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综合题
高中历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份人才招聘启事

ㅤㅤ1981年9月17日,深圳市蛇口工业区在《广州日报》登载了一份人才招聘启事。

ㅤㅤ为适应我区建设发展需要,经上级批准,拟在广州招收一批有志于企业管理的技术人才,进行企业管理、外贸业务和商业英语等知识的培训,为期一年。结业后,由我区统一分配到区内各企业工作。

ㅤㅤ凡符合下述条件的职工均可报考: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道德品质好,谈吐及待人接物坚持“五讲四美”;

(2)大专院校理工和财经专业毕业,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

(3)具有初等英语基础;

(4)有一定的社会知识和中文水平;

(5)年龄在45岁以下,身体健康。

——据南兆旭《深圳记忆:1949﹣2009》

结合材料,以“深圳•窗口”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

(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来源: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山东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并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来源: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江苏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ㅤㅤ史料一《吉尔伽美什》记载:“啤酒,麦芽酒,香油和葡萄酒:我给我的工人们喝的酒,如一条流淌的河!”

ㅤㅤ史料二《汉谟拉比法典》规定:“那些为凡人打开寺庙酒窖的女祭司,要被处以火刑。”

ㅤㅤ史料三科学家对高加索地区出土的一个约公元前6000~5800年的土陶罐进行了化学分析,发现其吸收的有机化合物和葡萄酒的有机酸组成惊人的一致。

材料二

ㅤㅤ公元前3000年前后,葡萄酒先后出现在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和埃及。

ㅤㅤ公元前2000年前后,葡萄酒先后传入希腊、意大利半岛。

ㅤㅤ公元前1000年前后,葡萄酒逐步传播到地中海西岸。

ㅤㅤ公元前2世纪,葡萄酒传入中国。

ㅤㅤ中世纪的欧洲,葡萄酒的主要消费者是高级教士、贵族及城市富裕阶层。近代以后,消费群体逐步扩大到社会各阶层。

ㅤㅤ15~16世纪,西班牙人把葡萄酒带到拉丁美洲。

ㅤㅤ18~19世纪,英国人将葡萄酒带入澳大利亚、新西兰。

ㅤㅤ19世纪中期,美国葡萄种植业和酿造业快速发展。

ㅤㅤ20世纪90年代,由法国制定的原产地命名葡萄酒法规在欧盟广泛推行。

ㅤㅤ21世纪以来,中国、法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成为世界上生产和消费葡萄酒的主要国家。

——以上材料改编自[法]迪迪埃•努里松《杯酒人生:葡萄酒的历史》等

(1)根据材料一的三则史料探究葡萄酒的历史,指出其史料价值,并做出合理推断。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葡萄酒的历史提炼一个论题,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来源: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湖南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ㅤㅤ1919年12月,实业家穆藕初创办的上海厚生纱厂准备添雇工人千余名,其中50名女工计划在湖南招慕。1920年1月,纱厂在湖南《大公报》等处刊登招工简章。与长沙同工种工人相比,该厂提供的待遇更为优厚,截止日未到,便有一百余人报名,最后64人成行。

ㅤㅤ招工简章引起湖南知识分子高度关注。他们在报上质问,为什么从上海跑到长沙来招募女工?女工每日须工作12小时,最后能剩下多少自由支配的时间?日夜轮班怎么可能不损害身体健康?以上海的物价,每月8元工资怎么够用?他们还认为,女工入厂要家长署名加铺保,三年契约,统统等于漠视自由人权。

ㅤㅤ对上述质疑,穆藕初刊文表示,厚生纱厂给湖南女工的工资中规中矩,对其工作环境已尽最大努力加以改善。他批评湖南知识分子不知道中西发展水平的巨大差距,不了解当下中国工人的教育程度、工作能力、职业道德尚弱于西方,不明白中国大多数社会阶层的生活水平还不及工人等,他讥讽这些知识分子以“泰西之糟粕”来拯救中国等于“自杀主义”。

ㅤㅤ穆藕初的回应引发了沪湘知识分子新一轮批评。他们借助“劳动主义”“劳工神圣”与社会主义学说,批评资本家群体是“掠夺者”“剥削者”,并警告他们,如果固守“资本掠夺”,“那小的就是同盟罢工和息业,厉害一点就是俄国的榜样来了”。

ㅤㅤ在这场激烈的论争中,湖南女工近乎置身事外。妇女界代表张默君参观厚生纱厂后,称女工们“起居饮食,虽不如居家之适然,视彼江北苦工破屋不蔽风雨、薄粥不充饥肠者,固胜一筹矣”。

——改编自李国芳《一九二〇年初上海厚生纱厂招募湖南女工争议》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上海厚生纱厂招募湖南女工一事引发的争议进行评析。(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来源: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湖南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如图是西方学者绘制的一幅历史地图,包含了多种历史信息。

紧扣材料所示信息,结合世界史相关知识,为该图命名,并阐释命名理由。(要求:名称中须包含时间尺度;史实准确,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来源: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辽宁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如表

Ⅰ.文学艺术作品 创作者或作品人物

Ⅱ.相关历史事件

A.诗歌《西里西亚纺织工人》海涅

B.歌曲《国际歌》鲍狄埃、狄盖特

C.小说《战争与和平》托尔斯泰

D.电影《我的1919》顾维钧

E.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斯托夫人

F.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洪常青、吴清华

G.小说《永别了,武器》海明威

H.歌曲《黄河大合唱》光未然、冼星海

①拿破仑入侵俄国

②1848年欧洲革命

③美国内战

④巴黎公社革命

⑤抗日战争

⑥第一次世界大战

⑦海南椰林寨战斗

⑧巴黎和会

(1)从上表的Ⅰ栏中选出四项信息与Ⅱ栏中的历史事件进行正确配对。(参照示例如:A﹣②,示例不得作为答案)

(2)从已配对的四组信息中提炼一个主题,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主题明确,观点正确,史论结合,符合逻辑,表达清晰)

来源: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海南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1956年,新编《十五贯》的演出"救活了"濒于消亡的昆曲。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听昆曲先得记熟曲文;自然,能够通晓曲文里的故实跟词藻那就尤其有味。这又岂是士大夫阶级以外的人所能办到的?当初编撰戏本子的人原来不曾为大众设想。

--叶圣陶《昆曲》(1934年)

材料二:(新编《十五贯》)删去了原作中的"宿命论"、"因果循环"以及"忠君"思想等……许多台词,都是重新写的,同样的意思,却换成了浅显平易的文言,使语言更加生动和口语化,增强了《十五贯》对于大众的适应性。

--刘遗伦《从昆曲〈十五贯〉的改编看新中国初年的戏剧改革》

材料三:《十五贯》所表现的这一案件,正是集中地反映了……坚持实事求是的唯物主义精神,反对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这对我们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是有深刻的现实意义的。

--黄源《昆曲〈十五贯〉编演始末》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分析《十五贯》重新编演前后的变化,完成下列表格(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比较项

时间

观众群体

思想内涵

表达方式

重新编演前

       

③____▲_____

⑤____▲_____

重新编演后

②____▲_____

④____▲_____

⑥____▲_____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昆曲极盛的起讫时间。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编《十五贯》让昆曲重新焕发生命力的原因。

来源: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江苏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探索历史的奥秘]

对于邈远的夏朝历史奥秘,需要以多种史料进行探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这部中国史的着眼点在社会组织的变迁,思想和文物的创辟,以及伟大人物的性格和活动。这些项目要到有文字记录传后的时代才可得确考……本书即以商朝为出发点,然后回顾其前有传说可稽的四五百年……在后人关于夏朝的一切传说和追记中,我们(所)能抽出比较可信的事实。

--张荫麟《中国史纲》(1941年)

材料二:我们如果不自满于神话与传说,那只有求助于考古学之地下发掘的证据,现在虽因为材料缺乏、考订困难,还没有明确的论断,可与古代的记载互证……我们今后研究古史,不必龂龂于文字记载的争辩,而只有从事于考古学而努力于地下发掘之一条大道。

--周予同《开明本国史教本》(1931年)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分析《中国史纲》不以夏朝作为"出发点"的原因,指出该书探索夏朝历史所依据的史料。

(2)二里头文化的探索有利于减少夏史研究"龂龂于文字记载的争辩"。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里头遗址的科学发掘,最早得益于谁主持的什么考古活动,并列举二里头考古发现的政治建筑和生产活动遗址。

(3)据材料二,指出探索夏朝历史奥秘应遵循的最重要路径,并分析其原因。

来源: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江苏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甘地的思想是留给印度和世界的一笔宝贵遗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西方工业文明带来的不仅仅是人类道德的堕落,而且也毁灭了整个印度传统社会的经济秩序……对西方工业文明的憎恶使甘地认为,独立后的印度绝不能建立以工业文明为模式的西方式社会。他理想中的社会是建立在印度文明--由手纺车、犁和印度哲学构成--的基础之上的真理和非暴力社会……要着重恢复传统的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其中心是手工纺织和印度村社……对于当代发达的工业社会而言,甘地的思想也无疑是一付适当的解毒剂。

--何新华《评甘地的反工业主义思想》

材料二:(甘地)试图在道德规范和经济之间建立一种联系,并且通过诱导资本家进行道德转变来使无情的资本主义秩序变得有人情味儿……德国绿党创始人佩特拉·凯莉曾公开宣称:"在我们政治生活的某些特定领域,我们受到了甘地的巨大启发……把有责任地使用原料作为以生态为本的生活方式和经济的一部分,会降低以我们的名义继续暴力政策的危险。

--[印度]P.A.纳扎里斯《甘地:杰出的领袖)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甘地的经济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背景和个人经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甘地思想对当代工业社会而言,"是一付适当的解毒剂"。据材料二,指出甘地思想对解决当今工业社会弊端应有的启示。

来源: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江苏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清末民国时期,中国面临千年未有之变局,学界和政界纷纷讨论王安石变法。梁启超和孙中山是其中颇具代表性的两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宋)元祐以降,指凡公(王安石)所变之法,皆曰"恶法",其为意气偏激,固无待言……吾常谓天下有绝对的恶政治,而无绝对的良政治。苟其施政之本意,而在于谋国利民福,殆可谓之"良"也已。

--梁启超《王安石传》

材料二:"王安石所行的新法,都是民生主义的事实。"(《孙中山全集》)……清末民国时期,很多学界政界人士积极主张学习西方,但很快发现西方文化也存在巨大问题与缺陷,需要在中华文化中寻找智慧加以补充改进。

--姜锡东、周一星《略论王安石变法的现代影响》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梁启超与前人对王安石变法的不同态度及其原因。

(2)王安石新法中"民生主义的事实"历历可知。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免役法为例,指出王安石是如何进行政策设计的,并说明其积极效果。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民国时期学界和政界关注王安石变法的主客观原因。

来源: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江苏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航路开辟之后,出现了物种在全球范围内的交流,被称为"哥伦布大交换",其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美洲被征服的过程中,大量印第安人死于屠杀和折磨。更悲惨的是,新大陆没有天花、白喉等疾病,印第安人对这些疾病毫无免疫力,欧洲人带来的这些疾病造成他们死亡的数量可能更大,有的村子因此整个灭绝。据估计原来有1000万到2500万人口的新西班牙(阿兹特克帝国),到17世纪初只剩下不到200万人,同时期印加人从约700万减少到只有约50万……随着印第安人大量死亡,劳动力来源日趋紧张,于是殖民者又从非洲运来黑人,迫使他们在种植园里劳动。

--王加丰《世界文化史导论》

材料二:(欧洲人)不但自己大发其财,同时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看不见的病毒以外,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这个大交换的结果--从人类观点视之--也是正负参半……时至今日,两半球之间的动植物交换并未停止,依然在进行。

--[美]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欧洲征服美洲的后果。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征服美洲的经济动因。

(2)据材料二,概括"哥伦布大交换"的特点。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哥伦布大交换"的积极影响。

来源: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江苏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翁仕朝(1874-1944),一位乡村塾师,世居香港,历经英国殖民扩张、日本攻陷香港等重大世局之变,始终秉持志节,期望政治清明、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充满着时代赋予的家国情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翁氏对于世界地理颇有浓厚兴趣,出于其手编亲辑之简明著作为《天下寰球中外交通分五大洲图》,简明清晰,并系史志……了解世界,求取新知,自以阅览世界地志为重要入手,自鸦片战争时期,魏源、徐继畲、梁廷枏、姚莹等均循此途,当知知书儒生多具共同意趣,翁氏遗留著作,惟此一种最有贡献。

--王尔敏《儒学世俗化及其对于民间风教之浸濡》

材料二:孙逸仙,想报仇,行革命,灭满洲。数十年,不变志,以三民,为主义……前者仆,后者继,不自由,枉人世。

若学买卖,是为商家,有人办丝,有人办茶……中国所用,多是洋货,利归外国,每年甚多。

--翁仕朝授课教材《新三字经》《三、四、五字书》(20世纪初)

材料三:民国政府纪念期,列明以后:正月一号,南京政府成立纪念。二月一号,北京宣布共和纪念……(五月)九号,条约(廿一条)国耻纪念……(八月)廿九号,《南京和约》国耻纪念。九月七号,《辛丑条约》国耻纪念。

--翁仕朝手稿(20世纪30年代)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翁仕朝和魏源等人具有怎样的"共同意趣",并分析这种"意趣"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翁仕朝的家国情怀提炼观点,并从内涵和成因方面进行论证。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来源: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江苏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和标志,影响巨大而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青铜器作为文字的载体有一个很大的局限就是面积太小,无法刻写太多的文字,而且铸造工艺也比较复杂……严格地说,轻便而实用的竹简、木牍才是中国文献史上真正意义上的"书籍"……缣帛成本较高,产量有限,这就使得帛书的使用范围不能像简册那样广泛,只有朝廷和贵族之家才有条件使用。

--王恩全《论中国汉字的载体演变及其文化功能》

材料二:纸张的轻薄柔韧、价廉易得使其成为汉字书写和传播最理想的载体……借助于纸张的普及,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汉字的各种书体:篆隶草行楷已发展完备……(唐宋时期)纸张的运用也推动了印刷术蓬勃兴起。为达到便于阅读的视觉效果,印刷的字体刻意追求方正规范、整齐划一。

--陈虹《器物载体与汉字书写的美学风貌》

材料三:汉字的传播及汉字系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东亚地区乃至全世界最为重要的历史文化现象之一。历史上,在以我国为中心的东亚地区,随着汉字的广泛传播和深刻影响,先后形成了包括西夏文、契丹文、女真文、日文、越南喃字等在内的十多种汉字系民族文字,构成了一个多姿多彩的文字家族和文化宝库。这些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是汉文化和各民族文化密切交流的成果,也是汉字符号多、语言适用性强的体现。

--摘编自王锋《追寻汉字传播和发展的历史足迹》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分析简牍在文字载体中一度取得优势地位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技进步对汉字发展的作用。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字对中国、东亚和世界文化的影响,并分析原因。

来源: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江苏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宗天宝十四载(755),安禄山反,朝廷军队溃败,玄宗奔蜀。郭子仪从朔方节度使任上率兵勤王。经过多年征战,平定叛乱。后回纥受人唆使,举兵威胁长安,郭子仪已年近七十,率数十亲兵赴回纥军中劝阻。回纥首领深受感动,与郭子仪饮酒结盟而退军。郭子仪"临下宽厚,每降城下邑,所至之处,必得士心",其麾下数十人成长为文武大臣。经唐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郭子仪身系天下安危近二十年,子孙与皇室通婚。"时方握强兵,或方临戎敌,诏命征之,未尝不即日应召,故谗谤不能行"。后代史家称赞他为"大雅君子,社稷纯臣",认为"自秦、汉以还,勋力之盛,无与伦比"。

--据《旧唐书》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郭子仪的历史功绩。

(2)根据材料,简析郭子仪取得功绩的原因。

来源: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文综试卷(全国Ⅲ卷)历史部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苏德战争爆发后,盟国开始就开辟第二战场问题进行协商。丘吉尔表示,在目前情况下,大举登陆必遭"血腥还击",而小规模袭击"只能导致惨败",拒绝了苏联的提议。1942年上半年,在国内外的压力下,英国被迫同意美国提出的西欧作战计划,但在开始时间上作出了重大保留。同年8月,在与斯大林的会谈中,丘吉尔把法西斯在欧洲的统治比喻为鳄鱼,主张应该首先打击它"柔软的下腹部",强调在英国传统势力范围的北非、包括巴尔干在内的地中海地区展开军事行动的重要性,而第二战场的开辟只能推迟。在1943年底召开的德黑兰会议上,经过激烈的斗争,英国不得不同意开辟第二战场的具体计划。1944年6月,盟军终于实施了在诺曼底登陆的"霸王计划"。

--摘编自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拖延第二战场开辟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二战场成功开辟的意义。

来源: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文综试卷(全国Ⅲ卷)历史部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