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综合题
高中历史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图表、图片、数据等包含着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种信息。

阅读上图材料,提取两项有关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及影响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各国在交往中,往往会发生文化“误读”的现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18世纪,在西方的宫廷与贵胄家中,中国龙纹形象随处可见,那时候的中国龙是伟大、高贵的象征。进入19世纪,西方人逐渐把“龙”翻译为“dragon”,在基督教文化中,“dragon”代表着暴力、邪恶。近年来,西方媒体借助龙形象来讽喻中国的方式越来越多,例如《经济学家》杂志中,提到中国的漫画中几乎都少不了“龙”——西方观念中的龙。
——据董玉洁《中国龙vs西方龙:文化的误读》整理
材料二  20世纪初期,国粹派认为,中国文化落后于西方,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西方“立民主为政体,故利民之智”,中国“以专制为政体,故利民之愚”。他们还认为,“盖自秦以来,当世之谓孔学者,君学而已……无用者君学也,而非国学”。他们还认为传统“夷夏太防”的观念导致中国文明既不能自我光大,又不能吸收外来文化,衰败不可避免,进而主张“国粹者,助欧化而愈新”……发起了类似于西欧文艺复兴的“古学复兴”运动。
——据郑师渠《:晚清国粹派:文化思想研究》
材料三  1970年代,来到中国的美国和西方环保主义者看到:商店的商品没有包装,买酒、酱油和醋要自带瓶子,连火柴都是散装的。于是在他们的笔下,中国成了世界和人类希望。
——据韩东屏《美国和西方的中国研究简介》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一中三个时期西方人眼中“中国龙”形象形成的原因。《8分》
(2)材料二中国粹派认为中国文化衰落的原因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粹派为什么认为他们发起的古学复兴运动“类似于”西欧文艺复兴?
(3)材料三中,西方环保主义者到中国来的政治背景是什么?
(4)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认为当时的中国是否是“世界和人类的希望”?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公元前6世纪左右,中国、印度、希腊三个文明中心几乎同时进入思想繁荣时期,哲学思考都十分活跃,都开始自觉思考生命、社会之目的及其意义等重大课题。不过他们得出的答案大相径庭,从而使地中海文明、南亚文明和东亚文明就此分道扬镳。中国哲学长期集中在时社会性和政治性的人的考察上,这是一种压倒一切的“人道主义”,它着重的是社会而非个人,这与古印度、地中海文明强调神及彼岸世界的哲学传统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美·费正清《中国的传统与社会》
请回答:
(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思想家关注“人”方面,提出过哪些民本思想?
(2)中国古代历代统治者的许多做法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甚至是扼杀人性,试从政策措施、思想方面举例说明。
(3)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一个“人不断解放竹的过程。到18世纪末时,人类为解放自身(生产力、思想观念、政治地位等方面)做了哪些努力?
(4)中国近现代史上,为了人的思想解放,中国社会各阶层做了哪些努力?
(5)从历史的角度看,实现人的解放的根本条件是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近现代外交理念与世界意识的变化,对中国的历史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阅读下面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历代王朝处理对外关系的传统模式是朝贡模式。中国以“天朝上国”自居,少数民族和外国使节来华被视为“蛮夷之邦”的“朝贡”,以朝贡为媒介确立宗藩关系。清朝前期,中国是朝鲜、越南等国家的宗主国,各国向清政府“称藩纳贡”,接受册封,清朝则以“天朝”职责,庇护属邦,形成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宗藩体系。
材料二:从自居世界文化中心、视洋人为野而不文的“夷狄”,到主动承认西方为文明,而自认野蛮,退居世界文化的边缘;对西方的认知,也从“夷务”到“洋务”再到“时务”,由贬义的“夷”到平等的“西”再到尊崇的“泰西”。 近代中国人对自身和世界的认识发生天翻地覆的转变,这一转变是充满屈辱的,但又是国家观念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型的必然结果。
材料三:一个国家领导集团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的变化对国家外交关系影响巨大。新中国1978年前与1978年后的外交活动就充分反映了毛泽东和邓小平两位领导人思想的差异。
请回答:
(1)中国传统的宗藩体系受到近代国际关系模式的挑战。举一例说明清政府为维护这一体系作出的努力。结果如何?
(2)为什么会出现材料二中所说的“转变”? 请根据所学知识说明。
(3)毛泽东对世界形势的判断是“战争和革命是时代的主题”,邓小平则认为“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毛泽东和邓小平对世界形势的判断各有何依据?请结合史实说明他们是如何围绕其判断展开外交活动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毛泽东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历史人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论提出的时间是在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第二次国共合作,这次合作是在日本帝国主义大举进攻、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历史条件下,由中国共产党首倡和积极推动,国民党蒋介石在日本侵略严重危及其统治的现实逼迫下,为共同抗日而实现的。但是在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蒋介石调整了对内政策,由联共抗日转变为积极反共。……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是把抗日战争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阶段看待的。进行抗日战争,不仅要把日本侵略者驱逐出中国,还要为建设新中国创造条件。毛泽东……系统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理论。
——朱燕娜《浅析二次革命论与新民主主义革命论的提出背景》
材料二 中国无产阶级、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小资产阶级,乃是决定国家命运的基本势力。……现在所要建立的中华民主共和国,只能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的性质,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但这个共和国并不没收其他资本主义的私有财产,并不禁止“不能操纵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的发展。……在这个阶段上,一般地还不是建立社会主义的农业,但在“耕者有其田”的基础上所发展起来的各种合作经济,也具有社会主义的因素。……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就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新文化。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 归纳新民主主义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及毛泽东提出这一理论的主要目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毛泽东阐述的新民主主义国家制度的特点。该理论政治制度的特点在创立新中国时是如何实践的?
(3)综合上述材料,从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创立看,体现了毛泽东怎样的创新精神?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天山南北两路粮产丰富,瓜果累累,牛羊遍野,牧马成群。煤、铁、金、银、玉石藏量极为丰富。所谓千里荒漠,实为聚宝之盆……我朝定鼎燕都,蒙部环卫北方,百数十年无烽燧之警……是故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
——左宗棠
材料二 左宗棠下令“抚辑流亡,疏销积水,修葺城堡,并派各营分驻其间,以资照护;战争余暇,即令士卒持锄梨开渠引水,从事耕种,树艺谷桑,种植蔬菜,以充军粮”;“立国有疆,古今通义。……至省费节劳,为新疆划久安长治之策,纾朝廷西顾之忧,则设行省改郡县。左宗棠还在乌鲁木齐开设书局,刊印书籍。据统计,截至1880年5月左宗棠共兴建义塾三十七处。
——选自《左文襄公全集》、《新疆图志》
(1)根据材料一,左宗棠是如何看待新疆的战略地位的?
(2)要根据材料二,概括左宗棠在新疆实施的主要措施及意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历史铭记着这样一个镜头(见下图):一位瘦小纤弱的老者,身披印度卡迪土布,赤脚拖鞋,缓缓走向海边,弯身蹲下,然后抓起一小把海盐。这个“食盐进军”运动中的经典镜头曾令无数世人为之震撼。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两个月里,甘地绞尽脑汁。最终他把目标锁定在打破政府对食盐的垄断权上……许多人包括甘地的战友们对此表示怀疑,认为目标太有限了,难以发动广大的民众……但甘地坚持他的主意。1930年3月12日,甘地率领着78名学员向海滨小镇丹地进军……4月6日抵达丹地时,这支队伍已经是上千人之众了。
——章文《甘地传》
材料二 甘地走进海水里,捡起了一小撮被海水冲到岸上的盐。他违反了盐法。这个消息被几十名记者报道着,传播到整个印度,传播到全世界。一夜间,全印度的人都被唤起。几千人、几万人,都赶往印度绵延的海岸。人们前来采盐,故意触犯盐法。在大城市不断有大规模的示威。没过多久,示威的形式增多起来,特别在抵制英国货方面,国大党发起了大规模的活动。
——威廉·夏伊勒《甘地的武器》
材料三 其(指甘地)所倡主义,英人谓为破坏,但于今日竞争之世界,苟或万众一心,即不合作,而又无所抵抗,自能战胜武力也。学者尝认为其为极大贡献焉。
——陈恭禄《印度通史大纲》1928年版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甘地领导“食盐进军”运动的目的。
(2)据材料一、二,指出促成“食盐进军”运动影响不断扩大的主要因素。
(3)据材料三,指出“甘地主义”的实践,并概括其历史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往者则天太后践祚临朝,欲收人心,务求拔擢,弘委任之意,开汲引之门,进用不疑,求访无倦,非但人得荐士,亦许自举其才。所荐必行,所举辄试,其于选士之道,岂不伤于容易哉?而课督既严,进退皆速,不肖者旋黜,才能者骤升,是以当代谓知人之明,累朝赖多士之用。此乃近于求才贵广、考课贵精之效也。
——陆贽《请许台省长官举荐属吏状》(729年)
材料二 古来无道之君,好杀者有石虎、苻生、齐明帝、北齐文宣帝、金海陵炀王,其英主好杀者,有明太祖,然皆未有如唐武后之忍者也……真千古未有之忍人也哉!
——赵翼《廿二史札记·武后之忍》
材料三 总的说来,古人对武则天的毁誉褒贬大凡是从仁义道德观念出发,有许多甚至仅以她是一个女性的角度论是非。由于传统史学眼光的局限,很少从包括社会经济发展在内的各项政绩上全面作评述,甚至这方面留下的资料都很少,因此使人无法清晰地勾划出从初唐到盛唐转变的那个历史时期的全貌,人们也就难于对这个贞观到开元的过渡性历史人物有确切的评价。
——胡戟《武则天评传》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陆贽、赵翼对武则天的不同态度及其评价角度。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胡戟先生评价武则天的标准、指导思想和方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柏拉图认为,……人们用感官体验到的一切美德和品质都是相对的,不完美的。绝对的芙德是独立于人类之外的存在,只能用思想去理解。在某些作品中,柏拉图称这些现实之外的纯粹的美德为“理念”,……理念可以通过人类的灵魂去了解,因为灵魂是不朽的,他蛰居于必朽的躯壳中。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他的理想国家是贵族政体,在其中,体现为哲学王的理性要素居于至高无上的地位,而人们的理性也控制着他们的欲望。柏拉图强调,……“对一个国家来说,贵族政体是模范政体,因为在这个政体形式中,我们发现了所有阶级之问的那种正当的从属关系”。
——(美)斯通普夫《西方哲学史》
材料二 在哲学上,亚里士多德肯定客观世界是真实的存在,认为人类认识的来源产生于对外界事物的感觉。……在政治学方面,亚里士多德详细地比较研究了君主、贵族、共和、僭主、寡头和平民六种政体,他主张法治,并认为“法律是不受情欲影响的理智”。
——朱亚娥主编《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在哲学和政治主张方面的不同。
(2)结合材料分析,作为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和老师主张不同体现了怎样的治学态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村料一

材料二 在阿卡德米学园,亚里士多德博览群书,表现出惊人的求知欲,在各个学科都显示出超凡的才华。柏拉图曾经说过,一般学生构成学园的躯体,而亚里士多德则代表学园的头脑。……当亚里士多德遭到同学的攻击时,柏拉图总是出面解围,说:“亚里士多德这头小驹,需要的是缰绳,而不是囚笼。”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人教版)
材料三 最好先讨论普遍的善,看看争论到底在哪里。尽管这种讨论有点使人为难,因为理念的学说是我们尊敬的人提出来的。不过作为一个哲学家,较好的选择应该是维护真理而牺牲个人的友情,二者都是我们所珍爱的,但人的责任却要我们更尊重真理。
——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
材料三 最好先讨论普遍的善,看看争论到底在哪里。尽管这种讨论有点使人为难,因为理念的学说是我们尊敬的人提出来的。不过作为一个哲学家,较好的选择应该是维护真理而牺牲个人的友情,二者都是我们所珍爱的,但人的责任却要我们更尊重真理。
——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带来了惨痛灾难,而欧洲人致力联合、追求和平的努力从未止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下漫画于1919年在英国出版

材料二 以下漫画于1949年由苏联出版,反映漫画作者对美国推出“马歇尔计划”的看法。

材料三  1929年法国总理白里安向国际联盟大会提出《关于建立欧洲联邦同盟的备忘录》,即白里安计划。白里安计划的目标是建立一个“欧洲联邦同盟”,但它不是一个超国家组织。白里安计划认为“因为在经济团结上面取得进步的一切可能性纯粹都是由安全问题所决定的,而安全问题本身又和政治团结实现的程度紧密相连。所以应该首先在政治上做出建设性的努力, 使欧洲形成一个有机结构。”白里安计划中,设计者以大量的笔墨来规定欧洲联盟与国际联盟的关系。
1950年法国总理舒曼提出关于在欧洲建立煤钢共同体的合作计划,即舒曼计划。舒曼计划的目标是建立欧洲联邦,这个联邦具有超国家的性质,它将首先在一个关键领域建立一个超国家的机构, 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一个欧洲联邦。舒曼计划中未有对欧洲联邦与联合国的关系做任何的论述。
——摘编自叶林、侯毅《白里安计划与舒曼计划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左方被紧握的男子代表哪个国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法、美三国对被紧握男子的具体态度有何不同?
(2)材料一的漫画作者对图中被紧握的男子持何看法?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为漫画作者说明理由。
(3)你认为“马歇尔计划”的受助国家是否同意材料二中漫画作者的看法?请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的理由。(提示:必须先表明看法,再说明理由,否则不给分)
(4)依据材料三,指出白里安计划和舒曼计划的主要不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美国
苏联
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反苏
反共的政策
1947年9月,以苏联为首的9个国家成
立了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1948年4月,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公开宣布
援助欧洲的计划
1949年1月,以苏联为首的6个国家成
立了经济互组委员会
1949年4月,以美国为首的12个国家成立
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955年5月,以苏联为首的8个国家成
立了华沙条约组织
1949年9月,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在美、英、
法联合占领区成立
1949年10月,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在苏
联占领区成立
1950年、1961年美国发动侵朝、侵越战争
1979年苏联侵略阿富汗

(1)从上述材料中,可以看出美苏两极在走向对峙的过程中,是通过哪些方式控制和支配别的国家或地区的?
(2)在当前世界格局新旧交替的变动中,中国作为国际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是如何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的?请举例说明。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一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这班人(维新派)中国学问是有底子的,外国文却一字不懂。他们不能告诉人“外因学问是什么.应谊怎么学法”,只会日日大声疾呼,说:“中国旧东西是不够的,外国人许多好处是要学的。”这些话虽然象是囤囵,在当时却发生很大的效力。他们的政治运动,是完全失败……
——摘自梁启超《五十年中图进化概论》(1923年)
(1)材料中“外国人的好处”主要指什么?“在当时发生很大的效力”具体又指什么?
(2)你是否赞同粱启超关于“他们政治运动完全失败”的观点,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李鸿章说:“欲自强必先裕饷,欲浚饷源,莫如振兴商务。惟中国积弱由于患贫,西洋方千里数百里之国,岁入财赋动以数万万计,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丁口等税。酌度时势,若不早图变计,择其至要者逐渐仿行,以贫交富,以弱敌强,未有不终受其敝者……商为承办,官为维持……事体重大、有裨国计民生,故须官为扶持并酌借官帑以助商力之不足。”
——苑书义的《李鸿章传》
材料二 “欧洲各国,动以智勇相倾,富强相尚,我中国与之并立,不得不亟思控制,因变达权。故公法、约章宜修也,不修则彼合而我孤;兵制阵法宜练也,不练则彼强而我弱;枪炮器械宜精也,不精则彼利而我钝;轮船、火车、电报宜兴也,不兴则彼速而我迟;天球、地舆、格致、测算等宜通也,不通则彼巧而我拙;矿务、通商、耕织诸事宜举也,不举则彼富而我贫。余平日历查西人立国之本,体用兼备。育才于书院,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此其体;练兵、制器械、铁路、电线等事,此其用。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亟宜开国会,立宪法,团结民心,同御外侮”
—— 郑观应《盛世危言》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李鸿章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说明郑观应的思想主张与李鸿章有何不同,请简要评析郑观应对中国时局以及对西学的认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二 读《与南北美洲诸华商书》,谓中国只可立宪,不能革命,援引今古,洒洒万言。……长素以为“革命之惨,流血成河,死人如麻,而其事卒不可就”。然则立宪可不以兵刃得之耶?即如英、奥、德、意诸国,数经民变,始得自由议政之权。……近观日本,立宪之始,虽徒以口舌成之,而攘夷倒幕之师在其前矣。使前日无此血战,则后之立宪亦不能成,故知流血成河,死人如麻,立宪所无可幸免者。……公理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章太炎《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材料三 近时志士,舌敝唇枯,唯企强中国以比欧美。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吾国纵能媲迹于欧美,犹不能免于第二次革命……睹其祸害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请回答:
(1)上述三则材料对待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的认识均借鉴了东西列强的做法,指出其中的不同之处。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的革命设想。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