史》
【材料二】一个国家经济增长模式无非有两种,一种是由储蓄积累起真正的财富,然后这些真金白银的资本被用于投资,从而产生更多的实实在在的财富,社会经济由此进步,这种增长带来的是经济肌肉的发达,经济骨骼的强健,经济营养分布的均衡。……
另一种模式就是债务拉动型经济增长,国家、企业和个人大量负债,这些债务经过银行系统的货币化之后,巨额债务货币增发产生了泡沫财富感,货币贬值无可避免,市场资源配置被人为扭曲,贫富分化日趋严重,其后果是经济脂肪大量增生。
——宋鸿兵编著《货币战争》
【材料三】货币无可置疑是人类社会经济机体的血液。能够执掌和供应血液者,自然占据了先机和强势。什么样的“血源”令众生趋之若骛?它必须产生于健全而完备的肌体——内在经济发展模式与金融体制,若是染上循环裂变债务而无可救药的“艾滋”病毒,还强绑上大家“输血”,只会共赴黄泉。同时,该“血源”应该是O型——即具备独树一帜的公信力和不可撼动的被接受性质。
——宋鸿兵编著《货币战争》
问题:(1)凯恩斯主义产生的背景是什么?指出其在二战后初期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具体表现形式。
(2)二战后,资本主义的货币体系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在现代历史上,美国是否产生过O型“血源”,并用史实说明之。
(3)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材料二、三的著者提出了什么主张?试举例说明材料二的观点。

来源:2009届韶关一模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8年末和1979年初,中国计划者终于(至少是暂时的)抛弃了斯大林经济思想。消费资料部门第一次处于比生产资料部门优先的地位,以满足国内消费和出口的需要。中国的发展战略朝着其东亚邻国非常成功的发展模式迈出了重要的第一步。
——(美)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中国不再用砖头加固将其与其他民族隔离开的长城。……。30年来,中国融入全球化的方针与建立市场经济的方针并举,中国的内政和外交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中国,没有围墙。没有围墙的中国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才取得了今天如此骄人的成就。
——人民网:俄罗斯《独立报》评论摘要
【材料三】 看到中国的样板使我们对人类的未来充满乐观,中国成功地依靠自己的历史、文化和渗透在工作中的传统价值观实现了现代化。
——人民网:法国《世界报》评论摘要
问题:(1)“文革”结束后至1992年,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开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其精髓是什么
(2)在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中国的内政和外交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3)指出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国成功地依靠自己的历史、文化和渗透在工作中的传统价值观实现了现代化”的3个具体事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①所谓“天道”,泛指宇宙、天地、自然的起源和法则,而“人道”则是关于人类社会和人自身的道理。……。②《周易》有这样的话:“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③这里的“天文”是指关于季节、时令变化的学问,目的是为了使人们能适时地进行农耕活动;“人文”则是人类“文明”的另一种表述,主要指社会制度和人们自身的素养。④中国古代哲学关于“天道”和“人道”相互关系的探讨和论述,就是对于“天文”和“人文”认识的深化和发展。
——张岂之著《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著名学者阮炜在《中外文明十五论》中引用《中国必然强大》比较分析说明中国文化是“家文化”和“官文化”,中国人太重视家庭观念和“忠君”意识,“续香火”意识强;中国人是“天生的协调专家和政治家”。                                  ——读书札记
问题:(1),就历史学而言,材料一中学术价值最大的句子是(将句子前的序号写出来)       。指出战国时期具有“天道”和“人道”思想的主要流派的主张。
(2)扼要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天道”和“人道”思想产生的原因。
(3)概述秦(西)汉统治者对儒、道、法思想的实践结果。
(4)“官”“家”结合,国家统一;天人合一,到了宋代,天人结合,产生了什么新的哲学思想。其对我们现在的最大影响是什么?

来源:2009届韶关一模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下表是台湾作家高阳在《清朝的皇帝》一书末尾,对清朝的九位皇帝作出的打分评价。

 
资质
本性
体格
教育
责任感
统驭
应变
私生活
机遇
得分
名次
顺治









83
8
康熙









117
1
雍正









107
3
乾隆









110
2
嘉庆









95
4
道光









85
7
咸丰









93
5
同治









68
9
光绪









87
6

注:“统驭”指治理国家的能力,“机遇”指国运等。www.zxls.com/
请回答:
有些历史学家认为如果把汉武帝也放在表中评价,他的统驭一项应该可以位列上等,请结合史实说明理由。
你是否同意高阳将康熙和乾隆的机遇列为上等这个观点,请结合当时中外史实加以说明。
光绪(1875—1908在位)的机遇被列为下等,请结合这一时期的史实加以说明。
为了改变光绪统治时期机遇下等的状况,二十世纪上半期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分别进行哪些重大斗争?结果如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12年"清室优待条件"节选  

1924年"修正清室优待条件"节选 
皇帝尊号仍存不废,以待各外 国 君主之礼相待;皇帝岁用400万两,由中华民国拨用;皇帝暂居宫禁,日后移居颐和园,侍卫人等照常留用;皇帝辞位后,原有私产由中华民国特别保护;原禁卫军归中华民国陆军部编制,额数俸饷特别保护。  
即日起永远废除帝号,与国民在法律上同等;每年补助清室家用50万元,另特支200万元,开办平民工厂,收容旗籍贫民;即日移出宫禁,以后得自由选择居住;清室私产归清室完全享有,其一切公产应归政府。 

(1)南京临时政府内部对是否接受"清室优待条件"有不同意见。请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2)概括说明"修正清室优待条件"比"清室优待条件"有哪些进步。

来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一 克伦威尔在纳西比战役中           图二克伦威尔就任护国主
材料二     几乎所有的历史学家无不认为,克伦威尔在对英国历史作出的最显著的贡献中,首先是,在经过近乎十年的内战之后.他在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奠定了一个和平时期。……也许可以这样说,谁都比不上像他那样取得如此丰富的成就.他死后不久,就引起了一场大混乱。可是在克伦威尔护国政体统治下,却使英国人比较地享有繁荣。并能在国内过和平生活。
——【英】莫里斯?阿什利《论奥利弗?克伦威尔》
材料三 在(克伦威尔)这种“过分”的革命活动之后,必然接着到来一个不可避免的反动.……经过多次动荡以后,新的重心终于确立了.并且成了(英国历史)新的出发点。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四 (克伦威尔)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浪潮中国固然起过积极的作用.但没有真心实意地努力满足当时的社会需要,而只图填个人欲壑.无所不为,丑态百出.终于导致了封建王朝的复辟。                                                                                                                   
——蒋孟引《论克伦威尔》
请回答:
(1)分别指出材料一中两幅图克伦威尔政治活动的性质。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克伦威尔给英同带来“繁荣”的举措。
(3)指出材料三三中的克伦威尔的“革命活动”与(英国历史、新的出发点”的关系?
(4)结合所学知识,你是否同意材料四的观点?为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
文明之所以进,其原因不一端,而思想自由,其总因也。欧洲之所以有今日,皆由十四五世纪时,古学复兴,脱教会之樊篱,一洗思想界之奴性,其进步乃沛乎莫能御……我中国学界之光明,人物之伟大,莫盛于战国,盖思想自由之明效也……呜呼,居今日诸学日新、思潮横溢之时代,而犹以保教为尊孔子,斯亦不可以已乎!
--梁启超:《保教非所以尊孔论风云网》(1902年)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梁启超文中的欧洲"古学复兴"指的是什么?
(2)战国的"思想自由"状况在秦汉、宋明时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梁启超所说的"今日诸学日新、思潮横溢"有何具体表现?
(4)欧洲的十四五世纪、中国的战国时期、梁启超所处的这个时代,有什么共同之处?

来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行政权力归于总统,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有权任命部长和一切军政要职。总统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任期七年,
可以连选连任。总统在参议院的同意下有权解散众议院。
材料二 德意志帝国宪法第15条:“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第18条:皇帝任命帝国官吏,“有创制法律之权”;第12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
请回答:   
(1)试归纳两段材料中国家元首职权的不同之处。
(2)材料二中德国确立的是什么政体?有何局限性?产生这种局限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