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二战后世界产业转移局部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20世纪80年代,图示产业才向中国沿海地区转移主要是因为中国沿海地区拥有
A.资本优势 | B.劳动力优势 |
C.技术优势 | D.信息优势 |
关于世界产业的转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最大的受益者是发达国家 |
B.延缓了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 |
C.这种产业转移主要由发展中国家转移到发达国家 |
D.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和环境恶化 |
衰退性产业转移主要是指在本地不再具有比较优势产业的向外转移,下图为广东产业转移效应理论模型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下列产业中,最有可能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衰退性产业转移的是( )
A.汽车零配件生产 | B.节能环保业 |
C.服装鞋帽生产 | D.高端装备制造业 |
衰退性产业转移对广东省东西两翼和山区产生的正效应是( )
A.土地利用多样化,耕地面积扩大 |
B.增加就业机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
C.促进经济发展,提高高新技术产业比重 |
D.有可能带来环境污染等问题 |
下列说法,能体现西气东输的重要意义的有
①有利于东部电力工业发展 ②西部地区酸雨危害减小
③新疆地区土地荒漠化得到抑制 ④减轻铁路运输煤炭的压力
⑤解决资源与生产力分布不协调的矛盾
A.①②④ | B.②③⑤ | C.③④⑤ | D.①④⑤ |
产业竞争力系数越大,产业竞争力也就越强。各地产业竞争力系数的变化,可以反映产业转移的动态趋势。下图为上海市与浙江省产业竞争力系数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从上海向浙江转移趋势最明显的产业是
A.家具与皮革 | B.皮革与文体用品 |
C.机械与通讯 | D.烟草与机械 |
有关上述产业转移,对移出地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A.工业产值降低,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
B.加强国际分工合作,推动国际经济一体化 |
C.有利于产业升级,改善环境质量 |
D.短期内增加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 |
读“某河流干流和流域范围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河流的乙~丙河段流域范围非常狭窄,其主要原因是( )
A.水流湍急落差大 | B.高山束缚支流短 |
C.高原气候降水少 | D.泥沙淤积河床高 |
甲地自然环境的突出特征是( )
A.干旱 | B.湿热 | C.高寒 | D.林地多 |
下列产业部门中,目前最适宜由中国向丁周边地区转移的是( )
A.汽车制造 | B.精钢锻造 |
C.软件开发 | D.电子装配 |
读表格完成1—2题。
表:台商向大陆投资的产业变化情况
时 期 |
20世纪90年代前期 |
20世纪90年代中期 |
2000年以来 |
主要产业 |
制鞋、家具 |
计算机外设部件 |
笔记本计算机集成电路 |
由表中可知,台商向大陆投资的产业部门变化过程是
A.劳动密集型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高科技产业 |
B.劳动密集型产业→高科技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 |
C.资金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高科技产业 |
D.高科技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 |
关于台商向大陆投资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产品销售方向以外销国际市场为主 |
B.不可能在大陆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
C.随着台商向大陆投资的增加,出现了投资定居倾向。 |
D.由于产业外移,会使台湾经济失去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和机会。 |
一些跨国企业通过在国际互联网上发布订单的方式,将产品的制造环节转移给承接订单的企业。下图示意其一般模式。该模式中,制造工厂的国际转移速度较快。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在图示模式中( )
A.发单企业集中在亚洲 | B.接单企业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 |
C.产品全部在接单企业的工厂制造 | D.利润随订单流向逐级递减 |
从事下列产业的跨国企业,适于采用图示模式的是( )
A.普通服装制造 | B.汽车制造 |
C.金属冶炼 | D.甘蔗制糖 |
在图示模式中,导致制造工厂国际转移速度较快的主要因素是( )
A.原材料价格 | B.交通条件 |
C.工人工资 | D.市场 |
世界汽车业的版图从未停止过更迭。19世纪,世界上第一辆汽油车诞生于欧洲(德国),20世纪,由于美国经济的崛起,世界汽车制造中心转移到美国。进入21世纪,世界最大的汽车生产与消费中心开始在亚洲成型,更确切地说,是集中在中国和印度两地。读图完成1—3题。
图中①、②、③分别代表的是
A.德国、美国、中国和印度 | B.德国、中国和印度、美国 |
C.美国、德国、中国和印度 | D.中国和印度、德国、美国 |
促使世界汽车产业中心不断转移的原因主要是
A.消费市场的转变 | B.原料供应地的变化 |
C.能源供应地的变化 | D.交通运输条件的变化 |
经验证明,汽车产业是一个关联度高、资本密集产业链长、带动性强的产业,其适合发展的模式是
A.分散发展 | B.集群发展 | C.独立发展 | D.粗放发展 |
十几年来,引黄济青工程累计向青岛市区供水超过10亿立方米,大大稳定了青岛市的用水需求。据此回答27~28题。
引黄济青最直接的环境效益是
A.使青岛市民用上了清洁的生活用水 |
B.使济南恢复了“泉城”的美称 |
C.减缓了青岛地面沉降和海水入侵 |
D.改变了青岛的小气候,增强了雾岛效应 |
引黄济青的配套水库——棘洪滩水库每年都要投放大量的白鲢、花鲢(主要以藻类为食)鱼苗,目的最可能是
A.控制水中藻类过量繁殖,净化水质 |
B.进行淡水养殖,增加经济收入 |
C.为吸引鸟类而投放的饵料 |
D.发展生态旅游,供旅客垂钓 |
点轴理论模型是我国著名经济地理学家陆大道院士提出的经济发展理论,“点”指各级居民点和中心城市。“轴”指由交通、通讯干线和能源、水源通道连接起来的“基础设施束”。读我国“T”字形点轴开发模式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中“沿江产业带”与“南北开发轴”相交的“点”是( )
A.郑州 | B.南京 | C.武汉 | D.九江 |
以下属于“西北开发轴”的“基础设施束”是( )
A.南水北调工程 | B.西气东输工程 |
C.青藏铁路工程 | D.西电东送工程 |
读不同国家产业变化过程的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甲类产业转移的主要原因是 ( )
A.市场 | B.劳动力 | C.技术 | D.交通 |
由上图可知 ( )
①I类国家工业发展早,科技水平高
②伴随着产业转移的过程,II、Ⅲ类国家污染可能加重
③Ⅱ、Ⅲ类国家产业升级速度取决于I类国家
④市场是产业升级的动力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我国在产业调整中应该 ( )
A.加快乙类产业的引进,推进工业化进程 |
B.加快有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
C.与I类国家分工合作,集中发展甲、乙两类产业 |
D.只接纳高新技术产业转移 |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于2014年12月12日正式通水。中线工程南起湖北丹江口水库,经河南、河北至北京、天津。回答下列各题。
我国实施南水北调的主要原因是
A.北方河流含沙量大,不利于生产和生活 |
B.华北地区供水紧张,长江流域水源富余 |
C.我国工农业生产的重心北移 |
D.减轻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 |
南水北调中线通水,其影响是
A.减轻汉江下游泥沙淤积 |
B.增大华北地区江河泄洪压力 |
C.从根本上解决北京用水紧张问题 |
D.为沿线大中城市提供生活和生产用水 |
下图表示 20 世纪下半叶东亚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主要对象国(或地区)的变化。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图中①所示国家或地区是( )
A.日本 | B.韩国 |
C.我国香港地区 | D.我国台湾地区 |
图中所示产业可能是( )
A.纺织、服装、电子装配 | B.机械、化工、电力 |
C.食品、电子、宇航 | D.煤炭、钢铁、汽车 |
关于区域空间分布形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农业表现为面状 ②交通运输线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
③城市和工业表现为岛状 ④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点状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试题篮
()