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简答题
高中历史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有利于防止专制和腐败,但其能否实现与制度设计、社会环境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古代监察制以专制王权为中枢;监察制以服膺皇权为最高原则;监察官为维护皇权而监察百官,是天子耳目之任等等。
——方兢《论中国古代监察制的不独立性》
材料二 换言之,汉代由宰相一人掌握全国行政大权,而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树立了“国民全体”作为“国家主权”拥有者的崇高地位……废除了绝对的不受任何限制的最高权力……是革命党人将权力关进牢笼的一次勇敢的、大胆的尝试。
——杨天石《帝制的终结》
材料四 在中国这样一个有两千多年帝制传统的国家里,国家最高权力的所有者从皇帝变成了总统,民众都不太适应。而国会的运作,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的分立制衡等西方话语,中国人也一直不是很清楚。
——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秦朝在中央设置的“监察官”是什么?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建立监察制度的根本目的。
(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代实行的是什么政治制度?该政治制度在权力运行机制方面有什么特点?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革命党人是如何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尝试“将权力关进牢笼”的?
(4)纵观上述材料,反思古代、近代的这些尝试,归纳要实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应该从哪些方面提供保障?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三幅历史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完成所提问题:
          
图1 19世纪中期德意志的纺织厂     图2 20世纪初德国最大的克虏伯军工厂

图3 20世纪50年代联邦德国的汽车工厂
(1)图1反映了德意志地区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新情况?这种新情况对德意志政治提出了什么要求?这一要求是怎样得到满足的?
(2)图2反映德国经济发展的什么特点?这对德国政治和外交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图3反映了联邦德国工业在二战后迅速发展的情况。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联邦德国工业快速发展的原因,并分析其对当时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产生的影响。

来源:高考全真模拟试卷(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昨电示传播,台民不服闭市,绅民蜂拥入署,哭声震天。二百年来文物之邦,忽沦化外,流离迁徙,谈何容易!其惨自不待言。士勇数十营,誓愿与战,撤时断不肯缴军装。日人登岸,民必歼之。崧力不能禁,请设法告日,不可遽遣人来,来或被戕,官不任咎。此时官自难保,焉能保人?当此万古奇变,祈作设身处地之想,焉能使勿滋事端?非挽各国筹一善处之法,和局仍恐有碍。民急思乱,何事不为?并恐劫他国洋行,杀洋人,毁教堂,广开衅端,此后一日有一日之变矣。无任迫切待命之至。
——唐景崧《致军务处台民不服割地恐激他变电》(1895年4月25日)
材料二:清光绪二十一年十月,日军以4万大军兵分三路进攻台南。台湾抗日义军和黑旗军在刘永福指挥下奋勇抵抗。但由于清政府的无耻出卖,台湾抗日军民的财力、物力、人力消耗殆尽,无由补给。
——《国耻事典》
材料三:1942年8月,美国《太平洋关系》一书中提出战后要对台湾执行“国际共管”。同年11月3日,中国国民政府外交部长宋子文宣布:“中国应收回东北、台湾及琉球。”立法院长孙科指出:“台湾为中国重要失地之一,若不能收复,绝不能承认国际公约的公平与合理。”1943年,中、美、英在《开罗宣言》中宣布:“日本在中国攫取的一切土地,包括满洲、台湾和澎湖列岛无条件收复。”
——《中华民国史》
请完成:
(1)据材料一,指出唐景崧的电文中反映了当时台湾出现怎样的局势?造成这种局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的特点及反割台斗争的具体困难。(7分)
(3)据材料三,概述材料中事件产生的历史背景。在台湾问题上,材料三表明了国民政府怎样的态度?(5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三四十年代,西方英法等资本主义大国面对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实行妥协退让政策,概述英法等资本主义大国实行妥协退让政策的表现和危害,分析后来英法等资本主义大国抛弃妥协政策的主要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资产阶级黄金时代的乌托邦(理想中最美好的社会)在现代中国经济思想的发展中占有特殊地位。它反映了那个时代转瞬即逝的现实,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而产生的,但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材料二:华商企业发展状况

时间
工厂数量
创业资本金额
工人人数
1913年
698
330824000
270717
1920年
1759
500620000
557622

材料三:袁世凯接掌政权并不是简单地旧政权的复辟。他在担任总统时期,表现出一种新的进一步发展经济的决心,完成了商业的立法,稳定了财政与货币制度,鼓励私有企业的发展。
——(美)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华民国史》
请完成:
(1)据材料,分析材料一中的“资产阶级黄金时代”指哪一时期?如何理解“转瞬即逝的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2)材料二中的具体数字表明了什么历史事实?这种情况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何影响?
(3)材料三说明了袁世凯政权在统治措施上有何特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清末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巨大变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清朝嘉庆年间,英王遣使来华,意欲与中国建立外交、通商关系,嘉庆皇帝在给英王的“敕谕”中说:“天朝不宝远物,凡尔国奇巧之器,亦不视为珍异。尔国王其辑和尔民,慎固尔疆土,无间远迩,朕实嘉之。嗣后毋庸遣使远来,徒烦跋涉,但能倾心效顺,不必岁时朝,始称向化也。”
材料二:巴黎和会上美国总统威尔逊就中国提出收回山东权益的要求作了一个结论,他说:“我们参加世界战争,主要目的就是维持条约的神圣,中日两国既有1915年5月25日的中日协定于前,又有1918年9月24日换文于后,英法等国与日本所订的条约又有维持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权利义务。在这种情形下,山东问题似无法变更!”
——《北洋军阀史》
材料三:(1943年)美国和英国磋商,取消在华领事裁判权,“以增强中国对日作战的效能”。……美英取消1901年中国政府与他国政府,包括美国、英国政府在北京签订的协定书……交还在中国的租界,放弃在中国领水内关于沿海贸易及内河航行之特权。
——《中国现代史》
材料四: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关系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大事。如果说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地位,从此登上世界政治大舞台,那么30年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30年弹指一挥间,中国的变化动地惊天。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同样需要一个更加改革开放、日益举足轻重、充满勃勃生机的中国。
——《中国对外开放新的里程碑》
请完成:
(1)材料一主要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2)据材料二说明,山东问题是怎样形成的?巴黎和会上,以美国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权益的态度说明了什么?
(3)材料三主要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分析其原因。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国从建国到迅速崛起为世界强国,大约只用了一个半世纪的时间,这实在是一个奇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美国历史上的两次资产阶级革命对美国发展各有什么重要影响?
(2)移民对美国崛起具有重要意义。美国历史上有哪几种重要的移民形式?对美国社会发展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充分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也是美国崛起的重要原因之一。试举三例说明200多年来美国是怎样抓住有利的国际环境加快自己发展的。

来源:高考全真模拟试卷(五)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结合史实概括指出1912~1927年中国革命发展的主要特征,并分析形成这些特征的历史原因。

来源:高考全真模拟试卷(五)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1919年西方一评论家说:威尔逊的原则征服了欧洲,“国际联盟”无疑是他努力一生的一座纪念碑,但是新大陆的政治是否与旧世界一样尚不可知,威尔逊的理想征服了欧洲,但他能否征服美国呢?
——《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在美国的策动下,联合国主持召开了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有利于美国的“布雷顿森林协定”,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美元的地位大大加强,并大大有利于美国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英国极为不满,拒绝批准这个协定,但美国突然宣布“租借法案”(二战期间美国对反法西斯国家的援助法案)停止实行,英国立即发生财政危机。1945年12月,英国被迫批准了……在战后美苏对峙的形势下,西欧诸国被迫依附于美国,又屈从地接受了马歇尔计划。
——《世界史》
材料三:1970年美国和英国、西德、法国、日本在工业生产总值、出口贸易和黄金外汇储备方面占资本主义世界的比重(%),如下表。

国家
美国
英国
西德
法国
日本
工业总产值
37.8
6.5
10.1
6.5
9.45
出口贸易
15.2
6.8
12.2
6.4
6.9
黄金外汇储备
15.5
4.7
14.6
5.3
5.2

材料四:1970年8月15日,美国宣布了“新的经济政策”,其中包括增加19%的进口附加税。这项措施将共同市场(欧共体)对美国出口的货物交付的平均关税增加了一倍。对此,西欧共同市场六国达成一致协议,要求美国取消10%的进口附加税等措施,否则,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和“直接反击行动”。英国财政大臣立即通知美国,英国完全同意共同市场六国的建议。
——《世界现代史》
请完成:
(1)威尔逊的理想是否征服了美国?为什么?
(2)二战后初期,美国与西欧国家之间的政治和经济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与材料二相比,材料四反映西欧与美国之间的关系有何重大变化?在政治和经济方面有何表现?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06年博鳌亚洲论坛于4月22日上午在海南博鳌举行开幕式。本次年会的主题是“亚洲寻求共赢:亚洲的新机会”。但亚洲地区还存在较多的不稳定因素。5月1日,日美安保磋商委员会(2+2会议)就驻日美军整编最终报告达成了一致。日本领导继续参拜靖国神社,日本继续掩盖侵略中国的罪行。请完成:
(1)日俄战争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这场战争对远东国际关系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
(2)日本教科书中把日本侵略中国的历次战争原因都归咎于中国。例如教科书中将8年侵华战争描述为“目的不明的泥沼战争”,完全抹杀了日本企图灭亡中国的侵略阴谋。试以历史真相批驳日本新教科书的这一谬论。
(3)以上事实反映和说明什么问题?我们应该怎样认识日本当前的这些行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经济制度、经济政策反映了一定时期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同时又和政权的维系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古代封建政权为限制工商业的发展采取了哪些政策?
(2)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苏美两国先后面临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为了克服危机,两国分别进行了什么改革?各有何特点?
(3)1978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开始,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4)20世纪90年代,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中共十四大和十五大分别作出了什么主要决定?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古代饮茶之风始于唐,盛于宋。到宋代,茶叶已成为中原及周边各族人民"一日不可以无"的日常消费品,对宋代的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
材料一 西戎茶马之市,自宋已然。盖土蕃潼酪腥膻,非茶不解其毒,……(中原)藉之可以得马。以草木之叶,易边场之用,利之最大者也。
--[明]谢肇制《五杂俎》
材料二 蜀中旧使交子(纸币),惟有茶山交易最为浩瀚。
--[宋]苏辙《论蜀茶五害状》
材料三 宋榷(专卖)茶之制,择要会之地,曰江陵、曰真州(江苏仪征)……初数户,后繁之。市中荼坊林立,徽人、晋人荟萃,五音杂语。……输之于边,数倍利之,骤富焉。
--[宋]庄季裕《鸡肋编》
材料四 (东京)朱雀门外除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又北山子茶坊,……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宋政府茶叶专卖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三、四和所学知识,分析茶叶贸易对宋代商品经济的影响。
(3)茶坊、瓦肆等大量兴起,乃宋代开创之新气象。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在城市商业布局、思想、文学等方面的新变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科一: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关于神,我无法知道他们存在还是不存在,因为有许多障碍使我们得不到这种知识,一则这个问题暧昧不明,再则人生是短促的。”                 ——普罗塔哥拉
材料二:“未经检讨反省的生命是没有生存价值的生命。”                               ——苏格拉底
材料三:  “求知是人类的本性。”  “没有一个人能全面把握真理。”                     ——亚里土多德
(1)材料一反映了以普罗塔哥拉为代表的智者学派的基本主张是什么?有什么积极意义?
(2)根据材料二,分析苏格拉底的主要思想观点是什么?
(3)据材料一、二、三,分析他们的哲学思想有什么相同之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改编】【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861年农奴制度改革是俄国历史上一次承上启下的改革,也是世界历史近代化的途径之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政府寻求平衡地主和农奴的利益,但是解放条款上的种种平衡措施令大多数农民不满意。……农奴获得可了自由,并有机会成为土地所有者。但是农民没有获得什么政治权利,还不得不为所获得的土地缴纳赎金。很多失望的农民认为,统治者是在强迫他们为本来就是他们的土地付款。……解放农奴几乎没有带来农业产量的增加。
——摘自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材料二  政治:建立地方自治机构(地方自治局)。1864年颁布的《省、县、地方机构法令》根据这个法令俄国大部分地区建立了自治会议及其行政机关。司法:废除旧的等级审判制度,建立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实行公开审判。教育:鼓励办学,扩大大学自主权,允许引进西方书籍。思想:客观上使西方资产阶级思想进一步传入俄国,越多的俄国人看到了差距,纷纷要求改革。经济:(1861年改革增加了自由劳动力,扩大国内市场,提供资金;借鉴西方技术;政府制定促进工业发展的政策)。
——百度百科:《俄国农奴制改革·其他内容》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说明农民对改革措施失望的原因。
(2)据材料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最大成功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改革能否成功的因素。
(3)在农奴解放对农民和国家的影响上,历史学家观点不一。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科学评价重大历史改革的方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际交往日益密切。
鸦片战争以前,华夷观念是中国人描述世界局势的固定思维方式。中国人习惯将中国称为“天朝”“天朝上国”,而将中国以外的国家称为“夷狄”“蛮夷”等。在华夏族的眼里“夷”是不知礼仪的野蛮人。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随着中国人对世界了解逐步增多,他们描述世界的词汇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虽然称西方为“夷”者仍然存在,但是“泰西”(即遥远的西方之意)和“西洋各国”的使用逐渐增多。郑观应指出,“夫地球圆体,既无东西,何有中边,同居覆载之中,奚必强分夷夏。”
甲午战争之后,“夷”在整个中国人的世界词汇中已经微乎其微了。与此同时,“泰西”“西洋各国”“西洋”等词汇居于主导地位,以“强国”“列强”指英、法、美、德、日等资本主义国家的现象也开始增多……“瓜分”一词也是这一时期的主流话语。
——摘编自任云仙《近代中国国际政治词汇演变论析》
词汇使用的变化可以反映出思想观念的变化。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晚清时期中国国际观念变化的历程,并分析说明其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