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简答题
高中历史

材料

越南战争中,美国为帮助南越傀儡政权消灭南方人武装力量,自1961年起使用了落叶剂、除草剂等化学剂约7.8万吨,喷洒面积达2.68万平方千米。在使用化学剂之初,美国科学界就道义和生态原因提出异议。1967年2月,5000多名科学家向美国政府请愿,敦促约翰逊总统下令停止在越南使用化学剂。自1968年下半年起,联合国大会相继通过多项决议,开始关注生态问题,要求召开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并要求秘书长准备一个关于化学、生物以及细菌武器的报告。面对美国的战争暴行,越南人民武装力量依然活跃在南越丛林中,给美国和南越政府以巨大打击。1971年,尼克松政府决定终止在越南战场使用化学剂。化学剂的使用,也使很多美国军人在战后饱受癌症等疾病折磨。

--摘编自吕桂霞《牧场工行动:美国在越战中的落叶剂使用研究(1961~1971)》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政府最终放弃在越南使用化学剂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在越南战争中使用化学剂的后果。

来源:2021年全国高考历史乙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

1901年1月,慈禧太后以光绪皇帝的名义发布新政上谕,宣布新政交法开始。4月,清廷催促各省督抚大臣"迅速条议具奏,勿再延逾观望。"7月,两江总督刘坤一和湖广总督张之洞连衔会奏,连上三折,此即《江楚会奏变法三折》。第一折关于教育改革,涉及建立近代学校教育体制、变革科举制度、奖劝游学等内客;第二折关于政治改革,大致包含改善用人行政政策、清除吏治腐败、改良司法、革除弊政等方面;第三折关于军事与经济改革,主张通过向西方学习,以实现国家富强,内容包括用西法练兵,学习西方近代农业技术,改良农业,发展工业等。江楚会奏的变法方对清末的改革拟订了详细规划,得到朝廷嘉许并于以采纳。清木新政正式进入具体实施阶段。

--据《张文襄公全集》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江楚会奏"变法方案与洋务运动的相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江楚会奏"变法方案。

来源:2021年全国高考历史乙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把这些研究成果发表出来,是为了保存人类的功业,使之不致由于年深日久而被人们遗忘。"这是希罗多德(约前484~约前420)所撰《历史》一书的开篇之语。在此之前,对于希腊人而言,神话就是他们的历史。《历史》前半部分以追问希腊与波斯之间战争的原因为起点,记载了希腊、西亚、北非等地的地理环境、民族分布、历史往事等内容,后半部分叙述希腊城邦与波斯之间战争的全过程,故该书又被称为《希波战争史》,它继承了《荷马史诗》的叙事方式,又本着"研究"的精神,常常分辨传说的真假与异同。作者赞扬雅典人,却并不肆意诋毁"异邦人",承认东方民族具有比希腊更古老的文明。书中的不少记述是作者亲自调查得来的史实,如在埃及通过询问当时作为知识分子的僧侣,掌握了大量历史和文化知识。书中许多记载为后世的考古发掘和研究所证实。

--摘编自张广智《西方史学史》等

材料二

《史记》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约前145~?)所著,记载了自黄帝到汉武帝二三千年间的历史,也叙述了汉朝周边各民族如朝鲜、匈奴和中亚、南亚各地的史实。全书以编年叙事的帝王"本纪"为纲,以人物"列传"为主体,被称为"纪传体",成为后来历代官修史书的正宗,司马迁以儒家的历史观为宗旨,在前代深厚的历史学积淀基础上,坚持"原始察终、见盛观衰"的著史原则,常常表达自己对于历史现象的认识甚至疑惑。《史记》充分利用各类先秦文献、汉朝政事档案等,客观、如实地叙述史实,并佐以司马迁的游历见闻及民间传说,力求"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摘编自翟林东《中国史学史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希罗多德与司马迁作为伟大历史学家的共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历史》与《史记》产生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撰写史书应该包括的要素。

来源:2021年全国高考历史乙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漫画可以叙史解史。它往往针对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等,使用夸张、比喻、寓意、突出细节等方式,集中反映特定的历史内容和相关历史背景,以及作者对历史问题的认识、解释与看待历史的立场。下面是一幅历史漫画的构思,其中蕴含着历史内容和历史寓意。

雅尔塔会议:合作与未来

       漫画的中心是一张圆桌,三把座椅。座椅上分别搭放着一件带有元帅领章的军大衣、一件黑色斗篷和一件咔叽色厚风衣。桌上是一张欧洲地图。桌旁一扇高大的落地窗户,落地窗帘上端分开,下端聚拢,正好形成一个巨大的“V”形。窗外的吞空聚集起阴云。

       提示:从(1)(2)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第一题计分。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漫画构思中包含的历史背景、历史内容和符合史实的寓意。

(2)围绕1919~1939年国际关系中的重大事件或历史人物,按照历史漫画的呈现要求,构思一幅历史漫画并加以说明。(要求:自拟标题;写出构思,无需作画;史实准确;观点正确。)

来源:2020年天津市高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70、80年代,清政府向美国和欧洲分批派遣留学生,总计200余人。留学生侧重学习军事或与之密切相关的各门专业知识。多数人回国后凭借西学专长,得到了清政府的重视和任用,如严复、詹天佑等。

﹣﹣摘编自《近代留学生与中外文化》

材料二

       甲午战后,赴日留学出现高潮,到1905年,留日学生达8000余人,其中多为自费。在孙中山发动反清革命中留日生成为骨干力量,辛亥革命时留学生起到了关键作用,如邹容、黄兴等。民国时期,从世界各国归来的留学生成为社会变革的核心力量。他们中涌现出一批中国现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奠基者和代表人物,而且随着中国革命的发展,产生了一些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革命家。

﹣﹣摘编自《百年留学潮与中国现代化》

材料三

       1949年12月,在中央文化教育委员会领导下,成立“办理留学生回国事务委员会”,动员国外留学生早日回国,统筹解决回国留学生的工作和生活安排。50、60年代,2500多名旅居海外的专家、学者,放弃了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回国效力,为新中国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如邓稼先、钱学森等。

﹣﹣摘编自《中华留学教育史录》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留学生留学和归国情况的变化及其历史背景。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时期留学生归国的原因。以近代以来一位杰出的留学归国历史人物为例,简评其志向情怀和历史贡献。

来源:2020年天津市高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为加强边防,唐在沿边重镇设立节度使。节度使最初只掌兵权,后来总揽军、政、财、监之权,权重势雄,独霸一方。安史之乱后,藩镇“相望于内地”,“屯重兵,多以赋入自赡”,“喜则连衡(横)而叛上,怒则以力相并”。

宋太祖即位后,革除前朝之弊,“申命诸州,度支经费外,凡金帛以助军实,悉送都下,无得占留”,并采取派遣官员监察地方等多项措施,“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宋太宗时,节度使掌控的支郡也被收回,从此“无复领支郡者”。

元朝变革地方行政制度,设立行省。行省官员常以“藩大臣”和封疆大吏自居,替朝廷镇守地方;凡行政号令和公文申禀,“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省)而后行”。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唐、宋、元时期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治理措施及影响。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从唐朝至元朝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的发展趋势。

来源:2020年天津市高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个村支书的工作笔记

(苏寺村是中国北方的一个山区村落,以下内容节选自该村原村党支部书记的工作笔记。 )

81.12.12号1天

召开两委扩大会议

会议开始由祁凤元汇报了县委召开农业责任制代表会议和真理问题补课会的精神。赵桂枝传达了公社党委当前工作安排……

82年3月23日1天

 讨论记录:

……(4)当前几项工作时间如何安排?……2.抓致富:两委队长如何本人富,在(再)代(带)那(哪)一户的规划搞出来。3.责任制与端正党风……

83年3月3日1天

召开两委扩大会议

……会议首先由公社武书记讲关于"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的文明礼貌月"活动的意见和公社安排。大队如何制定措施。致富户和文明户怎么确定和召开座谈会。

84年4月12日半天

召开两委扩大会议

会议由老冯同志传达了"乡党委、乡政府就建村(村民委员会)实施方案"……

讨论记录:(1)建村领导小组怎么成立?组长:张明德;副组长:冯青山;成员:姜合、崔玉海、张玉林。

﹣﹣摘自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当代史研究中心《一个村支书的工作笔记》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20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农村改革有哪些史料价值。

来源:2020年山东省新高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00年,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说,"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行走的少年

人物

简介

詹天佑

(1861﹣1919 )

1872年,作为首批赴美留学幼童之一出国学习。1878年,考入耶鲁大学,主修铁路工程,成绩优异。1881年回国。1905﹣1909年,主持修建中国自主设计并建造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震惊中外。

邹容

(1885﹣1905 )

1902年,自费赴日留学,开始撰写《革命军》。1903年5月《革命军》印行,署名"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明确宣布革命独立之大义在于"永脱满洲之羁绊,尽复所失之权利,而介于地球强国之间""全我天赋平等自由之位置,不得不革命而保我独立之权"。

周恩来

(1898﹣1976)

1898年出生于江苏淮安,少年时先后在东北、天津等地求学,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1917年留学日本。1919年回国后在天津参加了五四运动,组织成立觉悟社。1920﹣1924年在法国等国勤工俭学,期间积极在中国留学生中宣传马克思主义,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回国后,全身心投入党领导的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革命斗争中,建立了赫赫功勋,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梁启超认识的理解。

(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来源:2020年山东省新高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1、图2、图3是中国古代三个历史时期(春秋战国、唐、北宋)的文化状况变迁情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摘编自王会昌《中国文化地理》

分别提取图1、图2、图3中文化状况的地理分布信息,并据此说明与其相对应的历史时期。

来源:2020年山东省新高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

张九龄(678~740),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七岁能文,进士及第后步入仕途,开元年间官至宰相,成为秦至唐在统一王朝任官级别最高的岭南人。张九龄为政注重民生疾苦,轻刑罚,薄赋敛,扶持农桑。其为人忠诚耿介,敢于进谏,亦终因此罢相,后有人认为这是唐朝由治到乱的分水岭。张九龄有《曲江集》传世,其诗清新自然,其文高雅严整。岭南多被时人视为蛮荒之地,而在张九龄的笔下,却是山明水秀、风光无限。他曾主持开大庾岭新路,便利了岭南与中原的交通,至今用之,张九龄"耿直温雅,风仪甚整",人们以其家乡之名称之为"曲江风度"。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王夫之称赞他:"当年唐室无双士,自古南天第一人。"

﹣﹣据《新唐书》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九龄成为盛唐名相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张九龄的历史贡献。

来源:2020年全国卷Ⅲ高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

       三、铁路与公路交通,西有平汉铁路,南有陇海铁路,东有津浦铁路,有菏泽经濮县虽公路有破坏,因平原关系,无大妨碍,仍可通车。

       四、……(辖区)共18个县城,大小市镇200余个,村庄万余个,人口有300万。

       五、……在粮食方面能自给有余,村庄相距有二三里,村村有沟道,便于开展游击战争。

        ……

       七、群众组织,有自卫队、农救会、青救会、妇救会、儿童团等……

       八、群众武装,一般每县有个独立团,县长兼团长;有的有个基干大队;根据地内有游击小组。

﹣﹣摘自《冀鲁豫边区的概况》(1940年4月)

材料二

       你们在去年一年打了大小几千次的仗,打死五万以上的敌伪军,打退了常常几倍几十倍的敌人进攻……收复了许多的失地,许多抗日根据地的面积和人口是扩大了……你们的大功劳,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各国人民也已明白。

﹣﹣摘自《中共中央向敌后军民致贺电》(1944年1月)

(1)根据材料一,概括冀鲁豫(边区)抗日根据地建立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日根据地对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贡献。

来源:2020年全国卷Ⅲ高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

       农奴制改革前,俄国出口商品主要包括粮食、亚麻、兽皮、皮货、木材等,粮食占出口额的35%以上;进口商品主要为工业品,即工厂所需的机器和设备、颜料、皮棉、煤。从1822年起,俄国对进口商品实行高关税,对外国商品的输入进行限制。农奴制改革后,俄国的出口结构中,农产品仍然占最大份额,粮食占出口额一半以上,主要出口英国。由于工业急需金属、机器和设备,俄国降低了保护关税税率,使进口机器的支出由1861~1865年的730万卢布增加到1876~1880年的4680万卢布。到90年代,与改革前相比,俄国对外贸易额增加2倍以上。

﹣﹣摘编自(苏)B.T.琼图洛夫等编《苏联经济史》

(1)根据材料,概括俄国农奴制改革前后对外贸易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对外贸易发生变化的原因。

来源:2020年全国卷Ⅲ高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如表摘自1995年7~8月对江苏昆山、浙江乐清的部分农民进行的调查统计,调查对象中近60%为18~35岁的青壮年。

                表 1995年7~8月江苏昆山、浙江乐清部分农民调查统计                     单位:%

选择意向明确的统计结果

你是否同意以下说法

很赞同

比较赞同

说不准

不太赞同

很不赞同

农民的孩子应以种田为本

2.9

4.3

8.2

23.0

61.1

父母在,不远游

7.2

15.1

21.8

34.9

20.8

改革虽然有风险,但比吃大锅饭强

45.4

29.2

17.5

5.0

2.6

富贵贫贱是命定的

6.8

11.2

15.4

25.1

41.2

重新选择职业意向明确的统计结果


经商

去乡镇企业工作

读书上大学

去大城市打工

继续种田

如果有机会重作选择,你将选择

35.2

14.1

31.8

2.7

8.5

﹣﹣据周晓虹《传统与变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来源:2020年全国卷Ⅲ高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11世纪下半叶,周公东征胜利后,在广阔的征服地域内分封其亲属子弟,拓殖建“城”。“国人”居于城内,“野人”居于城外,他们都享有一定的政治权利,国人政治身份高于野人。西周时期的“国”指天子诸侯之都城,其建设有一套理想化的标准模式。都城必置宗庙,立社稷,建高墙,是国家的象征,秦以后两千多年都城的修建往往继承了这种规划传统。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公元前8世纪,希腊城邦兴起。为数众多的城邦一般都建在高地或山丘上,建有城墙等防御设施。城邦大多建立了大规模的神庙,是城邦的宗教中心。城市的中心广场即市政广场是城邦社会与政治活动中心。在许多城邦,人民凭着对土地的拥有权而获得公民权,可以参与城邦公共事务的讨论和执行。城邦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周围有大片的农村地区,这是城邦的主要经济基础。

﹣﹣摘编自黄洋等主编《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西周时期的都城和古希腊城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城邦兴起的历史条件。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政治制度对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

来源:2020年全国卷Ⅲ高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

竺可桢(1890~1974),中国杰出的科学家和教育家。1918年,他怀抱"科学救国"理想从美国回到中国。1920年,他与柳诒徵共同主持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史地学部,培养了胡焕庸等一批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1927年,筹建中央气象研究所,后出任所长。抗战前夕,中央气象研究所在各省设置40多个气象站和100多个雨量站,出版了中国气象资料,为我国的气象学奠定了基础。他认为"学理之研究重于物质之享受",于艰难环境中苦心创业,新中国成立后,竺可桢亲自主持和筹建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领导或指导了我国地理的综合考察、自然区划、历次地理学规划等工作。根据国家需要,他又组织了西北沙漠、西南南水北调地区以及黑龙江等省、区的考察,为国家建设提供了参考数据。

﹣﹣据《竺可祯全集》等

(1)根据材料,概括竺可桢对中国科学发展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竺可桢取得成就的原因。

来源:2020年全国卷Ⅱ高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