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图,分析可知马来西亚
A.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多旱涝灾害 | B.地处热带,易形成热带气旋 |
C.降水多,易诱发滑坡泥石流 | D.纬度低,常受到锋面系统的影响 |
读下图,回答各题。
近百年来,图示区域冰川面积快速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温室气体增加 | B.太阳辐射增强 |
C.臭氧空洞扩大 | D.酸雨危害严重 |
当甲地一年中雪线最低的时候
A.墨累—达令盆地牧民正忙于剪羊毛 | B.珀斯处于多雨季节 |
C.美国北部森林内地面光照为最弱的季节 | D.赞比西河流域正值汛期 |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七次缔约方会议于2011年11月28日在南非德班召开。图1是南非矿产资源分布图,读图1回答(1)-(3)题。
(1)德班宜人的气候受沿岸洋流影响,该洋流自北向南的流向主要受控于( )
A. 盛行西风 B.盐度差异
C.陆地阻挡 D.水温特征
(2)南非人均碳排放高的主要原因是( )
A.工矿业发达 B.人口数量大
C.森林覆盖率高 D.石油资源丰富
(3)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效应增强是德班气候大会关注的焦点,温室效应增强的大气过程是大气( )
A.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增强
B.射向地面的辐射增强
C.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
D.射向宇宙空间的辐射增强
阅读“长江三角洲海岸线变迁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在图中海岸线变迁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①河流沉积作用②河流侵蚀作用③地球偏转作用④海浪侵蚀作用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当今全球气候变暖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影响,最可能的是
A.可以引种热带作物 |
B.长江口水质变差 |
C.寒潮影响次数增加 |
D.滩涂面积增加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海地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下午发生里氏7.3级地震,地震摧毁了首都太子港大量房屋、造成300万人流离失所,十几万人丧生。海地位于加勒比板块和北美板块交界处,属于地震频发区。此次地震震源仅位于地下10千米左右,震中位于首都太子港西南约16千米处,这儿人口密集,房屋质量不佳,一旦发生强震,很难避免灾难。
材料二 中国泥石流成因的地域差异:
区域 |
成因类型 |
特点 |
青藏高原东南部山区 |
冰川泥石流 |
规模巨大,频繁而猛烈 |
川滇山地 |
降水泥石流 |
较频繁,与人类活动密切 |
黄土高原 |
暴雨激发的黄土泥石流 |
频繁规模强度均不及山区泥石流 |
华北和东北地区 |
暴雨引发的泥石流 |
频率低,但规模大且凶猛 |
(1)结合材料一分析海地地震灾情严重的地理原因。
(2)分析黄土高原泥石流多发的主要原因。
(3)为了防治川滇山地频发的泥石流,列举人类正确的工程性防御措施。
(10分)洪泽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其湖底比东侧大堤外的平原高出数米,被称为“悬湖”。历史上,洪泽湖上游的淮河流域多次发生严重的洪涝灾害。下图示意洪泽湖及其相关水系的分布。
分析洪泽湖成为“悬湖”的原因及其与上游流域洪涝灾害的关系。
雪线是指常年积雪的下限。下图示意南半球不同纬度地区雪线、气温和降水量的关系。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设雪线高度为3km的纬线平均气温为T,年降水量为P,则
A.T=10℃; P=120mm |
B.T=10℃; P=40mm |
C.T=18℃; P=120mm |
D.T=18℃; P=40mm |
全球气候变暖,可能导致
A.全球爆发淡水危机 | B.高纬农区单产提高 |
C.作物种植北界南移 | D.低纬高山雪线降低 |
【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
下图区域时常发生季节性洪水灾害,其特征为“一日一峰”,白天流量很大,夜晚洪峰消退。读图回答问题。
(1)分析该区域季节性洪水“一日一峰”的形成原因。
(2)简述季节性洪水灾害对当地农业生产可能带来的危害。
图示图甲为“江苏省年平均气温图”,图乙为“南京市年平均气温图”,读图和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2分)
材料:2007年12月15日,印度尼西亚巴厘岛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孕育出备受瞩目的“巴厘岛路线图”。该路线图第一项第一款指出,依照“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考虑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其他相关因素,与会各方同意长期合作,共同行动,把“减排温室气体”作为全球长期目标。
(1)江苏省1986年以后大多数年份与1961—1990年的气温平均值相比为偏 。(1分 )
(2)1983年后江苏省和南京市气温变化的共同特点是 ,不同之处是 ,试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其差异的原因。
。
(3)近年来,江苏省的气温变化对我们的生产、生活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试列举相关的地理现象加以说明。
(4)要改善“温室效应”、酸雨等跨国界环境问题,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下图示意1972~2011年我国西北地区某流域不同朝向冰川的变化(单位:k㎡)。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造成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变暖 | B.地壳抬升 |
C.流水搬运 | D.风力侵蚀 |
若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趋势不变,将导致( )
A.冰川侵蚀作用增强 | B.绿洲面积增大 |
C.干旱程度加剧 | D.流域面积扩大 |
读下图北冰洋冰雪范围变化趋势预测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北冰洋冰雪范围变化的基本趋势是 ( )
A.冰雪范围逐渐扩大 |
B.冰雪范围逐渐缩小 |
C.加拿大附近冰雪范围没有变化 |
D.2050年前后北极冰雪缩小到80°N以内 |
图中冰雪范围的变化将会带来的影响是( )
A.北冰洋沿岸地区人们地域联系将更加便捷 |
B.全球各地海平面上升,降水增加 |
C.极光发生频率增加 |
D.陆地淡水资源显著增加 |
下图显示的长江大桥创造了多项世界记录:最大主跨(1088米)、最深桥基、最高桥塔和最长拉索。建造该桥经历的挑战是气象条件差(面临台风等的威胁)、水文条件复杂(江面宽,水深,浪高)、基岩埋藏深(达300米)、航运密度高等。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该大桥位于
A.湖北 | B.江西 |
C.安徽 | D.江苏 |
该桥主跨度大是为了
A.保证通航顺畅 | B.降低施工成本 |
C.减轻台风影响 | D.缓和海潮冲击 |
阅读下面图文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下面是太平洋中两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七次締约方会议于2011年11 月28日在南非德班召开,核心议题是“绿色气候基金”,目的是解决温室 气体排放及带来后果问题。
(1)简述A国冬夏季降水的空间分布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2)说明B国阴影区域的气候类型及成因。
(3)全球变暖会对上述两国国土产生什么影响?遏制全球变暖可采取哪些措施?
洋面封冻产生的效应叫做洋面封冻效应,下图是“洋面封冻效应与水、气候、生物相互作用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根据图中各项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数字①②③所代表的内容分别是( )
A.气候变暖、温室作用加强、气候变暖 |
B.气候变冷、温室作用减弱、气候变冷 |
C.气候变暖、温室作用减弱、气候变冷 |
D.气候变冷、温室作用加强、气候变暖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