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某地1985—2005年产业结构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关于该地产业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一产业产值大幅下降 | B.第二产业占比持续升高 |
C.第三产业占比匀速上升 | D.产业结构变化趋于优化 |
该产业结构的变化对社会经济的主要影响是( )
A.就业机会减少,失业率上升 | B.区域间的经济联系减弱 |
C.资源利用率提高,环境质量改善 | D.降低了交通与信息的通达度 |
2008年以来,全球IT产业巨头惠普、宏基笔记本电脑落户重庆,100多家电脑零部件企业入驻重庆,形成了一个完备的“整体+配套”的产业集群。读该图完成问题。
重庆吸引IT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条件有
①劳动力丰富 ②水源充足 ③地价低廉 ④水运便利 ⑤政策优惠
A.②③④ | B.①③⑤ | C.①③④⑤ | D.①②③④⑤ |
有关IT产业转入对重庆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促进产业升级 | B.导致产业结构单一 |
C.失业人口增加 | D.促进矿产资源开发 |
我国东南沿海某市原为农产品和部分轻工业原料生产基地,1990年开始积极吸引外资,调整产业结构,建立起以化工、机械、纺织、电子、服装等为主的工业体系。下图是该市1990-2010年产业结构变化图。读图回答问题。
1.1990-2010年,该市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是()
A. | 第一产业比重持续快速下降 | B. | 第二产业始终占主导地位 |
C. | 第三产业比重变化最大 | D. | 产业结构趋于优化 |
2.促进该市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的措施是()
①逐渐将纺织、服装企业向内地转移
②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
③大量引进国外化工、机械项目
④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A. | ①② | B. | ①④ | C. | ②③ | D. | ②④ |
根据下列某产业在世界上的迁移过程,回答问题。
图中反映的产业部门及导致该产业迁移变化的主要因素可能是
A.软件制造 原料 |
B.玩具制造劳动力价格 |
C.汽车工业 技术 |
D.石化工业交通运输 |
发展中国家接受产业转移后的有利影响是
A.加快本地区经济结构调整 |
B.延长产业升级时间 |
C.减少环境污染和扩散 |
D.减少当地就业机会 |
图为我国某省区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图,其中①代表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②代表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③代表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④代表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读图回答问题。
分析图中各曲线的变化特点,判断该省区最可能是 ( )
A.甘肃省 | B.江苏省 | C.贵州省 | D.海南省 |
该省区的第一产业比重逐步下降,其主要的原因是 ( )
A.农业生产水平落后,产出少 |
B.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使耕地大大减少 |
C.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农业经济不发达 |
D.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日渐恶化 |
资料:农业劳动力向非农就业转移的速度较耕地面积减少的速度越快,农业劳动力效益增幅就越高,反之则低。根据资料和图回答10~11题。
我国部分地区农业劳动力收益变化
10. 图示各省(市)2000~2005年劳动力收益增幅最大的是
A.江苏省 B.北京市 C.海南省 D. 上海市
11.北京市农业劳动力效益最高,其最主要原因是
A.农业技术水平高
B.农产品价格高,市场广阔
C.农村土地价格上涨
D.乡镇工业和第三产业发展迅速
图4中甲、乙、丙表示2007年我国江苏、陕西、西藏三省区的国民生产总值(单位:亿元),其中a、b、C分别代表三大产业的产值。读图回答7—9题。
7.对三省区三大产业的产值和国民生产总值的分析,正确的是
A.甲省区的第三产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约为50%
B.乙省区的第二、第三产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相近,各为50%
C.丙省区的第二产业产值在各省区中最高
D.甲省区的第一产业以种植业为主,乙省区的第一产业以畜牧业为主
8.据统计,甲省区2007年第三产业中的旅游业收入48亿元,较2005年的19.35亿元翻了一番多。近两年其旅游业发展较快的最主要原因是
A.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B.交通条件的明显改善
C.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D.接待能力的大幅提高
9.下列关于乙、丙两省人口状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人口出生率:乙省区高于丙省区 B.人口密度:乙省区低于丙省区
C.老年人口比例:乙省区高于丙省区 D.城镇人口比例:乙省区低于丙省区
图12表示某区域在一定时期内人均工资,剩余劳动力数量的变化,以及甲、乙两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最低经济效益所能支付人均工资的变化,读图12,完成问题
由图12可以推断,该区域 ( )
A.T0年工业基础雄厚 |
B.T0—T1年吸引的技术导向型的工业企业类型最多 |
C.T1—T2年经历产业结构调整 |
D.T2年以后工业生产衰退 |
甲、乙两类企业相比 ( )
A.甲类企业趋向廉价劳动力区位 |
B.甲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发展的时间更长 |
C.乙类企业进入该区域的时间更早 |
D.乙类企业产品的附加值较低 |
读20世纪50-90年代,亚洲出口型劳动密集型工业分布变化图,完成问题。
日本20世纪60-90年代,主要投资地区及其原因是 ( )
A.在东亚、东南亚投资,因该地有充足的廉价劳动力 |
B.在东亚、东南亚投资,因该地气候适宜,河流众多 |
C.在美国投资,因日本有计划地将工业布局格局从“临海型’”转向“临空型” |
D.在美国投资,因美国有丰富的煤、铁、石油资源,可减少原料、燃料的进口量 |
亚洲劳动密集型产品销往日本和美国,主要原因是 ( )
A.产销两地相隔较近,可利用便利的海洋运输 |
B.日本和美国劳动力的工资水平较高 |
C.亚洲人口多、有广阔的市场 |
D.日本和美国交通发达,有利于劳动密集型产品输入 |
图5中,左图是“典型产品的生命周期”图。右图是“产品生产环节的价值链”。读图回答问题:
发达国家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多选择产品生命周期中的:
A.A阶段 | B.B阶段 | C.C阶段 | D.D阶段 |
按右图所示,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是产品生产的哪个环节:
A.产品设计 | B.产品生产 | C.产品销售 | D.销售策划 |
该图表示某产业在世界上的迁移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中反映的产业部门可能是( )
A.软件制造 | B.普通服装制造 |
C.汽车工业 | D.石化工业 |
导致该产业迁移变化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原料 | B.技术 | C.交通运输 | D.劳动力价格 |
产业转移的根本原因是( )
A.转移污染物 |
B.寻求企业发展最优区位 |
C.扩大企业影响力 |
D.促进世界经济发展 |
我国是世界闻名的陶瓷古国,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产品远销海内外,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2003年,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据此完成1-3题。
1.与景德镇相比,20世纪80年代佛山瓷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 |
市场广阔 |
B. |
原材料充足 |
C. |
劳动力素质高 |
D. |
国家政策倾斜 |
2.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佛山( )
A. |
产业结构调整 |
B. |
原产料枯竭 |
C. |
市场需求减小 |
D. |
企业竞争加剧 |
3.景德镇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是( )
A. |
资金充足 |
B. |
劳动力成本低 |
C. |
产业基础好 |
D. |
交通运输便捷 |
据下图,对该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和就业结构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A.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持续下降 | B.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最低且增长缓慢 |
C.第二产业产值比例变幅最大 | D.第二、三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收有限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