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据此完成6~8题。
6.导致西伯利亚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的首要原因是( )
A.气温升高 B.气温降低 C.降水增多 D.降水减少
7.湿地面积增加主要是因为当地( )
A.洪水暴涨 B.退耕还湿 C.地面沉降 D.冻土融化
8.西伯利亚地区平地上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 )
A.林地 B.湿地 C.草地 D.寒漠
积云为常见的一类云,其形成受下垫面影响强烈。空气在对流过程中,气流携带来自下垫面的水汽上升,温度不断下降,至凝结温度时,水汽凝结成云。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即为积云的云底高度。据此完成6~8题。
6.大气对流过程中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相间分布,因此积云常常呈( )
A. |
连续层片状 |
B. |
鱼鳞状 |
C. |
间隔团块状 |
D. |
条带状 |
7.积云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带是( )
A. |
寒温带针叶林地带 |
B. |
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 |
C. |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 |
D. |
热带雨林地带 |
8.在下垫面温度决定水汽凝结高度的区域,积云的云底高度低值多出现在( )
A. |
日出前后 |
B. |
正午 |
C. |
日落前后 |
D. |
午夜 |
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下表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据此完成9~11题
降水序号 |
降水历时(天) |
降水量/mm |
汾川河洪峰情况 |
1 |
2 |
53.0 |
无明显洪峰 |
2 |
4 |
80.3 |
无明显洪峰 |
3 |
5 |
100.1 |
无明显洪峰 |
4 |
2 |
73.2 |
无明显洪峰 |
5 |
2 |
90.7 |
洪峰流量346m 3/s |
6 |
2 |
54.4 |
洪峰流量1750m 3/s |
9.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 )
A. |
减小降水变率 |
B. |
减少河水含沙量 |
C. |
增加降水量 |
D. |
加大河流径流量 |
10.第5次降水产生洪峰原因是此次降水( )
①历时长
②强度大
③下渗少
④植被截流少
A. |
①② |
B. |
②③ |
C. |
③④ |
D. |
①④ |
11.第6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其泥沙主要源于( )
A. |
河床 |
B. |
沟谷 |
C. |
裸露坡面 |
D. |
植被覆盖坡面 |
某日,小明在互联网上看到世界各地好友当天发来的信息:
甲:温暖的海风夹着即将到来的夏天的味道扑面而来。
乙:冬季临近,金黄的落叶铺满了一地。
丙:又一次入秋失败了,这还是我四季分明的家乡吗?
丁:又是黑夜漫长的季节,向北望去,小城上空的极光如彩色帷幕般挂在夜空。
据此完成10~11题。
10. 以上四人所在地从北到南的排列顺序是( )
A. |
甲乙丙丁 |
B. |
丁乙丙甲 |
C. |
丁丙甲乙 |
D. |
甲丙乙丁 |
11.当天可能是( )
A. |
4月28日 |
B. |
6月28日 |
C. |
9月2日 |
D. |
11月2日 |
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屑碎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下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据此完成9~11题。
9. 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 )
A. |
坡度和缓 |
B. |
岩石裸露 |
C. |
河流、沟谷众多 |
D. |
降水集中 |
10.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
①降水较少 ②山地相对高度较小 ③河流较长 ④风化物粒径较小
A. |
①② |
B. |
②③ |
C. |
③④ |
D. |
①④ |
11.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
A. |
海拔较高 |
B. |
土层浅薄 |
C. |
光照不足 |
D. |
水源缺乏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