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世纪的法国思想家J.博丹认为:北方寒冷,使人们体格强壮而缺少才智;南方炎热,使人们有才智而缺少精力。J.博丹的主张体现的人地关系思想是 ( )
A.天人合一论 | B.地理环境决定论 |
C.可持续发展论 | D.人地协调论 |
下图为“人类文明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资源及生产力发展水平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对矿产、能源依赖最强的人类文明发展阶段是( )
A.采猎文明 | B.农业文明 | C.工业文明 | D.信息文明 |
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促进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主导因素是( )
A.资源 | B.科技 | C.市场 | D.交通 |
正确体现人地关系思想发展历史演变过程的是
A.崇拜自然—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谋求人地协调 |
B.谋求人地协调一征服自然一改造自然一崇拜自然 |
C.崇拜自然一改造自然一征服自然一谋求人地协调 |
D.改造自然—崇拜自然—谋求人地协调—征服自然 |
20世纪初至1980年代,洞庭湖面积不断减小。1998年以来,经过综合治理,如今洞庭湖的面积扩大了五分之一。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完成各题。
洞庭湖容积减小将会导致
A.湖区生物多样性减少 | B.长江下游降水减少 |
C.湖区航运能力提升 | D.湖泊蓄洪能力增强 |
1998年以后,经过综合治理,洞庭湖各方面环境条件均有了改善。这一做法体现的人地关系思想是
A.地理环境决定论 | B.地理环境可能论 |
C.人类中心论 | D.人地协调论 |
如图是人类不同发展阶段就业结构变化图。读图回答问题。
符合人类社会发展先后顺序的是
A.①④②③ | B.①②③④ | C.①③②④ | D.②①③④ |
②阶段人地关系的特点表现为
A.人类与地理环境建立平等友好、互惠共生、和谐互进的伙伴关系 |
B.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很低,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 |
C.人类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很大,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也很大 |
D.人类单纯地把地理环境看成是人类活动的场所和开发的对象 |
黄梅戏《天仙配》中唱到“我挑水来你浇园”“你耕田来我织布”,据此回答20题。歌词描述的现象应发生在( )
A.史前文明 | B.农业文明 | C.工业文明 | D.后工业化时期 |
人口耕地弹性系数是土地面积百分比和人口百分比之比,它可以衡量人口与耕地关系
的紧张程度。图为贵州乌蒙山区各海拔地带2000、2008年人口耕地弹性系数状况,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2000年~2008年,该地区人地关系趋于紧张的地带是
A.1300米以下地带 | B.1300~1900米地带 |
C.2500米以上地带 | D.1900~2500米地带 |
2000年~2008年,该地区1900米以上地带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变化及其原因可能是
A.大量开垦耕地,人地关系趋于缓和 |
B.人口迁出,人地关系趋于缓和 |
C.大量退耕还林,人地关系趋于紧张 |
D.人口迁入,人地关系趋于紧张 |
关于一定历史时期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采猎文明时期,人受地的制约比较小 |
B.农业革命以后,人地关系得到和谐发展 |
C.产业革命之后,人地关系开始出现矛盾,局部地区产生环境问题 |
D.到了近代,人们对人地关系的认识逐渐走向系统化和科学化 |
如图为“人类社会与环境关系模式图”,完成小题。
人地关系中“环境反过来作用于人类社会”体现在图中的( )
A.①箭头中 | B.②箭头中 |
C.③箭头中 | D.④箭头中 |
人类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应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持适度人口规模,处理好发展与环境关系,这符合( )
A.公平性原则 | B.持续性原则 |
C.共同性原则 | D.公开性原则 |
沙漠地区的湖泊对于当地的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下图为我国某湖泊周边环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图中①、②、③区域分别是
A.草甸、半固定沙丘、移动沙丘 |
B.草甸、移动沙丘、半固定沙丘 |
C.移动沙丘、草甸、半固定沙丘 |
D.移动沙丘、半固定沙丘、草甸 |
下列地理过程最能反映该地区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的是
A.坡地垦荒→水土流失→农业减产 |
B.围湖造田→湖泊萎缩→洪涝频发 |
C.大水漫灌→蒸发加强→降水增加 |
D.过量引水→河流干涸→绿洲萎缩 |
人口耕地弹性系数是土地面积百分比和人口百分比之比,它可以衡量人口与耕地关系的紧张程度。下图是贵州乌蒙山区各海拔地带2000年、2008年人口耕地弹性系数状况,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000年.2008年。该地区人地关系趋于紧张的地带是( )
A.1300米以下地带 | B.1300-1900米地带 |
C.2500米以上地带 | D.1900-2500米地带 |
2000年-2008年,该地区1900米以上地带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变化及其原因可能是( )
A.大量开垦耕地,人地关系趋予缓和 |
B.入口迁出,人地关系趋于缓和 |
C.大量退耕还林,人地关系趋于紧张 |
D.人口迁入,人地关系趋于紧张 |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秦汉时期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江南卑湿,丈夫早夭”,农业经济远远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地区。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秦汉时期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人地关系是( )
A.基本协调 | B.开始出现明显不协调 |
C.环境污染严重 | D.生态破坏 |
现代社会,长江中下游商品粮基地地位下降的原因是( )
①河网密布,地块小,不利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②经济发达,农业不受重视 ③人均耕地少 ④酸性土壤,单产量低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读“我国南方某丘陵山区人地关系”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9分)
(1)根据以下内容填表(填字母即可)。
A.人均耕地减少 | B.土地退化 |
C.农业单产不稳不高 | D.毁林开荒 |
E.破坏植被 F.需要更多的劳动力
(2)造成当地农民不断开垦荒地的根本原因是 。
(3)改善当地人地关系的基本策略是① ;②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