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

下列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中与西周时期的宗法制最相近的是(   )

A.中央集权制 B.郡县制 C.中央官制 D.皇位世袭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清时期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

A.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适应 B.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C.封建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 D.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人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作为近代前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有
①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  
②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开始向资本输出为主转变   
③使中国由一国独霸向列强共同支配的局面过渡  
④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⑤中国社会两大矛盾汇流,集中表现在反对清朝统治的斗争上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①④⑤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史学界普遍认为武汉、广州失守之后抗日战争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之前为战略防御阶段。下列战役发生于战略防御阶段的是(   )
①太原会战           ②百团大战      ③徐州会战      ④枣宜会战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体成果有(   )
①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②探索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③两次和国民党合作  ④提出“一国两制”统一祖国方案

A.②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87年,台湾民众发起返乡运动,印发《我们已沉默了四十年》的传单30万份。传单写道:“难道我们没有父母?而我们的父母是生是死不得而知.我们只要求:‘生’则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死’则让我们回去献上一炷香。”这一潮流促成了(    )

A.两岸隔绝状态的打破 B.“九二共识”的达成
C.“和平统一”口号的提出 D.海峡两岸“三通”的开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

A.属于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 B.标志着我国对台政策的重大发展
C.结束了海峡两岸的军事对峙状态 D.成为反对和遏制台独的法律依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善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周恩来说这段话是在(   )

A.与尼克松会面时 B.与田中角荣会面时 C.出席万隆会议时 D.出席联合国大会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日内瓦会议后,毛泽东就外交问题指出:“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这里,“必须走出去”的战略意义在于(   )

A.缓和中苏关系恶化的局面 B.行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力
C.重建中美间战略伙伴关系 D.发挥在国际关系中应有的作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丞相之印章”封泥

材料二  周亚夫,汉文、景之世名将。周勃次子,因兄胜之杀人被处死,故得嗣爵,封为条侯。文帝后元六年(前158),匈奴大举侵扰上郡、云中,京城长安告警。周亚夫以河内太守被任为将军,驻屯细柳。因治军谨严有方,不久迁中尉,负责京城治安。汉景帝刘启即位后,任亚夫为车骑将军。三年(前154)吴楚七国发动叛乱,周亚夫以太尉率军平叛。他会兵荥阳,固守昌邑,待机以轻骑断绝吴军粮道。最后以精兵出击,不到三个月,就平定了叛乱。五年后,周亚夫迁为丞相,很受景帝器重。不久,因不同意废栗太子,又在王皇后兄王信和匈奴降王徐卢五人封侯等政事上与景帝旨意相左,加以梁孝王的挑拨和诬陷,受到景帝猜忌, 中元三年(前147)被免除丞相职务。景帝后元元年(前143),周亚夫子私买工官尚方甲盾五百具,备作其父葬器,被人告发,事连周亚夫。廷尉召亚夫对质,并逼其供认谋反。周亚夫不服,绝食五日,呕血而死。

材料三 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摘自《贞观政要》
材料四  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有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摘自《明史纪事本末》
请回答:
(1)联系材料一根据材料二,指出周亚夫丞相职务被免的原因是什么?其根本原因又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说明周亚夫先被封为条侯和后来被封为车骑将军的原因有何不同?前后两种不同的任职原因说明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的什么发展趋势?
(3)根据材料三、四,说明唐太宗认为“稳便”的途径是什么?明太祖认为“稳当”的方法是什么?你认为唐太宗与明太祖的看法从根本上说是否矛盾,请说理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认为,挽救目前抗战危机,准备反攻的急救办法,必须对政府的机构人事政策迅速来一个改弦更张……因此我坦白的提出,希望国民党立即结束一党统治的局面,由国民政府召集各党各派、各抗日部队、各地方政府、各人民团体的代表,开国是会议,组织各抗日党派联合政府,一新天下耳目,振奋全国人心,鼓励前方士气……
——中共代表林伯渠:《在国民参政会上关于国共谈判的报告》(1944年9月)
材料二 政协代表人数如此之多,质量又相当整齐,而革命发展,人民需要它担负的任务更大,所以“新政协”这一名词已不能包括其全部意义,筹备会的常委会已决定改称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这意思就是说他代表中国人民作政治协商的工作,实际是一个全国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同事也是一个全国革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董必武:《关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及团结民主人士问题》(1949年8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提出组织联合政府的目的,说明抗战胜利前后中国共产党为此而进行的努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政协”改名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目的和背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31年6月,日本陆军省与参谋本部拟成“解决满洲问题方案”,要求关东军首脑部在一年里避免卷入黑龙江省排日活动而产生的纠纷,万一发生纠纷时,只限于在局部范围内处理,不扩大其范围。但事实是3个月后出现了九一八事变并扩大化。九一八事变反映了

A.中国排日活动刺激九一八事变爆发 B.日本军方不希望发生九一八事变
C.日本文官政治和军人政治的二元化 D.日本要打破华盛顿体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基辛格在《大外交》中说:“20世纪最能左右国际关系的、作风却也最矛盾的国家则非美国莫属,再没有其他社会像美国一样,既绝对坚持绝不容许外国干预美国内政,又如此一厢情愿地认定美国的价值观是放诸四海皆准的。”美国的矛盾心态体现了(   )

A.美国坚持孤立主义外交政策
B.美国的价值观具有无与伦比的优越性
C.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
D.美国外交思想上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对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缔约各国为促进国际间合作,并保持其和平与安全起见,特允承受不从事战争之义务,维持各国羊公开、公正、荣誉之邦交,严格遵守国际公法之规定,以为今后各国政府行为之规范,在有组织之民族间彼此关系,维持正义并恪遵条件上之一切义务。
——《国际联盟盟约》
材料二:联合之宗旨为:
一、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并为此目的;采取有效集体办法,以防止且消除对于和平之威胁,制止侵略行为或其他和平之破坏,并以和平方法且做正义及国际法之原则,调整或解决足以破坏和平之国际争端或情势。
二、发展国际间以新生人民平等权利及自然原则的根据之友好关系,并采取其他适当办法,以增强普遍和平。
三、促成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的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民生质之国际问题,且不分种族、性别、语言、或宗教、增进并激励对于全体人类之人权及基本自由之尊重。
四、构成一协调各国行动之中心,以达成上述共同目的。
——《联合国宪章》
材料三:同国际联盟一样,联合国在各种非政治活动方面十分成功,但又同国联一样,它在执行维持和平这一主要任务方面却成绩时好时坏……联合国的主要困难在于:在一个自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中,它能提供一台解决争端的机器,但却汉有下令使用这台机器。
——《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国联和联合国建立的共同目的是什么?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辐入了哪些新的条款?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联合国在“执行维持和平这一主要任务方面却成绩时好时坏”的表现。
(3)怎样理解材料三中联合国的“主要困难”?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无论是通过直接侵略还是间接侵略,将极权主义政权强加给自由国家人民,都破坏了国际和平的基础,从而也破坏了美国的安全……我认为,美国的政策必须支持那些人民,他们正在抵抗武装起来的少数人或者是外来压力企图加于他们的奴役,我认为我们必须援助自由人民以自己的方工来规划自己的命运,全世界自由的人民指望着我们支持他们维护他伞兵 自由,如果我们领导不力,我们是可能危及世界和平……而肯定会危及我们自己国家的安全和利益。
——杜鲁门1947年3月在国会两院联合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二:美国将参加各盟国和朋友的防务和发展活动,但是,美国不能而且也不会制订全部方案,拟谭全部计划,执行全部决定,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各国的全部责任,只有在我们的帮助真正起作用,而且被认为是符合我们的利益的时候,我们才会给以帮助。……伙伴关系和实力是持久和平的发展的两个支柱,谈判则是第三个支柱。因为通过我们愿意同共产党国家以公平和认真的方式讨论分歧的态度,可以更加令人信服地说明我们是致力于和平的。”
——美国总统尼克松1970年对外政策报告
请回答:
(1)对比材料一、二,分析归纳杜鲁门和尼克松推行的外交政策的异同。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杜鲁门和尼克松时期调整外交政策的原因。
(3)从美国对外政策发生变化的原因中,你得到了什么认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