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 综合题
高中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5年3月1日,丘吉尔在对众议院的一次演讲中指出,新式武器除改变战争外,还改变了国际关系。它不仅威胁着像英国这样的小国的生存,而且威胁着美国和苏联这样的超级大国的生存,他断言:和平是恐怖(核武器)生产出来的健壮的孩子。
材料二  和平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中国外交的宗旨……中国早就向世界庄严宣告,不论现在还是将来,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胡锦涛在法国国民议会的演讲
(1)根据材料一,说明新式武器(核武器)如何“改变了国际关系”。
(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的原因。试举两例说明中国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所做的贡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学者斯派克曼指出:“谁控制了边缘地带,谁就控制了欧亚大陆;谁控制了欧亚大陆,谁就掌握了世界命运。”这里的“边缘地带”几乎包括了整个中东地区。
材料二   二战以后,中东地区的国家一度分成了两个壁垒森严、阵线分明的集团:苏联支持的埃及(1974年以前)、叙利亚、黎巴嫩、民主也门等国;美国支持以色列、土耳其、科威特、伊朗(1979年以前)、沙特阿拉伯等国。
请回答:
(1)请结合材料一,说明美国等大国插手中东地区的主要目的是什么?(4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二战后为何中东地区更加复杂?(5分)
(3)你认为在解决中东问题时应该注意些什么?(6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对于日本战败的真正原因,负责进行战略轰炸的人断言,即使没有原子弹,日本在1945年底也就完全被摧毁了。尼米兹海军上将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苏联的观点出人意料地得到陈纳德将军的支持,他认为:苏联红军参战是决定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是这样……看来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到来。但是有两个不变和压倒一切的因素早已注定了日本的命运:首先是日本经济上的弱点——它的经济潜力只及美国的15%……但美国人出色地动员和发挥了自己的力量。
——H.米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册
材料二  我们所想到的是日本人以武士道的精神拼命抵抗,到死方休……要一个人一个人地消灭日本人的抵抗,一寸土地一寸土地地征服那个国家,很可能要丧失100万美国人和50万英国人的生命。
——W.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第6卷
材料三 广岛早上9时14分还是生机勃勃拥有三十四万四千人口,到了9时16分就损失了六万零一百七十五人。死的死,失踪的失踪。四平方英里的城市文明,化为乌有……8月9日又再干一次,又毁灭了第二个目标城市(长崎)的三万五千人。
——W.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第2卷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中关于战胜日本的决定性因素的观点。(要求:逐条列出,不得摘抄材料原文)(8分)
(2)结合史实简单评析你所列的观点。(7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年半以来,世界的一大部分正在遭受着历史上最可怕的战争的破坏。……在这场斗争中,德国和它的盟国——奥匈、保加利亚和土耳其,赢得了战争的许多胜利,显示了它们的不可摧毁的力量。……盟军是为了捍卫它们的生存和民族发展的自由被迫作战的。……但是,同时出手制止流血和终止战争恐怖的愿望,它们建议现在就立即开始和平谈判,它们确信它们所提出的以保证它们人民的生存、荣誉和自由发展为目的的建议,是可以作为恢复持久和平的基础的。如果尽管有了这个和平与和解的建议,而斗争仍要继续下去,四盟国决心将斗争进行到胜利为止。
——1916年12月12日德国政府和平建议
材料二 协约国不得不在它们的答复中首先提出,强烈抗议敌国照会中两点主要论断,这个照会企图将战争责任推到协约国身上,并且宣扬中欧国家的胜利。……倡议还企图加强德国和它的盟国的公共舆论。这些盟国已经由于它们的损失而发生严重的动摇,由于经济上被包围而疲惫不堪,并且由于强迫它们的人民作出极大的努力而分崩离析。
——1916年12月29日协约国政府的答复
(1)从材料一中引用有关文字说明德国是怎样自我标榜其和平建议的出发点和目的的?
(2)材料一、二中,双方对当时大战局势的评价有何不同?哪一方面的观点比较符合实际?
(3)对战争的责任问题,双方是如何看待的?你是如何评价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宋太宗雍熙年间,国家派出官员,携带皇帝的“敕书”和“金帛”,分四路出使,欢迎东南亚各国商人前来贸易,使国家增加商税收入达五十贯的,可以补官。广州作为进出口最盛的港口,每当商船启航出海时,市舶使官员和当地长官要设宴欢送。泉州市舶使在外商扬帆回国时,要动用三百贯钱办筵席宴请。
材料三     王安石市易法规定,政府设市易务,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青苗法规定:每年青黄不接时,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收获以后偿还,加收20%的利息。
请回答:
(1)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在政策、措施的导向上有什么不同?就材料二提供的信息看,产生这种不同导向的原因是什么,这种不同在科技上的最大反映是什么?
(2)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政府职能上有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和平”作为“战争”的对立物,一直是人类追求的最基本理想之一。
材料 回顾人类战争与和平的历史运动,二战使得制约与控制战争的因素上升到主导地位,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流,这是一个划时代的转折。但另一方面,从全球范围来看,局部战争仍然不断,军备竞赛仍然没有停止,核 “达摩克利斯剑”仍然悬挂在人 类的头上,变异性的战争暴力(国际恐怖主义等)仍在扩散,作为当代战争重要根源的霸权主义 仍在肆虐,稳定与持久的和平仍然遥远。我们应该看到,导致战争与维护和平的因素从来都不是单一的,和平与发展,和平与民主,和平与世界的公正平等,都是不可分割的,而恰恰在这些方面,世界仍然存在很多问题。2l世纪的世界仍然处在矛盾、斗争和震荡之中。
——摘编自李巨廉《战争与和平历史运动的转折——个中国学者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思考》
(1)虽然制约战争的因素上升到主导地位,但人类距离普遍、稳定与持久的和平仍然遥远。结合材料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分析,当今世界的战争与和平运动发生了怎样的重大转折?联系所学知识说明当今世界应当追求怎样的和平理念?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天津条约》第50款条文规定:嗣后英国文书,具用英文书写,仅在三年之内,可以附有汉文配送。这样的条件下设立的新式学堂创设之初是为了解决清政府需要“通事”和“译员”的当务之急,在此目的下京师同文馆的课程侧重于“西文”和“西艺”,并采用西方的教学制度,实行了分年课程和班级授课制。洋务派所兴办的新式学堂都由于洋务派官僚在进行洋务实业运动过程中根据需要而设立,由各地方政府官僚进行管理,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模式,经费由地方政府官僚自行解决,中央政府没有形成统一的经费保障政策,这就使得经济落后的地区,新式学堂难以设立,并且所设立的学堂规模也较小。
材料二   1871年,明治政府创设文部省。1872年,制定出《学制》。《学制》第一章至第七章将全国划分为八个大学区,每区设一所大学,每一大学区分为32个中学区,每中学区设中学一所,每一中学区分为210个小区,称为小学区,每一小学区设小学一所。第五十二章规定,学生如缴纳学费有困难者,可以借贷,但学成后要分期偿还或出具保证书,以为官方义务供职的方式偿还(离校5年后分期偿还,如因病死亡则免还),这就给贫困学生就学提供了经费的保障,有利于普及教育的开展。明治维新教育改革重视对儿童文化教育,使得小学入学率迅速上升。1873年,小学入学率为28.1%,1899年达到70%,1905年达到96%。1907年,虽然把义务教育年限延长到六年,入学率并没有因此下降,而是上升到98%,1925年,更达到99%,几乎是百分之百。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胡茂波《洋务教育改革与明治维新教育改革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概括洋务教育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日本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6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国际货币体系中最核心的内容一直是主导货币,国家的兴盛就能促使本国主权货币上位,在国际经济贸易中有一席之地,得到足够的话语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梦的光辉顶点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上展露无遗”。……无论在华盛顿还是海外,人们对布雷顿森林体系服务美国长远利益的初衷已不再有任何疑问,然而其他国家的领导人打消了疑虑,接受这样的思想:这个体系造福美国的同时也造福世界。
——《布雷顿森林体系70年之痒》《环球时报》2014-07-23
材料二   1971年8月15日,尼克松的新经济政策终止了美元兑换黄金,从而使世界货币体系由美元——黄金本位制转变为纯美元本位制,破坏了世界货币体系的核心支柱。……从此以后,美国一方面可以不受黄金储备的限制,合法的通过大量印刷纸币进行美元贬值,赖掉原来的债务,另一方面又不断扩大国际收支逆差,让外国新流入资金为其新发行的政府企业和个人债务继续融资。
——刘自强《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历史影响新论》
材料三   在这10年中,全球各国外汇储备中欧元占的比例由18%升至27%,同期美元比例则由71.2%跌至 62.5%,而单论市场流通纸币的发行量,欧元在2006年也已超越了美元。
——《欧元10岁:“危机涅槃”再出发》
材料四    金砖银行的成立将推动现有不合理国际金融体系和秩序的变革。……金砖银行和货币储备库的建立正是金砖国家摆脱布雷顿森林体系、提升全球经济治理权的正确选择。
——林跃勤《金砖银行:重构国际金融新秩序》
注:2014年金砖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同意以相同的出资比例成立一家旨在向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项目提供贷款的银行。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梦的光辉顶点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上展露无遗”的具体表现。在实践中,“这个体系”是如何“造福美国的同时也造福世界”的?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主动放弃世界货币体系核心支柱地位的原因。这对美国和世界分别带来了什么影响?
(3)据材料三、四,指出国际金融领域发生了怎样变化?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的自强运动中,帝国的儒家传统捍卫者们采用了新儒家方法来区分“体”和“用”,以制定出一个实用性的西化保守政策: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美]魏斐德《中国的现代化》
材料二  五四期间许多年轻思想积极分子认为拯救中国取决于彻底拒绝传统—“关闭孔家店”,并且全面拥护“民主先生”和“科学先生”为形式的新启蒙道路。
——[美]魏斐德《中国的现代化》
材料三  1949年以后又发生了变化,一种新看法开始流行,认为一个共产主义国家一旦纳入苏联轨道就能够实现现代化。……中国的现代化将是一个按照既定模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社会。
——[美]吉尔伯特.罗兹曼主编《中国的现代化》
材料四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模式力图把现代化转变为非文化性的功用,一种意识形态中立的技术,一种全球性的普世主义
——[美]魏斐德《中国的现代化》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近代哪一政治派别的主张?与之相比,材料二中“年轻思想积极分子”所倡导的“新启蒙道路”有何进步之处?(4分)
(2)材料二、三所反映的中国现代化道路,在性质上有何不同?据材料指出两者存在的相同局限。(4分)
(3)结合材料三、四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从“既定模式”向“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模式转变的过程中,中国社会在经济体制、与世界联系两方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小作文:(11分)
材料:文化的传播是双向的,指的是两种文化之间的沟通、交流、交往,但是在一定时期内,总是表现为比较高级的文化处于传播的主导地位,而比较低级的文化则主要处于吸收的地位。总的来说,文化的传播呈现出多方向、多层次的特点,在方向上同时并行,在层次上相互交错。由于吸收文化的区域基于一定时期内的经济、政治、思想条件,不同的阶级、集团和派别对于外来文化不同要素的需求有着轻重缓急的不同,这就使得文化传播的方向和层次不可能绝然齐头并进,任何一个地区,任何一个阶级或阶层,对于外来文化的吸收总是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吸收的文化元素,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更新、演变、递嬗,于是构成了文化传播与吸收中的时间与层次序列。在一般情况下,对外来文化的选择与吸收,遵循着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轨迹,近代中国对西方文化的吸收,正经历了从技术层次到思想层次,进而又推进到政治层次的发展过程。
——王翔《论中国近代化的三个层次》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简要评析材料中关于中国近代化的观点。
(要求:对该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结束国家分裂,实现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中华民族为之奋斗、为之讴歌的伟大事业。
材料一: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苍天苍天泪如雨,倭人竟割台湾去。”台湾同胞怀着悲愤的心情奔走相告,“哭声达于四野”。
材料三:列强的步步紧逼使曾经统一富强的中国山河破碎,不甘的不仅仅是台湾民众,三元里抗英、左宗棠收复新疆、义和团运动……我们看到了中华儿女的英勇、血性,然而反动卖国的清政府却签订了这样的条约内容“严禁中国人参加反帝斗争……拆除北京至大沽口沿线炮台……”
材料四:“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义勇军进行曲》
(1)材料一中“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指什么制度?请写出秦朝、元朝推行的最主要的地方管理制度。两种制度的实施有什么共同的积极作用?
(2)材料二中这一令人悲痛的历史场面发生在近代史上哪一次列强侵华战争之后?“倭人”“割台湾”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的规定?
(3)材料三中条约内容出自近代史上哪一不平等条约,简述其恶劣影响
(4)材料四中歌曲所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史上哪一重要历史事件?面对最危险的时候,中国人万众一心、切实行动,建立起的战线名称是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在中国古代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代。在宋元时代, 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英国科学院院士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所说:“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1)结合所学的知识,举三例说明宋朝的科技发展“已呈巅峰状态”及对世界文明的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6分)
材料二: 程朱坚定的认为一草一木皆有理,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不仅如此,程朱以为须穷究事物内在之理。其说乃不免以物为外在,析心与理为二。阳明认为其结果是心必将丧失其方向与动力。阳明说,如其理外在于心,则亲没之后,吾心即无孝之理及孝亲之心。
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他还认为,“我书意造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
宋徽宗赵佶以画鸟擅长,不仅建立了皇家画院,而且有考试制度。如一次出考题“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获得第一名的却画着船夫躺在船尾,独自吹着笛子,是“非无舟人,只无行人”。
(2)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据材料二说明其“新”在何处。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新儒学的产生对宋代文人书法和绘画特点的影响。
材料三:成于康熙二年的《明夷待访录》,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及其所产生的一系列社会经济、政治弊端,提出“有治法,而后有治人”的卓越见解……
自二十七岁起,断然弃绝科举帖括之学,遍览历代史乘,郡县志书,以及文集、奏章之类,辑录其中有关农田、水利、矿产、交通等记录,兼以地理沿革的材料,开始撰写《天下郡国利病书》……
他公开以“异端”自居,毕生以反对礼教、抨击道学为己任。……反对“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提出天理、人欲没有区别的见解
(3)指出材料三反映的相关思想家的思想主张并分析形成的社会原因。(6分)
(4)综合材料二、三,概括说明明清时期儒学发展的趋势。(2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朕深鉴于世界大势及帝国之现状,欲采取非常之措施,以收拾时局,兹告尔等臣民,朕已饬令帝国政府通告美英中苏四国,愿接受其联合公告。盖谋求帝国臣民之康宁,同事万邦共荣之乐……亦为朕所拳拳服膺者。前者,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希求帝国之自存与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至如排斥他国主权,侵犯其领土,固非朕之本志。然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如仍继续交战,则不仅导致我民族之灭亡,并将破坏人类之文明。如此,则朕将何以保全亿兆之赤子,陈谢于皇祖皇宗之神灵,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一一《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材料二: 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规定,国民政府正式收复南沙群岛并划归广东省管辖。90年代,中国领导人在访问南海周边国家时,多次阐明“搁置争议、共同开发”。1992年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此后又批准了《公约》,宣布了中国大陆领海的部分基线和西沙群岛的领海基线,发布了领海基点。1998年中国颁布《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中国有了覆盖所有管辖海域的基本法律。1987—1996年,先后对南海海域进行油气物探调查。2004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获准进行南海海域勘探。
请回答:
(l)根据材料一举出诏书中为战争辩解的内容并给出你的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政府对南海问题采取的措施及其世界意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光绪帝《定国是诏》
材料二: 日本明治维新的领导人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将一无所获。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日本维新以来,崇尚西学,仿效西法,一变其积习,而焕然一新,甚至于改正朔,易服色,几与欧洲诸国无异。盖其意以为非此不足与之抗衡也,然日本自此财用益绌,帑藏益虚,国债积至巨万,外强中槁,难持久远。……其实所学西法,亦徒袭皮毛,未得其精,而已嚣然自足矣。
——王韬(1828——1897)《弢园文录外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内容,指出中日改革的主要异同点?
(2)材料三认为日本“所学西法,亦徒袭皮毛,未得其精”。你是否赞同,依据史实说明理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人在技术(包括军事技术在内)、经济和行政上的成就远优于亚非地区的人民。籍着这些成就,欧洲人能够让亚非地区的人民在世界市场上享有他们的成品,大量工业生产的利益,改进了生产力,较佳的保健教育、内政上的安全、以及改善了的行政。欧洲商人、工业家、拓殖者、工程师、教育家、行政者往往包含传教士的精力、技巧和耐心克服着亚非静态社会对进步缺乏兴趣,并且把亚非地区导向一个技术与理智为基础的世界社群。
材料二: 欧洲人籍着滥用他们军事上的优势,并且受他们工业家渴求廉价原料所推动,以及为他们的大量生产找市场,欧洲国邦的政府把亚非地区独立的人民拉到他们的轴心里去,在经济上剥削他们,挫折其本土经济的成长和民族的生活,否认他们自决的天然权利,攻击他们的文化,并且把他们暴露在所谓西方文明的罪恶之下。
-----以上选自《殷海光文集》
依据中国近代前期的有关史实论证上述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观点展开论证;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