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左下图)某地区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温年较差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50℃,冬季气温较低。早年,该地区的矿工经常在矿井里躲避炎热天气,长此以往便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地下住宅(右下图)。据此完成9~11题。
9.该类地下住宅可能分布于左上图所示的( )
A. |
①地附近 |
B. |
②地附近 |
C. |
③地附近 |
D. |
④地附近 |
10.该类地下住宅通天井的主要作用是( )
A. |
收集雨水 |
B. |
方便通信 |
C. |
增加采光 |
D. |
通风换气 |
11.推测该类地下住宅( )
①室温不变
②冬暖夏凉
③类似黄土高原的窑洞
④类似草原的蒙古包
A. |
①③ |
B. |
②③ |
C. |
①④ |
D. |
②④ |
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1-3题。
1.当地自然植被属于( )
A. |
常绿阔叶林 |
B. |
落叶阔叶林 |
C. |
常绿硬叶林 |
D. |
针叶林 |
2.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 )
A. |
用地类型差异 |
B. |
居民爱好差异 |
C. |
景观规划差异 |
D. |
行政管辖不同 |
3.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 |
气温 |
B. |
降水 |
C. |
光照 |
D. |
土壤 |
如图为"黄河干流主要水文站分布和年输沙量比较图"。读图回答17~18题。
17、与多年平均输沙量相比,1987﹣2015年潼关站输沙量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其以上流域( )
①引水灌溉,减少泥沙下泄 ②削山平地,减小坡面径流
③保持水土,减少泥沙流失 ④气候变暖,降低暴雨强度
A. |
①② |
B. |
①③ |
C. |
②④ |
D. |
③④ |
18、2016年以后,黄河下游输沙量较中游明显减少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
地形起伏 |
B. |
流域面积 |
C. |
兴修水库 |
D. |
水土保持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毛乌素沙地中流动沙地、固定沙地与湖泊、河流、沼泽等景观并存。上述景观在自然和人文因素影响下可发生转化。1995~2013年,流动沙地趋于固定,湖沼面积减小。一般而言,风沙沉积越多,风沙活动越强。某科研团队调查1万年以来毛乌素沙地东南部湖沼沉积和风沙沉积数量的变化,结果如图1所示。图2示意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气温、降水的变化。
(1)分别简述图1所示Ⅰ、Ⅱ、Ⅲ三个阶段湖沼面积和风沙活动的变化特征,并归纳湖沼面积与风沙活动的关系。
(2)说明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流动沙地趋于固定的自然原因。
(3)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湖沼面积减小,试对此做出合理解释。
(4)近些年来,毛乌素沙地绿化面积逐渐增大,有人认为"毛乌素沙地即将消失"。你是否赞同?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
水资源紧缺是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它关系到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提高用水效率,建成节水防污型社会,应成为社会的共识。读图,回答问题。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用水量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①人口迅速增长 ②工农业迅速发展 ③水资源污染、浪费严重 ④气候变暖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 | D.①④ |
全球水资源紧张的人为因素是( )
①乱伐森林,环境破坏 ②用水量迅速增加 ③水质污染 ④气候异常,干旱少雨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解决水资源问题必须加强宏观调控。宏观调控主要有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必要的行政手段。下列手段属于经济手段( )
A.制定生活性用水供应优于生产性用水供应的政策 |
B.明令禁止非节水型器具的生产和销售 |
C.国家加强对水资源的研究和开发利用 |
D.适量、适度调整水价和水资源费的征收幅度 |
读“未来人口、资源、环境”关系图,回答:
(1)目前三者发展的趋势是(3分)
(2)在三条曲线的相互关系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哪一条?为什么?(3分)
(3)解决人类与环境矛盾的主要途径是:(3分)
科学家袁隆平利用我国野生水稻基因,培育出了高产杂交稻,国家推广种植后,大幅度增加了我国粮食产量。野生水稻基因的成功利用,充分反映了( )
A.要保护各种生态系统的平衡 |
B.保护地球上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储备资源的一种方式 |
C.各种自然资源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
D.地球养活人类的能力是无限的 |
“生活质量”是经济、社会和生态等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下为生活质量与GDP和电力消耗量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从图中可以看出
A.人均GDP越高,生活质量越高 |
B.人均电力消耗量与生活质量正相关 |
C.人均GDP在3~6千美元时,生活质量有所下降 |
D.人均GDP在3~6千美元时,人均用电量会呈下降趁势 |
此图给我们的启示,正确的说法是
A.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它在发展中产生,也必须在发展中解决 |
B.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产生环境问题,因此我们要边污染边治理 |
C.人均电力消耗多,生活质量就高,所以我们要大力发展高耗能工业 |
D.我国应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实现经济、生态、社会的持续发展 |
人类正确对待环境的态度是
A.停止和减缓人类的发展,使环境恢复原始面貌 |
B.减少向环境索取物质和能量,最大限度地扩大自然保护区 |
C.自然资源的生产潜力可不断扩大和提高,人类可以无限制地从环境中获取能量和物质 |
D.协调人类自身发展、生产发展和环境的关系 |
下列行为,符合可持续发展共同性原则的是
A.国际合作,解决酸雨跨国蔓延 | B.人类与其他物种共同和谐生存 |
C.按本国的利益开发海洋资源 | D.与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 |
根据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复合系统和谐度指标体系由资源环境子系统(资源丰度、环境压力、环境治理、环保水平等)、经济子系统(经济总量、经济质量、经济结构等)和社会子系统(人口状况、基础设施、科技进步、城市发展等)组成。图是我国某城市群2000-200年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复合系统和谐度变化趋势图,表是和谐度等级划分表。
(1)试分析2000-2008年我国某城市群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复合系统和谐度变化特点?
(2)资源环境子系统和谐度变化趋势如何?简析其原因。
(3)社会子系统和谐度的变化趋势如何?简析其原因。
(4)简述促使经济子系统和谐度不断优化的主要措施?( 6分)
为某开发区主体循环经济体系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图中A、B、C分别代表( )
A.资源 市场 环境
B.环境 资源 市场
C.环境 市场 资源
D.资源 环境 市场
在此地域 ( )
A.工业以廉价劳动力导向型为主 |
B.产品更新换代快 |
C.可能发展为工业城市 |
D.工业发展趋向分散 |
在此循环经济体系中( )
A.各产业之间以主产品为原料发生联系 |
B.所需能源完全由余热发电提供 |
C.污染物实现了零排放 |
D.生产环节的废弃物被回收再利用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