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高中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这段论述的主要意义在于(   )

A.第一次系统概括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B.全面论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
C.奠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基础
D.确定了判断姓“社”还是姓“资”的标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现象与新文化运动中“赛先生”的主张完全一致的是(  )

A.小学生不读不写不学旧体诗 B.中学生散发反对复辟的传单
C.大学生爱听严复宣传进化论 D.华老栓相信人血馒头能治病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西学东渐”过程中出现的下列思潮,在中国产生较大影响的先后顺序是(   )
①民主与科学    ②“中体西用”    ③君主立宪    ④马克思主义  

A.②①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③①④ D.④③①②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19年6月20日,来中国访问的杜威在写给女儿的信中说:“要使我们国家14岁多的孩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商人和各行各业的人感到羞愧而加入他们的队伍,那是难以想象的。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在当时的中国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其主要原因是(  )

A.戊戌变法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B.新文化运动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
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进入了新阶段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因为它(   )

A.发展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B.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平均地权的内容
C.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基本原则一致
D.是在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指导下形成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欧洲启蒙思想家看来,“自由”“平等”是不可剥夺的天赋人权。在中国最早大力倡导这一观念的是(   )

A.李贽的“异端”思想 B.林则徐“开眼看世界”
C.康有为的维新思想 D.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世纪中期以前,西方的科学家认为宇宙中有一种物质是弥漫在世界上,无所不在的。受其影响,19世纪90年代,谭嗣同撰写了《仁学》,把仁作为世界的本质,说仁统万物,仁统宇宙,仁就是世界的本体。由此可见,维新派思想的突出特点是(   )

A.照搬西方思想学说 B.传统文化与西方思想相融合
C.固守儒家传统思想 D.全面接纳西方自然科学成果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的心动。在世界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   )

A.孔子 B.程颢 C.朱熹 D.王阳明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熔铸中西方思想文化精粹而创立的三民主义学说是其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核心,既具有鲜明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时代内容,又具有浓厚的爱国主义的民族特色,并迅速成为当时中国先进政治思想的主流和近代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及救亡图存革命斗争的纲领。
——岳麓版历史必修 Ⅲ
材料二 在西方世界日益关注中国的过程中,《时代》周刊是最典型的代表。毛泽东和邓小平曾分别于1949年2月和1979年1月成为《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
——2007年2月7日京西社区
材料三 实践证明,作为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现代化的正确理论。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订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十五大”上的报告
请回答:
⑴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孙中山三民主义对20世纪20年代中国革命的深刻影响。
⑵《时代》周刊将两人列为当时封面人物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4分)
⑶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思想与三民主义、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之间的继承和发展的关系。(4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并没有促使中国人惊醒,中国人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落后。……他们拒不承认中国人在军事上的劣势和政治上的衰退,这样他们便让自己继续沉睡了二十年。只有少数一些特别警觉的人认识到需要了解西方这样,对西方的研究可说是踏出了一小步。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但中国人认真对民族战争背后的内容做出反应,并相应形成一种社会思潮而波及各个阶层,则无疑开始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中国积弱,非一日矣!上则因循苟且,粉饰虚张;下则蒙昧无知,鲜能远虑。近之辱国丧师,剪藩压境,堂堂华夏不齿于邻邦,文物冠裳被轻于异族。有志之士,能无抚膺!夫以四兆苍生之众,数万里土地之饶,固可发奋为雄,无敌于天下。乃以庸奴误国,茶毒苍生,一蹶不兴,如斯之极……用特集会众以兴中,协贤豪而共济,抒此时艰,奠我中夏。仰诸同志,盍自勉旃!谨定规条,胪列如左:是会之设,专为振兴中华、维持国体起见。盖我中华受外国欺凌,已非一日。皆由内外隔绝,上下之情罔通,国体抑损而不知,子民受制而无告。苦厄日深,为害何极!兹特联络中外华人,创兴是会,以申民志而扶国宗。
——孙中山《檀香山兴中会章程》(1894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举例说明“少数一些特别警觉的人认识到需要了解西方”的表现。(4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史实说明19世纪中晚期中国人如何“认真对民族战争背后的内容做出反应”。(3分)
(3)概括材料三中孙中山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提出该观点的原因。(6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泰西近政论,皆言三权;有议政之官,有行政之官,有司法之官。三权立,然后事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为政府,出纳王命……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二 自台湾事后(即1895年后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奸完生心。陈涉辍耕于陇上……伏莽遍于山泽,教民遍于腹省……揭竿斩木,已可忧危。
——康有为《上请帝第五书》
材料三 大借洋教,以举庶政。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四 使戊戌变法不致推翻,行二十年新政,或已致中国于富强矣。
——胡适《留学日记》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康有为的什么政治主张?其理论根据是什么?
(2)材料二、三反映了维新派对农民和帝国主义的态度各是怎样的?
(3)根据材料一、二、三,找出维新变法运动的根本缺陷。
(4)材料四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网友发表帖子讨论科举制时说:“自秦以来,科举兴于世,始以八股为试,学子彻夜秉读。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神经麻木,岂真学识耶?”对该帖最恰当的评价是

A.对科举制的评价是完全正确的
B.仅从追求功禄评价科举制是片面的
C.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
D.关于科举制和八股取士产生的时间都有错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致命伤。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成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本早二十年。”这次发生在“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表现在

A.实现了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B.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
C.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D.促使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传播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表  1870-1910年中国一些进口货物占总进口值的百分比

表反映出

A.中国对工业产品需求量减少 B.西文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扩大
C.近代中国工矿企业发展壮大 D.中国的传统手工业衰没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北京晚报》1958年创刊,后来一度停刊,1980年复刊,下列各组口号与上述“创刊”、“复刊”时间相符的是

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和平统一”
B.“反贪污、反浪费”        “改革开放”
C.“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拨乱反正”
D.“向雷锋同志学习”        “实现四个现代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